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参与义务植树在江门蔚然成风。 市自然资源局供图
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江门近年来植树造林工作的成效如何?
笔者从市自然资源局获悉,“十三五”时期,我市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深化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新一轮绿化江门大行动。全市5年共完成造林面积1.5万公顷,完成539条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建设;建设生态公益林示范区14个;全市参与义务植树活动人数达1281万人次,共植树2836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99%。
目前,江门市域森林覆盖率44.62%,城区绿化覆盖率45.3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6平方米。绿色,已成为这座文明城市的最亮底色。
文/梁佳欣 苏洁桃
因地制宜 形式多样
每年植树节前后,江门都会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市领导班子带头、各团体参与植树是“例牌菜”。
尽管受疫情影响,我市去年义务植树活动较往年延期,但全市上下植树热情不减。据统计,2020年我市参加义务植树总人数262万人,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8%,义务植树总株数达582万株(含折算)。
因地制宜、形式多样是我市义务植树活动的最大特点。据介绍,为确保科学种植、合理规划,我市将义务植树点选在各类公园、市民休闲广场、村镇主干道以及河流两侧等市民主要出入场所。同时,提前做好整地、打坎、施基肥、回土等各项造林准备工作,尽量选择大叶紫薇、黄花风铃木、宫粉紫荆、美丽异木棉、桂花等树型美观,色彩、季相变化上有特色和群众喜爱的绿化树种。
“除了造林绿化,义务植树的尽责形式还有很多,例如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志愿服务等。”市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只要是按照有关规划、标准和技术要求,无报酬以直接或者间接方式履行植树义务的行为,“都可以根据贡献大小折算为义务植树数量,希望广大市民踊跃参与。”
据悉,目前我市的义务植树行动不再局限于植树节前后,而是贯穿全年。同时,我市还将义务植树与乡村绿化美化、沿海防护林和红树林建设等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结合起来,创新开展形式灵活多样的义务植树活动,既受到市民欢迎,又助力森林生态保护。
经过多年推广,“大地植绿”“心中播绿”和“全民享绿”的理念在江门深入人心,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义务植树活动,自觉保护身边的树木、主动向他人传播绿色理念,让爱绿护绿成为社会共识。
市域森林覆盖率达44.62%
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开展以来,我市紧跟中央、省的步伐,把植树造林作为落实绿色发展新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全力建设“森林江门,美丽侨都”。
“2017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我市通过植树造林和森林保护等措施完成封山育林5000多公顷,完成生态公益林扩面6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比例由扩面前的45.3%提升到50%以上。”市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说。同时,我市还建设了沿海防护林约4000公顷、水源涵养林8000多公顷,实施道路绿化约500公里,形成覆盖广泛的森林景观廊道网络;实施水系生态绿化工程建设,新建、提升湿地公园14个,保护湿地面积5000多公顷,森林结构不断优化,生态功能显著提升。
目前,江门市域森林覆盖率达44.62%,水岸绿化率达88.2%,基本实现了林居相依、林水相依、林路相依、林田相依的森林生态格局。
全民共享绿色成果
“江门这座城市处处都是绿色,公园很多,非常宜居。”今年春节期间,从北方来到江门访友的岑先生感叹道。
全民共享绿色成果,是我市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初心和根本目的。
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特点和人文历史积淀,近年来,我市以“绿色江门、森林侨乡、幸福五邑”为目标,全面开展城市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建设,统筹城区公园和郊区公园与绿道网、林荫道和慢行道系统无缝衔接,通过“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空中增绿”,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色低碳立体全民健身休闲网络,有效提升园林绿地的服务功能,让市民随时随地接触到绿、享受到荫、观赏到景。
目前,江门城区共建有公园绿地2493.11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6平方米。2000平方米以上的城市公园绿地达到62个,总面积1749.77公顷,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为87.61%。
与此同时,森林城市建设理念不断向镇村延伸、渗透。
近年来,我市全面统筹城乡绿化,延长城市绿线,打造乡村绿化美化示范点539个,建成绿美古树乡村11个,新建、改建村居公园1238个,共有17个村被认定为“国家森林乡村”。
山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绿在眼中。绿色宜居的文明江门,正向着生态文明新坐标快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