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优巨新材料年产2万吨特种工程塑料复合改性二期项目效果图。
江海区全力推进“园区再造”工程。图为江门高新区产业加速园。
江海区全力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实现综合实力新跃升。邱昱 摄
江海区位优势明显,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内河智慧港口——江门高新港。资料图片
江海区完善安全应急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攻坚拓展连片产业空间。 资料图片
今年开年以后,落户江海区的企业满弓发力,“抢”势开局。何榕 摄
江海区力争至2025年,打造成2个超300亿元产业集群、1个超200亿元产业集群、1个超150亿元产业集群。邱昱 摄
数读
2023年第一季度江海区成功引进超亿元产业项目共16个,同比增长23%,完成全区招商引资超亿元项目任务数(50个)的32%;总投资额达102亿元,同比增长53.2%,完成全区招商引资投资额任务数(330亿元)的30.9%,投资额突破100亿元大关
其中,专精特新企业投资项目4个,占比超40%;高新技术企业项目9个。项目亩均投资强度达1000万元/亩、税收强度达50万元/亩、容积率达3.4,所有指标均为全市最高。
新的春天,新的征程,新的出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江海区以行动作答。
作为全市主城区之一,去年江海区以不足全市1/90的面积,交出7倍于全市地均生产总值的答卷,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年轮上镌刻下光辉印记。
高质量发展开江“门”。今年,江海区追逐春光,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面擂响奋进催征战鼓。召开全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招商大会,在港澳举行投资环境推介会,“一把手”带队抢开局……今年以来,高新区(江海区)以当仁不让的姿态主动去闯、主动去创、主动去干,奋战全区“高质量发展深化年”。
4月2日,省委书记黄坤明到江门调研,强调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做强县域经济,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向上突围,加快实现综合实力新跃升。
正奋力冲刺全国高新区50强的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备受鼓舞,迅速落实黄坤明书记在江门调研时的指示精神。近期,江海区连续出台《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及《江海区深入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实施方案》,以坚定的决心、信心、恒心,以强大的志气、骨气、底气,向着高质量发展的“城墙口”冲锋,将“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把宏伟目标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文/图 李雨溪(除署名外)
制造业当家
招商引资迎“开门红”
走进江海区,登上安全应急产业园招商中心远眺,只见桩机吊塔林立,数栋厂房正拔地而起,俨然一个大工地,处处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明星项目”比邻而居,活力江海的精彩故事在持续上演。
今年一季度,江海区制造业当家动力强劲,工业投资“竞速赛”跑出历史最好成绩:引进项目个数和投资额同比实现双增长,是近年来投资额首次在一季度突破100亿元大关,成功实现一季度招商引资“开门红”。
从安全应急产业、新材料项目到智能家电项目,一个个落子开工的重大项目,催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
新年伊始,31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投产)——
本土企业大胆增产扩产:优巨新材料的二期项目计划建成年产2万吨特种工程塑料复合改性生产及应用加工基地。其间,江海区一直围绕该企业的具体需求,统筹调度多方资源,积极协调国土、用水、供电等部门,推进填土、办证、报规等工作的进度,增强了企业在江海区做大做强的信心。
新项目扬帆启航:江门金多多生产研发基地项目主体结构顺利封顶,引进世界最先进的糖果生产线,打造高端糖果生产研发基地,借助江海高质量发展的东风,再启新航。
安全应急“国字号”平台激情澎湃,安全应急产业项目集群式落地:一季度新引进的16个项目中,有13个安全应急产业项目,涵盖应急储能、应急消防、应急照明、生物医药等多个细分领域,包括总投资额30亿元的龙头项目。
如今,安全应急产业成江海区当之无愧的“名片”,瞄准“力争2035年打造成为安全应急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江海区瞄准完善产业链、构建产业集群、打造产业生态的路径,高标准打造安全应急产业园,年内将完成首期用地开发50%。
成绩单背后,是江海区的招商新攻势。
——“一把手”招商。开年以来,江海区“一把手”带队到北京、重庆、深圳、香港、澳门等地开展招商,拜访多家知名企业、机构,已引进两大龙头企业。
——专业化招商。江海区注册成立由区投促中心统筹管理的专业招商公司,招商人员实行市场化聘用和绩效考核制度,招商人员待遇与业绩挂钩,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管理,辅助区投促中心完成全区招商引资任务。
——严格选资关。招商项目“一周一调度,半月一研判,一月一分析”,区投促中心、招商公司,各街道、区直部门常态化驻点招商,只引进用地少、排放少、亩产税收高、技术含量高等“两少两高”优质项目。
