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专题询问1次、专题调研43项、执法检查8项,形成书面专题报告32份;组建市人大机关抗疫先锋队,投入700余人次参与社区“抗疫”;“国字号”江海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完成11部法律法规草案意见征求工作,上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意见建议85条;5157名代表参加“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接待群众3603人,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112条……
昨日(3月4日)上午,市十五届人大七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了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这是一份“时代答卷”,这是一张“未来蓝图”。
不凡之年见证人大力量。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世纪罕见的三重严重冲击,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1+5”工作举措,认真落实市委关于人大工作要做到“三个加强”、争创“三个一流”的要求,以“一张蓝图抓到底”的恒心和韧劲,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不断开创江门人大工作新局面。
开局之年再谱时代新篇。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市人大常委会将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奋勇前进,努力开启人大工作新征程,为把江门打造成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唐达 杨小燕
党建和人大工作“双融合”“双促进”
“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2020年是市人大常委会推进党建“五大重点行动”深化年。这一年里,市人大常委会持续推动党建和业务“双融合”“双促进”,形成了大抓党建新格局、创出了党建工作新气象。
尤其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及时将工作重心调整到服务市委“双统筹”工作大局上。
敢担当、不缺位,为夺取“双胜利”贡献人大力量。
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时间向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发出抗疫倡议书,号召全市各级代表进一步深入基层、融入群众,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参与“双统筹”工作,在大疫大考中展现新时代江门人大代表新风采。
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市人大常委会还积极开展“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稳定就业”专题调研,提出对策建议。针对传染病防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等重大问题开展调研,推动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助力我市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谋发展、善作为,为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聚焦市委中心任务依法履职,围绕高质量发展深入调研,围绕三大攻坚战加强监督,围绕民生实事跟踪问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助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如,就“经济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社会民主法治建设”“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四方面深入调研,为我市“十四五”谋篇布局贡献人大智慧;围绕市委提出的“四个为什么”,开展重大工业项目落地情况监督以及新增企业税源结构专题调研等。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强化政治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自觉把市委部署要求贯穿到人大工作全过程,主动担当作为,全面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努力在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中扛起人大担当,展现人大作为。
助力“双统筹”,市人大常委会将广泛动员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针对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等加大监督力度,推动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和基层防控能力建设。
同时,加强对经济运行情况的监督,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继续开展专题询问。聚焦实体经济发展,选取部分行业的产业链等情况开展深调研。围绕“四个为什么”,听取审议江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继续跟进我市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落地情况,狠抓督促落实。关注城乡协调发展,开展农村“空心村”专题调研等。
高水平高标准建设“国字号”立法联系点
去年7月17日,江海区人大常委会被正式确定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这是广东唯一的“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如今,“国字号”立法联系点已完成11部法律法规草案意见征求工作,上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意见建议85条、省人大常委会意见建议40条。
以“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为契机,市人大常委会还加强对全市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督促指导,促进工作整体提升。全市各基层立法联系点扎实工作,全年共协助全国人大和省人大做好40多部法律法规的意见建议征求反馈工作,让基层百姓声音能够直达国家立法机关。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推动地方立法工作取得新成果。
如,首部自主起草的实体性法规《江门市新会陈皮保护条例》,围绕新会陈皮道地性保护、品牌保护、传承发展、监督管理等方面建章立制,为新会陈皮文化传承、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结合侨乡实际,制定了《江门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对全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进行立法保护,为守住记忆、守住乡愁、守住侨乡文脉提供坚实的法治支撑。
再如,为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加快《江门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立法,目前已审议通过,待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深入开展《江门市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条例》等立法调研,为下一步立法做好充分准备。
此外,市人大常委会还积极开展立法评估,听取审议《江门市潭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立法后评估报告,助力我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制定《江门市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条例》《江门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条例》。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物业管理、门牌楼管理等立法调研与起草。继续开展立法后评估,持续跟踪监督我市所立地方性法规实施情况。
同时,按照“四个典范”的要求,继续支持和指导江海区人大常委会高水平高标准推进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带动我市立法工作及人大各项工作全面提升。
持续聚焦民生实事
增强群众获得感
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永恒主题,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去年是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在我市实施的第二年。全市三级人大票决出民生实事项目531项,其中市本级民生实事项目10项。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制定民生实事监督工作方案,做到年初问计划、年中问进度、年末问绩效、日常抓督促。
年中政情通报会专题听取市政府民生实事推进情况的报告;开展民生实事“监督周”活动;开展代表约见市(局)长活动,督促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年末对市本级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继续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围绕共建共治共享“微治理”,市人大常委会还将结合代表建议“两个高质量”工作要求,开展“代表提、政府办、人大督”的民生“微实事”工作,推动统筹民生“微实事”资金,解决群众“小难急”问题,以“小民生”赢得百姓“大民心”。
此外,市人大常委会将关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城市交通快速路网建设情况等问题,通过代表视察等形式,督促解决一批长期困扰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代表是人大工作的活力所在、潜力所在。
这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紧密结合“推进县乡人大工作年”活动,完善代表联系网络,创新代表活动方式,加强代表建议督办,用心用力做好代表工作。同时,强化督促指导工作、优化代表履职平台、深化工作品牌建设,不断提升县乡人大工作水平。
其中,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及闭会期间共收到代表建议152件,办结率为99.34%,代表满意率为86.8%,基本满意率为13.2%。通过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全市共有5157名代表参加了主题活动,占全市人大代表总数88.6%,接待群众3603人,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112条。
蓬江区的“区镇两级人大同步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和台山市的全省首个“设立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推动民生‘微实事’落地见效”分别入选广东省第二、三届县乡人大工作十大创新案例。同时,我市开展全市镇(街)人大工作和建设示范点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15个示范点,给予表扬和资金支持。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依法做好换届选举工作,不断深化代表联络站建设和管理,扎实做好“双联系”工作,继续开展代表主题活动,强化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实施建议办理“回头看”;坚持上下联动,加强对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指导,落实好省人大“巩固基础、强化履职”两年行动计划,继续给予县乡人大建设财政资金支持,持续巩固县乡人大建设成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