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1月16日在江门市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江门市财政局局长 马跃敏
各位代表:
我受江门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江门市200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06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6年,我市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十届七次、八次全会和江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部署以及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预算,坚持“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的原则,积极推进各项财政改革,严格依法理财,强化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同时,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积极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预算完成情况良好。
(一)2006年全市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据快报统计,2006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06,556万元,为各级人大通过的预算汇总数470,434万元的107.68%,超收36,122万元,为代编预算466,256万元的108.64%,超收40,300万元,比2005年增收90,256万元,增长21.68%。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628,755万元,为各级人大通过预算汇总数551,277万元的114.05%,超过年初预算14.05个百分点,比2005年支出完成数增支87,061万元,增长16.0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上税收返还款和上级补助、2005年结余收入、调入资金等,与一般预算支出以及上解支出等相抵后,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二)2006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据快报统计,2006年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8,543万元,为年度预算数108,734万元的109.02%,超收9,809万元,同口径比2005年增收21,678万元,增长22.38%。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38,190万元,为预算127,703万元的108.21%,比2005年增支16,528万元,增长13.59% 。具体收支项目完成情况,待省批复决算后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从一般预算执行情况看,全市财政总体运行平稳,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主体税种增收较多。2006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达到21.68%,增幅创近十二年新高,自2003年以来连续4年超过全省财政收入增长水平,比全市GDP增幅(15%)高出6.68个百分点,财税收入呈现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主体税种共增收58,044万元,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收额的64.31%,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5.99%、45.15%、15.79%。
二是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2006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为民理财,科学配置资源。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合理安排支出,财政资金重点向“三农”、教育、科技、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城市维护等方面倾斜,各项重点支出比上年均有较大增长。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努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三是出口退税政策对财政收支管理影响较大。由于今年我市外贸出口增长较快,出口退(免)税额随之不断增大,但上级核定的出口退税基数却保持不变,地方的超基数上解负担越来越重,给各级财政收支平衡带来较大的压力。
(三)2006年财政管理主要情况
1、努力增收节支,确保预算任务圆满完成。
全市各级高度重视组织收入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增长目标,认真分解落实收入目标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抓收入,做到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并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同时,切实做好支出保障工作,强化预算约束,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在坚持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原则的基础上,合理调度资金,严格按照预算的范围和内容执行支出预算。
2、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全市各级注重发挥财政职能,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为建设“和谐江门”提供有力的财力保障。
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2006年全市安排农业投入58,512万元,增长10.65%。抓好各项惠农财政政策的落实,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做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拨付种粮直补资金2,967万元,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加强禽畜疫病防控工作,全市共安排动物疫病防控资金851万元。实施人大议案工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2006年全市共投入71,411万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长20.92 %。继续完善国有下岗职工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财政各项扶持政策促进再就业,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加快发展。2006年全市卫生投入29,416万元,增长20.09%。加大对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投入,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落实专项资金,推进中医名市建设,加强卫生监督和防治防疫工作,全力做好公共卫生应急经费的保障工作。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2006年投入科学及科技三项费用15,168万元,增长16.15%。继续加大教育投入,2006年投入 123,951万元,增长20.22%。落实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确保从2006年秋季入学起实施减免农村户籍学生杂费。并落实经费保障,大力推进文化名市建设,积极支持“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有效做好应急处置突发事件。2006年,我市遭受一号台风“珍珠”和六号台风“派比安”等多个强台风袭击和严重洪涝灾害,在各级党政的领导下,相关部门迅速反应,紧急筹集、拨付防汛救灾复产资金3,949万元,为全市完成救灾复产任务提供财政保障。