——全链条管理。工业项目实行“招、落、投、服”全链条管理、全生命周期服务和监管机制,优化项目并联审批。项目环评能评、供地、工程建设等多个环节提前介入指导,各个审批环节“齐步跑”,以最大限度推动项目加速建设和投产。实行“项目化管理、清单化推进”,全面跟进在建、增资扩产和技改项目推进情况,明确解决时限和具体责任人,限时解决存在问题和企业诉求。
坚持制造业当家,还要抓企业。企业强,制造才能强。
今年以来,江海企业乘风破浪——
江门市宝士制冷电器有限公司销售团队16人,奔赴欧洲、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拜访客户、抢抓订单,借着高质量发展的春风,积极开拓东盟国家市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市场和RCEP成员国市场,进一步拓展业务。
由英国伦敦上市公司泰莱集团收购的量子高科(广东)生物有限公司目前正加大海外出口业务布局,同时将追加投资,对原厂进行升级改造,扩大生产,将其打造成为世界级的益生元研发和生产基地,把江门制造推向全球。
科恒实业和华南理工大学强强联手,共同成立“科恒股份—华南理工先进新能源材料联合实验室”,成为2023年全市首批重点实验室。
不仅如此,江海区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上收获满满。今年初,江海区83家企业通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复核认证,是江海区前三批入选总数的5.2倍,这些在细分领域具备极强话语权的中小企业,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节点,正在制造业领域发光发热。
在江海制造这片海域,大小企业梯队跃进,携手前行,为“制造业当家”写下有力注脚。
科技创新
争先进位 闯出新天地
作为全市唯一的国家高新区,江门高新区(江海区)酝酿着繁育“创新丛林”的大气候,创新的“种子”播撒在此,结出一个个产业“果实”。
清晨唤醒了“两中心一基地”、高新“双子星”。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李玉兵走入新建成的市域智慧治理联试联调大厅开展工作,逐步将“江门创造”逐步推向全国。
一年前,李玉兵通过江海区对深圳航天科创两大项目的招引,来到江海区,带队开展江门高新区航天特色产业孵化器、特色产业加速器两大项目,扩大安全应急产业“朋友圈”,感受了产业与科创交融的脉搏,体会了成果转化的喜悦。
窥一斑而知全豹。
今年初,科技部发布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江门高新区取得史上最好成绩53名,核心区聚集660家高企,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5.71%,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2倍,拥有4家国家级和3家省级孵化载体,以上指标均排名全市首位。在今年3月10日落幕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江门赛区)暨第十届江门市“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中,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成为大赢家,将成长企业组特等奖、一等奖,初创企业组一等奖等奖项收入囊中。
湾区门户、广深腹地、科创新城,充分利用好自身优势,近年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牢牢把握“高”和“新”的发展定位,加速步入科技发展快车道,努力实现争先进位、闯出新天地。
2021年,江门高新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制定《江门高新区争创全国50强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江门高新区各个领域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
2022年7月1日,新的《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推动科技创新办法》正式实施,紧扣发展需求,在科技金融、创新平台建设、科技交流、产学研合作、孵化体系建设等方面给予企业政策支持,育出科创“满天繁星”。
同年,按照科技部火炬中心提出的企业创新积分核心指标,江门高新区开启创新积分制,制定企业创新积分制自定义评分指标体系,为高新区的创新生态环境注入活力。
与此同时,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域社会治理孵化中心等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活跃,安全应急产业加速集聚,江门高新区进入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名单,崛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
在持续孵化、培育和政策支持激励下,众多科创企业飞速成长。
掌握陶瓷汽缸核心技术的朝扬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拥有专利41项,多次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其生产的陶瓷汽缸薄、轻、硬、超耐磨、超耐高温,陶瓷膜厚度比普通铸铁薄50—125倍,重量比普通铸铁轻了30倍以上,被应用在国之重器(如翼龙无人机)上,并作为“国家名片”(军民两用无人机的核心部件)出口。
得实打印机实现智能制证设备国产替代,是唯一一家能在中国市场上与海外DATACARD、EVOLIS等品牌抗衡的厂家,实现了中国打印机行业的多项第一,包括中国第一款汉字打印机、中国第一款增值税发票打印机、中国第一款600DPI再转印智能卡打印机等,在智能卡打印机、针式打印机领域为国内品牌占有率第一。
