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皇智尧 通讯员 杨双云
1月24日,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广州闭幕。承载着全市人民的期盼和心声,满怀参政议政热情,副市长周佩珊等13名住江门的省政协委员参加会议,并提交19件提案,涵盖“百千万工程”、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为助力广东“走在前列”发出“江门之声”。
聚焦广东“头号工程”
建言献策为“百千万工程”建设加力提速
过去一年,广东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开启新图景。今年省两会期间,“推动‘百千万工程’建设加力提速”成为不少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
会议期间,我市的省政协委员结合实际,从人才队伍、机制创新、科创平台建设等方面建言献策,提交了相关提案,为推动“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积极发声。
“乡村要振兴,青年必先行。”省政协委员、广东启迪集团总裁、共青团江门市委员会兼职副书记隋建锋今年亮相了首场“委员通道”,他认为,要深入实施“广东青年乡村CEO培育计划”,分层次分阶段培养“百名兴乡典型、千名兴乡创客、万名兴乡火种”。“可以聘请农业专家和技术能手担任培训导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全周期全过程培养指导。同时,推动大学生乡村CEO项目队伍深入农村生产生活一线,提升自身产业规划、经营管理等能力。”隋建锋说。
省政协委员、广东恒泰安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建营认为,当前资源要素从乡村向城市净流出的局面尚未扭转,建立社会资本下乡引导机制,是进一步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加快推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措施。“可以鼓励和支持广东省重大战略投资平台设立和运作省级专项县域和乡村产业振兴引导基金,与地市及县域共同构建‘基金+金融资本+重点项目’模式,通过引导基金整合省政策资源、地市及县域产业支撑资源、金融机构的项目渠道资源、龙头企业的产业赋能资源,创新发展金融联动引导机制。”
“事实上,‘双碳’战略与乡镇经济发展高度相关,城乡发展不平衡也表现在碳循环上。城市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而农村各类生态系统又是二氧化碳的汇聚区,碳在城市排放、在农村得到利用。”省政协委员,江门双碳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教授徐明表示,通过采取碳市场和碳交易等措施,让资金和技术随碳流向乡村,在农村生产低碳能源和低碳产品,再流入城市,通过“双碳”科技的应用调节碳循环过程,可将乡镇的土地、空间、环境等资源优势转换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围绕经济发展
多领域发出“江门好声音”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东经济总量连续35年位居全国第一,2023年更是首次突破13万亿元。会议期间,我市的省政协委员也围绕经济发展的话题,多领域发出“江门好声音”。
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隋建锋认为,当前形势下外资企业面临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国际市场拓展难度较大等问题。他提出,在构建开放新格局过程中,必须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升广东整体经济的竞争力。“例如,鼓励企业进行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和横向联合,形成更加完整和有竞争力的产业链。通过建设产业集聚区,促进相关产业集群的形成,从而提高整体产业链的附加值。”隋建锋说。
省政协委员、润宇传感器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海全表示,当前我省不同地区的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不平衡,企业不同程度受到融资渠道较为狭窄问题的困扰。他认为,以拓宽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渠道为抓手,推进全省专精特新企业均衡、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我省专精特新企业,特别是欠发达地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建议支持各地银行机构搭建专精特新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平台,联合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组建服务联盟,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财税规划、股权设计、再融资等综合服务,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
聚焦海洋经济领域,高建营认为,当前我省海洋牧场产业面临着金融在海洋牧场领域创新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渔民参与海洋牧场建设有限等问题,制约了广东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基金作为直接融资的工具,对加快把广东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具有重要引导作用。”他建议,探索设立“省+市”协同产业基金、“基金+链主企业”发展路径、“基金+融资租赁”模式,助力海洋牧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