3、围绕经济建设中心,运用财政政策促发展。
积极发挥财政调节经济的作用,一是积极筹集资金,加快滨江大道等重点项目建设,发挥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二是落实安排科技三项费用、工业发展、招商引资等专项资金,发挥财政支出的导向作用,支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三是及时下拨油价补贴资金4,685万元,对受成品油调价影响大,自身承受能力不足的部分弱势群体和公益性行业进行油价补贴,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和社会稳定。四是积极研究共同引进大项目的财税分成办法,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合力,争取大项目落户江门,促进市、镇加快经济发展。五是安排经费办好机械博览会、侨乡旅游节以及华人嘉年华等活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六是落实筹措顶峰发电资金2,176万元,确保专项补贴资金依时筹集到位,保障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完善财政管理
在抓好增收节支的同时,各级不断深化各项财政改革,推进公共财政建设。
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市本级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编制,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完善部门预算编制软件,提高部门预算编制效率。各市、区巩固部门预算改革成果,继续扩大改革范围,开平市、鹤山市、新会区、蓬江区等大部分市、区已全面实行编制部门预算,其他市、区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
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市本级继续扩大市直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市直实行规范公务员收入管理的预算单位基本全部纳入改革范围,目前,市本级试点部门和单位已达241个。同时,各市、区按照上级要求,加快开展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工作。
不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切实加强监督管理,规范采购行为,稳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及规模。2006年,全市政府采购额为161,432万元,节约资金14,062万元,节约率为8.01%。同时,突出抓好政府采购领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按上级部署推进各阶段治理工作,构建防治商业贿赂长效机制。
积极开展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制定《江门市本级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试行方案》,进一步规范我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同时,对已纳入市本级部门预算执行监督的试点单位开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强化项目预算绩效观念。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作为2007年部门项目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加快“金财工程”建设。优化、整合各财政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推进财政业务一体化系统建设。按照上级部署,加快开发“非税收入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电子化管理手段加强非税收入的征管。
5、加强财政监督管理,规范财经秩序。
财政、审计、监察等职能部门积极推进财政监督机制建设,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保障了财政资金的安全。加强人大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力度,进一步完善“实时在线预算监督系统”。市本级部门预算人大监督试点单位从2005年的8个增加到2006年的15个。同时,依法对会计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进行监督,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管理,改进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方式。
在财政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应正视我们的不足和差距,我市的财政仍存在困难和问题:一是我市经济实力与珠三角发达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财政收入虽保持较快增长,但由于财力基础薄弱、人均可支配财力较低,财政供给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增长需求矛盾突出,各级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大。二是区域财政发展不平衡。由于受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我市地区之间财政实力、财政增长幅度差距较大,一些地区的财政增收后劲不足。三是受历史债务等影响,财政资金周转困难,我市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上述困难和问题有待通过加快发展经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来逐步克服和解决。
二、2007年预算草案
2007年,预计我市国民经济将在2006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这必将为2007年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我市财政仍面临不少减收增支因素。在收入方面,随着国家房地产政策和土地管理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到位,与之相关的税收收入增长将受到影响。在支出方面,进一步推进免费义务教育、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整公务员工资制度、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以及继续增加“三农”、教育、科技、环保、卫生等重点领域支出等,都需要财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因此,2007年我市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各级各部门必须认清形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落实增收节支工作,确保2007年预算收支平衡。