广东宸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强大的科研团队,有多位中科院院士及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化学及生物学博士加盟,以绿色生物合成技术产业化为核心,运用生物酶高技术创新发展中医药全产业链。
在江门高新区(江海区)这片制造业热土,创新从未止步,科技创新支撑年轻梦想,使得处于种子期的科技企业一步步成长为参天大树,结出丰硕果实。
园区再造
栽下“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产业园区是发展“平台”建设的关键一环,江海区通过推进“园区再造”工程提升产业承载力,推动产业不断向价值链高端跃升,奏响制造业强劲升级的“主题曲”。
在江海区龙溪湖公园一侧是全新的安全应急产业园区,现代化的玻璃幕墙连成一片,刚入驻的企业正紧锣密鼓地安置厂房,摩尔电子、芯联电、优巨新材料、航天华南安全应急产业园等大项目均集中在此,各式现代化厂房矗立,来往江海区的客商评价:“这有过去深圳的影子。”
江海区已吹响新旧动能转换的“变奏曲”。
产业要发展,园区建设要先行。紧扣江海区主抓的六大产业,江海区以大视野进行谋划,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需求,主动深化与广州、深圳的产业协作、园区共建,奋力打造“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深度分工合作示范区。
在江海区出台的《实施方案》中,江海区提出深化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完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攻坚拓展连片产业空间、推进低效工业园区升级改造四大举措,突破性地进行了通盘考量,统筹性地拿出了覆盖江海区各类产业空间利用形式的解决方案,让有限的产业空间发挥最大效能。
以安全应急产业园区为例,结合“打造千亿产值园区”的目标,江海区将总规划766.67公顷的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区划分为“安全应急产业总部+孵化基地”“产业加速园”“产业基地”三大功能区域,分为四期开发建设,邀请一流团队,高标准编制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完成产业规划、概念性规划等。
在基础设施上大胆投入,34条道路全面动工,其中包括中江高速路改扩建工程、会港大道等外联交通要道,安全应急产业园区新港路、龙溪路、云沁路等产业园配套道路。营造交通便利、配套齐全的生产空间,15分钟满足吃、住、行、衣、娱的产城融合优质生活空间,让企业只需专注主业,安心生产,更加有信心留在江海。
一个个产城“双向奔赴”的故事也在江海上演。
“安全应急产业总部+孵化基地”引进了质朴科技、滕森科技等5家企业总部和长城紫晶、航天科工等25家与安全应急产业相关的企业、科研机构;“产业加速园”引进了彩霆光电、康迈斯(广东)医用品等15个安全应急产业项目。仅一年时间,江门高新区就以高分获评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综合类)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并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力争两年完成,保持安全应急年均产值营收增长13%。
村级工业园改造是江海区进行园区再造的另一大抓手。2022年,该区就出台“工业类用地升级改造的实施意见”,鼓励连片改造,根据改造后容积率,对项目改造主体进行奖补。比如,容积率达3.0以上的,按改造后建筑面积120元/平方米的标准奖励,以此推动村级工业园升级。今年优惠政策再度加码,对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项目建设期间予以3元/平方米/月的租金补助,制定村级自留用地和升级改造用地开发规范,创新开发模式,提升村级用地产业承载力和质量效益。
如今,江海区村级工业园一路升级,众多村走上“狂飙”之路。“老网红”外海街道直冲村大胆盘活土地自建厂房,厂房总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年产值13亿元,村集体经济分红连年上升。外海街道七西村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大力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做好要素保障,成功建成占地超5.33公顷的综合性现代物流园,有效对接“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大通道的节点,村级经济净收入逐年提高,连续两年获得“经济增速先进单位”称号。礼乐街道威东村大草围工业园区引进骑士智能家居、长荣食品等一批优质企业,布设生产线、招聘新员工,一派生机勃勃。
目前,江海区诸多“工改工”项目已形成广泛经验,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在有限的土地空间上实现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县域“突围”
明确“江海路径” 做强县域经济
新的春天,中央一号文件如期发布,其中“县域”二字出现13次,与“县”有关的表述达35处。与此同时,文件发布当天,广东召开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动员大会,黄坤明书记调研江门时再次强调,要大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做强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发展的春天来了。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江海值得期待。
