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部门大力开展打击“黑气”行动。
夜晚的下沙公园流光溢彩,成为“网红打卡地”。 刘琼摄
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 一直以来,江门不断探索城市治理的特点规律,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瞄准市容环境管理难点、痛点和堵点,精准施策,以绣花之功破瓶颈、攻难关,下好城市管理“一盘棋”,绣出城市环境的高颜值、高品质,让城市既有颜值又有内涵,既有面子又有里子,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绣花之功铸就精品,上佳品质馈飨市民。近年来,江门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城市和市民提供优质服务,推动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高质量提升城市综合环境品质,加快建设生产生活生态协调统一的宜居城市,为江门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区域发展和新引擎作用提供强有力的环境支撑。
文/图 张华炽 市城管宣(除署名外)
开窗见绿
绣一幅公园里的新侨都画卷
树木苍翠、绿树成荫、小径蜿蜒、亭台如画……近年来,一个个“口袋公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江门市民的生活里。
置身其中,街坊们步履轻缓,休闲小憩;孩子们玩耍嬉戏,欢声荡漾。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家门口的小公园扮靓了城市微空间,提升了百姓幸福感,让江门这座城市更可爱更宜居。
多年来,江门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充分利用本地丰富自然资源,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精心塑造“山、水、文、城”共融的城乡整体风貌,努力建设更有颜值的大美江门。
十年来,我市综合性公园由25个增至41个,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等中小型公园由440个增至1751个,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7.2平方米增至20.17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85.26%,形成“大型风景区为龙头、综合性公园为骨架、田园风光公园为特色、村居公园均衡分布、城乡绿廊有机串联”的市域公园体系,基本实现居民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走进江海区下沙公园,秋天的阳光,透过老榕树枝头,洒在草坪上,孩子们欢快的笑声,穿过碧波水面,风铃一般清脆,游人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或嬉笑打闹,或悠闲漫步……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俗称水上人家的内河渔民聚居区,也是一个较大的安全隐患点。2019年起,江门以碧道建设为契机,对整个下沙片区进行搬迁改造,打造成一个集运动、文化和休闲为一体的滨河公园。公园建成慢行系统,实现“四道”不间断、无障碍贯通,打造分级亲水平台、榕荫广场、咸水歌广场、观浪桥、文化展示活动中心、儿童乐园等景色,促进人与自然交融、文化与生态互动。同时,注重保留原有的疍家文化等历史文化印记,想方设法保留原有细叶榕、龙眼、蒲葵等大树老树、特色树木共13种、209棵,建成“古墙榕影”等特色景观,成了公园的独特印记和网红点。2022年国庆节,下沙公园布置时花造型,营造以红旗飘扬、花团锦簇、满园尽是“中国红”的节日气氛,表达对党、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
此外,还不得不提起江门人记忆中抹不去的东湖公园。“我是在东湖这片地土生土长的老江门人,加上在东湖公园工作几十年,见证和参与了公园建设发展的全过程。2014年7月1日,东湖公园正式免费开放,连围墙也没了,变得越来越亲民。”生于斯、成长于斯的东湖公园管理所老所长翁苟感慨万分。
东湖公园致力于公园城市建设,树立大园林观,积极建设“山青、水净、地绿、天蓝”的生态名片。自2012年以来,结合“森林围城,树林进城”绿色行动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等工作,东湖公园先后多次开展林相改造、义务植树、“我为城市添新绿”等认种认建认养活动,热心人士和市民广泛参与,绿化覆盖率达83%。
同时,东湖公园积极推进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21年,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实施东湖水质提升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后,在“水下森林”的作用下,内湖、外湖湖水水质从改造前为Ⅴ类水质分别提升至Ⅲ类、Ⅱ类水质,2022年上半年在江门市19条跨县河流(湖库)河长制水质考核监测中综合排名第一。今天的东湖公园,碧湖清波,水草丰茂,莲池风景好,园内市民的手机和“长枪短炮”拍个不停,好一派闲庭信步、怡然自得的优美景象。
东湖公园还打造了市花园、玫瑰园、兰花园等八大精品植物专园,市花簕杜鹃作为重点推广品种尤为亮眼。地市级地方标准《簕杜鹃容器种植和养护技术规范》的编制,为市花推广提供可复制的种植经验,广大市民踊跃培育种植各类簕杜鹃新品。我市以城市出入口、主次干道、天沙河畔等为重要节点,增种绛紫、水红等各色簕杜鹃22万棵,每到盛花期,簕杜鹃的一簇簇花红,妆点了美丽的新侨都。
塑造分类新时尚
绣一幅低碳生活画卷
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水平提档升级,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不断提高。市城管局编制了江门市环卫专项规划(2021—2035年),出台了《江门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江门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等法规,印发《江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江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和法治保障,不断完善城乡生活垃圾管理体系。
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改造升级。开平市固废综合处理中心一期于2019年底正式投用,建成了江门市第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总规模为600吨/日,日发电30万千瓦时,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了江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加快了江门市建设“无废城市”的步伐。项目二期将于2022年底建成投产,开平、恩平两地将在全市率先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另外,东部、西部2座餐厨垃圾处理厂已建成投产,实现城区餐厨垃圾收运全覆盖。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逐步显现。目前,蓬江、江海两区基本建成分类示范片区,全市400个公共机构、454个居住小区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市城管局将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深化“党建引领+社区共治”,组织桶边督导员400多人,组建百人市民观察团,常态化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行动,打造万人志愿服务品牌;成立全省首个地级市生活垃圾分类培训学院,持续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公众教育“星火计划”,打造生活垃圾分类科普馆、主题公园、示范校园等多层级宣传教育阵地,编制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绘本,举办宣讲进课堂、进校园活动,搭建家校同行“连心桥”,让“新时尚”种子植根千家万户,深入人心。
“以前环境脏乱差,车辆乱停,垃圾很少分类,居住环境不大理想。”蓬江区东风社区居民曾伯说,“现在好多了,大家都养成了分类的好习惯,环境整洁多了!”