(一)2007年全市一般预算草案
2007年我市财政收支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江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要继续着力做大经济财政蛋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物质基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要着力支持建立创新体系,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和制度创新,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按照2007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07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按572,408万元安排,比2006年增收65,852万元,增长13%。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上预计省税收返还款和2006年结余,减除各项上解款后,预计全市可支配财力为641,406万元。按《预算法》的规定和“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2007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相应安排641,406万元。
(二)2007年市本级一般预算草案
根据上级财政政策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以及上述财政收支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编制2007年市本级预算安排的原则和重点是:(1)积极稳妥安排财政收入,坚持应征尽收。(2)量入为出,收支平衡。(3)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社会公共需要。(4)重点保障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和战略决策的落实。(5)保障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6)推动区域均衡发展。(7)实事求是编制部门预算,增强预算科学性。(8)树立绩效观念,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9)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的通知》(财预[2006]13号),2007年起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要求编列预算。
1、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拟安排133,954万元,比2006年完成数增加15,411万元,增长13%。
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上预计省税收返还补助款和2006年结余、调入资金等,减除各项上解、补助款后,预计可支配总财力为165,036万元。
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项目安排计划。
——税收收入110,611万元,比2006年完成数94,891万元增加15,720万元,增长16.57%。
——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缴入一般预算1,030万元,比2006年完成数961万元增加69万元,增长7.18%。
——罚没收入8,290万元,比2006年完成数8,962万元减少672万元,下降7.50%。
——行政性收费收入7,880万元,比2006年完成数6,404万元增加1,476万元,增长23.05%。
——专项收入6,143万元,比2006年完成数6,558万元减少415万元,下降6.33%。其中:教育费附加收入3,250万元,比2006年完成数2,628万元增加622万元,增长23.67%;排污费收入2,170万元,比2006年完成数减少982万元,下降31.15%;水资源费收入和运输管理费收入723万元,比2006年完成数减少55万元,下降7.07%。
2、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
根据上述收入及财力安排,按收支平衡的原则,2007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总支出相应安排165,036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42,600万元(加上当年安排的一次性补助下级的专项支出后为147,462万元),转移性支出22,436万元。
2007年市级重点支出保障及主要项目(含一次性补助下级支出)安排情况如下:
(1)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推动经济加快发展。安排资金3,420万元。一是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工业名城建设,安排投入1,850万元,主要包括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大项目经费、支持高新区工业园发展专项资金等;二是扶持企业发展,安排工业和民营专项发展资金420万元、国有企业改革补助150万元;三是积极落实支持外贸出口各项政策,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安排资金1,000万元,包括产业招商经费、各项招商洽谈经费、对招商引资的奖励经费、验资工作的地方补贴等。按可比口径,2007年扶持经济发展资金比2006年增加480万元,增长16.32%。
(2)加大财政支持“三农”力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安排资金投入6,889万元。其中:农林水气部门正常事业费1,891万元,专项投入4,998万元。