作为广东省唯一通过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评估的县(区),过去几年,江海区率先探索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有效路径,展现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治理有效的美好图景。江海区走出了全省唯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全市唯一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诸多探索与实践,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高度契合,对照“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主要目标任务,江海区也有条件作出示范。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要求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在不同赛道上争先进位,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江海区出台的《实施方案》以及配套的《江海区街道竞标争先全力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街道争先实施方案》)更加明确县域“突围”的“江海路径”。
定下新目标,吹响冲锋号:江海区决心到2025年,以制造业当家夯实实体经济,奋力打造千亿产值园区,国家高新区排名进入前50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逐步完善,街道特色发展、错位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乡村振兴取得新的成效。
成立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江海区定期研究重大问题,建立常态化运作机制,任务清单化,明确部门责任,实行闭环管理。横向到边,把村(社区)与村(社区)、街道与街道连成一体;纵向到底,把区、街道、村(社区)连成一体,构建出区、街道、村(社区)三级高质量协调发展的新平台。
为稳固高质量发展根基,《实施方案》将目标具体细化到可量化的数据指标:力争至2025年,打造2个超300亿元产业集群、1个超200亿元产业集群、1个超150亿元产业集群;力争2023年至2025年,实现年均引进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55个、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个,在引进50亿元乃至100亿元项目上取得突破;力争2023年完成工业投资100亿元以上,至2025年工业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一个个目标和数字振奋人心。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重在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镇域是江海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街道争先实施方案》把区的优势、街道的特点、村的资源更好地统筹起来,立足各街道发展基础,盘活资源,探索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之路,谋划打造“外海制造”、礼乐“农业+工业”双擎驱动、江南“总部+商贸”的发展格局,打造多个有活力的区域经济发展小中心,推动街道高质量发展迈向更高水平,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
——外海街道发挥制造业发展主阵地的优势,培育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把“外海制造”打造成为全市标杆,在推动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的过程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力争到2025年,工业投资年均增速达20%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达700亿元,专精特新企业达110家。
——礼乐街道聚焦“农业+工业”双擎驱动,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打造农业文旅品牌,拓展产业空间,全力推进土地征收,优化产业布局,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更加协调。力争到2025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1%以上,农林牧渔总产值年均增速达8%。
——江南街道加快推动“优二强三”,构建“总部+商贸”发展格局,加快“三旧”改造,提升城市品质,发展城市经济,壮大商贸物流、餐饮娱乐、文旅休闲等现代服务业。力争到2025年,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限额以上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以上。
走差异化发展路线,各街道时不我待,在不同赛道上争先进位。
以侨为“桥”
让“侨牌”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王牌”
“侨”是江门最大的特色。江海区坚持利用好自身优势,立足“侨梦苑”核心区,建立全流程为侨、惠侨、护侨服务机制,探索“法+侨”路径,逐渐让“侨牌”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王牌”。
去年,深国仲江门中心落户江海区,为华侨华人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国际仲裁服务,提升侨都维护华侨华人合法权益功能。江海区发挥优势,推动深国仲江门中心与爱国海外华侨华人社团交流联系,支持深国仲江门中心完成深江国际仲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分支机构设立审批等创新事项,为“以侨为桥,以商引商”提供保障,助力江门打造全国华侨华人国际仲裁法律服务首选地。
