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新型工业化成为各地抓经济、促发展的热词。去年,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广东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大会提出,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以新担当新作为创造广东新型工业化新辉煌,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工业是江门经济安身立命之本,是江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江门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深入实施“工业振兴”“园区再造”工程,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排名全省第3;工业投资突破1000亿元,成为全省第6个工业投资破千亿地市,工业发展稳步向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硬支撑”。
今天,江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市暨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隆重举行,这是我市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部署要求和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推进会)精神之举,更是号召全市企业奋力向“新”而行,迎接“大桥经济”的新一轮“集结号”。
文/图 皇智尧 江工宣
开辟发展新赛道
培育新质生产力
在开平市水口镇,开平奔达纺织有限公司近两年先后建设了丝光机废碱回收项目、定型机余热回收项目、天然气改造项目、中水回用项目等节能项目,平均每年碳排放量下降10%至20%,在2023年成功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良好的营商环境,使奔达纺织更加有信心进行持续的投放,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造、技术升级,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低排放低碳企业的方向转型。”该公司董事长张仲尧说。
一直以来,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都被外界普遍认为是高能耗的行业,开平奔达纺织有限公司的绿色转型之路,映射的是江门近年来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通过大力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新生产”方式,推动家电、摩托车、金属制品、造纸与纺织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焕发新活力的成效。
除了从“存量”上做文章,江门还用洞悉时势的眼界、前瞻布局的眼力,抢抓新机遇、开辟发展新赛道,培育起一批“从无到有”的新兴产业,挖掘经济发展的增量。
在江门高新区(江海区),自2021年底江门提出在这里打造“安全应急产业园区、应急管理学院、应急科普体验中心、大湾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五维一体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格局以来,短短两年多时间,投资50亿元的迪马工业、投资30亿元的泽塔储能等一大批安全应急产业重点企业先后落户,江海区还以高分成功获评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综合类)示范基地创建单位。
而这,只是江门“从无到有”发展新兴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江门开辟硅能源、新能源电池、新型储能、盾构机、传感器、安全应急、低空经济等特色产业新赛道,中创新航、隆基绿能等一批超百亿重大项目相继落户,为江门深入参与广东乃至全国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分工新体系打下了扎实基础。
今天的江门,发展思路一脉相承,发展认识也逐步深入,提出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合成生物、氢能源、深海装备等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
针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近年来,江门大胆布局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实现不少从“0”到“1”的源头创新,为助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夯实了根基。
例如,2021年12月,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双碳”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共建江门双碳实验室。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江门双碳实验室如今已获批建设粤港碳中和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双碳”领域联合实验室。以该实验室建设为依托,江门加快构建“双碳实验室+双碳产业园”政产学研用融通发展新模式,已为10多家企业和机构提供“零碳工厂”规划、碳计量、碳披露等技术服务,这也是江门在探索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的具体实践。
建强产业发展平台
激活空间优势
走进广东(江门)硅能源产业基地鹤山园区,这里坐落着全球领先的光伏龙头企业隆基绿能在华南地区第一个制造基地、区域中心级项目,将打造成为一个规格高、技术新、规模大的全新光伏组件制造示范基地,目前在建的首期年产10GW单晶组件项目总投资45亿元,正抢抓工期完成最后的建设。
该项目所处的位置,是全国唯一面向全欧洲的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平台——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也是江门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的核心区之一。江门的空间优势,正逐渐转化为发展优势。
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唯一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城市,陆地面积达9535平方公里,占大湾区1/6,开发强度仅为11.48%。
近年来,江门深入实施“园区再造”工程,建强产业发展平台,激活空间优势,高起点建设总面积1395平方公里、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产业集聚区。2023年,近6成新增债券投向园区建设,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获省评价第一档,获1.2亿元资金支持,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成为大湾区唯一的省重点主平台。
在“园区再造”工程重塑江门空间发展形态、江门承接产业有序转移获重点支持等各种重大利好加速集聚的背景下,去年以来,来自深圳、东莞等城市的企业家,已经看到了风向,频频走进江门,寻找产业转移地。
“江门的投资资源引力正在不断上升。”16年前,国际投资顾问公司CBRE世邦魏理仕顾问及交易服务部华南区产业地产负责人邓伟第一次来江门。去年9月,在江门参与走进省产业有序转移重点主平台合作交流活动后,他惊喜地说:“这些园区的产业基础框架已经搭建起来,企业投资落地的时机更加成熟。”
今年,深中通道、黄茅海大桥将建成通车。面对“大桥经济”重大历史机遇,江门提前谋划布局,在去年2月首次提出深圳江门合作“在银湖湾滨海新区加快规划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携手港澳“在广海湾经济区加快规划建设港澳科教产业滨海新城”,高水平谋划建设国家级重大发展平台;去年8月,提出要积极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战略,谋划建设港邑合作特色产业园,共同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建强产业发展平台,激活空间优势,江门今年有着明确的目标:加快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及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集中资源建好三个先行启动区和主平台核心区,力争各项重点指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实现集聚区规上工业产值超4000亿元,主平台承接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70个、总投资不少于280亿元。
培优育强抓企业
筑牢发展硬支撑
在鹤山工业城,开创了大型盾构机狭小空间转体对两条隧道进行施工先河的广东欣龙隧道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龙装备”),是广东省首家拥有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再制造资质、盾构机CNAS检验检测资质的民营企业,也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累计获得50多项专利,盾构机再制造产品被列入工信部再制造产品(第九批)名录。
“市场竞争加剧,技术迭代加快,我们将加大对盾构机再制造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节能环保等方面的研究,争取应用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力争在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地位。”欣龙装备副总经理郑杨锐说。当前,欣龙装备所负责的华南盾构智造基地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该基地的建成与发展,不仅将使欣龙装备的生产规模持续扩大、产能布局持续优化、竞争力持续增强,同时也为江门盾构机产业生态的良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企业是关键。近年来,江门深入实施“链长制”,积极培育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新格局,千方百计助力企业做大做强,一批行业“标兵”“尖兵”不断涌现。
海鸿电气有限公司最新研制的全国首台源网荷储一体化智能箱变正在流水线上加紧制造,有望破解城市中心区域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难题;广东松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线每天都精密运转,一根根只有头发七分之一细小的漆包铜线完成加工后,将运往各大通信设备和新能源汽车厂家;广东今科机床有限公司工业厂房内,一台台自主研发生产、目前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JK65五轴铣车复合加工中心”机床产品,将在不久后“落户”万千中国制造企业的车间……2023年,江门39家企业入选2023年省制造业500强企业名单,较2022年增加17家;9家企业入选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新增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培优育强抓企业,才能筑牢现代产业体系“四梁八柱”,进一步筑牢江门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除了工业,江门在建筑业、现代农业、文旅业其他三大产业方面,也呈现出“发展欣欣向荣、企业效益持续向好”的态势。
2023年,全市建筑业产值前二十企业合计完成产值318.6亿元,同比增长23.5%,拉动全市总产值增长14.1个百分点;江门六大特色优势农业全产业链总产值695.5亿元、增长30.3%,实现三年翻一番;江门规上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营收大幅增长432.1%,赤坎华侨古镇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50万人次……
随着深中通道、黄茅海大桥等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大型跨江跨海通道即将建成,江门开始迎来“大桥经济”的窗口期和黄金期。在新一轮号角下,我们期待广大企业放心去闯、放手去干,共同为奋力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