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双碳实验室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张奕维 摄
中创新航江门基地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动工当年完成主体建设。皇智尧 摄
江门中微子实验室预计2024年开始运行取数。刘悦湘 摄
江门拥有全国第三、广东唯一具备和谐号动车组生产资质的中车广东基地。张奕维 摄
从市委全会、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推进会),到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动员大会,及至市两会,决策层面的布局即将尘埃落定,“工富”“农稳”两颗定盘星也卡准了位置。基于此,在“乙类乙管”的时代背景下,经济社会各领域开局即冲刺,都在努力夺回过去三年耽搁的发展进度,抢占重新出发的先机。
耳畔过疾风,胸中有全牛。奋楫千里的勇者,也应是擅思长谋的智者。有些共识,须不忘;有种志气,须不坠。值此2023年市两会召开、全年工作已进入挂图作战之际,本报精心推出一组述评文章——《开局七“见”》,以媒体的视角审视时势、洞见“开局”,旨在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摇旗呐喊,助力各界行稳致远。
统筹/曹乃付
文字/曹乃付 张茂盛 赵可义 唐达 陈敏锐 皇智尧 张浩洋
底气·一手好牌
江门是什么?回望刚刚过去的2022年,或许有许多答案——
是真金白银帮助企业纾困发展;是产业链条延伸拓展、改革创新不断推进;是全市人民众志成城、风雨同行……
站在2023年的开端,中国侨都将以什么方式打开?当江门两会大幕拉开时,我们在代表委员的愿景里读到两个词——底气、底蕴。
硬实力,构筑发展底气。去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73.41亿元,增长3.3%、排全省第2、创建市以来全省最好排位。我们抢抓机遇,厚植基础,工业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接连创新高,推动工业前200强实力不断提升,产值入围门槛4.88亿元,较2021年提高7.3%。
江门,在粤港澳大湾区中不仅拥有承东启西的优越区位,更拥有9535平方公里陆地、4880平方公里海域,是大湾区内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城市。省全部20个战略性产业布局江门,其中更是有8个产业将江门标注为“核心城市”,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总面积1395平方公里,是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产业集聚区。坚实的产业基础、优势明显的土地承载力,让江门拥有潜力无限的发展空间,为长远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先天优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建筑业综合实力”“集中资源支持3个先行启动区建设‘万亩千亿’大平台”“支持产值超百亿企业做强做优”“大力培育‘单项冠军’‘小巨人’和专精特新企业”。
随着深中通道、深江铁路、黄茅海跨海通道加快建设,江门区位将迎来重大突破,珠江口东西两岸加速“融合”,资源要素加速流通,产业链协同效应显现。中创新航、台山核电、新达新材料、亚太纸业、华生电机和芳源等龙头企业今年将产出较大增量,江门的后发优势愈发明显。
这些,都是江门瞄准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实力。
软实力,厚植城市底蕴。去年,江门与企业一起奋斗,用心用情服务企业,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在全省综合评价中排第6、上升3位,高企数量超2600家、增长超20%。市场主体总量达69.5万户、增长7.4%,总量排全省第6。坚持把农业农村放在优先发展位置,积极推动东西部合作,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坚决守护绿水青山,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建设绿美江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扎实推动文化强市建设”等工作安排。
种种软要素、软环境的不断提升,构成了城市软实力,这是城市的“加速器”。江门愈发成为企业的投资热土和兴业宝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当前,党中央因时因势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策略,对抓好经济工作作出重大部署。省委、省政府释放了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省委、省政府对江门发展高度重视,省长王伟中新春后第一个调研就安排在我市,对江门工作充分肯定。今年江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力争7%以上。
新的征程、新的出发,需要全市上下锚定既定目标,把握发展机遇。扬帆启航,江门必须争分夺秒;乘势而上,江门必须昂扬奋发。看到优势、增强底气之外,也要看到江门仍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因此,实现目标需要有更科学的谋划、更切实的措施、更有力的保障、更扎实的步伐,更需要全市上下同心同德,以真抓实干,一步步将目标变为现实。
走过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昨天,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的铿锵步伐。
走在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今天,脚步更加有力。江门政通人和、欣欣向荣,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势能更明显、动能更充足、共识更强烈。
