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西创谷(江门)科技园。
通过高质量“聚才”、高效率“用才”、高水平“留才”,蓬江区科创水平越来越高。图为嘉宝莉科研工作者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研发实验室进行新产品研究开发工作。
蓬江区全面搭建“五育并举”体系,营造素质教育浓郁氛围。
范罗冈小学华盛校区。
过去十年,蓬江区交出了亮眼的“科创成绩单”,不断擦亮“学在蓬江”金字招牌。
吹响改革创新“集结号” 点燃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听,这是一座“创新之城”的嬗变之声——
“这里的补贴奖励不是最多的,但却是最用心的。”领到“蓬博人才卡”的嘉宝莉博士后汪金说。
“入驻珠西创谷(江门)科技园(以下简称“珠西创谷”)后,我们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获得多项技术突破。如今,公司已拥有年处理2万吨固体废弃物的能力。”绿润科技总经理王明生说。
“如今,从交资料到取证只需跑两趟,很方便。”在蓬江区企业法人一门式服务中心领到新公司营业执照的市民陈国庆说。
敢为天下先,敢为天下新。十年来,坚持创新引领,蓬江区多项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蓬江产业园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食品),江门市火炬高新技术创业园、珠西创谷分别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粤港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法人一门式行政服务改革获“中国十大民生决策”称号,环五邑华侨广场商圈成为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
奋进新征程!蓬江区积极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大胆探索中聚创新之力、创新之能、创新之才,不断丰富发展新内涵、拓展发展新空间、集聚发展新实力,一座“创新之城”在珠江西岸屹然崛起。
统筹/邓少军
文/图 胡晴晴 罗霈 刘淑君 王静 李丹 李伟杰 李家富
A 聚力
科创“活水” 尽情释放
在香港科学园工作16年后,怀着建设家乡的初心,马振富于2016年回到江门这片热土,成为珠西创谷(江门)科技园有限公司的行政总裁,与园区科技企业同心同行同成长。
5年时间,在他的努力下,珠西创谷成为广东省认定的4个粤港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之一,也是江门唯一的粤港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绿润科技、云讯电子、微电电子等一批粤港澳大湾区知名企业从这里走出。这些企业研发生产的固体废物处理自动化设备系统、无人分药机、全球节能效率最高的磁浮马达系统等项目和产品,更是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
在创新的土壤上,方能开出“创新之花”。过去十年,蓬江区交出了亮眼的“科创成绩单”:珠西创谷成为全市首家省级粤港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2021年省博士工作站新增量和总量跃居全市第一;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增至488家,居全市前列;全区专利申请量5914件、专利授权量3228件、有效发明专利量995件,数量均居全市首位……
走进蓬江区各大产业园区,“隐形冠军”不断涌现:天地壹号,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醋饮料领军品牌;广东科杰,已成为国内高速数控雕铣机行业的龙头企业;广东宝德利,已成为国内水溶性功能薄膜行业的龙头企业……
从“蓬江制造”到“蓬江智造”,科创“活水”正在蓬江大地尽情释放。根据部署,蓬江区接下来将建立多级联动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体系,力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700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5%,建设涵盖教育、新能源、工业互联网、水资源、环保、农业农村等领域的系列科普基地。
B 聚才
厚植人才 成长沃土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力资本提升带来的“乘数效应”,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过去十年,通过高质量“聚才”、高效率“用才”、高水平“留才”,蓬江区的行进之舟上,“奋楫者”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干事创业的热情越来越高昂。截至2021年底,全区累计创建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13个,共完成江门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和评定1411人,数量排名全市第一。
高质量“聚才”。近年来,蓬江区积极贯彻落实江门市人才强市新四十条及配套政策,结合该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及博士人才需求,出台了蓬江区专属博士政策、人才岛专属人才政策及其配套实施方案,为人才引进工作提供了完善的政策支撑,补贴标准逐步向“省一流”看齐。
高效率“用才”。数据显示,蓬江区累计建成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广东省博士工作站9个、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个。值得一提的是,蓬江区还致力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今年,由江门市人社局和蓬江区政府共同建设和管理的江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获批为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进一步强化产业园品牌优势。
一系列国家级、省级优质平台,让蓬江区厚植人才成长沃土,创新成果迎来“井喷”,也为高层次人才发展提供了“造梦空间”。2018年,汪金带着可持续发展涂料的研发项目入职嘉宝莉,成为蓬江区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在站博士后,致力于研究二氧化碳基水性聚氨酯。如今,汪金的研发项目已经完成基础研究,正紧锣密鼓地推动产业化落地的相关事宜。
高水平“留才”。为深入推进“人才倍增”工程,近年来,蓬江区相继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制度,启动“3个100人才引育工程”,实行人才服务“一卡通”,探索人才住房配售工作,人才满意度、获得感持续提升。
