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江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全市牢固树立“就业优先”“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深入推进工业立市、人才强市战略,为江门市稳就业、聚人才、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一年来,江门市“三项工程”成果丰硕:
“粤菜师傅”——
全市培训“粤菜师傅”1557人次,完成省下达任务103.8%,在全省排第名前列。
全省首创“彩虹计划”餐饮创业项目,累计扶持70家餐饮店创业。
全省率先开展乡村工匠职称评价,评出烹饪专业乡村工匠工程师156人。
以技能软实力创新打造“粤菜师傅”美食街4条。
“广东技工”——
全省率先完成职业技能提升专账资金支出任务,9000万专账资金用于13.15万人补贴性培训上,完成省下达补贴性培训人数任务219.17%,在全省排名前列,受惠企业2778家。
全省率先发放职业培训合格证书,30家机构承办33项培训项目,累计626人通过培训获证。
举办全国首个“连锁经营管理师”培训试点项目,在线培训409人参训。
全省率先完成部、省下达的职业培训券发放和使用任务,向全市劳动者发放职业培训券超2.3万张。
“南粤家政”——
建成全省首家南粤家政产业园,目前产业园入驻家政企业35家,总营收超3950万元。
全省率先推出涵盖“互联网+”家政供需超市、技能培训超市信息的“南粤家政”数字化信息平台。
全省首推家政“安心码”及服务消费券。
2022年,“三项工程”再次入选我市“十项民生实事”,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继续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开展“粤菜师傅”培训1500人次;新增技能等级获证人数不少于5000人次;全年开展家政培训不少于5000人次;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市技师学院荷塘校区建设全面开工,全市技工院校招生7000人;实施新产业工人职业技能提升工程,以新产业工人为重点群体,开展大规模、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整体提升新产业工人技能水平,推动劳动力资源与产业同步升级。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一)实施“粤菜师傅”“三名”计划。开展“星级名厨”培养计划,评选星级“粤菜师傅”77名以下,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加强技能技艺比拼切磋和交流研讨,提升本地名厨素质及“粤菜师傅”师资水平。发布5期以上优秀毕业生事迹宣传报道,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邀请不少于6名粤菜师傅星级名厨、知名餐饮专家进校园授课,聘请不少于2名知名餐饮专家担任长期客座教师。开展“美食名街”打造计划,将“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大师工作室与农产品基地、美食街连结成美食研学路线,以村(街)为单位,组织餐饮经营者开展技能培训、“师带徒”、进店指导、技能比拼、成果展示及群众性研学体验活动,打造不少于3条“粤菜师傅”美食名街,开发不少于2条美食研学路线,激活餐饮店创新和竞争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和出品质量,扩大出品种类,进一步推广五邑美食名菜、名街及农产品,促进乡村消费。开展“邑味名菜”开发计划,组织“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大师工作室创新五邑特色菜,定期组织餐饮、食品、农产品企业召开新菜品鉴发布会,打造“邑菜邑味”“侨帮荟”品牌,构建“粤菜师傅”人才、产业、标准和文化联动发展体系,举办不少于4期研学体验活动;开展不少于6期五邑新菜品鉴发布活动。
(二)推进“广东技工”高质量发展。一是推动技工院校提档升级。加快江门市技师学院荷塘校区建设,推动江门市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争取将江门市技师学院纳入省市共建范围。推动新会技师学院校区整合,打造珠西高端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推动台山市技工学校新校区建设,为创建技师学院夯实基础。二是创新技工教育双元制模式。推广“校企双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引企入校”深化校企合作,构建与现代产业体系相匹配的专业集群,鼓励技工院校派出师资团队与企业共建技师工作站,协助企业开展技术技能研发攻关。年内3技工院校实现与不少于20家企业建立合作培训关系;在不少于7家企业中建立技师工作站,引进不少于3条企业实训生产线,“招生即招工”模式培养分别不少于70人。三是开展技能等级培训评价,以八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大中型企业为重点,全面推进技能等级认定。
(三)培育引领产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评选“侨都十大工匠”“侨都百优工匠”和企业首席技师、技能大师、高技能领军人才,并兑现相应补贴。鼓励职业(技工)院校获评侨都十大工匠或侨都百优工匠的教师发挥领衔作用,与符合条件的单位共建“产教融合技师工作站”,助推产教融合发展。
(四)全面推进“园区技校”项目。制定“园区技校”建设工作方案,实施“产业园区技能培训巡回服务行动”计划,组织开展试点工作。在我市产业园区建设至少4家产业园区“技校”,以“一园一策”“一企一案”形式对接服务100家次产业集群链主企业和重点企业,组织设计不少于20个培训课题,提升产业园区技术工人职业技能不少于5000人次。
(五)建设“公共技能培训服务平台”。开放公共实训资源,面向20家次企业、院校等机构培养技能人才提供公益服务1500人次。组织实施“敬业江门·工匠讲堂”系列技能培训不少于2000人次,开展重点帮扶群体公益托底培训服务不少于600人次,打造“敬业江门”培训品牌。
(六)打造“南粤家政”品牌。“南粤家政”(江门)产业学院作为“邑管家”培育主阵地,打造“邑管家”家政品牌,多层次培养复合型中高端家政人才和师资。建设家政服务示范站,培育一批家政服务龙头企业和培训(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