走向光明宏大、气象万千的明天,江门必能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破浪向前。
视野·仰观大局
江门,坐落于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圈之一,是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的枢纽门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素来是中外商贸繁荣之地、全球资本投资热土,海外华侨华人观察广东乃至中国的重要窗口。
仰观大局,我们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瞻望未来,我们的奋斗十分荣光。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江门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支持江门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加快江门银湖湾滨海新区开发。
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江门发展寄予厚望,大广海湾经济区被写入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报告和省政府工作报告。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江门深刻认识到,所肩负的是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重大责任。
心怀“国之大者”,就是要时刻牢记国家和省赋予的重大使命任务,坚决扛起江门高质量发展重任,主动谋好一域助力全局。
这一年,我们有目共睹:深江铁路全线动工、对接深中通道的深江高速江门段建成通车,联通港珠澳大桥的黄茅海跨海通道工程扎实推进;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正式启用,建成全国首个便利华侨华人投资税收服务中心和平台、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这不仅意味着,江门区位优势更加突出、互联互通更加便捷、营商环境更加优越,更意味着,潜力巨大的广阔腹地、极具竞争力的生产生活成本等特色资源更加凸显,迎来了实现突破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窗口期。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江门慢不得、等不起。政府工作报告牢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首要强调主动融入双区和支持三大平台建设,提升硬联通能力、深化软联通协同,全方位提升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姿态拥抱大湾区,推动城市合作共赢,释放发展潜力和优势。
尤为瞩目的是,江门高水平谋划发展大平台,明确提出:积极参与环珠江口“黄金内湾”建设,加快大广海湾开发,谋划建设江门大广海湾粤港澳合作高质量发展国家级平台,与深圳共建深江经济合作区,高标准规划建设港澳科教产业滨海新城。
这一部署再次释放鲜明信号:大广海湾经济区、银湖湾滨海新区大规模开发,正当其时、恰逢其势,蓝图已绘、战鼓已响。而江门作为大湾区唯一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城市,必将为大湾区新一轮大发展、再造一个新广东提供广阔空间。
紧盯深江合作、粤港澳合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系列创新举措,包括“大力发展‘反向飞地’经济,支持企业到深圳等中心城市租赁办公楼宇、设置园中园、建设孵化器”“创新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以市场化方式与珠江口东岸城市共建一批万亩园区”等,将更好调动各方资源优势,携手深化区域合作发展。
立足湾区、面向世界。作为中国侨都,江门致力于在联系服务全球6000多万华侨华人中体现担当,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国侨都的独特优势,凝聚侨心侨力侨智,以侨为“桥”吸引更多侨商侨企侨胞共同参与大湾区建设。
RCEP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拥抱RCEP就是拥抱机遇、拥抱市场。去年初,江门抢下“先手棋”,率先举办RCEP启航合作发展系列活动,成立全国首个RCEP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发出全球首份华商对接RCEP经贸合作“江门倡议”,开通中欧、中老、中俄班列等,把高质量实施RCEP作为重要工作部署推进。
从政府工作报告可见,江门仍将持续发力推进RCEP,通过“加快建设江门市RCEP企业服务中心、大广海湾RCEP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永久会址”等,搭建对外开放新平台,拓展与各成员国的经贸交流合作。
视野决定格局,格局成就未来。在粤港澳大湾区新一轮发展的宝贵机遇下,江门将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牢记使命任务,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侨都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勇气·矢志破局
作为中国侨都,海内外“两个江门”滋养出勇气不竭、矢志破局的精神源泉。新征程上的江门,好的政策叠加、快的条件充分、进的潜力巨大,恰似青春少年,一身勇敢可嘉。
少年当有凌云志,万里长空竞风流。在全省上下掀起高质量发展比学赶超、赛龙夺锦的热潮中,江门何以破局起势?笔者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了答案:以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做不惧千万事的精气神,奋发新作为、找准突破口,让“少年郎”的“朝气”永驻!
