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迈月征,山河日新。走过夏雨秋风,迎来春日朝阳,新会发展站上了新起点。
沿着时间轴,我们清晰地看到——
这里使命重大。新会区聚焦市委赋予的“首善之区”定位,在全国百强区中争先进位,率先成为我市首个千亿GDP强区。
这里动能澎湃。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新会片区)建设全面提速,中创新航等重点项目积蓄新动能,招商引资提前超额完成任务。
这里乡村和美。新会陈皮、大鳌南美白对虾、崖门甜水萝卜成了富民产业,茶坑、霞路、京梅等一批中国传统古村落留住了乡愁。
这里生态如画。圭峰山、小鸟天堂两张国家级生态名片更具风采,山水文城共融的绿美生态环境令人流连忘返。
新会区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强调,坚决以“走在前列”总目标统领新会各项工作,擂响抓党建促“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战鼓,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再创新会辉煌,加速冲刺全省百强县区前20名。
星光不负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新会区正锚定高质量发展“主题”,举全区之力统筹推进“百千万工程”;搭建区镇经济一体化“舞台”,全力打造产效高质的大湾区西翼制造中心;聚焦三大“万亩千亿”产业园区“主角”,全力打造产城融合的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新会片区;写实区域协调发展“剧本”,全力打造镇强村兴民富的大湾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中心;做好文脉传承特色“演绎”,全力打造文脉示范的大湾区侨文化交流合作中心,努力把新会打造成为引领侨乡、融合湾区、通达世界的中国式现代化活力新都市样板。
文/叶田
A 顶层设计
以“头号力度”全速推进
实施“百千万工程”既是新会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也是新会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出路。
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新会区坚持把深化实施“百千万工程”作为“解答”如何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解”,以“头号力度”全速推进。
高位谋划推动。新会建立了上下贯通、协同推进的区镇村三级指挥体系。区一级成立指挥部,由区委书记担任总指挥,带领四套班子领导深入各镇街找问题、定方向,层层传导压力。区长担任第一副总指挥,相关区领导担任副总指挥,各镇(街)党委书记当好“一线施工队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发挥“领头雁”作用,形成上下贯通、协调联动、运行顺畅的指挥体系。每月筹备召开一次“百千万工程”现场推进会,让各镇(街)在学习互鉴中更好地培育典型、打造样板,积极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构建政策体系。新会区委主要领导点题,全面实施“十大行动”,明确“十大建设”重点任务。实行“一镇一策”谋划实施方案、打造特色示范带。出台配套方案37个,形成“1+2+11+N”政策体系。加快构建分级分类、指标清晰、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确保工作成效。
强化督查指导。由新会区四套班子领导组成5个督导组分片督导,区指挥办成立督查组全面督查,各工作专班成立指导组进行专业化指导,形成区委、指挥办、专班三级督查指导网络。实施“五个一百”共建行动,建立专家智库,凝聚各方力量系统推进。
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新会的目标任务非常明确:以全区全域、11个镇(街)、236个行政村(社区)为主体,2023年要建立健全适应本地实际的工作机制和配套方案,凝聚“抱团取暖”“群狼作战”共识,稳步推进区镇经济一体化,形成推动“百千万工程”的强大合力;
到2025年,区镇一体、园镇融合明显加强,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突出短板弱项基本补齐,县域经济发展明显加快;
到2027年,城乡协调、区域平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衡,新会区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江门实践在新会取得突破性进展;
到2035年,全面实现区镇一体化协同发展,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再迈上新台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新会在举全区之力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注重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凝聚“百千万工程”强大合力。全面实施“五个一百”共建行动,推动258家企业、107间学校、167个机关事业单位、199名乡贤与全区199个行政村结对子,组建由近140名专家组成的“百千万工程”专家智库。开展建筑业企业“联镇帮村”行动,全区47家建筑业企业与71个村进行结对帮扶,共开展公益性帮扶项目15个,其中14个已完工,投资近685万元。 新会在对口协作方面成效同样显著。2023全年,新会、台山联合举办招商推介会,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近100亿元;6条“新台‘狂飙’”旅游线路接待游客超45万人次;开展193人次医务交流。同时,2023年,新会完成支付广西宁明县乡村振兴经费210万元、工作经费50万元;区慈善会向宁明县划出慈善基金100万元。
B 党建引领
党建贯穿“百千万工程”全领域各环节
