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朱磊磊
向市委市政府报送意见建议258条,获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90次;政协提案立案1020件,实现100%办复……一组组数据,见证着十三届市政协履职建言留下的坚实足迹。深入田间地头、企业工厂、社区街巷,听民声、访民情、问民意……一次次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调研协商,记录着十三届市政协履职为民的热情和实践。
时光为笔、初心着墨,用心书写高质量履职答卷。过去五年,市政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结出累累硕果,在助推我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彰显了政协担当,贡献了政协智慧。
聚焦中心任务 全力助推发展
自2017年换届以来,市政协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紧扣江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聚焦中心任务,不断优化协商民主形式,建言资政硕果累累。
2020年11月,市政协召开主席会议,围绕“一号提案”《关于加快构建“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建议》办理开展专题协商。会上,多名市政协委员针对我市加快构建“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新格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建言献策,得到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采纳和落实。在多方努力下,我市先后出台《江门市加快构建“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新格局实施方案》《关于加大有效投资力度构建“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格局三年行动计划》,“三区并进”格局渐次形成。
这是市政协推进江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双区”建设为江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如何把握这一机遇,乘势而为,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市政协更是将“双区”建设作为履职重点。据统计,五年来,市政协有25%以上的协商议题和重点提案涉及“双区”建设,“港澳委员约见市长”座谈会就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专题提出意见建议98条。
此外,市政协持续关注实体经济发展。紧扣工业立市、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落实市委发展智能家电产业集群部署,提出要谋划建设智能家电产业园,推动印发产业链招商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推动新会陈皮产业发展专题调研,提出制定产业发展白皮书、加强道地中药材保护、建立产业标准等工作思路,促进新会陈皮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建设专题调研,提出围绕产业链布局孵化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意见建议,得到市政府主要领导推动落实……市政协提出一系列务实建议,为做大做强我市实体经济出实招。
五年来,市政协始终坚持把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履职“重头戏”。落实市委深化改革工作部署,组织委员深入产业园区和工业企业调查研究,赴港澳、深圳、东莞等地学习取经,服务我市营商环境改善。针对工业用地动工慢问题开展深调研,在用地管理、项目准入、项目审批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市委将2020年定为工业项目建设提速年,加快项目落地建设。报送《扶持我市优质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提出降低工业企业用地、社保、用电、融资成本等意见,被纳入我市支持“实体经济新十条”政策。
关心民生实事 用心用情履职
“‘舌尖上的安全’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特别是关乎青少年的校园食品安全,对违法违规行为必须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守护校园食品安全一定要保障好‘钱袋子’”……在市政协“委员议事厅”节目现场,委员们聚焦“让孩子在学校吃得更安心更健康”纷纷建言献策。本期节目最终形成了6条协商清单,从全面完成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升级改造、加强对校园食堂后厨工作人员的管理培训等多方面达成议事合力,推动学生在学校吃得更安心更健康。
回顾过去五年市政协的工作,履职为民、致力民生,是始终贯穿市政协工作的中心词和高频词。市政协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把为民履职的责任扛在肩上,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履职答卷。
市政协主席会议对小区幼儿园配置不均衡问题进行现场协商,推动制定《江门市学前教育重点工作目标任务清单》;围绕医联体建设开展“委员约见市政府领导”协商,促进医联体建设纳入我市主题教育“十大重点民生问题”……据统计,过去五年,市政协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开展协商式监督、专题性议政,交办政协提案517件、反映社情民意152件,助力党委政府办好民生实事。
精准脱贫和城乡提质工作,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也一直是委员们关注的重点,市政协充分发挥优势,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宜居城市建设献计出力,就农村产业、人居环境、西部片区水利建设、江门演艺中心道路建设等问题开出良方、汇聚共识。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委员们各展所长、各尽其能,献计献策、捐资捐物、并肩抗疫,把履职答卷写在疫情防控各个战场。当疫情警报拉响,市政协党组第一时间发布倡议书,发动市政协委员、党派团体、历届港澳委员、港澳青年以及海外华侨华人列席代表捐资捐物1300多万元。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督导抗疫工作,全体机关党员主动下沉基层社区、高速路口,30多名医卫界委员连续奋战在抗疫前线,95%的委员企业带头在40天内复工复产,就重点场所防疫、重点行业复工报送建议6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