主要项目包括:巩固农村基层建设,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补助资金200万元,华侨农场危房改造专项100万元,扶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资金50万元,安排贫困村“两委”干部补贴31万元,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补助资金60万元,全市镇级经济和农业表彰奖励资金120万元, 全市镇级经济工作会议“强镇富民先进市(区)”奖励金70万元,普法及“双学双比”活动资金12万元,第二次农业普查经费30万元,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经费43万元,智力扶贫专项资金10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350万元,老区建设补助资金90万元;落实人大议案,扶持农业发展,安排城乡饮水安全保障议案项目建设资金319万元;安排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议案项目配套资金40万元,用于扶持机械化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和创新;落实省人大机电排灌工程议案资金200万元,提高我市农田排灌抗灾能力;落实省人大大中型水库移民议案资金300万元;安排省人工鱼礁议案配套资金100万元;安排“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议案配套资金60万元;安排2005年度实施沿海渔民转产转业议案项目配套资金250万元,解决渔民安居工程,促进渔区稳定,改善渔民生活;促进农业科技和现代化建设,扶持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150万元,安排农村科普示范镇补助及农业技术推广经费25万元,农业培训经费10万元,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补助资金及农业信息管理经费30万元,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补助资金80万元,农业良种繁育与技术推广体系建设30万元,农业科技发展基金80万元,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示范基地建设经费30万元,低产鱼塘(咸围)改造示范点建设资金30万元,渔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经费10万元,人工增殖放流20万元,市委农村办公室政策调研工作经费10万元,农业信息中心系统维护经费10万元,国家、省农产品交易会补助20万元,果科所新品种推广补助经费7万元,畜科所新良种研究推广补助经费7万元;扶持农业综合开发,安排扶持贫困镇村发展项目和农村沼气能源示范推广项目补助资金10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市本级配套资金146万元,农业综合开发、镇级经济、农业财务与农村集体资产、扶贫经费15万元;创造农业开发硬件条件,安排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建设经费及例行检测补助130万元,区域性水产技术推广(江门)中心建设配套资金 30万元,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建设与监测、检验经费50万元;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安排重大动物疫病疫苗补助、防疫检疫诊疗及工作经费300万元,动物防疫检疫诊疗经费20万元,红火蚁防治与高毒农药替代研究经费10万元;实施海洋渔业保护,海域管理与海岛调查经费25万元,伏季休渔期管理经费20万元,渔港维护专项资金20万元,海域污染调查经费12万元,水产品防疫检疫经费10万元,渔业安全通讯指挥系统配套资金56万元,渔政执法经费10万元;加强林业建设和开发,安排市林业高新技术示范区50万元,优良杂交品种推广及应用经费15万元,提高热带次生林和经济效益的经营研究与示范补助15万元,江门市绿色通道工程和城建绿色小康县经费16万元,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经费10万元,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系统经费10万元,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经费 15万元,林业普法宣传经费5万元,创建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调查申报和建设经费70万元,森林防火经费60万元,森林病虫害防治经费20万元,市属国有林场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94万元,生态公益林管护经费20万元,国有大沙林场公路硬底化改造工程项目补助经费15万元,森林公安警务设备资金35万元;加强水利建设,水利规划及前期工作经费155万元,市三防系统工程建设资金108万元,水利工程维修加固补助30万元,水毁工程修复192万元,市政府水利会议费20万元,全市水利法规宣传及水资源公报10万元,水利人才科技培训经费5万元。按可比口径,2007年农业投入比2006年增加1,709万元,增长32.99%。
(3) 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安排资金17,870万元。其中: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经费11,712万元,专项资金6,158万元。专项投入主要是: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安排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补助经费50万元,扩大就业和再就业专项资金1,150万元(含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补助72万元,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政策补助370万元,劳动力市场建设补助290万元,社区平台建设经费补助183万元,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补助200万元,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补助10万元,再就业工作经费25万元);解决企业离退休干部待遇问题,安排困难企业离休干部“两费”补助及原经济管理部门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补助432万元,企业离休干部统筹金补助400万元,市直困难企业退休干部生活补助420万元,离退休劳模津贴7万元,离退休人员春节慰问活动经费31万元,离退休人员管理活动经费45万元,离休干部特需费、参观疗养医疗补助资金15万元,退休干部遗属生活困难补助5万元;关心部队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安排退役士兵免费技能培训补助150万元,安排双拥基金30万元,节日慰问部队经费199万元,市直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270万元,英雄山烈士陵园改造经费补助47万元;关爱弱势群体,安排“帮扶中心”帮扶补助资金17万元,市直教育扶贫专项资金23万元,老年人乘车补助114万元,市直老年人活动经费补助10万元,购买70岁以上老人乘车保险补助5万元,市妇联单亲家庭危房救助5万元,孤老工商业者临时生活补贴2.5万元,孤残儿就医就读专项资金15万元,市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建设资金10万元,社会保障补助预备费77.5万元,最低生活保障救济补助205万元,临时社会救济60万元,救助站救助经费57万元;促进社区建设,安排社区居委会专项经费135万元,离退休人员社区管理费45万元,市区地名普查及网上地名查询系统升级经费5万元;加强粮食储备,安排粮食储备费用补贴及建设仓库还贷资金、种粮直接补贴资金2,121万元。按可比口径,2007年社会保障投入比2006年增加1,967万元,增长12.37%。
