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宣传是聚力的号角。高质量实施“百千万工程”,离不开宣传思想工作这个有力武器。
持续擦亮“音乐党课”“七彩流动课堂”等基层理论宣讲品牌,让群众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牵头“根在侨乡 绿美广东”华侨华人共植文明林活动,凝聚实施“百千万工程”的侨心侨力;精心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示范工程,激发农村内生精神动力;打造“无负今日”城市书房(农家书屋)品牌,让城和乡都有了诗和远方……
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江门市委宣传部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聚焦统一思想、文明提质、文化赋能、宣传助力,打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组合拳”,为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文/图 黎禹君 江轩
(除署名外)
A 统一思想 凝心聚力
“这两年村子变化不小,我有些想法和大家一起聊聊”……近日,在恩平的田间地头,一支以党员干部、技术人员、致富带头人、本土技术能手为骨干的志愿服务队把“流动课堂”搬到群众“家门口”,向群众宣传新思想新政策,为实施“百千万工程”提质赋能。
“百千万工程”关系广东亿万群众福祉,必须振奋广大人民群众自信自强的精气神、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表示,要把“百千万工程”的蓝图政策讲清楚,把益处实惠算明白,把行动规划做透彻,让广大人民群众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建立起最广泛、最团结的思想和行动同频共振的共同体。
在一次次火热实践中,江门创新理论传播载体形式,让基层干部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打造音乐党课,就是其中一个抓手。作为江门基层理论宣讲品牌项目,音乐党课通过把“党史+理论、诗诵+表演、红色歌曲+点歌”融为一体,以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教学模式,打开群众的“通感入口”。
在音乐党课课程“菜单”上,记者看到上面写着:“音乐(微)党课,持续接受您的点单!”
“从2023年1月到年底,连续12个月,分别走进12个镇,都是带着音乐党课、‘我们的节日’宣传活动,去基层一线送服务、送文化、种文化。”谈及收获时,新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副主任、“音乐党课”主讲人陈晚翠说。
“谢谢老师精彩的讲课让我们了解到音乐党课的魅力,也让我们对基层宣讲和特色品牌活动等工作有很多启发”“课堂很活跃,很有互动性,很好地把理论融入歌曲和案例中,真的把手机打败”……音乐党课好评不断,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提素养。
又如,全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江门“七彩流动课堂”项目,面向各类场所、针对不同人群,打通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这些成熟且有效的品牌项目,让基层理论宣传“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
江门是中国著名侨乡,530多万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遍布全球,是海外华侨华人观察广东乃至中国的重要窗口。如何发挥宣传之力,凝聚侨心侨智侨力,助力“百千万工程”?
市委宣传部想到了“妙招”——牵头开展“根在侨乡 绿美广东”华侨华人共植文明林活动。
伴随着冬日暖阳,走进蓬江区篁庄公园,一片片“文明林”引人注目,树木的叶子在微风荡漾中,簌簌地唱着歌……这里的文明林,正是华侨华人和党员干部、市民群众代表齐心协力种下的。
“亲手栽下一棵树,既让华侨们拥有和祖国之间的特殊联系,也为他们参与美丽江门共同缔造、维护江门生态之美提供机会。”参与植树的华侨代表李仰东说,希望通过认养树木,参与江门“百千万工程”,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乡情怀。
截至目前,江门共吸引美国、印尼、委内瑞拉等500多名侨界代表参加共植文明林活动,成片栽种6块文明林,线上认种认养正火热进行,在全市和海外华侨华人中营造了“共画最大同心圆,共推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
B 文明提质 成风化人
走进蓬江区杜阮镇长乔村,映入眼帘的是村民质朴的笑脸,生机盎然的绿化苗木,小而精致的美丽庭院,处处涌动着文明新风。近年来,长乔村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功获评“全国文明村”等众多荣誉,为“百千万工程”提供丰润文明滋养、激发不竭精神动力。
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百千万工程”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新时代文明实践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总抓手,更是展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窗口”。
2023年年初,江门市委宣传部提出打造“10张城市文化名片”,“文明形象的展示地”就是其中之一。当年7月,江门就出台《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示范工程实施方案》,从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文化惠民、乡村治理等方面,推出“十个一”示范工程,激发乡村内生精神动力。
