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共江门市委十三届十六次全会就对接支持服务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全面实施“科技引领、工业振兴、园区再造、港澳融合、侨都赋能、人才倍增”六大工程,全力构建江门高质量发展战略新格局。为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通过“五邑人社”微信公众号推出《“六大工程”人力资源支撑》系列报道,讲述全市人社系统全力以赴落实“六大工程”的创新工作举措和先进典型案例,充分发挥人社职能作用,为江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人力资源支撑。
博士博士后是具有深厚知识基础和探索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群体,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生力军。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全面实施“六大工程”,结合重点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健全博士博士后政策体系,加强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建设,优化博士后人才服务,博士后人才引育取得新突破,努力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端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健全政策体系,强化平台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博士后制度政策,印发《江门市博士和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江府〔2021〕2号),规范科研平台管理和人才引进服务,将全市在站博士后生活补贴标准从15万元/年提高至20万元/年,博士后人才引育扶持政策覆盖面逐步拓宽,加快形成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集聚新高地。实施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分类管理,首次开展全市性的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绩效评估,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全市80家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建站单位开展绩效评估和资金审计,指导建站单位提高平台运行质量。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对运行效果差的平台及时撤销,累计撤销博士后科研平台12家。今年1-10月,全市新建广东省博士工作站10家,新增博士博士后85人,其中,新引进在站博士后12人,全市现有在站博士后75人。遴选推荐3名博士后入选广东省青年优秀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博士后项目,每人获项目资助40万元。
(开展博士博士后政策宣讲)
积极承办高规格赛事,提升城市引才知名度
作为连续三年承办广东“众创杯”博士博士后创新赛的城市,始终坚持以“借力大赛、推荐江门、吸引人才、服务发展”为目标,努力让大赛为江门添彩。充分利用大赛国内赛、海外赛的各阶段各场合,大力播放江门城市宣传片、博士后风采宣传片等,不断提升江门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关注度。2021年大赛共吸引746个项目报名,通过审核的571个,同比增长62%,不少来自全球知名高校的博士博士后团队。今年的赛事在资金投入、报名项目数、通过审核项目数、海外(境外)项目数等均创下办赛以来历史新高。同时,大赛首次单独设置海外(境外)赛区、揭榜领题赛,其中,海外(境外)赛区通过报名审核的86个,并决出20个项目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举行线下+线上复赛;国内线上复赛首次采用“虚拟舞台特效+绿幕成像技术”,使线上路演更加直观和真实。在大赛中,我市连续两年报名项目保持在20个左右高位态势,全省排名前5名,同时连续两年有项目进入决赛,其中今年3个项目进入决赛,取得2个铜奖,1个优胜奖。
(2021广东“众创杯”博士博士后创新赛决赛现场)
此外,借助广东“众创杯”博士博士后创新赛平台,我市首次举办产业工程师暨博士博士后“揭榜创新赛”,在全市征集了11个企业技术攻关项目需求,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含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与食品等5大领域,项目总投入近5000万元。技术需求项目发布后,有8个项目得到了来自广州、深圳、珠海、江门等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13个技术团队响应,共提供15套技术解决方案。积极搭建对接交流平台,推动盈骅新材料、大广食品分别与1个、3个应征团队成功签订《合作意向书》。
(2021广东“众创杯”博士博士后创新赛揭榜领题赛签约仪式)
提升博士后人才服务水平,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优化升级我市博士后信息化平台,努力提供更优的服务,人才补贴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建立“政府+企业”人才服务专员机制,打造“保姆式”的人才跟踪服务新模式,并得到《中国组织人事报》的报道。开展博士后工作“政产学研资”融合,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合作,积极搭建博士后创新创业平台。强化博士后服务活动,在江门市“520”人才节中,联合主办广东省博士后工作创新交流活动,进一步打响我市博士后工作的名气。组织12家企业参加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科研人才专场引荐会,现场共收到博士简历35份,6名博士达成初步意向。积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直接组织企业与博士博士后“一对一对”对接,参与博士3人次,对接企业9家次。加大博士博士后管理办法及博士后工作典型案例宣传,完成“345”博士博士后风采宣传片拍摄和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风采蓝皮书制作,进一步营造博创氛围。
(第五届中国侨都博士后大讲堂暨博士后创新工作交流活动)
“十四五”期间,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按照市委“六大工程”部署要求,全力推动实施“人才倍增”工程,大力实施博士博士后汇聚计划,促进“政产学研资”融合;围绕战略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优化我市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布局,加强与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进一步夯实人才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