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同心永跟党走”江门青年红色经典歌曲传唱活动现场。
“科技馆图书站是个‘宝藏’,不仅藏书多、有位置坐,还有空调。”“这里学习氛围很好,孩子在这里学习更加投入。暑假期间我每天都会带孩子过来‘打卡’。”去年初,团市委在市青少年宫打造的科技馆图书站获得市民频频点赞。如今,图书站吸引越来越多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前来阅读学习。
科技馆图书站的“火爆”,是团市委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团市委结合自身特点,大力开展“我为青年做件事”主题实践活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认真履行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增强对青年的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
文/图 张浩洋
A 创新形式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党史如明灯,照亮前行之路;党史如号角,激发奋进之力。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之初,团市委便第一时间成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由林沛华书记任组长,领导班子以身作则、靠前指挥,牵头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等部门单位印发《关于在全市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的通知》,贯彻落实《广东共青团“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方案》,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共青团日常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去年,林沛华先后主持召开团市委书记会议30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会议6次、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8次、机关工作会议12次,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团市委主要领导带头讲党课3次、组织全体党员集体重温入党誓词、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
学史力行,初心如磐。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团市委深入细致抓好宣传引导,积极组织50名全市各界优秀青年代表组成的第二批“青年讲师团”,深入农村、学校和青年集聚地开展党团知识宣讲1009次,同时,团市委积极开展集中宣誓、“上好入团第一课”“重温入团誓词”等沉浸式主题团日活动,全年共发展团员9526名,参与入团宣誓仪式及重温入团誓词活动的团员累计超8万人次。
此外,团市委不断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形式,打造青少年专属“红色课堂”。深入开展“百剧庆百年”庆祝建党100周年红色儿童剧目展演活动,全市共征集和创编大型剧目、微剧目共计60部;创排艺术党课《党的女儿》,首演当天吸引全市党员、团员、少先队员、社会群众代表等900多人观看;全省首创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志愿宣讲“云直播”2场,累计吸引青少年超106万人次观看;活化各类革命传统教育阵地,开展“红色故事我来讲”主题班会、网上祭英烈等活动,参与的团员和少先队员累计超3万人……
为进一步激活党史学习教育“神经末梢”,团市委积极谋划打造党史学习教育“青字号”活动品牌,承办全市“党史青(少)年说”微演说比赛活动,精准组建18个分赛区,累计开展选拔比赛50多场,涵盖奋战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深耕基层的年轻干部、学校师生等全市青少年,活动累计吸引青少年参与比赛人数高达6000人,线上线下覆盖青少年“围观”,学习人数超40万人次,社会反响热烈。
B 多措并举
切实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去年,团市委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切实解决青少年“急难愁盼”问题,提高服务青少年的水平和质量。
“我以前是一个很害怕跟别人交流的人,随着义工团队带我去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接触更多的人,慢慢打开了我的心扉。”5年前小莹曾有自残行为,在接受个案辅导后,生活学习状况明显改善。“我很感激义工团队对我的帮助,因此2021年我报考大学选择了社工专业,想通过专业学习,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小莹说。
青少年身心健康一直是团市委关注的重点,去年以来,团市委筹集资金80万元,委托8家社工机构用于开展青少年事务专业化社工服务,构建“线上统一接听+线下分区跟进”“医生+社工+志愿者”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工作模式,搭建服务青少年专线。据了解,去年以来,该专线共接听电话3728次,办理青少年心理服务个案20宗。
心不安处,又怎会是吾乡?我市广泛吸纳青年人才的同时,如何留住人才?对此,团市委频出实招,让青年获得“家”的同时也获得“爱”。
获得“家”即为来江就业青年解决住房问题。对此,团市委联合住建部门实施“青年安居计划”,盘活市区闲置优质公租房12套,并做好住房保障政策宣传和信息对接等工作。当前,第二批“青年安居房”正在加紧谋划推出。
获得“爱”即助力青年婚恋交友。围绕“520”“七夕”等特殊日期,团市委组织开展各类青年联谊活动,诚邀海内外人才认识江门、融入江门、扎根江门,成就精彩人生。
志愿服务向来是我市响当当的品牌,去年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等工作中,“红马甲”屡建奇功。作为志愿服务的主管部门,团市委整合了15个部门单位的资源和力量,投入扶持资金50万元,开展2021年江门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培养10个市级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和21个重点培育项目,做优志愿服务品牌。
此外,团市委还不断加强团属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市青少年宫科技馆图书站公益属性,提供实体图书2500多册、电子图书5000多册,并配置电子书阅览机,支持在线阅览或通过手机扫码进行阅览,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技素养。同时,推行市青少年宫停车智慧化改造,使停车位增至254个,破解附近居民停车难、家长接送不便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团市委聚焦“港澳融合”工程,针对港澳大学生,团市委积极开展“展翅计划”港澳大学生实习专项行动,提供一批具有侨乡特色的优质实习岗位,吸引了41名港澳大学生报名参加。与此同时,团市委还开展了“百年追梦·青春激荡”江澳青少年侨乡红色寻根之旅,不断增强澳门大学生对祖国的“向心力”。立足“侨都赋能”,团市委以“侨”为“桥”,加强新生代华侨华人沟通联系,积极对接英国华人青年联会等海外青年社团,带领华侨青年到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梁启超故居等地学习考察,深入感受和了解江门的历史文化底蕴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积极推荐江门的人才引进和招商引资相关政策。
学习体会
共青团江门市委书记林沛华:
学百年奋斗史 做时代奋进者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我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强调效果办实事,带领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和引导全市团员青少年“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的重大问题,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我们深入研究部署党史学习教育有关工作,从讲政治的高度让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广大团员青少年充分认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学深悟透弄懂党的百年历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和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两度提出“国之大者”,对我们把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江门正处于跨越发展、争先进位的关键时期,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发出“心怀‘国之大者’,感恩自强奋斗,奋力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总动员令,共青团作为青年“带头人”和“领路者”,将充分利用发挥组织的力量优势,始终引导青年“往最需要的地方去”。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在理论学习、民生实事、宣传引导、总结经验等方面持续下功夫,让共青团系统党史学习教育更接地气、更有声势、更多实效。
基层故事
搭建发展平台
助力青少年“圆梦”
“非常感谢团市委搭建这么好的一个平台,补贴我的学费,让我圆了大学梦。“网络授课大大节省了我的通行时间与成本,让我在工作之余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参与团市委“圆梦计划”的张洁说。
“实现每天1元读大学的梦想”并不是一句空的口号。据介绍,早在去年3月,团市委便筹集资金50万元,结合“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与东北农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等5所高校合作,招收产业工人350名。
除了帮扶产业工人提升学历,实现大学梦外,团市委在助力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吸引人才回乡发展方面也下足了功夫。
“没想到江门在半导体、LED等方面有这么深入的研究,并且吸引了这么多国内外科研‘大咖’。”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五邑青年黄嘉莹是北京“邑青联盟”中的一员。去年5月,团市委组织开展“邑乡青愿”优邑青年人才江门行活动,吸引近40名在北京、天津、江苏等地就读的五邑籍在外优秀大学生代表,到我市华侨文化基地、相关知名企业等场所进行参观学习和座谈交流,活动中,大学生们纷纷表示打开了“新世界”。“如今家乡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参与此次活动更加坚定了我回江门发展的决心。”黄嘉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