当前,新会全区上下正紧锣密鼓推进“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把区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更好地统筹起来,引导区镇村三级党组织自觉担起政治责任、唱好主角,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2023年8月17日,新会区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新会区党建引领奋战“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方案(2023—2025年)》,擂响抓党建促“百千万工程”战鼓。
该方案最大的亮点,是突出党建引领奋战“百千万工程”,并且在区级层面以正式文件形式确立推进“百千万工程”过程中党的统领定位,以党建为主心骨,贯穿“百千万工程”全领域各环节,在江门地区是首创。
把准大方向,为“头号工程”提供坚强政治保障。新会区将夯实政治、理论、管党治党等“三大根基”放在首位,把党的领导贯穿奋战“百千万工程”全过程,强化党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发挥好各级党组织在“百千万工程”中的核心作用,凝聚奋战“百千万工程”强大合力,营造奋战“百千万工程”的良好政治生态。
新会区强化思想、组织、干部、人才、作风等“五大引领”,重点围绕造纸及纸制品、轨道交通等全区15条重点产业链筑牢“党建链”。出台《新会区关于在“沙场选将”大力选拔关键一线关键岗位表现优秀干部的实施意见》,实施干部高质量发展能力提升计划。用好“葵乡人才十条”“人才安居”等新政,全力服务“百千万工程”。
新会区把牢改革赋能、队伍提升、人才强基、社会治理、领航夯基等“五大抓手”,推进区镇经济一体化建设。出台《新会区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实施意见》,大力实施镇(街)“人才强基”工程。纵深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多元共建工程,以“领航夯基”党建特色项目争创活动为抓手,加速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建设。
新会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聚焦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头雁”领航能力、党员队伍质量、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成效、美丽乡村内涵等“五大提升”,持续增强农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建强乡村振兴“主心骨”,提振农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促进农业三产融合发展,奋力打造大湾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中心。
C 改革攻坚
深入推进区镇经济一体化改革
向改革要动力,县域高质量发展才能有活力。
新会区推进区镇经济一体化改革,以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作为“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区镇一体、园镇融合,突出县镇村三级联动,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色、村的资源,努力实现全域进步、整体跃升。
增强“区”动力,全力以赴冲刺千亿GDP强区。新会区加快银湖湾滨海新区与工业园区一体化运作,集中资源推动新会智造产业园、高新区—三江睦洲2个先行启动区建设“万亩千亿”大平台,确保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超500亿元、工业投资320亿元,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新会片区)各项重点指标排名全市前列。开展园区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发挥中创新航“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力争2024年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链产值达100亿元,2026年超500亿元,2030年超1000亿元。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坚定走“产业园区+产业集群”的集中集聚发展之路,加快食品、轻工纺织、纸及纸制品、不锈钢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着力提升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发展新型储能、硅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健康等新兴产业,打造县域经济“主引擎”。
释放“镇”能量,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改革开放以来,新会区培育出了富有镇域经济特色的产业集群。为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界限,一改以往镇街“独唱”的局面,新会区提出实施区镇经济一体化改革,将全区划分为圭峰会城一体发展区(圭峰会城),潭江一体发展区(大泽镇、司前镇、罗坑镇),银洲湖西岸一体发展区(银湖湾滨海新区核心区、崖门镇、双水镇)和银洲湖东岸一体发展区(沙堆镇、古井镇、三江镇、睦洲镇、大鳌镇);统筹实施园镇、规划、招商、工改、服务、交通六个“一体化”,实现区镇一体、园镇融合。创新建立发展区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使资源配置更加高效、招商引资更加精准、政务服务更加优质,力争2023-2025年大型产业集聚区新会片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25年达2000亿元,其中圭峰会城、银洲湖东岸一体发展区分别达600亿元、700亿元,潭江、银洲湖西岸一体发展区均达350亿元。
