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江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 计 公 报
(2008年3月10日)
2007年,全市人民在江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江门”这一主题,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资源要素环境状况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 综合
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2007年江门经济总量首破千亿大关,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GDP1095.33亿元,增长15.03%,超过全省平均增速。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76亿元,增长0.5%;第二产业增加值613.88亿元,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398.69亿元,增长12.3%。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6.2%,批发和零售业增长8.1%,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8.7%,金融业增长46.7%,其他服务业增长11.3%。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为7.6:56:36.4。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66万元。
民营经济不断壮大。2007年末全市私营企业1.75万户,注册资金224.69亿元,分别增长10.07%和16.24%;个体工商户12.68万户,注册资金23.08亿元,分别增长17.74%和11.13%。规模以上民营工业总产值857.48亿元,增长26.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36%。
劳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2007年全市劳动部门登记城镇年末尚有失业人员19686人,失业人员安排就业人数31705人,新增就业岗位2.3万个,7397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9%,比上年减少0.14个百分点。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和“百企扶百村”工程,重点帮扶“零就业家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登记在册的1073户“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了1人以上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2.8万人。
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是: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经济竞争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食品、居住类价格涨幅偏大;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 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5.23万亩,下降0.95%;甘蔗种植面积7.35万亩,下降5.04%;油料种植面积19.46万亩,下降15.57%;蔬菜种植面积97.64万亩,下降10.98%。粮食产量104.57万吨,增长1.84%;甘蔗产量40.41万吨,增长0.02%;油料产量3.3万吨,下降13.61%;水果产量22.56万吨,增长29.58%;蔬菜产量129.11万吨,下降9.68%;水产品产量76.33万吨,增长2.72%;肉类产量23.49万吨,增长1.16%,其中猪肉产量14.99万吨,下降5.66%。
新农村建设呈现新局面。全市各级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为21.9亿元,增长26.9%。种粮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和购置农机补贴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产业化组织发展到277个,带动农户28万户,占全市农户的39.8%,户均增收1380元。中低产田整治改造全面完成,水稻机耕率92.5%。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35万亩,增长106%。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公路硬底化建设新增151公里,完成4080户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和1207户华侨农场危房改造。镇级经济发展加快,全市镇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3亿元,增长27.5%,占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43.75%。财政收入超千万元的镇(街)54个,其中超亿元的镇(街)5个。
三、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即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增加值520.64亿元,增长20.66%,增速超过全国、全省、珠三角平均水平。其中轻工业增加值270.74亿元,增长18.26%;重工业增加值249.9亿元,增长23.46%。各种经济类型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64.12亿元,增长13.87%;三资企业增加值254.06亿元,增长25.9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10.58亿元,增长20.76%;其它工业企业增加值87.7亿元,增长12.76%。工业企业出口快速增长,出口交货值616.1亿元,增长25.63%。全市工业产品产销率96.75%。
工业企业效益明显提高。2007年1-11月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7.15%,比上年提高13.5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881.29亿元,增长23.76%。利税总额136.95亿元,增长18.51%,其中:利润总额73.17亿元,增长24.69%。
优势工业产品生产加快。摩托车增长37.3%,服装增长25.2%,发电量增长21.2%,电热水器增长80.5%,瓷质砖增长26.6%,酱油增长26.6%,家具增长42%,涂料增长43.1%,日用不锈钢制品增长57.3%,家用电风扇增长18.1%,电饭煲增长94.8%,打印机增长23%。
