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才融合—2023年博士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活动在江门举办,吸引了70多所国内外知名院校近200名博士(后)齐聚江门。
我市设立江门市(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专区为高层次人才服务。
又是一年春潮涌,战鼓阵阵催征急。2月18日,龙年首个工作日,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会议强调,要视人才为珍宝,做到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携手港澳加快建设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
近年来,江门市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积极实施“人才倍增”等六大工程,突出强化产业科技人才支撑,为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赋能提质,不断开创新时代人才工作新格局。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作为人才工作重要职能部门,市人社局在人才工作上书写了一份“高分”答卷:博士人才总量首破1000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突破25万人,技能人才总量增至55.31万人,高层次人才总量超1.2万人,新增4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高层次人才引育迈上新台阶。
沿着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五邑大地到处迸发着勃勃生机,120余场招聘会正在江门各地火热开启,上演“抢人”大战。市人社局也将聚焦高质量发展、制造业当家、“百千万工程”等重点工作,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助推江门高质量发展,让江门的人才金字塔“塔基更实、塔身更强、塔尖更高”。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蔡昭璐 通讯员 江仁轩
引智:汇聚高层次人才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人才是城市最大的底气,也是城市最大的发展动能。
近年来,江门市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先后制定实施人才强市“十四条”、人才强市“新四十条”,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八大计划”,推动13支人才队伍建设,全方位、多领域营造良好的政策、工作和生活环境,吸引全球各地高端人才来江干事创业。
作为高水平人才,博士(后)青年人才是创新意识最强、思维最活跃、精力最旺盛的代表性群体。市人社局深入实施博士(后)人才汇聚计划,持续打造“博创江门”品牌,在聚集博士后人才服务产业发展方面为全国探路。
去年12月,一场高质量、高规格的博士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活动在江门举办,吸引了70多所国内外知名院校近200名博士(后)齐聚江门,助推产业创新发展,江门博士工作“显示度”进一步提升。
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引进博士1153人、博士后241人,分别建立博士工作站67个、博士后科研平台71个。在去年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我市实现博士后“国赛”奖项“零”的突破,获奖数位列全省第三,有效展示江门人才工作成效。
人才既要“引进来”,更要“留得住”。好的平台和环境,是人才集聚、成长、干事的基础。
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文丽接受媒体专访时说:“我们紧紧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便利华侨华人投资改革试点工作,主动拓展与港澳合作深度广度,深入实施湾区‘就业通’‘人才通’‘社保通’工程,服务‘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
近些年来,市人社局致力于打造尊才、爱才、敬才的人才友好型城市。该局副局长黄锐楼表示,市人社局打造“侨才通”服务品牌,把人才绿卡升级为全市通用的“侨都人才卡”,线上加快建设人才服务信息平台“侨才通”微信小程序;线下构建起一批集文化、休闲、娱乐功能的“市(1)+县(7)+服务点(N)”三级人才服务点,配备“管家式”专业人才管家团队,让人才切实感受到“江门温度”。此外,市人社局加快打造人力资源产业园“一园多区”格局,在第二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上展示行业发展成果,江门“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加快形成。
范世通是我市金桥铝材集团引进的博士后,他说:“江门和公司的诚意打动了我。专业对口,薪资待遇、人才政策、未来发展等也都很有吸引力。”优厚的薪资待遇和尊才爱才的科研环境,不仅为他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台,也坚定了他留在江门干事创业的决心。
育才:打造新时代工匠
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坚实支撑。近年来,市人社局不断健全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加快推进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人才规模、质量双提升,着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企业发展需求是技能人才培养的导向。市人社局紧密围绕我市八大产业集群和15条重点产业链,抓紧制定出台相关技能人才政策;开创“校企双制”办学模式,推进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实现90%以上专业对接江门市八大战略性产业集群。
此外,市人社局还在全省首创“园区技校”项目,推动园区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实现更紧密对接,为“产教评”融合产业技能生态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整合全市职业技工院校、公共实训基地等资源,在12个重点产业园区建设4类培养载体227家;采用“一园一策”“一企一案”“一链一技”形式,带动企业自主培养;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产业技能提升积分制,让产业工人“全天候”获得提升技能机会。
针对产业发展人才短板问题,市人社局还提出实施江门市产业工程师集聚计划,于去年底创新成立江门市产业工程师联盟,打造产业工程师高质量培育平台,为江门市制造业发展提供丰富的产业工程师人才供给。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企业技术中心总监陈欣认为,产业工程师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具有“顶天立地”的作用,能提升企业的产业化水平。通过该联盟实现产业工程师高质量培育,可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前,该联盟合作单位不断增加、合作形式不断创新、合作领域不断延伸,我市产才教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已初显成效,全市产业工程师总量超5.2万人。
据统计,我市现有技能人才55.3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提升至34.01%;去年新增乡村工匠专业技术人才177人,总量稳居全省首位;职业技能大赛最高规格国赛、省赛金牌和奖牌实现“零”的突破。
奋进:聚人才筑高地
人勤春来早,风正好扬帆。如今,高质量发展号角已吹响,市人社局将拿出拼劲干劲,乘势而上、乘势而为,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为奋力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贡献人社力量。
对此,市人社局将不断健全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围绕人才强市“新30条”加快出台实施细则、修订完善江门市高层次人才认定评定办法等。同时,抓紧出台我市关于新时代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推进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十大重点项目,聚人才筑高地。
技能人才方面,市人社局将全力推动“产教评”产业技能生态链建设,力争至少培育1家“产教评”产业技能生态链链主单位。文丽表示:“计划全年新增产业工程师2000人、专业技术人才1.2万人、技能人才2万人,为‘制造业当家’提供人才支撑。”同时,深化技工院校“扩容提质”计划,支持江门市技师学院、台山市技工学校全力创建高水平技师学院和示范性技工学校。
平台打造方面,我市将积极争取承办全国性博士博士后活动,组织优质项目参与第二届大湾区博创赛,进一步擦亮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国字号”招牌,提升江门博士后工作“显示度”;开展第二届“侨都工匠”评选,举办全省高技能人才“江门行”、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等,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江门市还将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造引才育才“强磁场”。今年,市人社局将深化“侨才通”人才立体化服务体系,加快出台《江门市人才优粤卡服务办事指南》,确保人才优粤卡2.0版17项服务落实到位,切实提升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
系列措施将为江门市营造拴心留才的人才发展环境,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为江门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