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门市坚持“制造业当家”,取得了较好成效。以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为例,2022年实现工业产值229.56亿元,产业链增加值同比增长13.6%;2023年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更为雄心勃勃的目标——推动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产值超300亿元,重点打造新能源千亿级产业集群。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坚持念好“人才经”,支持和鼓励各类人才各显其能,让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有发展”。随着江门市的人才“蓄水池”越来越满,企业的发展越有支撑,江门“制造业当家”的底气就越充足。
一、强化博士博士后高端人才引领
以高端人才引领产业发展,建成全国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和7个分中心,实现全市全覆盖,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增至142家,博士博士后人才总量达977人。博士后项目量质提升,在站博士后获国家博士后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累计达50人次,获省青年优秀人才国际培养计划资助累计达8人。推动项目协同合作,组织4家制造业企业参加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博士博士后人才交流与项目对接活动。筹建江门-高校博士后创新联盟,依托国家大科学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室、江门双碳实验室、江门市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等平台,加强与中国人事科学院、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等专业机构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积极承办全国性博士博士后人才交流活动,推动建立高端人才联合培养工作机制,助力产业链企业转型升级。
二、强化产业工程师人才配置
创新提出实施“江门市产业工程师集聚计划”,初步构建产业工程师“引、育、用、留”体系,产业工程师总量超5万人,全力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全省首个乡村工匠专业人才职称评价试点,成立全省首个乡村工匠联盟,1393人获乡村工匠职称、占全省总量四分之一。成为全省首个具备工艺美术高级职称评审权限的地级市,创新评价方式,共有105 人取得工艺美术中、高级职称,为传统家具产业发展培育高端人才探索了新路径。深化职称“牵引”行动,持续开展职称政策“双通道”宣讲活动,已向省各高评委会提交机电、石油与化工等专业高级职称申报材料超200份。
三、强化技能人才支撑
为产业发展培养更多技能人才,2022年,全省首创“园区技校”项目,共培训6205人次,率先探索实施技能提升培训积分制,共培训5.3万人。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2019-2022年,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4万人次,发放培训补贴资金超5.6亿元,全省率先完成技能提升专账资金支出任务;新会高级技工学校升格为全省首家县级技师学院。扩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覆盖面,支持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统筹推进企业、技工院校、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实施技能人才评价,2022年,新增技能人才3.04万人次,其中,新增高级技能人才1.26万人次,完成比例位居全省前列。全市技能人才总量突破53万人。
四、强化人才服务配套
打造“侨才通”人才服务品牌,构建“一卡一网一站”的立体化服务模式,全省率先推出人才“一码通行”服务,实现人才卡、电子社保卡和人才码“卡码”融合;建成江门市人才安居乐业生态园系统,汇集人才信息增至112万条次,初步实现对各类人才、人才载体、人才项目、政策资源等相关信息的动态管理,实现补贴“申领-审批-发放”全流程网上办理,上线业务47项,受理业务超3.3万笔,发放补贴超1.7亿元。带动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广东江门人力资源产业园获评为首批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进驻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增至39家,累计服务企业超4.26万家次,引进和服务各类人才达12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