台山市人民法院干警巡回审理一起海产养殖承包合同纠纷。
蓬江区人民法院法官走进杜阮凉瓜基地普法。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站在伟大历史节点回望江门这座城市的辉煌历程,它从江门河边的一片墟顶,发展成经济总量突破4000亿元的现代化侨都江门。
岁月悠悠,江门不仅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更在法治的阳光下茁壮成长。江门法院始终与这座城市的每一次脉动紧密相连,精心编织着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经纬。
随着广东不断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江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窗口期,各县(市、区)正携手并进,拉高标杆加速奔跑。
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发展浪潮中,江门法院勇立潮头,以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坚定信念,积极投身区域协调发展的伟大实践,从深入乡村一线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特色重点产业发展;再到深化社会治理强化生态、行业司法保护……江门法院的每一步行动,都精准对接专业镇、特色镇发展需求,为江门奋力实施“百千万工程”铺设坚实的法治轨道。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凌雪敏
通讯员 古慧琳 丁洁
司法服务延伸至田间地头
侨乡“独特味道”更添“醇厚”
“有法官作见证,我就放心了!”今年8月,新会法院会城法庭法官柯铭培为了平息一宗涉陈皮经济纠纷,大清早赶赴中山监督现场交付最新生产批次的1400箱陈皮蜜醋产品,促进双方案结事了,成为江门法院护航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注脚。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杜阮凉瓜的清新、新会陈皮的醇厚、台山鳗鱼的鲜美……这些承载着大自然馈赠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是县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土特产”司法保护文章该怎么写?江门法院以“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为抓手,为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如新会法院会城法庭,百姓们更爱称之为“陈皮法庭”,打造成为服务陈皮产业全链条保护的专业化法庭,入选了全省法院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又如蓬江法院依托杜阮法庭,在杜阮凉瓜综合体设立杜阮凉瓜法官工作室,并创设“法护四季”工作机制构筑司法屏障,做到农产品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各环节司法保护全覆盖。目前,江门法院首批向省法院申报重点培育法庭3个,重点提升整个产业链条的法治化建设,为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司法保障。
依托机制创新,江门法院将司法服务延伸至田间地头,妥善审理土地承包、宅基地、种植养殖等涉农案件220件。当台山市海宴镇的养殖户翁大哥错把租赁押金当租金抵扣后被诉至法庭,法官团队来到塘边,为双方当事人解开其中误会,顺利保住了刚刚追加投放的5万尾鳗鱼苗;当开平市马冈镇杨伯因养殖场租赁合同,与出租人争执不下时,法官与村委会主任联合调解,在当地人大代表的见证下,算清过往的“糊涂账”,让4000多只马冈鹅如期出栏。
江门法院以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展现了其护航乡村振兴的决心与成效,让地理标志农产品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每一份“独特味道”都将因司法的守护而更加“醇厚”。
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
助力“明星产业”加速发展
过去数十年间,江门形成了摩托车、造纸、家电等传统优势产业集群,近几年,新能源电池、硅能源、安全应急等特色产业新赛道加速崛起,各县(市、区)均培育出独具特色的“明星产业”。
法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后盾,始终与江门的发展步伐紧密相连。以新会崖门船舶产业为例,近年来船舶出口产值以成倍速度增长。在这样的好光景下,新会区某船舶公司却因投资失误导致资金链断裂。新会法院创新性提出设备出租方案,在有效执行案件的同时,助力企业信用修复,促成当地政府引入广州船业公司的入驻接管,实现了工人安置、行业振兴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多赢局面。
都说“船大难掉头”,但在“专家型”法官团队的司法“救治”下,这家船舶企业的华丽转身成为了可能。近年来,江门法院灵活运用执行和解、活封活扣、预处罚、执行宽限期、信用修复等柔性措施,发挥破产审判作用,推动企业有效救治和有序退出,妥善审结破产清算案件43件。在这个过程中,江门法院探索出许多宝贵经验,如新会法院“‘督促履行+信用修复’促进企业诚信经营”入选全省首批信用县(市、区)建设典型经验,开平法院强化“执行+税务”共建协作机制获省法院推广。
江门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也映射出企业法律服务需求向专业化、国际化迈进的趋势。为紧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步伐,江门法院细化保障高质量发展24项措施。其中,知识产权保护放在了重要位置。江门法院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不断强化重点领域、新兴产业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司法保护。江海法院与市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共建诉调对接机制,使纠纷化解时间比诉讼程序用时缩短了60天;与市律师协会联合成立的知识产权纠纷律师调解工作室调解成功率由28.4%上升至47.1%。
江门毗邻港澳、侨资丰富,这些年外向型经济实现大发展。为让境内外投资者放心投资、安心经营,江门法院联动深国仲推进华侨华人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实质化运行,全国首创“华侨调解+国际仲裁+司法确认”多元解纷模式,已化解国际商事纠纷8件。这些举措不仅有利于吸引更多外资进入江门市场,也为江门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撑。
源头精细治理
支撑保障各行业蓬勃兴起
空间布局的优化、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生产方式的创新变革共同勾勒出一幅地方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与可持续繁荣的宏伟图景。在乡村振兴战略与“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践中,江门法院做深做实社会治理,为各行业的蓬勃兴起、绿美生态的精心构筑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与保障。
“照明是江海区的特色传统产业,一份提示书,帮助我们调解员从‘不会调’到‘善于调’,让照明企业间纠纷在我们协会得到快速化解,对产业发展大有裨益。”市照明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口中说的,是今年3月江海法院向市照明电器行业协会发出的首份司法风险提示书,针对性提出预防和减少行业纠纷的源头治理建议。今年以来,江门法院围绕重点治理领域向有关机关、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积极提出司法建议160份,已反馈133份,落实“抓前端、治未病”理念、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类案多发高发。
与此同时,江门法院针对不同县、镇的发展特色,释放社会治理的强大效能,在住房城乡建设、商事金融、知识产权、物业服务、税费管理等关键领域精准发力,诉前成功调解纠纷数量高达18839件,同比显著增长36.58%。
区别于制造业,文创消费的蓬勃兴起,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蓬江法院、江海法院分别针对国家级非遗荷塘纱龙及市级非遗外海生恭鲤鱼的保护工作,通过上门普法、动漫普法等接地气的方式,增强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尊重,更在潜移默化中守护了非遗的绵延传承,为文化振兴注入了司法智慧与温度。
在推动重点产业与特色产业繁荣发展的同时,江门法院也不忘守护这片绿水青山。南海之滨的台山一片深蓝,是江门的“海上粮仓”。2021年6月,台山法院审结一起台山地区历年来非法捕捞水产品案值最大的案件。随后三年时间里,台山法院督促案件当事人向海洋增殖放流虾苗,修复生态,引导相关职能部门主动加强和依法规范海洋执法活动,2023年受理非法捕捞类案件锐减至1件。
针对环境资源类案件专业性强的特点,去年江门法院系统全面深化环境资源审判“三合一”改革,特别是在新会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设立“环境资源保护法官工作室”,构建起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前沿阵地,有效提升了生态司法保护的精准度和实效性。一年来,审结环境资源案件130件。
展望未来,江门法院将继续紧密围绕“百千万工程”战略部署,不断创新司法理念,优化司法服务,强化司法保障,努力构建更加公正、高效、便捷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助力书写江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