文明乡风“树”起来。放眼侨乡大地,文明之花遍开:江门整合党的基层阵地资源,盘活老祠堂、老村部、闲置教学点等“沉睡”资源,做到“群众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同时,依托医院、景区、银行网点、营业厅、咖啡厅等打造“文明实践流动书柜”“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等一大批“不设墙”的新型阵地,不断优化“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
长乔村甘健威家庭是江门市“星级文明户”。其家庭成员相敬相爱、互相尊重,共同营造温馨、和谐、向上的“文明家庭”。“在村内,大家积极向这些优秀的村民学习,并将此作为自身行为的准则。”长乔村党支部书记张健华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江门还大力开展文明村镇、农村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农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最美家庭等选树活动,以引领—带动—促进为切入点,弘扬农村正能量,引导农民群众崇德向善,提振精气神。
“最好的家庭氛围是和睦,遇到问题就开家庭会议讨论解决”“家庭是最需要爱的,父母和孩子之间更需要勇敢表达爱意”……日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联合市妇联举办“传承优良家风·共建文明家庭”家教家风宣传宣讲活动。家教家风事迹访谈、事迹宣讲等环节,通过一个个身边的故事,传递“好家风”蕴含的正能量。
良好家风“立”起来。近年来,江门市深挖本地优秀家教家风资源,充分利用城乡传统祠堂、名人故居和休闲公园,打造家风家训长廊、家庭文化主题公园和家庭文化墙,完善江门市家庭文明建设示范点创建“九个一”标准,创建省、市级家庭文明建设示范点82个,梁启超故居纪念馆获评首批“广东省家教家风实践基地”,以好家风支撑起良好的社会风气。
“又积累了不少积分,我兑换一包‘红心大米’!”开平市塘口镇宅群村老党员方学忠拿着一本“积分存折”来到该村党群服务中心“道德银行”兑换奖品。宅群村党支部书记方晓莹介绍,该村通过建章立制,借鉴银行储蓄理念,建立“道德银行”,把积分制纳入村规民约中去,让村民更自觉、更乐于遵守村规民约。
“道德银行”运行以来,宅群村如沐春风——村民主动担起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人翁角色,环境更加整洁,邻里关系更加融洽,乡村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小积分”撬动了“大文明”。
淳朴民风“育”起来。“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江门持续推动各级以村规民约、农村积分制、五邑志愿服务银行等项目为抓手,加强乡村治理、涵养文明乡风。
其中,江门切实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充实乡村振兴战略、自治法治德治、环境保护(垃圾分类)等内容,扎实开展村规民约修订工作,全市1056个行政村100%完成。全市865个村探索推行了文明积分管理模式,鼓励群众通过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乡村治理、移风易俗等换取积分,将农村积分制与“五邑志愿服务银行”项目协同推进,通过编印工作指引等方式,引导积分制规范有序开展,以“小积分”撬动“大文明”。
以“百千万工程”为契机,江门正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和“十个一”示范工程,建设“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的美丽乡村,加快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奋力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C 文化赋能 乡村振兴
琴声与书香相融相伴,将观众引入别样的阅读体验……2023年12月28日,“中国侨都·书声荡漾”——2023年12月“书香五邑·江门读书日”暨“悦读开平·书香侨韵”全民阅读活动在塘口镇先锋天下粮仓书店举行,推动阅读与文旅结合,助力“百千万工程”。
当天,先锋天下粮仓书店“无负今日”城市书房正式揭牌,让开平市港口小学教师司徒玉莲兴奋不已。“‘无负今日’城市书房设立在开平,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快乐的阅读天地,大家在周末和假期又多了一个好去处。”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近年来,江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基层文化活动丰富活跃,文旅融合激发新活力,展现出一派繁荣发展的蓬勃气象……绚丽绽放的乡村文化之花,正扮靓村民文化生活空间,充实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信心。
在阵地打造方面,2023年书香节期间,江门重点推出文化共建工程,打造“无负今日”城市书房(农家书屋)品牌。在首批10家“无负今日”城市书房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全方位铺开,挑选100家图书馆、“悦读馆”、阅读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挂牌共建“无负今日”城市书房(农家书屋),精心打造江门市全民阅读主阵地、城乡阅读时尚新空间。
开平碉楼与粤剧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的“牵手”,会擦出怎样的火花?2023年10月1日、2日,新编粤剧《碉楼》巡演连续两晚在开平赤坎华侨古镇粤韵戏台“开锣”,唱响了乡愁,现场座无虚席、掌声不断,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观赏。