(4)加大教育投入,努力建设教育强市。安排资金23,332万元。其中:教育正常事业费17,259万元,专项投入6,073万元。主要用于四个方面:一是义务教育专项投入,主要包括: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补助500万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书本费补助资金100万元,教研室课程改革专项经费20万元,培英初级中学校舍建设补助500万元,培英高级中学搬迁设施、设备补助59万元;二是职业教育专项投入,主要包括: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偿还建设贷款利息1,061万元,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归还借用土地收益资金500万元,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设备购置补助200万元,偿还第一职业高中世行贷款40万元,第一职业高中学校扩建补助290万元,体育运动学校征地补偿款201万元,体育运动学校田径场建设补助50万元,江门高级技校教学设备购置补助40万元,江门高级技校新建教学实习大楼50万元,体育运动学校学生伙食补助50万元和学生住宿床柜维修及语音设施购置30万元,理工学校教学设备购置补助20万元,电视大学教学设备购置补助40万元;三是普通教育投入,主要包括:教育信息化建设180万元,教育机构运作补助经费80万元,新疆高中班学生日常经费160万元,新疆高中班专项补助20万元,各学校图书费20万元,校园校舍安全抢险项目维修100万元,基础教育扩招设备配置补助30万元,江门一中基建贷款贴息674万元,江门一中新校设施完善专项补助100万元,偿还怡福中学建设贷款320万元,启智学校完善校园设施补助150万元,市十一中扩大办学规模征地专项补助29万元,教育建设专项补助200万元;四是高等教育投入,主要是安排五邑大学教学设备购置补助150万元和高层次人才补助及科研启动经费109万元。按可比口径,2007年教育投入比2006年增加4,616万元,增长24.66%(另外,通过教育“一费制”收费收入安排资金10,490万元)。
(5)支持提高科技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强市。安排资金投入4,427万元。其中:正常事业费266万元,科技专项投入4,161万元。专项投入主要包括:科技三项费用2,306万元,科技专款1,755万元(含自然科学基金150万元、科学技术奖励经费100万元、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1,340万元等),扶持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100万元。按可比口径,2007年科技投入比2006年增加678万元,增长18.08%。
(6)推动社会进步和人文发展,支持建设文化名市。安排资金投入2,566万元(另外,在基金预算——文化事业建设费中安排418万元)。其中: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费1,300万元,专项经费1,266万元。专项投入主要有: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119万元,省运会奖励金200万元,侨乡旅游节经费180万元,旅游促销经费70万元,市运会经费160万元,五邑图书馆购书经费50万元,鼓励支持农村体育场建设补助10万元,华博设备维护管理费、陈白沙事迹展制作费50万元,华博筹建办文物征集费80万元,江门美术馆管理维护费及作品收藏、展览费30万元,社区文化广场建设经费15万元,市群众艺术馆展览厅、培训设施修缮费10万元,科学馆改造及供电、消防工程补助经费57万元,新青少年宫建设资金200万元,新青少年宫开办费20万元,文化综合执法大队办公场地经费补助15万元。按可比口径,2007年文化事业投入比2006年增加258万元,增长11.18%。
(7)逐步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安排资金8,316万元。其中:正常事业费5,656万元,卫生专项投入2,660万元。卫生专项投入主要包括:一是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落实市人大“农村合作医疗”议案补助资金1,000万元,安排农村卫生站医生发放财政补贴补助资金212万元,农村卫生监督工作站试点及农村初级保健经费18万元;二是对弱势群体实施医疗救助,包括安排医疗特别救助基金50万元,特困人员基本医疗补助50万元,安排精神病防治专项补助40万元,艾滋病防治120万元;三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配套资金100万元,第三人民医院社区送医送药经费补助20万元,国家卫生城市复核工作经费30万元,除四害专项经费40万元,健康教育及宣传补助经费11万元,四是扶持公共卫生事业,安排第一类疫苗接种经费100万元,人禽流感初筛实验室建设资金补助10万元,公共卫生应急经费20万元,急诊病人欠费基金15万元,卫生专项经费205万元,结核病、皮肤病、职业病等防治专项经费144万元;五是加强医疗系统硬件建设,包括安排建设中医名市专项资金150万元,市卫生局业务办公楼搬迁补助经费50万元,第三人民医院门诊搬迁补助经费20万元,卫生监督所建设经费105万元,卫生监督专项经费150万元。按可比口径,2007年卫生投入比2006年增加1,731万元,增长26.28%。
(8)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安排资金887万元。其中:经常性经费580万元(含市直计划生育奖励经费),计生专项经费307万元。主要安排项目: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考核30万元,计划生育表彰先进村和帮扶后进镇经费50万元,出生缺陷干预20万元,恩平计划生育补助30万元,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金103万元,农村独生子女和纯二女户父母“即扎即奖”经费64万元,开展创“无多孩出生,无计划外怀孕”活动经费5万元,关爱女孩行动经费5万元。按可比口径,2007年计划生育支出比2006年增加52 万元,增长6.23 %。
(9)建设法治社会,推进依法治市。安排公检法(含监狱、劳教)部门支出及国防和武装警察部队支出29,441万元,保障党的建设和政权机关运转,维护司法体系的正常运作。2007年保障公检法司以及国防和武装警察部队投入比2006年增加4,351万元,增长17.34%。
(10)加大环境资源保护投入,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绿色江门”。安排资金6,306万元。其中:环保治污工程专项资金2,170万元,环保模范城市复检经费30万元,大气环境质量连续自动监测运行经费36万元,城市维护和绿化养护专项资金4,070万元。按可比口径,2007年支持环保投入比2006年增加1,024万元,增长 19.39 %。
(11)提高突发事件应急预防处置能力,完善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体系,防范风险。安排资金2,925万元,其中:安排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准备金880万元,防范金融风险和政府信用风险,维持经济平稳运行;安排预备费1,750万元,解决年度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所需资金,保证预算顺利执行;安排反恐专项经费10万元,维护公共安全;安排畜禽扑杀补偿应急基金35万元,农业救灾复产应急备用资金100万元,防汛抢险及应急预备资金100万元,救灾粮差价补贴20万元,自然灾害救济资金30万元,保障抗灾救灾资金需要。按可比口径,2007年投入比2006年增加 460万元,增长19.78%。
(12)其他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经费及专项支出,安排41,083万元,其中:正常性经费31,110万元,专项经费9,973万元。
(三)2007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2007年市本级基金预算存在政策性减收因素,主要:一是根据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处理18项到期政府性基金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粤财综[2006]18号),城镇公用事业费附加、墙体材料专项资金、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等征收执行期限到2006年底。二是根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等问题的通知》(财综[2006]48号),从2007年1月1日起,原缴入市县级国库的50%一律缴入省级国库。因此,2007年纳入市本级基金预算项目有以下五项:
