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门市局高度重视农贸市场综合治理工作,贯彻落实《广东省农贸市场综合治理行动方案(2020-2022年)》,积极发挥牵头作用,强化协同联动,深入开展农贸市场提质行动,进一步提升市场综合治理水平。
一、多管齐下,推动市场夯基提质。一是推动升级改造。推动政府计划3年内投入2.24亿元对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目前已投入9877万元、完成50家,基本解决市场功能区分不合理,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同时,以农贸市场疫情防控专班名义,争取市级财政276万元,按每个市场1万元的标准给以一次性补贴,对全市275家农贸市场全面消毒和排污管道清疏,解决市场内隐蔽管道等位病媒孳生、散发恶臭等问题。二是加强标准管理。按照农贸市场创文实地考察标准,结合疫情防控要求,整理出34条涵盖公益宣传、环境卫生、文明经营、文明风尚等具体标准,便于市场开办(管理)方对照落实、量化具化操作。三是打造文明诚信标杆。按照市场开办方、场内经营者、食品安全、市场安全、市场环境、疫情防控等5大类规范要求76项评分标准。从食品安全、经营秩序、限塑令执行情况等进行考评,划定5个星级,每年由属地政府评级,蓬江区天天集市等5家市场获评“四星级文明诚信市场”,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推动市场诚信建设。开展市场内文明经营户创建活动,对经营户守法经营、服务规范、卫生保洁方面进行考评,评选公示3144户文明经营户,进一步提升文明诚信经营水平。
二、严格监管,守稳市场安全底线。一是抓紧食品安全不放松。先后开展“冷库通”追溯系统应用、“湿粉统一查”、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提质行动等,加强进口冻品、湿米粉产品、烧腊熟食等高风险食品监管,对全市100家农贸市场开展食用农产品快检56.35万余批次,检出阳性产品4860批次,督促下架、销毁产品共计11905.89公斤;开展抽检5231批次,检出不合格246批次;联合部门查获野生动物及制品443只。二是加强市场消费品质量监管。加大知识产权专项检查力度,畅通12345、12315投诉举报热线,立案商标侵权案件6宗。开展消费品质量专项监管,检查集贸市场场内经营者3654个,责令改正违法违规行为18起。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与市场开办者(管理方)签订承诺书466份,张贴宣传资料1113张。
三、“科技赋能”,推动监管提速增效。一是开展“一监到底”直播执法活动。先后在26家农贸市场现场网络直播“一监到底”监管执法,对市场内食用农产品进货凭证、计量器具检定、畜禽产品检疫检验证明等方面现场执法检查,让市民直观了解和感受执法过程,获得法律知识科普,提升消费维权意识,南方+、江门网、网易等媒体直播的情况显示,群众对农贸市场整治满意度大大提升。二是创新智慧监管手段。自主开发应用“邑食安”阳光市场平台,集靶向监管、自查自改、AI识别、培训考试、社会监督等功能于一体,通过接入视频监控和对市场开办(管理)方、属地监管人员发布专项自查、巡查任务,实现线上查看现场图片图像,实时掌握全市每个市场的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疫情防控、价格公示、“1110”制度落实等情况。目前,全市农贸市场累计上传监管数据7.2万余条,公示食用农产品快检结果25.2万余条。三是大力推进食用农产品信息化溯源工作。以蓬江区远航水产有限公司作为试点,178户经营户加入该系统,现有在市场经营户98户,安装溯源称76台,共上传交易数据32952条,初步实现与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溯源平台和农业农村部门监管系统的数据对接,有效推动全省内食用农产品溯源监管。
四、协同作战,实现一体化综合治理。建立由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市场内、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牵头负责市场周边综合治理工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综合治理格局。一是组建“网格五人组”。针对三区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组建网格,每个网格相应成立由镇街、市场监管、城管、公安交警、市场开办者等组成的网格“五人”组(或“七人”组),实行网格化综合治理,负责市场内及周边半径300米范围内环境治理,重点整治环境卫生、摆卖秩序、车辆停放、乱搭乱建等突出问题。二是分工明确、归口处置。市场内由市场监管部门网格员牵头负责,落实农贸市场内“五个一”措施(召开一次动员会、开展一次约谈、签订一份承诺书、制订一份工作方案、制定一份责任清单),压实市场开办方和管理方责任;市场周边整治由城管部门网格员牵头负责,市场周边按照“五个必须”(网格员必须按时到岗履职、保洁工作必须到位、必须实现车位应划尽划、必须杜绝占道经营、商铺必须落实“门前三包”)要求,网格员全天候开展检查、统一归类问题。对网格员发现问题,部门职责归口处置整改、实行闭环管理。三是公示监督。参照“河长制”模式公示责任人员相关情况,在市场入口处统一公示网格内部门责任人姓名及手机号码,接受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