永葆青春,在于“抬头”锚定“国之大者”,主动融入双区和支持三大平台建设,释放发展潜力和优势。当前,港澳、深圳等地土地资源高度紧缺,严重约束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大湾区唯一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城市,随着深江高速、黄茅海跨海通道等“超级工程”加快建设,江门在抢抓“双区”和支持三大平台建设重大历史机遇中优势明显。
我们想要主动融入发展大局,就要有跑在前的决心和行动。“推动30分钟对接广州都市圈”“推动45分钟连接深圳都市圈”“推动江门与港澳快速联通”“谋划建设江门大广海湾粤港澳合作高质量发展国家级平台”……政府工作报告中展现出的“江门思路”,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谋划布局。
机遇千载难逢,也稍纵即逝。江门从提升硬联通能力,到深化软联通协同,再到推动城市合作共赢,充分释放江门潜力巨大的广阔腹地、丰富独特的侨务资源等比较优势,让世界湾区的江门故事先声夺人。
永葆青春,在于“昂首”阔步“制造业当家”,争当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激发百年工业城新活力。江门是中国融入世界工业文明大潮的弄潮儿,江门造纸厂、船厂、甘化厂等都曾是省内外闻名的工业企业。如今的江门,更是全部20个省战略性产业集群布局城市。制造业从“起家”到“当家”,江门在新一轮竞争中大有可为。
我们想要在城市竞合中出圈,就要有等不起的拼劲和作为。“制定硬指标确保资金、土地、用能、金融等要素优先向制造业倾斜”“争取全年引进项目投资额超2000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投资额占比超80%”……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江门做法”,一手提存量,一手促增量,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江门从大抓产业发展到加快平台建设,从狠抓招商引资到培育优质企业,以大平台涵养大产业、以大招商开拓大格局,建设国际一流产业集聚区,承载世界级产业集群。
永葆青春,在于“低头”走好“共富之路”,强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近年来,江门朝着打造区域平衡发展综合试验区目标,加快成立区域平衡发展基金,形成各县(市、区)结对的新东西部协作格局,开展全领域对接。我们要打破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困局,就要有超常规的谋划和举措。“推动新会区成为全市首个GDP千亿强区”“实现陈皮、大米、茶叶、鳗鱼、马冈鹅、禽蛋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链总产值达680亿元”……政府工作报告中构建出的“江门方案”,立足本土特色,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在区域内有序流动,培育区域经济新增长极。
破局者存,掌局者赢。江门突出推进强县带镇促村,更好地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色和村的资源,全面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乡镇综合服务功能,把江门县镇村发展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
征程漫漫“千帆尽”,一往芳华“少年郎”。让我们以矢志破局的勇气,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侨都“双向奔赴”!