为灵活利用好深国仲江门中心资源,今年3月10日江海区邀请70家专精特新企业负责人来到中心参加沙龙活动,为企业提供便捷多元化纠纷解决服务,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借助“侨梦苑”频频发力,江海区于去年4月推出“侨资贷”产品,助力侨资企业缓解融资难题,通过“侨资贷”产品激活侨资源,用好社会资金,撬动金融资本,推动侨资、侨力向江门“侨梦苑”核心区集聚,吸引更多成长性高、发展潜力强的侨资企业落户。
今年3月,惠侨服务升级,“侨梦苑”税费服务中心在江海区揭牌,为有意落户发展的侨资企业及区内侨资企业提供政策解读、办税辅导、团队对接、创业扶持等专属“定制”服务,政银四方通力合作,打造第二项“侨梦苑”专属信贷产品——“侨企贷”综合服务方案,为企业提供个性化优质服务,开辟绿色审批通道,以务实举措推动“侨助广东高质量发展行动”。
落实“侨都赋能”工程,探索“法+侨”路径,江海区涉侨案件调解能力正逐步提升。面对江海侨资企业的求助,江海区总能快速解纷,维护侨企合法权益。今年,某电机有限公司投诉,在其企业学院完成培训的任某上岗后,未按照合同完成三年工作服务期并失联一案,承办法官聚焦双方矛盾,在诉中释法明理,促进双方达成和解,被告将分期返还培训费,让企业吃下了定心丸。
对在国外工作、生活,不便回国参加诉讼的华侨华人,江海区利用包括“广东移动微法院”、微信会议等智慧平台,开启“云”上身份认证、证据交换、调解、庭审新模式,解难题、暖侨心。
江海区基层立法联系点也成为落实“侨都赋能”工程的重要平台。作为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江海区人大常委会充分调研、梳理海外侨胞的需求和关注点,细分侨胞的行业领域,有针对性地与相关领域侨胞,以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密切沟通,使意见征集做到有的放矢、高效高质。以联系点为桥梁纽带,江海区向世界传播中国民主声音、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介绍中国发展成就。
“江海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行政高效,服务周到,营商环境具备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客商的关注和青睐,各行各业的多个龙头企业纷纷在此投资落地,已然成为大湾区投资热土。”澳门新方盛集团总经理刘家裕表示,接下来该集团希望继续开拓国内市场,以更好的成绩回馈江海区的支持。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江海区以“追风赶月、时不我待”之姿,奋战全区“高质量发展深化年”,把“施工图”变为“实景画”。高质量发展这条必由之路、奋进之路、光明之路,正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记者手记
让高质量发展稳坐“C位”
奋战“高质量发展深化年”,努力成为高质量发展尖兵,将是江海区一以贯之的工作方向、工作重点、工作目标。
当下,江海区上下正紧扣高质量发展,以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两大抓手为重点,拿出“牵牛鼻子”的巧劲、“蚂蚁啃骨头”的韧劲,坚持制造业当家,主攻项目建设、聚力招商引资、转变作风优化服务,全区上下透露出一股真抓实干、竞标争先之风。
今年一季度,江海区工业投资成绩佳,消费、物价相对稳定,金融平稳增长,新引进项目个数、投资额双增长,是近年来投资额首次在一季度突破100亿元大关。
然而,对比全年目标,江海区任务艰巨,仍不能停歇;对照“十四五”目标,江海区要始终把高质量发展放在“C位”,对标先进,不待扬鞭自奋蹄。
俗话说,走远路必从近处开始,登高山必从低处起步,做任何事情都要积小成大、坚持不懈。江海高质量发展,亦该如此。
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江海区要以“人一之,我十之”的干劲赢得主动。大环境的冲击仍在继续,奋战全国高新区50强的目标尚有距离,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左右有强兵,是江海区必须认清的现状,这不仅给江海区带来新的挑战,还带来新的机遇。乘着国家级安全应急产业综合示范基地创建、“两中心一基地”建设等机遇,江海区此时不拼更待何时!
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江海区上下要坚决摒弃“有了就行了”“干了就行了”的应付式心理,紧盯国家战略的政策红利释放机遇期,牢记作为国家高新区的使命担当,多做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实绩,在项目建设、实体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全面发力,以非常之功把高质量发展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江海区要保持“积小胜为大胜”的干事创业热情,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作风。要认清自身优势,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应立足本土资源,拿出“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干劲,画好高质量发展的“同心圆”。
新蓝图波澜壮阔,新征程鼓点铿锵。让我们共续“春天的故事”,共赴下一程山海,以新担当新作为,把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交出令人刮目相看的高质量发展深化年“江海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