“非常暖心,在这里我感受到政府对人才的重视。在子女入学、政务服务等方面,我们高层次人才可以享受到政策的优待。”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江门分公司高级工程师陈永根在领取到蓬江区首批“蓬博人才卡”后连连点赞。
C 聚能
机制创新 激发活力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党的十八大以来,蓬江区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统推进,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人才体制机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教育综合改革等重大改革扎实开展,再到滨江新区通过体制改革打造成江门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平台……一系列改革创新之举在蓬江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
从“管字当头”到“服务至上”,机制创新激发活力。比如,以“减证”推动“简政”,蓬江全面实施“二十八证合一”改革,打通部门间的“信息孤岛”,落实“证照分离”第一、二批共134项事项分类改革;“放管服”“数字政府”改革走在全市前列,1152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只进一扇门”办理,开办企业实现1个工作日办结;深度对接“双区”建设,实现与深圳宝安、广州天河、佛山顺德合计318个事项“湾区通办”,区行政服务中心被评为“广东省区县级标杆大厅”,法人一门式行政服务改革荣获“中国十大民生决策”称号。
该“放”的彻底放开,该“减”的彻底减掉,该“清”的彻底清除。蓬江用政府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近年来,蓬江区市场主体总量以年均10%的增速快速发展,目前已超10万户。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改革深入推进的动力源泉。一直以来,蓬江聚焦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有序推进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改革。在全市率先启动集团化办学,持续提升教育品质;深化4家镇级卫生院与市人民医院医联体合作,建成首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推行环卫一体化改革,建成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成功通过全国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现场评估……面向未来,迎着改革浪潮,蓬江砥砺奋进,在新征程上大步向前。
见证者说
蓬江区科技局副局长李天:
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江门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及蓬江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增加13.39万人,增长人数居全市首位;全区常住人口中,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为21858人,居全市首位。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党的十八大以来,蓬江区人口增速、人口素质都是我市的“排头兵”,也从侧面反映出蓬江区作为主城区,创业创新的活力正持续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
2003年,我来到蓬江,长期在经济、科技部门工作,一路见证了蓬江如何以“科创”为中心,稳步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十年来,全区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质的飞跃,科技型企业培育效果显著,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
特别是最近几年,为积极发掘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潜力、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推动产学研深入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蓬江区探索推出“3个100人才引育工程”、实行人才服务“一卡通”、率先探索人才住房配售等措施力度可谓空前。
“十四五”时期,蓬江区处在助力构建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奋力蝶变期。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核心支撑,将在推动产业升级与动能转换、重塑区域竞争优势、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与共建“智治”社会等众多领域,肩负更加重大的责任和使命。
一线案例
江门产研院落户江门人才岛
构建产业科技创新发展体系
广东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江门产研院”)作为广东省科学院和江门市人民政府全面战略合作的重要载体,于2020年8月成立,并落户江门人才岛。
两年来,江门产研院发挥省科学院创新资源和人才资源高度集聚的优势,深入推进落实“科技引领”工程,构建起以蓬江总部为中心、各县(市、区)工业园内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分中心的产业科技创新发展体系,并引进高新项目落地、深化企业服务、加快技术成果育成孵化等系列工作,持续为江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贡献智慧和力量。
同时,江门产研院积极与蓬江区开展合作。双方共建健康食品创新平台,摩托车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预制菜研究和质量控制中心;结合蓬江企业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与重点龙头企业合作,现已柔性引进6位博士对接蓬江区高新技术企业,共建创新平台或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共16个;与相关机构在蓬江区共建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分别为广科蓬江产业创新园、广科研创数科园·湾越汇园区、广科研创数科园·晨荣园区。
数读