担当·擦亮窗口
毗邻港澳,中国侨都。江门两会相比别处注定有着更丰富的港澳元素和侨元素。每年江门两会期间,港澳地区政协委员、列席参会的海外华侨代表总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今年两会,适逢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及年初全省、全市相继发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港澳委员和华侨代表带来了更多温暖瞬间和振奋时刻,比如19名市政协香港委员因三年来首次回江门参加两会而难掩兴奋之情,有委员面对媒体开心喊出“终于返嚟啦”,无不让人感受到“一家亲”的浓情蜜意;而华侨代表,则在参观全新升级后的侨博馆时频频动情,直言“深感骄傲和自豪”,有一位老华侨代表围绕助力江门高质量发展,提出增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归属感认同感方面的建议,深厚的家国情怀在会场内外涌动。
与港澳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侨资源丰富,一直是江门的特点和优势,服务好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助力江门发展,也是江门历届党委、政府重视关心的课题。尤其是近两年来,心怀“国之大者”、感恩自强奋进的江门,围绕积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创造性提出并深入推进“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不断拓展与港澳合作的深度广度,加快建设新时代华侨华人经济文化合作示范区,为携手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共建大湾区、同圆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在服务“一国两制”大局和联系服务全球6000多万华侨华人中彰显了侨都担当。
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新使命激发新作为。去年底召开的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对突出深化粤港澳合作、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作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侨都江门作为世界观察广东乃至中国的一扇重要窗口,理应扛起担当和使命,将这扇窗口擦得更亮、打得更开。今年初召开的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对“港澳融合”和“侨都赋能”两大工程作出优化提升,提出要谋划建设江门大广海湾粤港澳合作高质量发展国家级平台、争创高质量实施RCEP省级示范区、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
“规划图”变作“施工图”,成为“实景画”,担当才能真正得以彰显,窗口才会真正让人翘首以盼。这次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部署2023年工作强调抓好十方面内容,摆在第一项的“主动融入双区和支持三大平台建设,释放发展潜力和优势”,部分具体工作正是落到“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上,比如提升硬联通能力,指出要在今年加快黄茅海跨海通道、深江铁路建设。深化软联通协同,明确要深入开展省级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推动与澳门金融机构实现信用评级互认;支持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加快发展;推进政务服务跨境办理双向互通;拓展新生代华侨华人回国返乡创业空间。推动城市合作共赢,则提到要加快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国家重要平台,办好第二届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以侨为“桥”吸引更多侨商侨企侨胞共同参与大湾区建设。
这些实实在在的交通工程、改革举措、平台项目和服务创新,紧贴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面向全球华侨华人,站在了服务全省部署、国家战略的大局大势,彰显了江门作为中国侨都应有的高度、视野、格局和担当。我们深信,通过海内外“两个江门”的共同努力,世界透过侨都之窗,定会发现更多广东之美、中国之美。
标兵·一马当先
一马当先,万马奔腾。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以广东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备受瞩目和希望的广东,在数十年间发展壮大,连续34年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第一,其“一马当先”创造的改革经验,引领全国各地形成了“万马奔腾”的合力,为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贡献了非凡的广东力量。
高质量发展路上,“标兵”的作用不言而喻,其不仅是做大做强本地发展的“堆头”,更如同“拔河赛”中站在队伍最前、拥有强大气场的先锋,是整个队伍的灵魂人物,能够给身后的队员鼓舞士气、提振信心。
“发挥海信、富华重工、中车广东、大长江、李锦记、维达纸业等链主企业牵引带动作用”“积极推进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建设中微子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研高地”“擦亮世遗名片,加强开平碉楼与村落、侨批档案的保护活化”……政府工作报告传递了江门着眼于以各领域“一马当先”的标兵发挥引领作用,形成“万马奔腾”闯出一个高质量发展新江门的信号。
