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市教育局组织开展“百场研学追寻红色足迹”活动。 谭锦波 摄
横陂镇开展“榕树下的党课”,党员干部与群众分享交流学习感悟。 恩平市委宣传部供图
恩平全市主要干道及村道实现100%亮化,照亮了群众的“回家路”。 胡伟杰 摄
西门大桥打通恩平城区西门与河南片区的大动脉,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力。 胡伟杰 摄
牛江镇莲兴村广播站向村民宣讲党史知识。 谭锦波 摄
恩平市人民检察院为工人成功讨回逾49万元“血汗钱”,工人送上锦旗表达感谢。 恩平市人民检察院供图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恩平市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江门市委工作安排,统筹恩平全市各级、各部门提高站位抓推进,注重实效强学习,聚焦民生办实事,担当作为开新局,有力有序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党史学习教育取得良好成效。
文/江门日报记者/胡伟杰 周晓营
A
高位推进
广大党员干部“比学赶超”奋勇争先
恩平市委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多次召开恩平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开展学习教育。2021年3月2日,江门市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召开之后,恩平市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随即召开,并迅速成立临时筹备组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至2021年3月19日,恩平市11个镇(街)、65个市直部门全部动员部署完毕。3日后,恩平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次会议召开,明确职能分工,部署工作任务。
以恩平市委书记黎沛荣为代表的党政“一把手”,充分发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加强督促指导,全面对照、认真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各阶段重点任务,将理论学习、专题宣讲、专题研究、“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等统筹考虑、有机融合,一体化推进,提振了恩平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精气神。
在专题学习方面,做到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从严从实抓好恩平市四套领导班子成员学习。严格落实“第一议题”、每月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安排,将领导干部的个人自学、集中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截至目前,恩平市委举行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11次13个专题,实现县处级领导干部学习全程跟踪、全员覆盖。恩平全市各级党委(党组)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600余次,做到了党员领导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
B
学史创新
让学习有特色、有内容、有成效
党史学习教育,以学为先。对此,恩平市积极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提升学习实效,在“学党史”中以专题学习、专题宣讲、专题培训、革命传统教育等为主线,开启“学、说、看、悟”四轮驱动模式,全力促进学习教育提速增效,让学习有特色、有内容、有成效。
在“学”上,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聚焦关键少数、关键环节和关键内容,抓好政治引领。
在“说”上,组建了由恩平市委宣讲团、教育宣讲团、青年宣讲队、百姓宣讲队、红色故事志愿宣讲队等县、镇两级10支队伍250名讲师组成的宣讲力量,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对象,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活动1000多场次,覆盖听众5万多人次。
在“看”上,统筹恩平全市19个教学点,精心打造“传承红色基因”“发展成就展示”“乡村振兴展示”三条线路,累计开展现场参观学习活动440多场,吸引3.5万多人次到场打卡。
在“悟”上,以党内组织生活促学习转化,恩平全市各级党组织重点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覆盖召开了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有力推动全市2万多名党员上好党性“检修课”。
多措并举之下,恩平全市上下形成了“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良好学习局面,亮点纷呈。
16辆“红色公交” 打造“流动课堂”
2021年4月12日,恩平首批“红色公交”闪亮登场,它们披上红色新衣,成为行驶在街头的党史学习教育“流动课堂”,让乘客在乘车途中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和熏陶。恩平市利用“红色公交”打造党史学习教育“流动课堂”的做法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江门市委领导给予肯定批示,并向各市(区)推广。相关新闻报道被十多家央媒、省媒采用。
截至目前,恩平市共推出“红色公交”16辆,开辟红色线路7条,覆盖全市11个镇(街),推动逾23万人次接受红色教育,成为当地极具特色的流动宣传阵地。
“小手拉大手”
用党史正家风、育后人
少年强则中国强。党史学习教育开展过程中,恩平市密切关注青少年人群,创新学习载体让红色文化根植青少年心中。