全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88家,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省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5家,全社会研发投入一直位居全市前列。
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各级创新创业大赛奖项超100项,盈骅公司获得2018年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初创组二等奖,刷新江门市企业获奖历史最好成绩。
在深交所、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达13家,形成一批行业标杆。
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从蓬江教育的十年发展轴可以看到,家门口的好学校正不断新增、扩建,这是蓬江区广大市民群众的一个共同感受。扩增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补齐农村义务教育短板……十年间,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蓬江区建设启用了一批优质新学校,打造了10个教育集团,涵盖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校区)、幼儿园共60所,实现了“初中—小学—幼儿园”三个学段全覆盖,完成学前教育“5080”攻坚目标,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下沉到家门口,“一评三立”教育综合改革机制逐渐趋于完善。这张十年教育答卷,与“公平”二字息息相关。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让每个孩子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让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是党和国家为人民办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一项项政策展现了国家推进教育公平的决心和力度。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如今在蓬江,优质的教育资源正化为甘霖,滋润每一株嫩芽,让更多孩子享受到教育均衡发展的“红利”。
今年以来,蓬江区积极践行“追求卓越,勇攀高峰”教育理念,将“提供优质基础教育,努力让学生‘上好学’”列为全年十大民生实事之首,继续以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为目标,围绕“改革创新年”工作任务,从缩小城乡教育水平差距,保障每个孩子受教育权利等方面入手,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不断擦亮“学在蓬江”金字招牌,努力打造教育发展高地。
A 区域公平
城乡教育水平差距不断缩小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长期以来,蓬江区存在优质教育资源不充足、分布不均衡等难点、痛点。对此,蓬江区用好城区老牌优质学校教育资源,以集团化办学为重要途径,将“单兵冲锋”变为“集团军作战”,带动辖区各集团成员学校一步步打造优质均衡的教育“高地”,全面提升教育品质内涵,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缩小城乡教育水平差距。
集团化办学实践期间,各集团成员学校实行“抱团发展”战略,通过设备共用、课程共享、活动共创、项目共建、智慧共享等方式,不断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让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形成“聚变效应”,有效扩大教育公共服务资源供给。
比如,怡福教育集团成立后,蓬江区怡福中学的院士精神影响辐射到成员学校,港口中学、楼山初中“见贤思齐”,构建多彩课程、特色课堂。近两年,这3所学校均获得“蓬江区中考优秀成绩奖”,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师生精神面貌也更加昂扬向上。
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源头活水”。为此,蓬江区依托“蓬江教育专家智库”,通过专家讲座、名师送教、交流结对、跟岗学习等多种方式,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名师资源共享及师资培养新机制。结合“县管校聘”工作改革,今年全区共调配教师293名,其中区直学校与镇街学校之间、镇街学校之间的教师交流调配为95人,有效促进了优质教师资源合理向辖区镇街学校流动。
既然引进了优质教师资源,那么如何发挥其最大作用?近年来,蓬江区大力开展系列教研工作,通过城乡各类学校共同参与主题教研、落实针对性引领、开展帮扶式教研等方式,促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推动集团化办学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
目前,全区共有10个教育集团,涵盖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校区)、幼儿园共60所。集团化发展有效促进乡村学校(幼儿园)及薄弱学校(幼儿园)教学实践能力提升,推动蓬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B 机会公平
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时间最长、人数最多的学段。党的十八大以来,蓬江区大力保障每个孩子公平入学机会,促进校际教育资源均衡调配。近年来,该区出台系列相关招生政策,确保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实现“公民办同招”;做好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对港澳居民随迁子女实行“欢迎就读、一视同仁、就近入学”政策,让持有港澳居民居住证的港澳居民随迁子女入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按规定享受居住地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做好防流控辍工作,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坚持聚焦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年来,蓬江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新时代少年“五品培优”工程,建立“一评三立”模式,构筑“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给予学生公平的展示机会。