1、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收入计划安排13,000万元,比2006年预算增加1,000万元,增长8.33%,比2006年完成数减少1,274万元,下降8.93%。
2、摩托车(手扶机)养路费收入计划安排3,686万元(征收数为3,800万元,按规定计提水利建设基金114万元,相应冲减收入114万元),比2006年预算增加403万元,增长12.28%,比2006年完成数减少442万元,下降10.71%。
3、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计划安排418万元,比2006年预算增加45万元,增长12.06%,比2006年完成数增加52万元,增长14.21%。
4、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计划安排148万元(从摩托车、手扶机养路费收入中计提114万元,从公路运输管理费等收入中计提34万元),比2006年预算增加16万元,增长12.12%。比2006年完成数减少64万元,下降30.19%。该基金是按照一定比率从摩托车(手扶机)养路费、征地管理费等收入计提的一种专项资金。
5、育林基金收入计划安排171万元,比2006年预算增加55万元,增长47.41%,比2006年完成数增加47万元,增长37.90%,主要是我市速生丰产林开始进入砍伐期。该基金是按照一定比率从木材、竹材销售收入计提的一种专项资金。
根据《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规定,地方税务机关征收并缴入国库的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由于市本级的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目前按《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规定,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因此,社会保险基金不在2007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反映。
按上述基金范围,2007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17,423万元,比2006年预算19,113万元减少1,690万元,下降8.84%,比2006年完成数30,665万元减少13,242万元,下降43.18%。
按照专款专用和收支平衡的原则,2007年市本级基金预算支出相应安排17,423万元。具体安排情况如下:
1、土地有偿使用费。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收入计划13,000万元,支出相应安排13,000万元。主要支出项目为:用于农业土地开发2,600万元,用于城市建设5,440万元,用于土地征地补偿1,435万元,其他支出3,525万元。
2、养路费。养路费收入计划3,686万元,相应安排支出3,686万元。主要支出项目为:公路养护、改造经费1,131万元,“年票制”补偿支出2,065万元,其他支出490万元。
3、文化事业建设费。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计划418万元,相应安排支出418万元。主要用于文化名市建设、宣传部门专项经费等方面。
4、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计划148万元,相应安排支出148万元。水利建设基金专项用于我市水利建设支出。
5、育林基金。育林基金收入计划171万元,相应安排支出171万元。主要用于森林资源保护、林木良种推广等方面。
(四)2007年市本级部门预算草案
2007年市直207个部门的预算总收入为255,437万元。其中:
1、预算拨款(含经费拨款,纳入一般预算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及预算内投资,下同)100,092万元。
2、专款专用资金收入24,725万元。
3、事业收入93,428万元,主要是医疗机构事业收入。
4、事业单位经营收入2,445万元。
5、其他收入14,699万元。
6、上级补助收入3,768万元。
7、附属单位上缴收入1,999万元。
8、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1,044万元。
9、2005年结转结余13,237万元。
在2006年部门预算中,列入预算监督试点单位有15个,2007年将对其进行部门预算审计。另外,市财政也通过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对部分重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通过加强审计和绩效评价等监督工作,促进试点单位预算编制和执行更趋科学和合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新列入2007年部门预算监督试点的单位有3个,连同2006年的15个单位共18个,分别是:市农业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科技局、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市国土局、市水利局、市人防办、市司法局、市外事侨务局、市外经贸局、市旅游局、市行政总汇、市规划局、市高新区管委会、市海洋渔业局、市文联、市妇联。
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市直207个部门的预算总支出相应安排255,437万元。其中:
1、基本支出120,343万元,包括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等。
2、项目支出123,395万元,包括基本建设类项目支出、行政事业类支出、重点专项支出、其他项目支出等。
3、事业单位经营支出1,138万元。
4、上缴上级支出2,256万元。
5、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3,542万元。
6、结转下年支出4,762万元。
三、开拓进取,努力完成2007年预算任务
200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2007年的财政管理工作,圆满完成2007年预算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市各级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江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我市“工业强市、民资外资富市、科教立市、环境优市、和谐兴市”五大发展战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集中财力,重点加大对大项目、大企业的支持力度,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物流、能源三大基地建设。二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变。抓好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的有关扶持政策,大力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财政政策措施,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大力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运用政府采购等政策手段,支持采购节能产品。