一方面,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堂。构建“课堂—实践—线上”三位一体的教育平台,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四史”宣传教育,覆盖恩平全市66800多名中小学生,把红色传统、红色记忆、红色基因根植青少年心中,真正做到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组织开展“百年党史我来讲”之恩平名师讲党史活动,通过“你点单、我送课”的形式,把优秀党课送到恩平全市各学校。
另一方面,将党史学习教育植入载体。恩平市教育局以“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精心组织“六个百”(百场研学追寻红色足迹、百节党史微课“擂台赛”、百个党史主题故事会、百首经典红色歌曲大传唱、百段创意视频颂党恩、百场红色影片进校园)系列主题活动。此外,通过拓展家校合作的方式,精心组织亲子党课、亲子征文比赛、亲子摄影大赛和党史学习教育进家庭大家访等亲子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用党史正家风、育后人。
榕树下、凉亭下、广场上
特色课堂广覆盖
恩平市各镇(街)、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推出了“榕树下课堂”“凉亭学堂”“广场课堂”“橡胶树下的党课”“初心学堂”“流动课堂”“一号学习交流日”等一系列特色课堂,通过专题讲座、专题宣讲、专题党课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党史学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乡村大喇叭”
奏响学习教育“好声音”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伴随着一声声亲切的恩平方言,牛江镇莲兴村广播站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基层、入农村,恩平市在基层宣传上广泛使用“乡村大喇叭”,发挥其覆盖广、靶向准,打通基层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党史学习教育实现从“定期学”到“天天学”,从“党员学”到“全民学”,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村党员群众的学习积极性。
巧用服务区
打造“沉浸式”文化长廊
沈海高速公路大槐服务区是广东首个双开放式服务区,曾获评2019年“全国高速公路旅游主题服务区”,每天接待无数司机和旅客,是恩平市一个重要的服务窗口和宣传窗口。
利用这一特点,大槐镇积极指导大槐服务区打造“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文化长廊,充分利用周边资源,拓宽学习形式,丰富活动载体,精心布置了“伟大精神”“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这些话”等特色展厅,为干部群众学习党史提供了新的阵地和平台。与此同时,积极开展“我为开阳高速沿线红色资源代言”活动,发挥服务区对外窗口作用,大力宣传沿线红色资源,全方位展示恩平及周边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
C
学史力行
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
“沥青路开起车来太舒服了,车道明显宽了许多。”“新升级的人行道更适合跑步,不再像以前的旧路那样坑洼。”……近日,恩城街道南堤路(西门大桥南岸至华林证券段)改造工程部分路段通车,周边居民对新升级的道路表示由衷的赞叹。
一河两岸交通道路建设,缓解城区交通压力,是恩平市切实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缩影。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恩平市学史力行,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五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会议,统筹部署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生产一线、深入下属单位、深入服务对象,广泛听取意见。恩平市四套领导班子成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走访调研90次,广泛听取基层党员群众、工作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经过反复筛选、研究讨论,制定了《关于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形成1张“实事清单”、2张“微实事清单”,共梳理出“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445个,由恩平市四套班子领导挂帅推进,形成上下联动、同心协力抓推进的局面。于此同时,强化督导,在“以督促改”上下功夫。建立了“民生实事每月进度双报送”机制,全力跟踪,倒逼工作落实;充分发挥好省、市、县三级联督联导的作用,紧盯重点抓整改,强化指导督导,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实落地。
在恩平全市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恩平市“我为群众办实事”445个项目均已按时间节点要求100%完成。老旧小区改造、肉联厂搬迁等一系列民生工程深入人心,城市面貌得到全面提升、市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上升。
无论小事大事,只要群众有“急难愁盼”,党旗就在一线飘扬。
小事件点亮大民心
4332盏“民心灯”照亮群众“回家路”
夜幕降临,恩平市城镇的背街小巷、乡村道路,一盏盏路灯照亮了群众的“回家路”。
为更好地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恩平市各级、各部门做了大量调研工作,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细落实见成效。恩平市委书记黎沛荣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通过到各镇(街)实地调研,发现部分道路尤其是乡村道路缺少路灯或路灯损坏,群众迫切希望党委政府尽快解决“摸黑出行”难题。
为此,黎沛荣多次主持召开会议,要求县、镇、村三级深入排查梳理恩平全市镇、村主干道路灯安装情况,形成项目任务清单,将城乡道路亮化工作纳入《2021年恩平市委领导交办事项》,明确恩平辖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及村道实现亮化改造,以目标倒逼工作落实,明确2021年“七一”前完成全市道路亮化,以时间倒逼工作进度。狠抓督导考核,通过飞行检查、实地督查等形式及时跟进工程开展情况,定期印发《专项督查通知书》公布各单位工作进度,确保全市道路亮化工程扎实推进。
