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信局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2021年5月,广东来纳特种车辆制造有限公司的新生产基地完成建设并正式投产运营,从项目动工开始,短短2个月时间,该公司就具备年产500台负压救护车的能力。该行政主管杨金城直言,背后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工信部门在此过程中积极协调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动项目加快建设。
来纳特种车的发展“加速度”,是我市开展“工业项目建设提速年”工作取得实效的一个生动写照,也是市工信局2021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缩影。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工信局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推进“暖企业、解难题、促发展”等主题实践活动,着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和党员领导干部表率作用,聚焦群众、企业关注的问题,不断推动我市工信工作开创新局。
文/图 皇智尧 江工宣
A
学党史
多种形式营造党史学习教育良好氛围
以学促思,是以思促行、以行促效的第一步。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工信局制定《江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江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史学习教育计划安排表》等,对各阶段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先后召开4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存在问题,扎实推进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等工作。
通过党组会议“第一议题”制度,市工信局充分发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引领作用,先后举办了16次中心组集中学习,分专题开展研讨,交流学习体会。同时,各党支部结合“三会一课”每月定期组织党员进行集中学习,通过支部书记讲微党课、红色经典诗文诵读、读书交流会、党史知识测试、集体过“党员政治生日”等活动形式,营造党史学习教育良好氛围。
“我们还充分利用江门丰富的红色资源,先后组织党员干部前往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馆、谢创故居、中共鹤山支部旧址等地开展‘重走五邑红色印记’等主题党日活动14次,丰富学习载体,提升学习成效。”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局还通过发动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党史学霸”比赛、“我心向党”微视频拍摄、“我为侨乡‘十四五’建言献策”等活动,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
B
办实事
主动担当解决企业群众烦心事
“如果政府不介入的话,企业本身去找银行很难,特别是研发型企业。”江门市润生机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正滨至今仍然记得,在企业发展“碰壁”的关键时期,市工信局党员干部多次上门了解企业需求并积极“搭桥牵线”,让企业顺利通过“政银保”项目获得100万元贷款,解决了新产品研发投入所需的费用。
“政银保”项目是我市工信部门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打造的品牌工作,也是2021年以来工信部门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注脚。市工信局与金融、保险、担保机构党组织建立结对共建机制,充分利用结对平台,发挥共建作用提升服务企业能力,进一步优化“政银保”项目审批程序,将审批时间从1周缩减到1天,并积极发动相关金融机构通过延期还本付息、降低贷款利率、降低担保费率、白名单管理等措施,切实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慢、贵问题。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工信局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内容,建立工作机制,每名领导干部、各科室均至少认领1件实事;建立每月督办、每周报送情况制度,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37项实事项目于2021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
在持续深入推进“暖企安商”行动方面,2021年以来,市工信局落实“暖企”服务3600多家次,并通过完善智慧数据平台,健全企业诉求响应机制,“粤商通”“江企通”等服务平台为全市2600多家规上企业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2021年以来累计处理企业诉求696项,办结率达100%。
C
开新局
助力“工业振兴”“园区再造”工程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作为工业领域主管部门,市工信局以党建促业务,全力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2021年是我市“工业项目建设提速年”,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工业加速发展,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市工信局推出强化项目预审、简化企业开办手续、创新工业用地出让方式等18项具体措施,实施每周通报制度,推进工业项目建设提速,助力“工业振兴”工程。2021年1—11月,全市完成工业投资694.27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完成技改投资275.36亿元,同比增长23.2%。
同时,围绕我市中心工作,市工信局积极落实省关于培育发展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工作部署,对我市14条产业链进行深入研究,牵头制定产业集群培育方案,建立由市领导牵头的“链长制”工作机制,及时解决产业链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并从支持“链主”企业发展、加快先进制造业项目建设、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等方面制定出台了6项针对性强、含金量足的扶持政策。2021年以来,已下达中央、省、市专项扶持资金合计3.06亿元,扶持项目(企业)数1245个(次)。据初步统计,2021年1—11月,全市八大战略性产业实现规上工业营业收入2349.2亿元,同比增长16.7%。
此外,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以及“园区再造”工程的深入实施,市工信局积极打造高水平产业发展平台,高起点规划建设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编制完成规划建设方案并上报省政府审批。同时,进一步推动我市重点园区提质增效,2021年1—11月,重点园区合计实现增加值639.84亿元,同比增长19.1%,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速3.6个百分点,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数说成效
●加快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中集车辆等6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被评为“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均实现零的突破;
●加快布局“新基建”,加大5G网络及企业专网的建设力度,新建5G基站2457座
●开展城中村私装直放站专项治理工作,优化三个试点村的公众移动通信网络及质量,累计覆盖逾1万户住户;
●落实“暖企”服务3600多家次,“粤商通”“江企通”等服务平台为全市2600多家规上企业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2021年以来累计处理企业诉求696项,办结率达100%
●“政银保”项目2021年共发放贷款5715笔,贷款金额达68.77亿元;
●2021年以来,已下达省市专项扶持资金2.53亿元,扶持项目(企业)数977家(次)。
基层故事
“握手楼”不再“与世隔绝”
一根高35米的通信杆,让鹤山市共和镇南坑村内总面积超6万平方米的“握手楼”不再“与世隔绝”。2021年11月,省城中村私装直放站专项治理试点(江门南坑村)新设移动通信基站正式开通运行,辖区内私装直放站全部清除,一并“清除”的还有困扰村民多年的通信问题。“现在大家不用因为信号问题而‘与世隔绝’了!”南坑村委会主任李炳新开心地说。
南坑村是典型的城中村,村内不少房屋都是“握手楼”,门对门的两栋楼相距只有不到两米,房屋密集让信号不易覆盖,长此以往,不少村民开始通过私装直放站解决信号弱的问题。但由于这种信号增强器会干扰正常的公众移动通信信号,导致周边信号变得越来越差。“很多外来租户进屋首先看手机信号,信号不行,人家就去别的地方租。”李炳新说。
2021年,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我市主动承担起全省城中村私装直放站专项治理试点城市的任务,在市工信局联合有关部门一次又一次的深入走访和宣传中,当地群众开始自觉拆除私装直放站。2021年10月底,南坑村完成了地面通信基站的建设,经调测后正式开通运行,通信网络信号覆盖得到了明显提高。
“以前,打电话隔一两分钟就断,有时候甚至要跑到天台或者出门到空旷的地方。现在,在家里坐在沙发上就能和亲朋好友聊聊天,也不用担心没网,感谢政府,实事办到了大家的心坎里。”南坑村村民杨威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