为进一步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新会区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因地制宜加快全域11个镇(街)打造成为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农业大镇、特色小镇,培育更多全国千强镇、全省百强镇。
推动“村”蝶变,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新会正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新会陈皮产业为关键抓手,新会区深化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建设,加强新会陈皮等地理标志保护,力争2025年全产业链营收突破500亿元。完成七堡健康食品产业岛发展规划,加快规划陈皮茶加工基地,引导李锦记发展陈皮深加工、预制菜产业,推动大鳌、三江、睦洲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现代冷链物流中心、丽宫预制菜产业园。各镇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南美白对虾、双水果蔗、大泽脐橙、甜水萝卜、大鳌慈姑等产业集聚发展,构建初级加工、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仓储、销售等全产业链,进一步做大产业、打响品牌,让“土特产”卖出好价。
新会区还出台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2023年,区镇村三级统筹6亿元,省级美丽宜居行政村增至182个,干净整洁村保持全覆盖。高标准打造4条区级乡村振兴示范带,形成辐射带动效应。加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一村一策整治“空心村”,建设富有侨乡特色、留住乡愁乡韵的美丽乡村。
当前,新会区镇经济一体化改革进展较好,四个发展片区均已实体化运作,通过开展新一轮“深调研”,为区镇村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
D 工业立区
坚持“制造业当家”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聚焦千亿GDP强区目标,新会区始终坚持“制造业当家”不动摇,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2023年12月7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论坛揭晓2023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创新百强县、工业百强区名单。新会区上榜“中国工业百强区”,排名第97位。这是新会区连续第二年进入工业百强区榜单。
优异成绩的取得,是新会区坚持制造业当家和工业立区战略不动摇,集中全区优势资源,砥砺奋进、勇于争先的结果。特别是,坚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产业园区+产业集群”集中集聚集约发展。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011.3亿元,增长7.2%,突破千亿大关,成为全市首个千亿GDP强区,总量、增速均为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442.6亿元,增速10.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5.3亿元,增长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6.6亿元,增长1.6%;外贸进出口总额381.6亿元,增速4.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7亿元,增速5.5%。跃居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40位,连续12年争先进位,上榜广东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排行榜。连续两年上榜中国工业百强区。
聚力打造三大“万亩千亿”产业园区。新会走“特色化、差异化、集聚化”发展道路,将北部新会智造产业园、中部珠西科技新城、南部银湖湾滨海新区全力打造成为三大“万亩千亿”产业园区。推动新会智造产业园申报省特色产业园,加快打造广东省新能源电池生产集聚区。将珠西新材料集聚区创建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将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打造成为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地。将珠西科技新城打造成为生物医药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集聚发展。全力以赴加快银湖湾滨海新区建设,力争打造粤港新型工业化合作示范区。先行先试与深圳南山区、宝安区对接合作,高水平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聚力打造新能源电池、新材料等六大特色产业园。
培育壮大战略性产业。新会区聚焦市八大战略性产业,锚定产业发展方向,持续优化产业链布局,重点发展轨道交通、智能装备、船舶与海工装备、新能源电池、现代建筑材料、健康食品、石化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造纸及纸制品、金属制品产业链,打造建设千亿GDP强区的“主引擎”。2023年,全区11条重点产业链实现产值1301.3亿元,增长3.93%(含价指),占规上产值87.99%。
优化园区发展格局。新会高标准推动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新会片区)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制定《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新会片区)规划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完善集聚区基础设施,加快土地整备,推动智慧园区建设,促进产城融合发展。2023年,新会获评省工业稳增长“优秀”等次;规上工业企业增至759家,15家企业入围省制造业500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479亿元,其中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集群产值超500亿元。