跨越时空的演出、家国情怀的交织、跌宕起伏的情节一次次触动了现场观众的内心,也让不少外地游客直观地感受到粤剧的精髓和魅力。来自湖北的游客刘女士说,之前在电视上看过粤剧,但现场观看的感觉超乎想象,“体验挺好,对侨乡文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这是江门文旅融合共赢的生动实践。早在2023年7月,江门便启动了2023年“中国侨都·红线女粤剧艺术周”,把粤剧《碉楼》作为赤坎华侨古镇一个常态化演出剧目,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开平赤坎古镇侨乡国际旅游度假区更好发展,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走进赤坎华侨古镇,这里节假日车水马龙、游人如织,有如走进电影世界。游客除了可以游览古香古色岭南风情的骑楼和碉楼,还可以体验有轨电车环绕景区,充分领略侨乡古埠的市井生活风貌。目前,古镇正致力打造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华侨文化体验新地标。
在城市更新上,江门注重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既彰显一方情怀、传承历史文脉,同时也提升创新文化产品供给、培育地方发展新动能,擦亮侨乡文化金字招牌,更好地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如今,在侨乡广袤乡村大地,一项项文化活动热闹起来,一个个文化阵地亮了起来,一家家农家书屋改建提升……文化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既丰富了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也塑造着乡村的文明新风貌。
D 宣传助力 唱响旋律
打开电视,可以看到新鲜出炉的“百千万工程”系列报道;翻开报纸,各类新闻专栏突出报道基层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成果与亮点,赢得读者好评;点击“江门发布”等新媒体平台,“百千万工程”短视频、宣传片等宣传产品,内容新颖富有巧思,宣传方式丰富多样……
“百千万工程”启动以来,江门宣传系统充分发挥媒体融合传播优势,运用“前店后厂”国际传播机制,全方位营造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良好舆论氛围。同时,阵地前移,统筹协调,发挥宣传系统专业优势,虚功实做促进电商直播带货等项目落地。
聚焦侨乡“三农”,力促乡村振兴!作为江门五邑地区最大的广电主流媒体,江门市广播电视台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中心工作,服务“三农”发展大局,策划推出“三农”融媒节目《侨乡金土地》,以电视专题节目为主要依托,全媒体出动,致力于打造成为服务“三农”、联通市场、唱响侨乡的融媒品牌节目。
“百千万工程”的提出,为侨乡这片沃土撒下了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金色新希望。市广播电视台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还与商家、农户之间合作,开展电视购物、网络销售,销售灵芝、番薯、大米等五邑特色农产品,形成以节目为纽带,辐射众多相关产业的助农惠民媒体融合创新发展平台,助力推进江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
正是因为时时“在现场”,才能写出“沾泥土、带露珠”的生动作品。为宣传报道好“百千万工程”,侨乡媒体记者持续奔赴一线,深入基层,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江门日报社派出“百千万工程”媒体记者突击队,开展“百千万工程”三农大调研突击队百村行,走进蓬江区各村开展系列调查和报道活动,展现各村在“百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变化、新貌以及好经验好做法等,并结合调查实际,为农村发展拉“红线”、找资源、出对策,为农民解难题。
助力推进“百千万工程”,人是关键因素。江门宣传系统派出精锐力量,加入百名帮镇扶村第一书记队伍,奋战“百千万工程”一线。
江门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开平市赤坎镇南楼村第一书记石岩就是其中一员。驻村以来,他将南楼红色资源与乡村农耕文化有机结合,成立“强村富民”公司,积极探索开展红色研学,推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我们积极配合赤坎镇推行积分制,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治理,加快推动打造红色美丽乡村示范点。”石岩表示,当前南楼村正积极挖掘司徒氏“教以人伦”家风家教传承发展,组织专门力量整理家风故事,筹划建设“村史馆”,以家风带动文明乡风。
在派出单位的支持下,江门日报社派驻开平市沙塘镇联光村第一书记贾浩以农产品产业升级为抓手,推出“联光臻品”特色农产品礼盒。目前,为了该项目可持续发展,联光村在第一书记带领下成立“开平市联臻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该项目放在公司的平台上运营,未来计划拓展销售渠道,利用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促进“联光臻品”的销售,带动村集体收入稳步提高。
蹄疾步稳,踔厉奋发。接下来,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将牢牢抓住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个根本,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下好“一盘棋”,以饱满的热情干事创业,助力“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为奋力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利的文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