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展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市大湾区办主任胡其波:
加快打造大湾区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
市发展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市大湾区办主任胡其波表示,发改系统干部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支持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建设,推动江门双碳实验室建设粤港碳中和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深化与省科学院江门技术产业研究院合作,支持华南生物医药大动物模型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加快建设。推动大广海湾经济区创建粤港新型工业化合作示范区,与香港谋划建设港邑绿色产业园,携手深圳共建深江经济合作区,承接香港北部都会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科创成果转化。推进港澳科教产业滨海新城建设,打造面向港澳居民和世界华侨华人的引资引智创业创新平台。
二是加快推动科技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加强调度,全力推动市重点项目完成1300亿元投资。做好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计划清单项目申报,全力推进中创新航等项目稳产达产,力促隆基绿能等项目投产。充分发挥市领导联系大项目、重大项目指挥部和并联审批专班等机制作用,强化项目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紧抓施工黄金期,争取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三是加快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完善贯穿科技创新全过程的政策体系,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通过“揭榜挂帅”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完善产业发展统筹机制,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用好金融工具。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储备更多优质产业人才。(张浩洋 胡鹏凯)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长虹:
推动科技创新
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长虹表示,科技部门将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我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在强化创新资源配置,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方面,我市将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落实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115亿元,增长10%。加快江门中微子实验室、江门双碳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优化省科学院江门技术产业研究院“一院+多中心”服务网络,推动更多新技术、新成果实现产业化。此外,我市还将面向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和重大战略需求,争取引进2个国际一流水平的科学家团队和20名重点领域领军人才,力争科技人才总量达到5.7万人。
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方面,我市将围绕形成“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规上高企、领军高企”的梯度培育体系,持续办好“科技杯”双创大赛,力争新增1家国家级孵化器,力争全市高企存量达到3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2900家等。
在强化科技体制改革方面,我市将落实好江门科技成果转化办法,深入实施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制;聚焦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组建3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团式推动产业协同创新;加强与省内外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对接,深化与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香港纳米及先进材料研发院合作,实施境内外合作项目50项以上等。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将进一步强化科技赋能“百千万工程”,组织800名科技特派员投身“百千万工程”。(张浩洋)
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健中:
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发展
“量”“质”齐升
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健中表示,今年该局将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质量、壮大产业生力军、做优产业平台四大方面,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发展“量”“质”齐升,全力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工业投资持续超千亿元。
当前,江门正持续壮大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现代农业与食品三大千亿产业集群,加快推动能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向千亿产业集群迈进,加快培育硅能源、新型储能、安全应急、盾构机、低空经济等特色产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深海装备等未来产业。市工信局接下来将加强产业统筹,指导各县(市、区)重点发展1—2个主导产业、建好1—2个特色园区。
聚焦转型升级,今年我市将力争超500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技改投资超400亿元。同时,还将抓紧抓实省级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推动超500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和350家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
企业培育方面,今年我市将力争产值超50亿元企业达12家、产值超100亿元企业取得新突破,新增1家国家级、5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和8家总部经济企业,力争新增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量超1000家。
此外,今年我市将力争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年度基础设施投资不少于100亿元,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达4000亿元。同时,全面加快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年度基础设施投资不少于50亿元,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超850亿元,承接亿元以上产业转移项目不少于70个,力争集聚区、主平台各项重点指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皇智尧)
