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仕杰。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易航
1928年,台山“侨捐”学校——廛溪学校在台山华侨瞩目中落成,成为一代代廛溪村人启蒙教育的起点。几经岁月辗转,廛溪学校经历了从兴盛到闲置再到如今被活化的过程,对此,台山市侨青会创会会长、达利糖果玩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叶仕杰感慨万分。
2014年,台山市侨青会成立,作为创会会长,在物色会址时,热衷侨文化的叶仕杰发现了侨校建筑的魅力,与侨务部门和当地村委会协商后,租用当时已经闲置的廛溪学校作为侨青会会址。翌年,他策划出版《百年侨校——一代中国人的小学记忆》影像画册,向民众展示百年侨校的深情往事。
“文化艺术是最持久的力量,能让华侨人才真正留下来,在这里丰富自己的人生。”这是叶仕杰多年关注华侨文化的肺腑之言,也是他从事侨青会工作以来的深情感悟。从实业家到华侨文化,看似不相关的两条线,在叶仕杰身上交汇。当在商海中屡经浮沉的企业家谈及其多年来涉足的文化和公益事业时,“传承”成为叶仕杰提及最多的词,他说:“保护好华侨历史及建筑,就是保护我们文化的根。”
父亲拍板 回乡建厂
多年来,叶仕杰始终关心华侨文化和侨乡发展,这与他的父辈分不开。
叶仕杰在中国香港出生长大。其父亲叶耀是台山水步镇人,早年旅港,并于1965年创办达利糖果玩品有限公司,产品主要销往欧美等国家,经营至今已近60年。叶仕杰从香港浸会大学经济学系毕业后,进入达利糖果玩品有限公司与父亲并肩作战。
时间回到上世纪90年代,内地对外开放不久,港资企业纷纷来粤投资建厂,叶氏父子也不例外。1990年,他们在深圳龙岗开办了加工厂,1992年又在广州番禺开办了合资工厂。随着生意的不断扩展,2002年,企业继续向外拓展。“当时,我们有两块合适的地块可以选择,一块位于珠海,一块位于江门台山。”叶仕杰回忆道,“父亲是爱国爱乡之人,当时台山正大力招引港资企业,父亲感念家乡,最后拍板把工厂落户在台山水步镇。”
如今,达利糖果玩品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已整体搬迁至台山水步镇文华工业区,厂房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总投资金额达4450万港币。近年来,达利糖果玩品有限公司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叶仕杰创新打造了“童珍”品牌,寓意儿童珍贵的时光。“‘达利’与‘童珍’致力出品国际水平的优质产品,陪伴儿童成长,助力他们成为健康、快乐、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人。”叶仕杰说。
随着企业生产中心向侨乡迁移,叶仕杰与家乡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父亲带我回台山,慢慢改变了我对家乡的认识。”叶仕杰说,“从香港到侨联及政协工作,我慢慢了解了我们国家的风土人情,对祖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一路,我认识了很多热爱侨乡文化的人。”
以文为媒 引侨入乡
台山华侨资源丰富,但在10多年前,侨资源的发挥及结合并不够充分。
2014年,台山市筹备成立侨界青年联合会,希望凝聚广大侨界青年人才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彼时,事业发展小有成就且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的叶仕杰,很快便被台山市侨务局和侨联发掘。
台山市侨务部门找到他,想让他牵头成立侨青会。“他们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能出力出智,真正带动侨青发展。”侨务部门的想法与叶仕杰不谋而合,他没多考虑就答应了下来,“我想为家乡发展实实在在出份力,做能真正帮助侨界青年的事。”
“台山有很多‘侨捐’学校,如廛溪学校、庙边学校、光大学校等,它们已经完成了育人的历史使命,但依然是台山市一代又一代人的集体回忆,是台山华侨爱国情怀的重要载体,活化后必将焕发新春。”担任台山市侨青会会长后,叶仕杰选定廛溪学校作为台山侨青会的会址,让廛溪学校华丽转身。2015年以来,他们在这里承办了多场不同类型的文化摄影展、画展,以及两届原创拉阔音乐会及接待海外归侨等活动,助力侨乡文化传播。
同时,作为台山市政协委员香港联络组副组长,叶仕杰还思考如何组织台山籍香港青年返乡,深度体验“侨校”“侨村”“侨艺术”,并在学习交流中寻找发展机遇。2023年3月25—26日,“寻台山华侨赋能——香港青年考察之旅”圆满举行,30多名香港青年走进台山侨创中心、台山三创中心、台山侨青会会所等地,深入认识华侨历史、活化村镇案例及华侨艺术精粹,更好地了解华侨百年足迹,以及台山在大湾区背景下的发展机遇。
“这些活动吸引了更多青年来台山开展文化交流。”叶仕杰说。美国留学音乐人梁嘉诚在叶仕杰的帮助下,在品艺廊艺术空间举办了“侨·诚(声音·实验)”首演独奏会,让影像作品与音乐“相遇”,探索艺术与华侨文化的更多可能性。
搭建平台 跨域合作
2019年10月,叶仕杰在台山创办品艺廊艺术空间,旨在传承及传播台山华侨文化,搭建一个多功能的交流平台。
品艺廊艺术空间不仅引进了许多台山以外的华侨文化艺术特展,还将国内各类文化艺术带出国门。叶仕杰介绍,2023年7月31日,应马来西亚鲁班行222周年大庆及马来西亚江门商会邀请,《寻·台山华侨影迹》鲁班行木雕艺术摄影展在马来西亚槟城开幕。
据了解,此次展览的鲁班行木雕影像作品,拍摄于马来西亚槟城乔治市爱情巷的鲁班行。当年,台山先辈离乡背井来到槟城谋生,在当地建造了寺庙和建筑公会,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先侨建筑师们传承祖师爷鲁班的千年智慧,弘扬工匠精神。槟城的早期建筑大多出自他们之手,建筑风格也被后来的建筑师所沿用。”叶仕杰介绍,通过传统的木雕与摄影艺术的完美结合,参观者对槟城、海外华侨足迹有了全新的认知。
叶仕杰在这次活动中认识了祖籍新会的马来西亚华人张柔恩。“张柔恩是一名生活美学家,其先生是荷兰籍的潜水员。他们在马来西亚东面海域负责沉船考古研究期间,拍摄记录下中国明朝时期的沉船‘万历号’的打捞过程和陨落的瓷器。”叶仕杰表示,那次沟通后,他们商谈策划举办“万历号”沉船的历史发掘展,希望以此讲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生动故事。
当记者问到为什么这么热衷传播侨乡文化时,叶仕杰说:“总要有人做。我不知道自己是否会成功,但肯定有新生代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会像我一样,在父辈的带领下,逐渐改变对国家、对侨乡的认识,并愿意留在侨乡,为国家及家乡发展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