恩平市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三级联动高效推进工作落实,明确恩平市政府负责全市国道、省道亮化,各镇(街)负责本辖区县道、乡道、村道亮化工作。强化资金保障,县、镇、村三级统筹协调,通过三级自筹及鼓励侨胞和乡贤捐资捐物等多种方式,大力筹措建设资金,累计投入资金1165万元,安装、修缮路灯4332盏,切实为群众夜间出行提供亮度。
此外,恩平市加强道路亮化管理,狠抓路灯工程质量和维修管理,根据路灯亮化季节启闭特点制定检修维护工作机制;结合12345政府热线设立路灯设施故障报修热线,落实专人职守记录,明确办理单位及办理时限,常态保持路灯设施完好率达标;建立路灯设施维修机制,制定年度维修计划,全力加强路灯、灯箱等亮化设施的检修维护,安排人员定期巡查辖区亮化情况,发现故障及时检修,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4332盏路灯使恩平全市主要干道及村道实现100%亮化,照亮了群众的“回家路”,有效保障了群众夜间出行安全,温暖了民心。
替工人成功讨回
逾49万元“血汗钱”
拖欠工资不仅严重影响工人及其家庭生计,还不利于社会平稳和谐发展。2021年,恩平市人民检察院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在办理一起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中成功为18名工人讨回欠薪49万余元。
2018年,被告人张某承包恩平市某楼盘项目木工工程并聘请工人施工。工程于2020年6月全部竣工后,张某恶意拖欠18名工人工资共计65万余元。工人们多次催要工资不成,于是向恩平市人社局投诉。恩平市人社局经立案调查后,向张某发出《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改正指令书》,责令张某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在限期内足额支付工人工资,但张某仍未在规定时间内支付拖欠的工资。
为了帮助工人们讨回被拖欠的工资,检察官多次联系恩平市人社局、公安局等职能部门,主动了解案件具体情况,详细审查代发工资明细表、工资发放表等证据材料,核实每名工人被拖欠工资的数额。
在对案卷进行细心审查和梳理后,检察官注意到该案中某建筑劳务有限公司与张某签订了工程承包合同,且尚欠张某部分工程款未支付。检察官多次与该公司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其承担起社会责任,先行垫付18名工人的工资。经过多番协调,该公司同意垫付18名工人的工资。最终,18名工人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共计49万余元。
大项目体现大民生
老旧小区展新颜
在恩城街道稔岗路,西门新村小区正如火如荼开展老旧小区升级改造。看着日益改变的小区模样,居民何老伯感慨:“我在这里住了十几年,年轻人都搬出去了,现在小区正在升级改造,大家都很期待。”
西门新村小区始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该小区建设标准低、配套基础设施有缺漏,加上年代久远,部分设施出现老化、破损等问题,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这里位于恩城中心,常住人口较多,建筑风格各异,城市空间秩序和城市风貌缺乏个性和协调,缺乏统一规划,改造迫在眉睫。
这次老旧小区改造,除了房屋建筑外立面、屋面、住宅公共楼梯间、消防设施等项目,小区下水雨污分流管道及道路将全面升级,居民最关注的天然气管道也将安装。在环境方面,西门新村小区将增设垃圾分类收集点、充电桩停车位、公共厕所及公园,还将栽种绿化植物、升级公共区域灯光照明。
老旧小区改造是恩平市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将改造21个老旧片区,涉及10774户住户、478栋房屋。2021年计划改造的7个片区中,西门老旧小区已开工建设,另外6个片区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初步设计、招投标工作,进入施工准备阶段。
肉联厂搬迁至新址
恩平原肉联厂位于恩城街道河南主要区域,该厂于1956年建成投产。因为年代久远,且设计建设跟不上时代发展需求,多年来,恩城二小和周边居民被该厂的异味、噪声等困扰。且该厂屠宰作业产生的污染威胁周边市民和师生的健康,影响了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和市容环境。加快肉联厂搬迁成为恩平市一项亟需解决的重大民生实事。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恩平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员深入基层调研,群众对搬迁肉联厂的意愿十分强烈。为此,恩平市人大常委会向恩平市委提出建议,将肉联厂搬迁工作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由恩平市农业农村局负责牵头推进,恩平市人大常委会进行督办。此前,恩平市组织相关部门与恩平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对肉联厂选址问题进行调研,最终确定选址圣堂镇长安村委会。
恩平市委高度重视,多次在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推进会上研究肉联厂迁建工作的进展情况,组织协调各方集中力量办实事。恩平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局多次与圣堂镇、供电等部门单位沟通,完善新肉联厂供电线路搭建和扩宽入场道路建设等,帮助解决搬迁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此外,恩平市多次组织投资企业到深圳、东莞参观,学习先进经营管理模式,完善新肉联厂设计建设方案,严格要求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及标准化开展建设。恩平市人大常委会牵头组建工作推进业务交流群,与有关部门和企业形成工作汇报制度,每周更新建设进度,倒逼工作落实。
在恩平市各级、各部门的努力下,肉联厂迁建工作顺利推进。目前,新肉联厂已全面完成工程主体建设,厂区和入厂道路完成硬底化,完成通水、通电和屠宰设备装备的安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