三是大力推动我市内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继续贯彻落实鼓励吸收外资的各项政策,及时研究出台新措施,促进外贸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吸引外资质量水平的提高;按照完善后的出口退税机制,安排好出口退税预算;支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鼓励企业争创国家名牌产品和国家驰名商标;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和担保体系建设,促进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四是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加快县域和镇级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整合财政资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财政上给予农村落后地区更多支持;落实种粮直补政策,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生产能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五是整合财政资源,支持滨江新区建设,推动现代化大城市建设。
(二)加强收入管理,确保完成预算任务。按照2007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的目标,各级各部门要重视和抓好组织收入工作。一是要贯彻落实各项财税政策,加强对重点税源、重点企业收入监控工作,严格企业财务制度和会计监督,抓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二是要落实收入目标责任制,支持和配合税务部门强化征管手段,提高征管水平,依法治税,做到依法征管,应收尽收。三是要拓宽理财领域,增加财政收入。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征管提高非税收入质量的通知》要求,在巩固“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逐步规范政府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管理,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做好国有资产收益收缴工作。四是要挖掘潜力,做大财政蛋糕。要通过调查研究,发掘新的收入亮点,努力培植财源,提高财政收入的质量。
(三)优化支出结构,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坚持发展为民,不断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一要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投入,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扩大公共财政覆盖“三农”的范围,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二要加强社保资金监管,大力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落实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财政政策,切实保障智力扶贫、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等各项工程的实施;加大扶贫帮困力度,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解决好“五难”问题,扎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三要健全公共卫生体系,重点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提高财政补助标准,逐步消除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四要加大教育事业投入,落实全面推进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完善各级财政对贫困家庭子女上学的资助体系,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五要积极推动文化名市建设,大力支持文化事业发展,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六要切实做好公共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各项经费保障工作,建设法治、平安社会。七要落实公务员和教师收入随财力增长而增长。
(四)坚持科学理财,进一步深化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2007年,要继续加大力度,推进财政管理改革和制度创新向纵深发展。一是要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不断改进编制方法和手段,促进财政管理工作上新的台阶。二是要全面推动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按照省财政厅的要求,各市、区铺开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三是要大力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加大力度,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顺利进行。四是完善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市与区财政管理体制,调动各级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在继续推进乡镇财政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完善镇级财政管理体制,加强镇、村级财务的管理。五是配合实施人大监督改革,推进“部门预算实时在线监督”试点工作。积极推行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机制,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五)健全财政监督管理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各级要把切实加强财政监督作为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有效途径,一是坚持民主理财,各级要加大财政公开力度,积极探索对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政策、制度、资金使用的公开途径,主动接受人大、审计和社会监督,打造“阳光财政”。二是坚持依法理财,要完善财政内部循环监督制度,用制度管钱,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特别是涉及农民的资金要加强监督,确保财政安排给农民的补助补偿资金直接支付到符合条件的补贴对象。三是坚持高效理财,全面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机关行政工作效能。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经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决议和部署,在中共江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奋进,依法理财,和谐理财,开拓创新,圆满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为我市建设富裕和谐新侨乡作出贡献!
(采集:赵深芳 编审:叶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