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好人”代表刘志宏(右)在现场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感悟。郭永乐 摄
□江门日报记者 黎禹君 通讯员 聂继业
每一位好人模范,都是一面引领社会向上向善的旗帜、一面让群众常照常学的镜子、一颗崇德向善的种子。在2023年“江门好人”、江门“新时代好少年”发布会暨现场交流活动现场,“广东好人”代表刘志宏、李柏达,“江门好人”代表李长财以及江门“新时代好少年”代表林靖怡、熊苏郎先后与观众交流,分享故事和感悟。
“好人”故事感动人心
一个“小举动”,传递“大爱心”。活动现场,拄着拐杖的刘志宏在李柏达的搀扶下,缓缓走上台。“好人帮好人”这一幕,如此自然,又传递着大爱和温暖。
刘志宏是江海区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在家人、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成长,他身残志坚,积极从事志愿服务,并发起成立益路行者义工队,加入江门市残健共融互助社义剪队,为村(社区)的残疾人及其家属、孤寡老人等提供免费义剪义修服务。“物质上的收入和精神上的收入,这是平衡的。在工作之余从事志愿服务,我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双丰收。”访谈中,刘志宏如是说。
李柏达是江门市台山市台城街道办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从事侨务工作20多年,长期致力于“五邑银信”的收藏、保护、研究、传承和开发利用工作,为侨批档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作出了积极贡献,被称为“侨批银信文化守护者”。
访谈环节,李柏达分享了一个故事:2022年秋,李柏达运用收藏的史料,为古巴华裔画家秋云找到台山的祖居,为此,古巴共和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丹尼思女士亲临台山举办“戴口罩的热带女郎——古巴华裔画家邝秋云作品展”,架起了中古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接下来,我还会继续挖掘侨批文化,传承和弘扬好华侨文化,让下一代也能深入了解我们家乡的文化。”李柏达如是说道。
关键时刻,“头盔哥”挺身而出!今年3月20日,恩平市西门路4辆轿车发生碰撞。危急时刻,正骑着摩托车等红绿灯的李长财不顾个人安危,拉开车门帮助受困司机解开安全带并与他人合力将其从驾驶室抬到安全地带,随后拨打120求助,帮助发病受困的司机脱险。“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救人。”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李长财如是说,他也希望带动更多人行正义之事。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活动中,江门“新时代好少年”代表林靖怡、熊苏郎也分享了对“好少年”的理解、学习的经验方法以及如何发展兴趣爱好。林靖怡是江门市第一中学学生,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熊苏郎则是江门市福泉奥林匹克学校学生,在校获得“金色少年”“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
“四化”工作法选树好人
江门是全国著名侨乡,拥有厚重的历史和文明的传统,富含孕育关爱精神和奉献理念的土壤。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好人模范、先进典型的选树宣传工作,大力涵养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我市探索身边好人工作的“江门路径”,总结了好人选树机制化、好人推荐多元化、好人礼遇常态化、好人宣传立体化的“四化”工作法。
其中,在强化帮扶保障方面,江门明确褒扬奖励、庆典活动、文化服务、慰问走访、参观游览、医疗保健、宣传褒扬、公益活动等8项礼遇措施,以及资金帮扶、生活帮扶、医保帮扶、养老帮扶、就业帮扶、法律帮扶、其他帮扶等措施,以务实举措树牢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鲜明价值导向。
今年8月,江门“礼遇”再加码——实施“侨都有礼免费游江门”项目,为2023年第二季度“广东好人”提供江门市辖区内12个4A级及以上景点、景区和开平赤坎华侨古镇免收入场门票优惠。
近年来,江门创新以“购花助农送模范 情满侨都暖人心”品牌活动、“好人好报”赠送党报书刊、好人道德模范爱心电影回馈活动等方式开展礼遇……这些活动在全社会逐渐形成德者有得、见贤思齐的价值导向,传递社会各界对道德模范的关心关爱。
截至目前,已评选江门市道德模范(含提名奖)116人(组),其中5人(组)获评广东省道德模范(含提名奖),1人(组)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评选“江门好人”426人(组),其中66人(组)获评“广东好人”,20人(组)获评“中国好人”;评选江门“新时代好少年”160名,其中8位同学获评广东“新时代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