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科技部火炬中心2022年度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公布,江门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上升至第53位。
今年以来,市科技局积极开展青少年“邑企研学”“科普进校园”等活动,“线上+线下”覆盖在校师生约1.8万人次。图为学生在台山核电站参观。
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的土建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图为被称为最灵敏的“探测器眼睛”的光电倍增管。
省科学院江门产研院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联合省科学院化工研究所研发的新型自清洁漆,已被应用到动车上。
江门市“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已连续举办11年。
江门双碳实验室科研条件逐步完善,已引入一批高层次科研团队,聚集了80多名高水平科研人员,获批省级以上项目21项。 周华东 摄
抢占先机·要素聚集·环境优化
创新发展蔚然成风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创新是第一动力,时间拨回到2021年底,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将“科技引领”工程列在“六大工程”之首,把“科技创新能力明显跃升”作为五年奋斗目标之一,为全市科技工作绘就发展蓝图。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如今,创新发展在侨乡大地蔚然成风。区域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增强,前沿科技新成果持续涌现;各科技主管部门“贴身服务”,将各项科技政策精准送达企业,倾听企业诉求,解决企业困惑;众多企业永葆创新的初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动摇,赶在市场和行业的潮流之前,不断增强竞争力……
时来易逝,赴机在速。当下,正是江门跨越式、赶超式发展的黄金期,我们更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住“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平台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奋力构建江门创新生态新格局。
策划/统筹 谢敏 曹乃付
文/图 张浩洋 毕松杰
黎汉忠 刘悦湘 (除署名外)
A
近年来,我市加快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室体系,锻造区域战略科技力量,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1年12月,我市瞄准“双碳”发展机遇,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合作建设江门双碳实验室,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抢占“双碳”战略先机,开辟“双碳”领域新赛道,为全省、全国科技创新发展贡献“江门力量”。
两年来,江门双碳实验室得到上级部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得到实验室各共建单位的积极响应、踊跃参与,构建起“1+10+3”政产学研用融通发展新模式,获批设立省博士工作站和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如今,江门双碳实验室科研条件逐步完善,已引入一批高层次科研团队,聚集了80多名高水平科研人员,获批省级以上项目21项、资金支持1563万元,为李锦记集团、宝士制冷等10多家企业和机构提供技术服务,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二氧化碳施肥、二氧化碳制备高性能再生复合材料、可降解纤维合成等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进入应用转化阶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被称为“大科学装置”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是推动重大科技创新的利器。今年5月22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丁肇中先生来到江门中微子实验室考察调研,并指出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建设所取得的进展,是难以想象的,是前所未见的。
如今,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的土建工程已经基本完成,正加快推进关键核心设备安装,预计2025年开始运行取数,有望在全球率先测得关键数据。
此外,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应用示范基地已建设1万平方米的孵化器和5.3万平方米的加速器,成功签约落地6家企业,新获批2个省级科研项目,其研发的“信息服务仪”入选2023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及成果展智慧治理创新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省科学院江门产研院“一院+多中心”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已在蓬江、台山、鹤山、恩平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获批建设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江门市新型研发机构,累计服务企业超600家,共建协同创新平台45个,组织各类创新交流活动超5000人次。
锻造区域战略科技力量
A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
B
今年2月,科技部火炬中心2022年度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公布,江门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上升至第53位,创历史最高排名,较上年度上升2个位次,两年累计提升6位,距全国50强目标再进一步。
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等六大国家级创新平台,近年来,高新区(江海区)创新主体不断壮大;台山市通过验收,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还成功入选第五批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名单。
科技创新主体快速发展、科技创新要素持续聚集是我市深入推进“科技引领”工程、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最好的例证。2023年,我市组织超1000家企业申报高企,推荐949家参评高企,高企预计存量将超2800家。
此外,今年,我市2808家企业成功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比增长9.39%。高企“创新标兵”“创新尖兵”各达100家。截至10月,已推动29家制造业高企实现“小升规”。举办“高企强核”创新方法培训班,帮助企业突破技术难题25项。
创新浪潮,奔涌不息。如今,江门科创力量不断壮大,科技创新“关键变量”已逐渐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推进江门高质量发展,关键靠科技,基础在教育,人才是支撑。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面对国内国际新一轮创新发展,江门不仅致力选好苗子,更致力育好苗子。2023年,我市引进国际一流水平的科学家团队3个、重点领域领军人才14人,完成新增科技人才目标4500人,科技人才总量超5.3万人,完成“十四五”期间总任务数的82%。
此外,我市共发动1304名科研人员成功加入科技特派员库,比去年底增长约300%,引进科技特派员357名,帮助科技企业、园区、乡镇破解技术难题。
C
创新环境持续优化
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的发展,是创业兴业蔚然成风的发展,是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发展。创新发展从来不是一句空口号,为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江门久久为功驰而不息。
去年,我市首次试行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机制,以科技管理改革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集中资源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2023年公开发榜23项技术难题,比去年增长43%,对新材料、激光增材、生物医药与健康等领域7个项目予以立项支持。
与此同时,我市不断推动产学研对接合作持续深化,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举办2023清华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实践考察研讨班,推动牵牛生化与暨南大学合作共建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果转化基地。我市还成功组建生物医药、激光与增材制造、大健康等领域3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产业技术协同攻关。
科技管理改革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集中资源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的成效已逐步显现。
江门市“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已连续举办11年,不断挖掘传统产业潜力、激发新兴产业活力、增强创新第一动力,同时聚焦产业技术基础补短板、深耕优势领域锻长板、帮助企业练就“独门绝技”。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江门赛区)暨2023年江门市“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参赛企业数达311家,首次居全省第二,6家企业在国赛行业赛和省赛总决赛中获奖。2023年“邑科贷”授信无抵押科技贷款金额超4.3亿元,惠及科技企业超120家。
科学普及是科技创新的基石,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具有关键性、基础性作用。今年,我市新增4家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位列全省第二;获得2023年广东省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优秀奖6项,创历史最好成绩。今年以来,市科技局积极开展青少年“邑企研学”“科普进校园”等活动,“线上+线下”覆盖在校师生约1.8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