打好“碧水攻坚战”
绣一幅秀水长清画卷
在蓬江区迦南社区口袋公园,已经退休的曹德宇与老友陈建国在乘凉闲聊。“在我小时候,常和朋友在河里抓鱼,可是后来看着水变黑变臭,这鱼自己跳上来也没人敢吃。现在不会咯,水清了,环境好了。”曹德宇回忆说。一旁的陈建国也点头道:“我是看着天沙河一点一点变差的,心里别提多心疼了,想着以后怎么给儿孙讲记忆里美丽的天沙河,谁知道政府部门比我还用心,当年清澈的天沙河水慢慢回来了。”两人还约好周末一起带孙子到天沙河景观碧道游玩。
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通过截污控源、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提质、景观建设等措施,大力实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获得积极成效。2020年,包括天沙河在内的12条城市黑臭水体已全部完成治理,消除黑臭,四项水质指标持续稳定达标,并通过住建部监管平台“长制久清”的审核。
十年来,我市新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43座,累计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76座,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能力41.16万吨/日。新增污水管网1377公里,累计建成1992公里,不断补齐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基本实现生活污水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2021年底,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提升到93%,排在全省第三。
我市正在持续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开展“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全流域综合治理,让城市水环境得到彻底改善,人民群众共享秀水长清。
创建节水型城市
绣一幅城市节水画卷
江门是一座丰水型城市,然而水资源总量时空分布不均,城市供水的用量、品质也因此受到影响,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对此,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全力做好规范供水、制度管水、科学用水,2020年成功创建广东省节水型城市。2021年,我市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29%。全市创建范围内共建立59个分区计量区域,市区改造管网总长36.03千米,市区管网漏损率降至7.29%,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5.88%,均优于相关国家标准。
我市紧扣“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城市节水宣传周”等集中宣传活动,以普及节水知识和提高节水意识为重点,每年组织开展一系列市民喜闻乐见的节水宣传活动。同时,积极探索开源途径,不断加大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利用力度,将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的尾水分别引入天沙河、杜阮河等河道,作为生态补水。同时将丰乐、棠下污水处理厂再生水用于市政道路清洁,指导东湖公园、凤山水岸小区等利用湖泊收集雨水用于绿化灌溉及景观等用水,促进水循环,改善城市水环境。
我市出台《江门市市区公共供水计划用水工作细则(试行)》,建立城市节水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了城市节水管理制度。
另外,还大力开展节水产品推广应用,通过试点推广和宣传活动相结合,向市区部分困难家庭及使用非节水器具的居民家庭免费发放节水型器具2000多件。市城管局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坚持每年对市场上销售的生活用水器具进行抽检。从抽检结果来看,我市用水器具市场在售节水器具占比率达100%。
推进燃气事业高质量发展
绣一幅乐享安居画卷
2008年12月26日,江门市管道天然气首期工程开工,拉开了全市发展普及天然气的序幕,标志着江门正式步入天然气时代。目前,全市已注册管道天然气经营企业11家,建成天然气接收门站5座、气化站10座、加气站6座、市政燃气管道1827公里;天然气居民用户增至46万户,气化率达45%。全市天然气供气规模由2012年的5300万立方米增至2021年的17亿立方米,增长了32倍,位居全省前列。
十年来,我市积极开展“管道燃气进万家”活动,在主城区制定老旧小区改造既有住宅管道燃气推广方案,建立“政府补贴+企业让利+居民分担”三方共担机制,累计完成“瓶改管”7万余户,让越来越多的旧区居民用上了更加方便、清洁、安全的管道天然气。
江门市城镇燃气经营企业安全生产“千分制”检查自1989年开始实施,33年来从未间断,已成为江门市加强燃气安全监管的标志性措施。市城管局不断完善“千分制”检查标准,加大拓展检查范围,有力推进燃气经管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确保燃气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2019年,江门市建成燃气行业安全监管平台并投入使用,成为省内率先建成燃气安全监管平台的城市之一。