磨砺以须,枕戈待旦,如今的江门,当“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沙场点兵”制造业当家的江门,拥有全国第三、广东唯一具备和谐号动车组生产资质的中车广东基地,以此为核心建设的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已形成全省配套最全的轨道交通产业园;近年来江门投资额最大的实体项目——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创新航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江门基地项目,经过短短一年时间创造了从签约到动工再到即将试产的奇迹,带动了投资额合计达100亿元的多个新能源电池产业关联项目落户。
“沙场点兵”科技引领的江门,迄今世界最大的实验洞室内“蛰伏”着蓄势待发的江门中微子实验室,预计2024年开始运行取数,将实现江门大科学装置零的突破,为世界探索前沿科学问题、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提供强有力的研究平台;已吸引国能氢能(低碳)研究中心、航天科工深圳工研院、新能源电池低碳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进驻的江门双碳实验室,逐渐成为江门锻造“双碳”领域重要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平台。
“沙场点兵”文化强市的江门,我国首个华侨文化世界遗产、广东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国际性交流互鉴活动,搭建与海外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百年商埠赤坎华侨古镇焕然一新,成为国内唯一一个以华侨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文化休闲度假项目,如今正成为江门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国家平台的重要载体之一。
“沙场点兵”乡村振兴的江门,位居“2022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TOP100”榜首的“新会陈皮”,近年来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带动新会区7万人就业,实现人均增收约2.2万元;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广东丝苗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开平茶叶、开平丝苗米、蓬江预制菜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1+13+27”国家、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梯次发展格局,乡村产业快速发展。
以“一马当先”带动“万马奔腾”,这是江门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争先进位的冲阵之法。踏上新征程,江门一批又一批“标兵”,必将带动侨都赢得未来。
变阵·兵出奇招
江门这座依江而生、因江而兴的城市,在拥抱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春天”里,发出了拥湾向海的强烈信号。
开年后,一系列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接踵而至,一项项重要举措出台实施,江门呈现一派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
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提出,“推动大广海湾经济区、银湖湾滨海新区大规模开发建设正当其时、恰逢其势”,要“加快成立江门港口集团、海洋集团”。
把市委工作部署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行动,正是本次人代会的意义所在。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参与环珠江口“黄金内湾”建设,加快大广海湾开发,谋划建设江门大广海湾粤港澳合作高质量发展国家级平台,与深圳共建深江经济合作区,高标准规划建设港澳科教产业滨海新城。
这一系列重要举措,彰显了江门发展格局之变:拥湾发展、向海图强。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步伐加快,珠江口东西两岸基础设施“硬联通”建设提速,一批跨江通道和入海隧道的打通,为大湾区各城市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珠江口呈现出“缝合”之势。
江门乘势而为,高水平谋划建设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包括三大组团,其中,北组团加快建设中国—欧盟(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打造对接欧盟高端资源的重大产业平台;东组团主动深化与广州、深圳产业协作、园区共建,实现“总部+基地”“研发+生产”跨市战略组合布局;南组团加强与港澳、RCEP成员国合作,打造广东参与RCEP合作新的重要门户和桥头堡。江门“拥湾向海”有了重要平台的支撑。
格局之变,带来的不仅仅是地理空间的拓展,更是发展理念的跃升。侨乡要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城市格局的跃升是必经之路。作为大湾区内唯一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城市,江门可为大湾区新一轮大发展、再造一个新广东提供广阔空间。
格局之变,是江门心怀“国之大者”,始终牢记国家和省赋予的重大使命任务,扛起江门高质量发展重任的责任与担当。
理念跃升、转变格局,在于顾大局、谋长远,高质量发展除了转变格局发展,更需要实体经济的强力支撑,挺起制造业的“脊梁”。