工业结构调整迈出重大步伐,产业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适度重型和高级化趋势增强,2007年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8%,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0%。产业集聚步伐加快,2007年新增“中国船舶拆解基地”和“中国电能源产业基地”,到目前为止国家级产业基地累计达13个。“四大百亿工程”开局良好。全市产值超30亿元的企业发展到8家,其中超100亿元企业1家,超50亿元企业2家;产值超50亿元的镇(街)11个,其中超100亿元的镇(街)5个;产值超100亿元的工业园区3个;产值超300亿元的产业集群3个。
建筑业生产平稳。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153个。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增加值26.37亿元,增长3.2%。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09.9万平方米,增长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53.7万平方米,增长6.8%,其中住宅类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31.6万平方米,增长7.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合理增长。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4.47亿元,增长16.19%,其中三资、民营投资额分别增长20.44%和38.35%。从投资结构看,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48.46亿元,增长10.45%;更新改造投资完成59.5亿元,增长14.05%;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4.54亿元,增长88.33%。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由上年的10.4%上升到16.8%。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60.68万平方米,增长22.94%;实现商品房销售额79.19亿元,增长81.96%。全市商品房空置面积94.2万平方米,下降21.5%。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得到加强。滨江大道、江珠高速公路及双和公路建成通车,崖门5000吨级出海航道交工验收,珠三角城际轻轨、广珠铁路、江肇高速、江罗高速、中区大道等工程建设按计划推进,劳龙虎水道整治工程进展顺利。新江门汽车总站建成启用,新会汽车客运站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五、国内贸易与物价
市场消费加速发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9.47亿元,增长16.2%,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创近十年来新高。其中:批发零售业331.56亿元,增长14.4%;住宿和餐饮业76.57亿元,增长24.7%。城镇消费市场增长快于农村,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226.69亿元,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82.79亿元,分别增长17.8%和14.3%。
物价有所上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升3.6%,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升1.3%;消费品价格指数上升4.3%。分类别看,食品类上升7.6%,烟酒及用品类上升3.9%,衣着类下降0.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升1.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升1.9%,交通和通信类上升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居住类上升3.5%。
六、对外经济贸易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全年合同利用外资金额18.55亿美元,增长47.2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83亿美元,增长15.54%。全市批准总投资、总投资增资超1000万美元项目71个,比上年增加23个。全年40多个不同国家(地区)外商直接对我市投资,实际投资额前5位国家和地区是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新加坡、澳门、萨摩亚。成功举办中国(江门)摩托车工业博览会暨经济技术贸易洽谈会、中国汽车零部件江门产业基地招商洽谈会等大型招商展会。
对外贸易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123亿美元,增长14%,其中,进口总额36亿美元,增长6.4%,出口总额87亿美元,增长17.4%,获“中国摩托车出口基地”称号。出口贸易中,一般贸易出口41.85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44.78亿美元,分别增长16.6%和17.3%。从各经济类型企业出口情况看,国有企业出口下降0.65%,三资企业出口增长21.2%,私营企业出口增长15.4%。
七、交通、邮电业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全年全社会完成水陆货运量5697万吨,增长7.59%;货运周转量71.33亿吨公里,增长2.59%;水陆客运量8094万人,增长0.07%;客运周转量92.01亿人公里,下降7.93%;港口货物吞吐量4033万吨,增长21.54%。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18.46万辆,比上年增长14.38%,其中私人汽车13.28万辆,增长19.54%。民用轿车保有量达7.58万辆,增长26.76%,其中私人轿车6.56万辆,增长29.65%。
邮电事业平稳发展。全市共设邮政局(所)151处,邮政业务总量3.23亿元,增长12.0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96.58万户,增长0.26%,其中市话用户数65.2万户,增长1.35%。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57.08万户,增长11.37%。
旅游业快速发展。成功举办中国(江门)侨乡旅游节,全年我市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676.6万人次,增长7.4%,其中国际游客57.5万人次,增长63.6%;国内游客619.1万人次,增长4.1%。全年客房出租率达56%。旅行社组织国内游77万人次,增长78.2%;组织出境游11万人次,增长182.6%。旅游总收入69.56亿元,增长32.38%,其中国际旅游收入1.65亿美元,增长36.41%;国内旅游收入57亿元,增长31.52%。
八、财税、金融和保险
财税收入增长加快。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2.43亿元,增长23.24%;地方财政支出75.73亿元,增长20.45%,财政收入增幅快于支出。