通过创建“体育示范校”“美育示范校”“品牌学生社团”等,蓬江区全面搭建“五育并举”体系,设立德智体美劳五育评价标准,构建学生素质培养多元评价和表彰平台,形成学生素质培养评价多元平台,推动“新时代美育少年”“五品少年”等素质培养项目建设,营造素质教育浓郁氛围。同时,推进新时代“五品培优”工程,确保各校都有品牌社团、每个美育老师都有一项拿手本领、全员参与美育等成为学校主流文化之一,充分激发学生全面发展动力。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也影响学校的办学导向。为进一步树立公平意识,蓬江区把教育管理和评价综合改革作为引领新一轮教育发展的关键驱动,颁行《江门市蓬江区学校办学质量及水平指导和评价方案(试行)》,解决学校评价落地问题。
今年5月,蓬江区公布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地段安排,依据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以及教育公平的原则,采用单校划片方式,综合考虑学校分布、招生计划、街区形状等因素,参照往年招生地段安排,科学、合理划分各学校的招生地段。
C 资源公平
增加优质学位提升教育质量
2022年是蓬江教育“改革创新年”,也是蓬江区加快学校建设,切实解决大班额问题的攻坚之年。
今年以来,蓬江区推进篁庄考场地块中学、范罗冈小学华盛校区、紫茶中学滨江校区、紫茶小学滨江校区等学校建设项目;编制“十四五”期间中小学公办学位建设专项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并推进落实;打造省级优质基础教育集团;推进棠下中学升级改造工程,全面实施教学常规管理精细化,探索引入教研教学智慧大数据平台……
要让孩子享受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实现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需要在教育均衡发展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以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为目标,蓬江区坚持从顶层设计发力,为基础教育发展方向导航。比如,做好新建学校选址布局研究,通过合理布局城区、乡镇校网,重点发展新学校,改造提升旧学校,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重点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供需矛盾,积极推进新建学校建设、招生等工作,稳步推进范罗冈小学华盛校区、紫茶中学滨江校区、紫茶小学滨江校区、蓬江区第一幼儿园等多所学校(幼儿园)的新建、改扩建工作,新增优质公办中小学学位5580个,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510个,让教育成果惠及更多孩子。
同时,在“双减”政策的引领下,蓬江区大力压减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力度,依法严格查处校外培训违法违规行为,全面规范培训机构培训内容、资金监管、教材备案、师资配备、安全管理等办学行为,在实现公平的基础上着重提升教育质量。
见证者说
区人大代表、农林小学副校长邓怀玉:
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过去十年,蓬江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学校数量不断增加,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同时,随着城市路网建设不断完善,乡村教师待遇不断改善,越来越多教师主动“下乡”。
2016年,我来到陈垣纪念学校。当时,学校共有400多名学生,22名教师,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美术教师,术科只有一名体育教师。因此,老师们往往要兼上好几门课程,实行包班教学。那时,我刚成为区人大代表不久,重点关注教育发展,在教师编制核实、教师待遇提升、镇(街)教师工资福利区级统筹发放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建议。
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在我提出《关于加快核实教师编制,解决教师紧缺的建议》后的第二年,蓬江区教师编制就有所增加。近几年,蓬江区招录了近千名高校毕业生,教师的年龄、专业结构有了极大改善。
站在新起点,我希望全区教师在教育高质量发展路上同心同德,进一步冲破体制机制障碍,为蓬江区教育事业作出新贡献。同时,作为区人大代表,我也会一步一个脚印,继续为教育事业发光发热。
工作亮点
坚持党建引领推出“1+3+5”专项行动
“公平”和“质量”是贯穿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词,也是蓬江教育近十年的重点发展方向。近年来,蓬江区注重党建引领和思政教育,通过“大思政”“党元素”,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带动蓬江整体办学水平螺旋式上升。
2021年,蓬江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在珠三角地区48个县(市、区)排名第12,创历年最好成绩;蓬江区教育局连续5年获江门市高中阶段教育质量先进集体一等奖、初中阶段协同教育质量先进单位一等奖;近五年,蓬江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获市级一等奖以上奖项855个,获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65项,获全市比赛第一名并代表江门市参加省级比赛523人次,三项数据均居全市第一。此外,近五年来,蓬江区共有78所学校获评国家、省、市级文明校园,传统体育项目学校,足球特色及推广学校,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接下来,蓬江区教育系统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推出“1+3+5”专项行动,突出全面深化“党建引领”这一工作主线;全力打造“课程思政”“影视思政”“叙事思政”三个平台;推动建设党建课题“成果实践”、教育工作者“铸魂引领”、新时代少年“培根展翅”、薄弱学校“夯基提质”和“学校+阵地”党建“合作共建”5项党建工程。
数读
办学规模持续扩大。2021年,蓬江区共有中小学77所,其中公办学校68所、民办学校9所;全区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普及普惠水平大幅提升,2021年,全区共有幼儿园107所,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53.65%,公办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80.28%。
教师队伍规模日益壮大,从2012年4506名教师,增加至2021年5779名教师。其中,高中教师研究生占比为23%,占比在全市名列前茅。目前,蓬江区教师高级职称人数达758人,其中正高级8人,副高级750人,位于全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