市人代会会场内暖意融融。“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在这块勃勃生机的热土,我要把‘他乡’变成‘故乡’,发挥专业优势,为江门引进优质项目。”市人大代表、恒光新能源董事长吕继光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对江门充满信心,甘当以商引商的桥梁,招引关联产业进来。
把“他乡”变成“故乡”的情怀,是对江门投资环境的高度认可,背后则是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创新航动力电池项目成功落户,当年签约当年动工当年完成主体建设,创造了江门速度,带动天赐、科达利、精测电子、海目星等上下游龙头企业落户和增资扩产,合计投资额超150亿元,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链快速发展。2022年,全市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实现工业产值229.56亿元,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增加值增长13.6%。
新能源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彰显我市产业优化升级路径之变。
在国内外形势复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链长制成为地方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益探索。链长制串起一条条产业链、联通一家家企业、统筹一项项要素资源。在链长制催动下,产业变革浪潮涌动。
数据显示,去年我市15条重点产业链合计实现产值4345亿元,拉动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39.3%和35.8%,均创近年新高,成为稳增长的主力,“江门制造”竞争力也进一步提升。
江门以胸怀“国之大者”的担当,以国际一流的视野,以制造业当家的执着,正经历格局之变、产业之变,闯出了一条以超常规思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宽广大道。
狂飙·全面突进
五邑风,随着《狂飙》而起。这股风,吹出了新风尚、新形象,也吹出了覆尘已久的新课题。这股风,固然能知春风拂面,也可感西风醒人!侨都江门,既要乘风扬名,更要御风造势,变蹭热度为当主角,实现各领域全方位的“狂飙”突进。
大风起兮云飞扬。江门籍明星众多,却是热搜很少的“小城”。虽然我们做“天然影棚”不是一天两天了,但大多时候,只是顶流影视剧中一晃而过的虚化背景。《狂飙》是一次惊喜,它带动各级媒体,争相把目光聚焦到江门。“打卡《狂飙》广东江门取景地”,冲上微博旅游热搜榜第三位;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江门与《狂飙》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旅行社借机推出“跟着《狂飙》江门游”线路,有的上架仅1天就报满;同程旅行数据显示,1月14日至30日,《狂飙》江门取景地相关景区消费人次环比增长近5倍;由《狂飙》催生的相关媒体作品阅读量破亿……“狂”风搅动一池春水,让更多人爱上侨都江门。
疾风知劲草。“狂飙”的后效应,是井喷的人潮。江门有没有能力接得住、接得好?坊间有人如此打趣:忽如一夜春风来,东风无力百花残。这种调侃,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对我们文旅产业接待能力、服务水平的不确定,乃至对城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应变与借力水准,都有存疑,至少是观望。
这种心态,要“容受”,更要对照自检。比如,除了老街小店多卖几盘肠粉、多销几斤陈皮,景区多卖几本《孙子兵法》、几杯咖啡,非取景地的其他景点、景区,从中能得到什么?江门的酒店、宾馆,是否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游客的住宿需求?餐饮食肆能不能提供多样化的菜系选择?交通方面,公交出行有没有兼顾市民与游客的双重通达性?自驾游的客人好不好停车?导航标识是否规范、完善?环卫保洁和街区运维、网格服务、市场监管、社会治安,力量有没有跟着加码匹配?许多人慕名而来,江门要留给他们的“第一印象”,是老旧的原生态,还是描眉划线的精致?
《狂飙》已完美交卷,江门才刚开考。
即使只是单纯地蹭热度,我们也不能蹭得那么表层、那么生硬。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更何况,江门不能做一味借力的乘风者,更不该做引颈长望的等风人,我们要做自主发力的御风侠。
识时务者为俊杰。识时务,就要审时度势,反应在工作实践中,就是要立足一隅谋全局,借热播剧全方位推介江门。《狂飙》大热,伴随的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激情迸发,是各行各业拼发展、抢开局的发令时刻。《狂飙》带来的“江门热”,暖了城,更要暖人心。
首先,要暖一暖妄自菲薄的心。曾几何时,部分江门人对家乡发展信心不足。比如,《狂飙》火起来之前,蓬江的历史街区,在许多人眼里是破旧、落后的代名词。说历史,短短百来年;论岭南乃至中西合璧的特色,珠三角哪座城市没有?数今朝,前有标兵后有追兵,重振辉煌难度不小……诸如此类的低估、轻言,江门已承受了很多年。《狂飙》对产业的带动,或许难以狂飙突进,但它至少应该让我们不再怀疑自身的独特价值与相对潜力!江门人,要坚定区位自信、资源自信、气质自信,铆着一口劲,争上一口气。
其次,要暖一暖久久为功的心。建设“影视基地”,是几代江门人历久弥坚的夙愿。今天,江门自称“影视基地”时,自会带着几分底气;但此前,我们也经历过掌声稀稀落落、名声昙花一现的心路历程,江门成就的影视作品,与影视作品对江门的回馈,失衡明显。假若我们对某一产业的打造总是半途而废,假若把那些老街拆了、毁了,还会有今日的“狂飙”吗?回望来时路,江门人应该更加珍视上天厚赠的这份独特资源;同时,每一项决策,每一个领域,都要同理同心,矢志不移,久久为功。比如,双碳、应急、储能、RCEP、深江合作等新赛道产业与发展方向,要坚定不移地持续推进,在发展意志上切不可飘忽不定、左右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