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区晨光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流动党员在江南广场开展志愿服务。
□文/图 黎禹君 韦雪婷 莫云溪 李佩芳
“真没想到,车站里还有这样一个红色阵地。”近日,外出务工的党员吴文栋在珠西枢纽江门站候车时,来到站内的党群服务中心阅览区,翻看了党建刊物、党史书籍等,感到十分欣喜。
“真是太暖心了,不论多远,组织都在关怀着我们。”近日,长期在外工作的党员李健龙,收到了台山市台城街道长岭村党支部寄来的“党史学习礼包”——党章党徽、习近平同志《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笔记本、致党员的一封信……他心里感到热乎乎的。
离家不离党,流动不流学。当下,我市全力加强对流动党员工作管理,主动把流动党员纳入党史学习教育整体规划,多措并举把学习教育组织好、开展好、落实好。在此基础上,我市确保了流动党员组织生活不掉线、不断线,让流动党员学好党史“必修课”。
摸清底数
夯实党史学习教育基础
目前,我市共有流动党员5258人。其中,全市流出党员数为4414人,流入党员数为844人。如何让这些流动党员学习不掉队?“详细摸清流动党员底数,逐一取得联系,是流动党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基础。”江海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江海区委组织部主动出击,通过走访企业、打电话、微信沟通等方式,全面摸清流动党员底数,建立流动党员动态信息管理台账。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我市排查新增流动党员22名。同时,因地制宜,将流动党员纳入流入地党组织,一并参与党史学习教育。
新会区委组织部以承担省开展党员分类管理的试点为契机,发挥珠西枢纽江门站党群服务中心“中转站”作用,强化流动党员管理和服务,包括优化流出(入)登记报告、打造15分钟学习圈等措施,引导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台山市委组织部落实流动党员联系制度,设立以村(社区)党组织组织委员和非公企业党组织党建指导员为主体的流动党员联络员,结对联系流动党员,提供学习帮助,确保流动党员参与党史学习教育。
江海区、新会区、台山市的做法只是一个缩影。走访脚步不停、电话联系不歇、微信沟通不断,江门各基层党组织积极开展流动党员信息摸底工作,将排查核实的流动党员情况录入动态信息库。
党员行千里,组织一线牵。针对流入党员管理,我市主要开展“让流入党员找到家”活动,充分利用园区、商圈等各级各类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站,为流入党员提供法律咨询、解决劳资纠纷等多样化服务,组织流入党员灵活参加组织生活。针对流动党员多为外来务工人员的情况,进一步开展“我为外来务工人员办实事”活动,各级党组织依托自身职能,积极为流入党员解决实际困难,让流动党员从“流入”变“融入”,“安家”又“安心”,提升流动党员对当地党组织的归属感。
针对流出党员管理,我市探索建立流出党员信息台账,利用微信、QQ等探索建立“网络党支部”,组织流出党员开展网络组织生活,定期向原支部汇报思想工作情况。此外,利用流出党员集中返乡等时机,组织其参加组织生活或者教育培训,积极听取流出党员对家乡发展的意见建议,提升流出党员的组织归属感。
各基层党组织还针对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对流动党员有效的“劝学”方法。台山市台城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袁彩凤表示,街道党工委通过协助流动党员办理流动党员证、设置专属联系人、寄送党史学习教材等措施,力求有力有序组织流动党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建强阵地
解决好“在哪儿学”问题
要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还要解决流动党员“在哪儿学”的问题。
在江门,遍布城乡的红色阵地,极大方便了流动党员就近参加党史学习教育。这得益于我市近年来积极整合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的场所和经费资源,实施基层党建“亿元保障计划”,不断加强各级党组织的阵地建设,打通了党史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
我市还打造“红色印记”品牌,深入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升级改造一批党员(党史)教育阵地,出版《五邑红色印记》《红色枣工学堂》等党史教育、党员教育书籍,实现党组织阵地“网状化”覆盖。
同时,积极构筑市县镇村组五级党群服务阵地体系,完善各领域党建阵地建设,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红色家园”网络,发挥党建阵地大作用,为流动党员提供党史学习“自习室”,满足流动党员学习需求。
我市还注重学习阵地实现“精细化”扩容,把农村党建、社区党建、两新组织党建、基层治理、“双报到、双服务”及党员志愿工作等融入“红色家园”,拓展大区域大格局基层治理功能,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鹤山市共和镇依托鹤山工业城2000多平方米的党群活动中心,组织工业园区党员开展党史学习竞赛、“红色传承 书香飘万家”红色共读分享会等活动,为园区企业党组织及流动党员提供活动阵地。
高新区(江海区)依托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专业社工运营优势,紧贴企业流动党员需求,实行“双休日开门服务”,专题开展“学党史”“主题党日+”“人才服务+”等点单式服务,每月定期举办“红色电影”“红色讲堂”等系列活动,服务辐射周边企业流动党员,引导企业流动党员学党史、悟思想。
狠抓“两个覆盖”
确保党史学习教育不掉队
“我们公司党支部是根据融心、融力、融情的‘三融’法则来开展工作的,要求大家融洽相处,携手并进。”江门荣信电路板有限公司党支部流动党员龙军说:“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很快就融入了公司的党组织。现在虽然远离了老家的党支部,但可以在公司的党支部参加党史学习教育。”
像龙军这样离开家乡,进入企业的流动党员不在少数,而且大多集聚在两新组织。为此,我市正着力抓好两新组织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一是抓好非公企业党建“双同步”工作。在去年非公企业底数摸排和组织建设“双同步”工作基础上,市委组织部按照“一年一摸排”要求,从市税务局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调取相关非公企业数据,发动各市(区)开展摸排,同步推进五类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共有非公企业10033家纳入工作台账管理。其中单独组建党组织的有1284家,联合党支部覆盖的非公企业有1532家;纳入工作台账管理的社会组织2240家,其中单独组建党组织的有219家,联合党支部覆盖的社会组织有146家。
二是进一步建强两新组织党建阵地。我市在雅图仕建设广东第一家新型侨资民企党校——雅图仕党委党校,加挂市委两新工委党校牌子,并以此为基础谋划开展两新组织的教育培训,设置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等精品课程,邀请专家、学者讲授党史知识。
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党校校长招伟宁表示,“党校促进了雅图仕的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未来还将辐射周边,为周边流动党员的党史学习教育提供覆盖点。”
经过多方努力探索创新,我市流动党员党史学习教育已然硕果累累。“像是找到‘家’了!”在一系列措施下,特一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流入党员林芳已经对工作地台山产生了浓厚的归属感。“我融入得很快,现在常常参加党支部的红色座谈会、观看红色电影等活动,主动投身到党史学习教育,确保党史学习不掉队。”林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