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8日,“江门号”中欧国际货运班列正式开通运行。
广东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江门站助力江门全面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
“湾区一港通”模式实现江门高新港与广州南沙港监管场所互联互通,极大地精简了通关流程,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
在广东江门开平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罗伟特、梁立锋、谭慧敏(从右至左)在鱼菜共生生产基地拿着“水口白菜”合影。
江门先后在澳门、香港建成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图为澳门市民在澳门办理江门政务服务事项。
在江门高新港,一列列货柜整齐排列,码头吊机起起落落,一派忙碌景象。
不久后,一批申报“湾区一港通”的出口产品将会搭上专用驳船,开启远洋之旅。在航行过程中,江门高新港和广州南沙港将通过互联平台对产品实施“5G+互联网+人工复核”全程视频途中监控。这套智慧监管体系是“湾区一港通”模式能够“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技术保障基础。
“湾区一港通”模式实现高新港与南沙港监管场所互联互通,两地海关对运抵报告予以互认,极大地精简了通关流程,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是我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港口融通的一个缩影。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强调,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广东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摆在重中之重,以珠三角为主阵地,举全省之力办好这件大事,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牢记嘱托,砥砺奋进。江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心怀“国之大者”,肩负起国家和省赋予的使命任务,深入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抢抓“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重大机遇,找准工作突破口,谋划建设江门大广海湾粤港澳合作高质量发展国家级平台,与深圳共建深江经济合作区,高标准规划建设港澳科教产业滨海新城,高质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文/赵可义 关妙彬
图/周华东 郭永乐
陈敏锐 邓华
仰观大局 谋划建设国家级重大平台
潮涌大湾区,风劲正扬帆。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蓝图的展开,一个大开放、大合作、大未来的大格局,正在南粤大地清晰擘画,一个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正快速崛起。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江门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加快江门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202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江门大广海湾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这是国家和省赋予江门的重要使命任务,是江门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是江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当前,“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正向纵深推进。随着连通深圳的深江铁路、深中通道,连通港珠澳大桥的黄茅海跨海通道等一批特大型交通枢纽工程加速推进,江门的区位优势将迎来历史性突破和提升。
面对多重重大利好叠加,江门正以谋好一域助力全局的格局,牢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深入推进“园区再造”“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谋划建设江门大广海湾粤港澳合作高质量发展国家级平台,以此塑造江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大广海湾地处江门市东南部,核心区主要位于广海湾和银湖湾。江门把广海湾、银湖湾纳入大型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主攻与欧洲、港澳、RCEP成员国等国家和地区合作,共建大湾区宜业宜居宜游的产业示范区。在广海湾,江门高水平规划建设港澳科教产业滨海新城,共建大广海湾RCEP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在银湖湾,江门高起点、高标准推进银湖湾滨海新区规划建设,推动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围绕“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制造”模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特色平台。
放眼世界,江门以全球大视野抢抓机遇,坚决承担起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重大责任,发挥侨资源等优势,依托重大园区平台,深耕欧洲发达国家市场、RCEP成员国,深化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持续拓展“朋友圈”,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
互联互通 加快融入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
万顷碧波,长龙入海。黄茅海跨海通道施工栈桥上,工程车辆列队穿梭、往来不断。未来,“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的诗篇将在这里续写。