梯度培育优质企业。抓好重点“链主”企业、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梯队培育,打造“链主”企业引领、单项冠军攻坚、专精特新企业铸基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群。目前,新会区拥有各级专精特新企业133家,其中,广东凯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江门市润宇传感器科技有限公司2家企业入围2022年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实现江门地区重点“小巨人”企业零的突破;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广东芳源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家企业新增为2023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成功入围工信部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优秀场景,维达纸业(中国)有限公司申报成为2022年广东省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生活用纸产业链“链主”企业。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产业发展方向为重点,新会区制定出台“科创十条”,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快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高标准升级新会创新走廊,加快突破工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进10条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的强链补链延链控链。重点围绕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开展精准招商,提高本地产业链企业配套率。科学布局“双碳”产业体系,把“双碳”目标全面融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此外,新会区积极推动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试点,已推动李锦记、无限极、ABB、中车、维达等43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2023年,全区完成工业投资 288.21亿元,增长16.1%,总量排全市第一,;完成技改投资123.76亿元,增长56.1%,总量
排全市第一,增速排全市第一。
E 招商引资
全员全产业链精准招商成果丰硕
2023年以来,新会区坚持“工业立区”,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深入落实“六大工程”,加快“一园三中心”建设,实施“‘十百千万’招商计划”路线图,一路“狂飙”。
全员全产业链精准招商成果丰硕。2023年,成功举办港澳新春交流推介会,达成合作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全年成功引进亿元以上项目90个,总投资约630亿元,其中,超100亿元项目1个,超10亿元项目17个,提前超额完成全年考核目标任务(625亿元);总投资额、引进项目数、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等指标领跑全市。
——全力以赴成果多。丰硕的成果,得益于全员作战、全力以赴。早在2023年2月15日,新会区就高规格召开全区招商引资动员大会,成立全员全产业链招商作战指挥部,由区委统筹安排,实施“一个产业、一个目标、一个领导、一个专班”招商模式,成立28支招商队伍“群狼出战”,吹响全员全产业链招商集结号。
为适应招商工作新形势新要求,新会区驻点招商步入3.0版本,科级干部常驻带队,继续深耕深圳、上海两个驻点,启动京津冀驻外招商筹备工作,强化驻点招商保障机制,练就一批招商的精兵强将。同时,与第三方合作机构、工业地产平台等社会化力量创新合作方式,筹建区级国资招商公司,加快建立完善的区级现代专业招投体系,持续筑巢引凤、招大引强。
2023年以来,新会各级招商队伍累计举办15场投资推介活动,区领导分别带领各招商队伍围绕主攻产业方向,分赴京津冀、长三角、成渝、深莞、港澳等地参加大型专题展会和各类招商对接活动累计40场次。累计接待各地客商超1160家次,外出拜访考察企业超980家次,收集和整理各类项目线索信息超330条。
——项目落地见效快。加快项目投产和项目储备,是新会区确保招商成果丰硕的主要举措之一。2023年以来,新会区狠抓项目落地,累计新增挂网项目28个,新增供地项目27个,新增动工项目16个,9个项目实现“交地即动工”。
中创新航江门基地项目一期扩建项目由国内新能源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三的企业——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江门市国资平台合作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35亿元,落户新会智能制造产业园凤山湖园区,建设10GWh产能,研制、生产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储能电池及相关集成产品和锂电池材料。又如,中建海龙新型建造科技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3亿元,拟建20条模块化集成房屋生产线。项目实现“当年引进”“当年拍地”“当年动工”“当年建成”,力争12个月内建成投产。