金融业务稳步发展。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386.2亿元,较年初增长7.7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72.97亿元,较年初增长3.39%;企业存款余额239.95亿元,较年初增长14.47%。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584.25亿元,较年初增长12.68%,为5年来最好水平,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28.93亿元,较年初增长11.26%;中长期贷款余额226.84亿元,较年初增长9.95%。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市共有各类保险公司24家,保险中介机构4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33.49亿元,增长37.08%。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24.73亿元,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8.76亿元,分别增长39.25%和31.29%。共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9.71亿元,增长77.36%,其中,寿险业务给付5.18亿元,财产险业务赔款4.53亿元,分别增长235.99%和15.22%。
九、教育与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开创新局面。教育强市建设全面推进,新创建教育强镇(街)11个、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所、省一级普通高中2所,义务教育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加快,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用于教育事业方面的预算内地方财政支出17.03亿元,增长22.33%。全市包括2300名渔民子弟在内的约32万名农村孩子享受到全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危房改造任务。全市拥有普通高等院校2所,在校学生1.74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9所,在校学生1.86万人。普通中学249所,在校学生27.63万人。职业高中22所,在校学生2.96万人。小学737所,在校学生36.02万人。幼儿教育学校454所,在校学生10.46万人。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8%,小学升学率99.89%,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99.01%,初中升学率95.02%,高中升学率71.45%。
科技研究开发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地方财政科学支出18776万元,增长32.18%。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专业镇分别新增22家和2个,总数分别发展到85家和18个。建立产学研结合研发平台或示范基地30多个,开展产学研结合项目300多项。科技火炬计划项目立项17项,科技星火计划项目立项28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立项389项,科技成果推广实施计划6项,重点新产品试制鉴定计划项目6项。专利事务所全年代理专利申请3534宗。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8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68.5亿元,增长30%。国家信息化综合指数76.2%,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十、文化、卫生和教育
文化名市建设实现新突破。开平碉楼与村落获联合国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表决通过,成为广东省首个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首个华侨文化世界遗产。全市新增7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成为省级馆。以宋元崖门海战古战场、棠下良溪“后珠玑巷”、歇马“举人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浮石飘色、荷塘纱龙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梁启超故居、陈白沙祠等为代表的人文文化,新会蔡李佛拳、鹤山咏春拳为代表的武术文化等文化品牌进一步打响。开平赤坎镇进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列。目前全市拥有群众文化艺术馆8间,文化站82个,剧场、影剧院34个,事业艺术表演团体11个,2007年国内艺术表演1536场次,观看艺术表演的观众163万人次。全市公共图书馆6间,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48万册,图书馆全年流通人数49万人次,图书外借数54万册次,图书馆阅览室坐席数3541个。全市拥有博物馆9间,博物馆文物藏品5.17万件,其中一级藏品5件。全市拥有地级市广播电视台1座,县级市广播电视台5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100%,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100%。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核,蓬江区荷塘镇成为全市首个“国家卫生镇”,中医药名市建设有新进展,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得到加强,疾控中心建设上新台阶。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各类门诊,下同)1646个,其中医院125间。卫生机构床位10397张。卫生机构人员1907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5616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4641人,执业助理医师1432人,执业护士5402人,药剂人员1312人,检验人员619人。212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人均筹资标准和住院封顶线有所提高。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飞跃。全市体育健儿在省级以上重大比赛中,14人次获得13枚金牌。成功举办市六运会和央视武林大会蔡李佛拳冠军争霸赛,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体育产业健康发展,全市共销售体育彩票7521万元,增长15%,筹集体育彩票公益金约640万元,为地方创税254万元。