蓬江区委书记劳茂昌:
全力冲刺千亿GDP强区
蓬江区委书记劳茂昌表示,蓬江区将积极抢抓“大桥经济”“黄金内湾”历史机遇,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6+3”工作安排,锚定全力冲刺千亿GDP强区的目标,培育新质生产力,凝心聚力奋进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中心城区能级量级。
一是凝心聚力融入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围绕“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加快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蓬江片区、滨江新区、科技创新、文商旅融合发展等“四个产业平台”建设,做优做强智能家电、健康食品等省级特色产业园,高质量打造预制菜产业园和“万亩千亿”大平台,全力推进产城人高度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二是凝心聚力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坚定不移将实体经济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深入打好大招商、工业投资、工改村改、营商环境、项目加速落地建设“五大攻坚战”。强化暖企助企惠企,推动“3+2”产业集群做优做特,加快向千亿产业集群迈进。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激光增材等新兴产业发展。
三是凝心聚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建设加力提速。抓好“一镇一策”“一村一品”,力争棠下镇、杜阮镇在全国千强镇中争先进位。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绿美生态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中心城区。
蓬江区将印发区委1号文件《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实施“六大行动”,全面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主城区承载力、影响力,为奋力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作出蓬江新的更大贡献。(邓少军)
江海区委副书记、区长郑丹辉:
以科技创新引领江海特色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江海区委副书记、区长郑丹辉表示,将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科技创新引领江海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力争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更强担当、更实举措、更严作风,奋起直追、迎难而上,努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聚焦“一点两地”,深度融入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牢牢把握“大桥经济”“黄金内湾”历史机遇,推动深江铁路加快建设,谋划推动江门高新港升级为一类口岸,持续擦亮“侨梦苑”国字号品牌,推动法务集聚区建设。
二是深入实施“园区再造”工程,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深化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高新—三江睦洲联动发展先行启动区建设,加速创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综合类)示范基地,力促创智城二期、工业邻里中心等建成使用。
三是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加快74个市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至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超170家,实施技改企业超60家、数字化转型企业超50家,谋划布局新质生产力,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超50个、10亿元以上项目超10个、50亿元以上项目再突破。
四是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紧盯冲刺全国高新区50强目标,深入实施高企成长树标提质计划和“揭榜挂帅”,力争高企超730家,新增各类人才超1万人。
五是加力提速“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发展壮大街道经济,推进绿美江海生态建设,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胡晴晴)
新会区委书记林锡波:
打造“强区强镇富民兴村”
高质量发展标杆
新会区委书记林锡波表示,今年,是新会千亿之后再出发的开局之年,新会区将全面贯彻省、市高质量发展会议精神,奋力打造“强区强镇富民兴村”的高质量发展新会标杆。
一是全力以赴打造三大“万亩千亿”园区。深入落实“园区再造”工程,聚力打造新会智造产业园、珠西科技新城、银湖湾滨海新区三大“万亩千亿”产业园区。推动银湖湾滨海新区建设提质提效,高水平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
二是全力以赴做厚做实制造业家底。深化打造“2+2+N”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规上工业企业超800家,新增产值超百亿元企业2个。优化项目“招、落、投、服”全链条管理。深化全员全产业链招商,全年引进项目总投资超600亿元。开展低效用地整治三年攻坚行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江门双碳实验室创建省实验室,实现高企存量超5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620家。
三是全力以赴推进“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强镇富民兴村“十大行动”和“五个一百”共建行动,做实“区镇经济一体化”发展改革。加快编制城镇空间、产业、乡村、土地利用、文旅等五大规划,重点推进省级“1镇8村”和市级“3镇20村”的典型培育工作。力争圭峰会城经济总量超500亿元,新增经济总量超80亿元的乡镇2个。实施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所有行政村的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稳定在20万元以上。不断做强新会陈皮特色产业,持续深化绿美建设。
四是全力以赴实施“民生服务提质年”行动。让千亿GDP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刺激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消费持续升温,做好农文旅融合大文章。(叶田)
台山市委书记、市长郑劲龙:
坚决扛起江门东部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使命担当
台山市委书记、市长郑劲龙表示,台山将抢抓“大桥经济”重大机遇,坚决扛起江门东部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使命担当。
一是强化科技引领,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积极融入“两廊三极多节点”创新格局,探索组建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加快推进汽车轻量化、绿色低碳等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高质量推进13支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人才服务环境。