——招大引强质量优。今年以来,新会区聚焦先进制造业发展方向,招大引强,提高招商项目质量。着力攻坚“大”项目、“四新”(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专精特新”项目、“溢出转移”项目,打造滨海新区、新会智能制造产业园、珠西园区、粤澳园区、江睦园区“五大平台”。例如,精测电子新型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30亿元,在新会建设大湾区生产基地,预计项目满产后,年产值约30亿元,亩均产值1000万元。
——立足长远后劲足。在招商引资中,新会区立足长远,不仅关注单个项目,也注重产业链的完善。同时,招引优质教育类项目,培育优秀人才,增强发展后劲。比如,广州软件学院江门校区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广州华商学院江门校区建设项目总投资30亿元。在产业链招商方面,中创新航江门基地项目和中建海龙新型建造科技产业园项目将为新能源产业和新型建造方式全产业链带来深刻影响。
F 城乡提质
打造“首善之区”的新会品质
从高空俯瞰,一条条轨道从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出发,如巨弓满拽,又似长虹横贯,飞驰向祖国各地。
放眼粤港澳大湾区,新会在发展潜力和腹地空间方面引人瞩目,是湾区难得的交通枢纽、人文高地、产业洼地、宜居之城。如今,新会区以建设人民满意城市为导向,全面推进城市品质提档、提质、提效,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融入湾区方面,新会区高位推进重大交通项目规划建设,加快构建内畅外联的“铁、公、水”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积极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加快推进珠肇铁路、深江铁路建设,力促广佛江珠城际轨道动工,逐步形成多层次轨道互通网络。主动融入“双区”和支持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积极对接“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强化与深中通道、深珠通道等重大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丰富江门站综合服务中心商业功能,打造更加便捷的轨道交通枢纽城市;完善“四纵四横”高快速骨架路网建设。
在城市品质提升方面,新会区围绕“以绿美城、以文塑城、以建兴城、以管治城”四大方向,近年来落实城市提质项目200多个,宜创、宜居、宜商、宜业的高品质都市地位日益凸显。以江门站为依托,新会将进一步优化枢纽新城空间布局,推行“一院两园三纵四横五馆”城市建设计划,统筹布局医疗、教育、文化、休闲等服务功能,打造珠西交通综合服务中心、产业服务中心相结合的珠西CAZ城市客厅,努力构建高品质珠西城市生活空间。
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新会区聚焦强化镇街联城带村节点功能,根据各镇(街)的资源禀赋和优势特点分类施策,深入推进“区镇一体、园镇融合”。圭峰会城聚焦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引进精测电子、鹏厦大族机器人等2个超10亿元项目;集中签约村级项目16个,总投资超50亿元。双水镇加快推动维达、亚太森博等造纸项目发展,以银洲湖纸业基地为载体建设双碳智慧园区。司前镇聚焦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建设,在打造不锈钢产业集聚区的同时,推动中创新航一期项目投产。古井镇聚焦海工装备产业,中交四航建造的全球最大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四航永兴”号顺利交付。崖门镇全力创建省级美丽圩镇示范镇和省级生态文旅及全域旅游特色镇,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海工装备制造和滨海旅游中心镇。大泽镇在提升古典家具产业基础上,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和绿色食品产业。睦洲镇、三江镇紧盯深江合作,聚焦新型储能和军民融合、生物医药产业。罗坑镇、沙堆镇、大鳌镇结合自身特色加快建设专业镇、特色镇。
在和美乡村建设方面,新会区聚焦富民兴村产业,紧紧扭住“产业兴村”这一牛鼻子,加快发展现代乡村产业。持续做强陈皮产业,高标准举办第六届陈皮文化节,新会陈皮产业园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十大建设模式,2023年新会陈皮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230亿元。推动南美白对虾、双水果蔗等富民兴村产业集聚发展。扎实推进省级村集体经济改革试点工作。2023年,新会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网上交易系统共发布交易项目6041宗,成功交易项目的平均溢价率45.80%,溢价总金额5779.37万元。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全区共建设“四小园”2516个,省级美丽宜居行政村增至182个,干净整洁村保持全覆盖。建筑业企业结对帮扶乡村22个公益项目,涉及投资788.54万元,其中18个项目已完工。绿美新会成色更足,首创开展“林小青”绿化志愿活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433.33公顷,种植乡土苗木71.6万株。
与此同时,新会区突出本地特色,以文化产业项目为带动,打造大湾区侨文化交流合作中心。汇聚高质量发展“侨”力量,高标准建设侨贸商品交易中心,注重用好侨梦苑、海联会、同心圆等载体平台,加快大湾区职教城规划建设,力争再引进1-2所国际知名职业院校。增强百千万工程“源”动力,在崖门镇建设“古兜大会战”教育基地,将新会书院打造成为新会历史名人馆,策划陈白沙先生诞辰595周年系列活动,推动马山公园文物古迹、永佑坊等历史建筑修缮工作,加快提升浐湾路现有22幢民国风格沿街骑楼风貌。打造承载乡愁的“新”IP,围绕“十个一”核心文旅资源,打造研学旅游、乡村旅游等“走读新会”系列高品质文旅游线路。积极推行“新会陈皮+”发展模式,举办两年一度的陈皮文化节,打造极具行业影响力和品牌号召力的陈皮文化IP。力争将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启超故里·小鸟天堂文化旅游区创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