十一、环境保护与社会安全
城市环境质量继续保持稳定。全市大气环境质量维持在国家二级标准水平,市区全年空气污染指数范围在19-128之间,空气质量日报优良率达96.7%。全市主要河流水质良好,西江干流和潭江干流水质分别达到Ⅱ类和Ⅲ类标准。全市各级饮用水源得到有效保护,市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符合国家饮用水源卫生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5.6分贝,交通干线两侧噪声平均值为69.2分贝,优于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年末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70.5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建成区绿地率38.4%,绿化覆盖率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5平方米。年平均气温23.2摄氏度,与上年持平;年平均降雨量1441.6毫米,比上年减少775.7毫米;年日照时数1803.6小时,比上年增加307.2小时。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完成《江门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和《江门市环境保护规划》。台山中华白海豚和恩平七星坑自然保护区升级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台山市成为省级林业生态县。
社会安全问题得到社会各界重视。全市共发生工矿企业职工事故33宗,下降17.5%;死亡30人,下降14.3%;重伤7人,下降22.2%。交通肇事次数6304宗,下降18.1%;交通死亡人数433人,下降10.5%;受伤人数7810人,下降15.1%;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860.79万元,下降9.2%。全年火灾事故238宗,下降71.22%;死亡人数8人,上升60%;受伤人数2人,下降60%;火灾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68.07万元,下降21.53%。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合理控制。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412.64万人,城镇人口占48.7%,农村人口占51.3%。人口出生率9.39‰,人口死亡率8.14‰,人口自然增长率1.25‰,人口密度407人/平方公里。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9376元,增长16.3%;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5887元,增长5%。江门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49元,增长9.23%。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9%,上升0.6个百分点。市区人均居住建筑面积8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得到解决。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260至290元,农村提高到160元。
社会福利保障事业日益完善。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6.61万人,发放低保救济金4616.77万元,发放医疗救助金349万元,共计救助3.29万人。全市五保供养人数4573人,全年落实供养经费1414.2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1.45亿元。全市离休、退休人员12.75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人数52.32万人,企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2.3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3.2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9.08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9.2万人。
我市拥有社会福利院8间,社会福利院收寄养人数752人,社会福利院床位1490张;拥有敬老院74间,敬老院收寄养人数1726人,敬老院床位3446张。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所有统计数据应以今后出版的《江门统计年鉴-2008》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效益指标,现行制度调查时期为1-11月。
附表1:
2007年江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情况
单位:元/人
市、区 |
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 |
增长(%) |
江门全市 |
19376 |
16.3 |
江门市区 |
23230 |
14.2 |
蓬江区 |
26792 |
10.2 |
江海区 |
19641 |
16.8 |
新会区 |
18757 |
11.2 |
台山 |
13018 |
12.2 |
开平 |
15978 |
15.0 |
鹤山 |
16178 |
16.4 |
恩平 |
14034 |
15.7 |
注:附表1不包括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附表2:
200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2007年产量 |
2007年比 2006年增长(%) |
布 |
万米 |
25493 |
2.3 |
服装 |
万件 |
28750 |
25.2 |
家具 |
万件 |
690.47 |
42 |
机制纸及纸板 |
万吨 |
54.51 |
3.3 |
硫酸 |
万吨 |
12.75 |
-0.9 |
发电量 |
亿干瓦时 |
228.29 |
21.2 |
化学纤维* |
万吨 |
22.99 |
-0.1 |
水泥 |
万吨 |
1023.67 |
5 |
平板玻璃* |
万重量箱 |
1574.09 |
4.3 |
金属集装箱 |
万立方米 |
1042.6 |
13 |
日用不锈钢制品 |
吨 |
234462 |
57.3 |
摩托车* |
万辆 |
412.5 |
37.3 |
家用洗衣机 |
万台 |
65.66 |
-27.2 |
家用电风扇 |
万台 |
1498.38 |
18.1 |
电饭煲 |
万个 |
100.94 |
94.8 |
涂料(油漆) |
吨 |
128739 |
43.1 |
原电池 |
万只 |
132012 |
-4.2 |
打印机 |
万台 |
74.29 |
23 |
纱 |
吨 |
79661 |
5.5 |
轴承 |
万套 |
4617 |
8.2 |
注:打*号为我市产量列全省第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