二是建强产业平台,延伸高质量发展新空间。借力黄茅海跨海通道提质广海湾开发,高标准构建港澳科教产业滨海新城,与香港共建港邑绿色产业园,重点建好临港装备、高新材料、生物医药3大专业产业园,助推大广海湾经济区上升为大湾区新的国家级平台。主动对接深中通道提升工业新城能级,加强与广佛、深莞、中山产业联动,建优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核心区,建好汽车零部件、金属新材料、智慧农机3大专业产业园,争创省级高新区、省级特色园区、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三是坚持项目为王,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大“敲门招商”力度,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争取引进超亿元项目60个,总投资超300亿元。支持富华重工、新达新金属等龙头企业增资扩产,力促规上工业总产值超800亿元。
四是攻坚头号工程,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按照“一区三园”建优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三线并进”推进“六位一体”海洋牧场,全面落实“1+4+7+9+N”要求,深化美丽圩镇“二十个一”建设,推进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和“三大革命”,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镇村发展。(林育辉)
开平市委书记余中华:
兴产业 强镇村 惠民生
为广东和江门高质量发展贡献开平力量
开平市委书记余中华表示,开平将2024年确定为“改革攻坚年”,以改革抓攻坚,以攻坚促改革,争当试点、争创示范,确保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争取再用6—8年实现GDP过千亿,为广东和江门高质量发展贡献开平力量。
一是兴产业,让高质量发展根基更加牢固。坚持制造业当家,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发展未来产业。大力推进江门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开平片区和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持续壮大建筑产业联盟。发动世界文化遗产和赤坎华侨古镇“双引擎”,打造国家级文旅融合示范产业园。发挥“开平优品”行政区品牌张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确保2024年新引入超亿元项目52个以上,总投资超220亿元。
二是强镇村,让高质量发展更加协调。以头号工程力度实施“百千万工程”,持续壮大县域综合实力。支持各镇(街)继续走好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全力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着力建设“邑美侨乡 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带动全域乡村振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力保到2025年该市所有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过50万元。
三是惠民生,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加可知可感可及。统筹做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幼和住房保障等工作,力保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力争创省级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城市;深入推进绿美开平生态建设;高标准建设省第一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城市;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严建广 关健敏)
鹤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华景:
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
鹤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华景受鹤山市委书记刘志刚委托作表态发言时表示,鹤山将迅速落实省、市高质量发展会议精神,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推动鹤山高质量发展。
一是树牢大抓经济鲜明导向,深入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纵深推进“六大工程”,加快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和主平台建设,推动隆基绿能等50个项目新投产、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家、工业投资200亿元、固投300亿元、招商引资300亿元、“四上”企业超100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把鹤山经济搞上去。深入实施“科技引领”“人才倍增”工程,力争R&D占比不低于江门全市平均水平;落实好“双百行动”,共建创新平台100个;实施专精特新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力争今年专精特新企业达130家。
二是全力建好典型镇、村,抓好省赋予典型县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以点带面推动鹤山镇村面貌发展新变化。调动各方力量推进“百千万工程”,力争今年新培育1个省典型镇和30个省典型村。提升城镇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让鹤山的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
三是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深化改革“一号工程”来抓,充分发挥“中国最具吸引力县城”品牌效应,用好市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做好暖企服务;加快沙坪、共和“南北双城”养老服务中心和源林小学等学校建设,推动实现三个“全覆盖”(养老、福利机构冷暖空调全覆盖,长者饭堂10个镇街全覆盖,学生“平躺睡”全覆盖)。(杨光明 李志峰)
恩平市委书记黎沛荣:
今年完成GDP增长6%以上目标
恩平市委书记黎沛荣表示,恩平市将牢牢把握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保持拼的姿态、抢的劲头,确保今年完成GDP增长6%以上的目标,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一是抢抓机遇,全力推进融湾建设。恩平将抢抓江门“大桥经济”“黄金内湾”历史机遇,在交通互联、产业转移、文旅体等方面加强与湾区城市合作,加速融入大湾区1.5小时经济生活圈。
二是狠抓产业,全力壮大实体经济。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聚焦智能装备、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深入开展“图谱招商”“熟地招商”,力争今年引进产业项目投资超200亿元,实现工业投资突破100亿元,打造“百亿园区”,全面推进产业兴县。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实现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三是深抓镇村,全力实施“百千万工程”。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做好“土特产”文章,围绕“产购储加销”全链条协同发力,打造“恩平优品”,推进“1145”强镇工程,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面推进强县促镇带村。
四是大抓生态,全力建设绿美恩平。全面落实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部署,完成县镇村植树的“万千百”任务。加快“醉氧温泉·农旅画廊”“锦江百里画廊”等示范带和响水龙潭绿美广东生态示范点建设。大力发展全域水经济,加快江门水都产业园、沿锦江高端水产品产业示范带建设。加快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打造更多高效转化的“恩平样板”。 (胡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