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崇涧后人在开平市博物馆看花盆。
周总理送给关崇涧的花盆。
策划:谷江民 统筹:王平强 王鼎强
【文物名片】
文物名称:周恩来总理送给关崇涧的花盆
年代:1958年
来源:2005年关崇涧二儿子关汉鼎捐赠
馆藏方:开平市博物馆
馆藏地点:开平市博物馆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李淑珩
2023年12月5日,开平市博物馆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围着1号展厅内的一个花盆细细观赏,并讲述了这个花盆的主人与周总理的故事。这群特殊的客人便是该花盆的主人——祖籍开平的印尼著名侨领关崇涧的后人。
这个花盆高为21厘米,直径为28厘米。器表正面绘粉彩松鹤图,背面为隶书书法,文字为:邺相曾披一品衣神仙富贵两无遗。花盆和托盘口沿处都有相同的青花纹,十分精美。
友谊见证
关崇涧与周总理结下情谊
“我的曾祖父1894年11月出生于开平县塘口以敬三板步村的一个华侨家庭,是侨乡开平最早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的归侨之一。他毕生致力于华侨社团工作,是万隆广肇会馆创办人、领导人之一。他曾出任万隆市各界侨团总机构——中华总会副主席,为促进华侨团结、建设祖国作出很大的贡献……”关崇涧的曾孙关英华说,这虽然看似一个普通的花盆,但却是关崇涧生前的宝贝,是周总理与他友谊的见证。
在关英华眼中,曾祖父关崇涧是偶像般的存在。聊起曾祖父关崇涧与周总理的友情,他更是滔滔不绝。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为了保护好周总理和代表团成员的安全,当地的中华商会以关崇涧开设的椰城酒家为基地,成立了一个接待委员会,专门保护、接待中国代表团。关崇涧协同万隆市中华总会主席、副主席等,对中国代表团的膳食和住宿点进行安排,并决定在万隆会议召开时,椰城酒家暂停对外营业,专供代表团食宿。从食材的采购到运输、加工,均由专人负责,每件事关崇涧都一一过问,并亲自动手烹调和逐项检查膳食工作,目的就是让祖国亲人吃饱吃好,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此外,关崇涧还与万隆市中华总会负责人一起组织、动员大批爱国侨胞及各界人士做好街上、会场内外的保护工作。中国代表团发言人举行各国记者招待酒会、周总理接见万隆市侨胞代表等公开活动,均在关崇涧为董事长的广华学校礼堂举行。他这种不辞劳苦、认真负责的精神,给周总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57年11月,关崇涧回国定居。1958年7月上旬,周总理到台山、开平视察时,专门派秘书乘车到开平县塘口公社以敬大队三板步村,把关崇涧接到台山会面。
交谈中,了解到关崇涧钟爱牡丹花后,周总理一直记在心头。当年7月底,关崇涧便收到了周总理托人送来的两盆产自洛阳的牡丹花,关崇涧激动不已,精心呵护。由于牡丹花不适应南方的气候,不久就凋谢了,留下了两个空花盆,成为关崇涧最爱的宝贝。
决心捐赠
铭记周总理对开平华侨的关怀
可惜的是,两个花盆中的一个在一次台风中摔碎了。
为了将仅存的一个花盆保存起来,让侨乡人民永远铭记周总理对开平华侨的深厚情谊,2005年7月,关崇涧的二儿子关汉鼎决定将另一个完好的花盆捐给开平市博物馆,作为永久保存。
“藏品是会‘说话’的,透过这个花盆,我们可以看到爱国侨领关崇涧勇于开拓、爱国爱乡的华侨精神。”开平市博物馆馆长李少珍说,这件藏品自展出以来就受到了市民群众的喜爱。同时,为了提高藏品的知晓度,开平市博物馆通过网络媒体开展“我是小小讲解员,请听我说开平文物故事”等线上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到花盆背后的故事,收到良好反响。
爱国爱乡
关崇涧的后人传承侨力量
“再见这个花盆,曾祖父当年艰苦创业,促进华侨团结的爱国爱乡情怀又一次深深感染和鼓舞了我。我想,这就是侨力量吧!”2023年12月5日,关英华在开平市博物馆参观过后,感触颇深,更加坚定了追随祖辈的足迹,充分发挥华侨华人作用,将爱国爱乡优良传统发扬光大的决心。
“曾祖父不仅一生爱国爱乡,为团结侨胞、归侨、侨眷建设祖国作出贡献,还言传身教,培养后辈的爱国情怀,激励我们以实际行动投身祖国的建设。”关英华说。于是,他也常和爸爸关耀强等长辈带着孩子“回家”看看这个花盆,让孩子们透过实物沉浸式了解祖辈的事迹,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爱乡教育,并感染身边人。
关英华告诉记者,他后来了解到曾祖父关崇涧先生和二叔公关汉鼎先生都是中国致公党党员,积极参政议政,一生都在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受到祖辈的光荣事迹及家国情怀的感染和鼓舞,关英华毅然决定追随祖辈的足迹,正式加入了中国致公党,并推荐刚从美国纽约曼尼斯音乐学院硕士毕业回国的外甥蔡隽廷(2020年施坦威杰出钢琴演奏家),加入了中国致公党,一起积极参政议政,继续发扬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