不久前,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海上主桥顺利封顶最后一座主塔,项目建设进入斜拉索和钢箱梁架设新阶段。目前,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设顺利,预计2024年底建成通车,将为江门加快融入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黄茅海跨海通道起于珠海市高栏港区,东连港珠澳大桥,西连新台高速并与西部沿海高速相交,将直接推动江门与港澳快速联通。该通道将与在建的深中通道,与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共同组成粤港澳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使珠江口呈现“缝合”之势,构筑起珠江口东岸及港澳地区辐射珠江口西岸、粤西乃至大西南地区的主要高速通道。
近年来,江门全面加快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加快深江铁路建设、深化研究深江铁路南延线,推动45分钟连接深圳都市圈;珠肇高铁与广中珠澳高铁鹤洲至横琴段贯通,连接珠澳,是广东省自主投资建设管理的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地方铁路,将实现珠江东西两岸与西南地区的快速联系;广佛江珠城际力争今年动工,江门将对接广州都市圈城际网,实现30分钟到达佛山、40分钟到达广州市区。
以上在建和规划中的轨道线路,加上既有的江湛铁路、广珠城际、广珠铁路,在珠江西岸最大轨道交通枢纽——江门站交汇。随着大交通路网越织越密,江门面向粤西乃至大西南的辐射能力将不断增强。
江海门户,通江达海。“湾区一港通”模式实现了高新港与南沙港融通互动,推动高新港融入大湾区港口群。江门港(新会港)随着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疏浚工程加快施工,融入大湾区港口群的步伐也将加快。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建成后,航道通航标准将进一步提高,全航道可满足2万吨级杂货船、散货船和集装箱船满载乘潮单向通航。
同时,江门北站也已开行到深圳盐田、广州南沙、珠海高栏的多式联运班列,开通了“江门号”中欧、中老国际货运班列,直达欧盟以及RCEP成员国,开启珠三角西翼与欧洲、东盟经贸往来的陆路新通道。
在大力发展轨道交通、高速路网、港口码头的同时,江门也在抢抓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机遇,谋划建设支线机场。通过努力谋划构建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力争把低成本、高效率现代物流体系做强做优,以互联互通加速资源要素流动。
融合发展 江门“专区”助港澳居民“零出关”办“政”事
江门在大力强化基础设施“硬联通”的同时,“软联通”领域也在不断发展,经济要素流动日益顺畅,产业融合、科创融合、人才融合、便民惠民服务更加深入广泛。
深圳市利和兴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已在江海区落户一年多。“江门人力资源丰富,招聘员工相对容易。我们的研发总部在深圳,生产在江门,‘研发+生产’的模式可实现共享共赢。”利和兴董事长兼总经理林宜潘对江门营商环境非常满意。
江门以“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制造”模式,正探索出一条产业有序转移的路子。2020年以来,我市洽谈引进深圳投资超亿元项目87个,投资额达743.5亿元,德昌、创维、芯联电、科达利等大批项目相继落户。
除了产业协同发展,江门还积极与深圳国际仲裁院、深圳人才集团深入合作,在人才引进培养、建设涉侨立法和服务平台、法治环境营造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借助广深先进经验、智力支撑,实现资源共享、共赢发展。
“服务非常高效便捷,公积金、医保社保、个税登记都可以查询办理。”在澳门工作的江门籍乡亲梁先生表示,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极大地方便了工作和生活”。
近日,广东发布首批20个粤港澳大湾区规则机制对接典型案例,其中江门创新港澳居民“零出关”办理内地政务服务上榜。这是江门在全国首创地级市综合性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探索优质公共服务向港澳延伸的生动实践。
2021年以来,江门市深化运用“数字政府”建设成果,搭建香港、澳门、江门三地便利化办事桥梁,在境外创新设立综合性政务服务专区(江门—澳门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江门—香港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截至目前,推动超500项江门市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及广东省其他地市超10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零出关”办理,业务量超6000宗。
湾区故事
香港青年在江门做“新型农民”
在开平市赤坎镇,香港青年罗伟特与伙伴梁立锋、谭慧敏又度过一个繁忙的春季。今年,该团队种下了30多公顷的水稻,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个丰收年。
2016年,罗伟特、梁立锋、谭慧敏三位“最佳拍档”大学毕业后,选择从香港来到江门开平创业,创立广东天菜农业有限公司,成为“新型农民”。
2022年,罗伟特团队从开平苍城温室大棚,转到赤坎露天基地,运用“鱼菜共生”技术种植水稻。罗伟特介绍,使用“鱼菜共生”系统种植水稻,其产量与传统种植没有差异,但是在种植的过程中,可减少使用1/3的化学肥料,所以“鱼菜共生”的水稻兼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赤坎基地是一个以供应港澳蔬菜和水稻种植为定位的项目,春夏以种植水稻为主,秋冬以种植蔬菜为主。利用“鱼菜共生”技术,可把鱼塘里面的污水经过处理分解和消化,变成供给田野的肥水,始终让土壤保持肥沃状态,适合一年四季轮番耕作。去年,罗伟特团队在总规模33.66公顷的土壤上产出蔬菜300吨、稻谷40万公斤,带动了251户农户增收。
水口白菜是罗伟特团队苍城基地、赤坎基地重点水培种植的蔬菜之一。罗伟特团队利用水培种植技术,可以让白菜外表更加晶莹剔透,口感和味道也更加清脆清甜。去年,苍城基地、赤坎基地总产出超过100吨的水口白菜。
水口白菜的水培种植并非一帆风顺。罗伟特说:“在夏季时节,水口白菜在土培环境下生长得很好,但是到了水培环境就不行了,于是我们向当地农民请教,农民指出,我们种植的白菜‘不接地气’,所以长得不好。我们在通过多次的实验和观察后发现,所谓‘地气’就是土壤中的水溶氧,因为夏天气温高,水中的水溶氧就会降低,后来我们通过提升水中的水溶氧含量,成功种出水培的水口白菜。”
“江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同时,与港澳联系密切、文化相融,营商环境开放自由,为港澳青年创业提供了广阔空间。来到江门7年,与城市一起发展,我们已经喜欢上了这座城市。”罗伟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