另外,我市大力开展打击“黑气”行动,重拳整治市场乱象,促进燃气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切实加强燃气用户端安全监管,督促燃气企业建立健全用户档案,持续开展“敲门”行动,推行“安检+宣传+报警器安装”一体化工作模式,在开展入户安检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广泛普及燃气安全使用和应急处置知识,不断强化群众安全用气意识。今年8月底,全市18971家用气餐饮经营企业100%完成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安装,走在全省前列。
深化城管执法改革
绣一幅良法善治画卷
在江海区白水带公园,有一处正在“火”起来的夜市,市民在这里品美食、赏美景,感受新侨都的“城市烟火气”。“夜经济”的复苏繁荣,也带来了擅自占道、垃圾乱扔和车辆乱停等一系列问题。江海区城管局主动作为,坚持以“疏”为主、“疏堵结合”原则,由辖区街道执法中队负责日常巡查监管,城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专项联合执法行动,通过软引导、硬约束、强服务,不断规范夜市经营秩序,实现城市经济效益和市容环境社会效益“双赢”局面。
这也是我市城管部门积极探索柔性执法的一个缩影。一方面,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广泛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警示告诫、指导约谈等方式,大力推行“轻违”免罚,制定轻微行政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努力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另一方面,推行非接触式执法。升级改造市场周边视频监控系统,实施“空中喊话+自动抓拍”,对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人当场警示纠正,实时生成现场影像证据,对拒不改正的当事人派遣立案、依法处罚,推动城管执法由传统粗放式向科技化、规范化、人性化转变,有效避免执法冲突。
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期盼,我市城管部门不断深化城管执法改革,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定期组织业务骨干和行政执法监督员对各县(市、区)城管部门开展执法案卷评查,及时纠正办案中的纰漏。全面推行“律师驻队”模式,组建江门城管法律顾问团,开展“法律会诊”,督促执法人员依法履职、规范办案。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执法“两平台”全系统网上办案全覆盖,开创执法办案效能建设新格局,“指尖办案”经验做法被央视《法治深壹度》栏目宣传报道。通过运用“两平台”智能化、规范化、程序化办案模式,执法全过程均通过平台在“线上”呈现,全市城管系统共依托平台线上办案1784宗,有效破解办案实时监管难、办案随意性大、重实体轻程序等问题,促进公正文明阳光执法。
“每到周末,我都会带孩子来玩,散散步,吃点东西,感受一下。这里现在管理得不错,夜市很热闹,人来人往,但干净整洁,有秩序,孩子们都很喜欢。”市民黄翠点赞说。
用智慧“绣花功夫”
绣一幅群众满意画卷
“现在都凌晨了,蓬江区良化市场东北角还有流动摊贩占用马路中间卖烧烤,产生大量油烟和噪声,严重影响我们休息。”凌晨时分,收到一条来自12345平台的居民投诉信息后,江门市智慧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迅速进行调度处理。大约10分钟,属地执法中队便来到了现场,进行劝导执法,督促违规摊贩整改清理后离开。
十年以来,江门市智慧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历经探索实践、深化提升,已发展成为覆盖全市城区范围、包含5大类别140多万个城市部件、4000多公里城市主次干道的实景三维数据,以物联网、大数据、5G移动通信、AI等前沿技术为支撑,并对接了一批业务应用系统的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据了解,2019年升级建设后,系统年均上报、派遣、处置城市管理事、部件12万件,为老百姓解决了大量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收到市民表扬1000余次。
通过大数据分析,市城管部门对全市市政道路进行深入排查,发现个别道路存在“断头路”、砖块缺损、路口未设置三面坡或三面坡缺损等盲道问题。市城管局迅速组织开展无障碍设施排查整治,新建、修复盲道10817米、无障碍坡道2195平方米、挡车柱2313柱,增设无障碍标识标志47处、公厕无障碍设施188处、无障碍通道19处,建成3个盲文公交站牌,保障了市民出行方便。
目前,江门市智慧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拓展应用,构建了路灯智能监控、桥梁防撞预警、餐厨信息管理、智慧排水、燃气安全监管等子系统,正按照“边建设、边完善”的思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实现城市管理“一网统管”目标,不断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城市三分建、七分管,就是要时时处处以百姓之心为心,以百姓需要为出发点,下足“绣花”功夫,从一针一线“缝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城市更美丽、更有序、更安全。继往开来,我市城管部门将着力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持之以恒改善城市环境,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让老百姓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