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史论坛在江门举行,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让侨乡文史资源“活”起来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社科联原主席田丰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南方日报社原社长杨兴锋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郑楚宣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宋德华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广东岭南诗书画研究院副秘书长刘倩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五邑大学原副校长张国雄
“江门最大的优势就是其无与伦比的华侨文化资源。”
“还要更大力度推动侨批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建议江门在乡村开展家族或宗族族谱梳理编写工作。”
……
9月25—26日,2023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史论坛在江门举行。部分专家学者在论坛举行期间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他们为江门丰富而独特的华侨文化资源感到骄傲,点赞江门深入推进“侨都赋能”工程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并情真意切地为江门如何用足用好侨乡文史资源建言献策,让其“活”起来,焕发时代光芒。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社科联原主席田丰:
华侨文化资源对高质量发展有重要作用
“江门是中国著名侨乡,在充分挖掘展示华侨文化资源方面,江门市委、市政府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社科联原主席田丰表示,这些丰富而不可多得的华侨文化资源,对江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有重要作用。
他建议江门在现有基础上,在三方面加强发力。一是充分依托华侨文化研究领军人物、领军团队,抓住重大学科、实践需要,进一步做好华侨文化资源的保护、活化和利用工作,比如可加强研究广府人走出国门到全世界开枝散叶、艰苦创业,以及华侨华人在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支持国家和家乡建设等历史,更深入挖掘并系统提炼好华侨精神,“以碉楼为例,我认为无数精彩故事可以从碉楼里走出来”。二是加快成立国家级的华侨文化生态保护区,推动华侨文化资源的集聚创新,利用自身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的优势,吸引更多华侨优秀人才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科技人才回来创新创业。三是推动华侨文化资源的交流传播,让华侨文化“引进来、走出去”,可以经常性举办华侨文化论坛,邀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并加强国际传播,讲好侨乡故事、岭南故事、中国故事,将华侨文化优势转化为助力开放、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优势。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南方日报社原社长杨兴锋:
做好“侨”文章要打出“组合拳”
“江门是中西文化融合之地和展示之地,可以说这座城市最大的优势就是其无与伦比的华侨文化资源。”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南方日报社原社长杨兴锋说,华侨文化资源的宝贵既体现在独特的建筑、遗产等实物上,更体现在其背后蕴含的华侨故事和华侨精神上,比如家国情怀、爱国爱乡等。
杨兴锋表示,很高兴看到江门这些年来依托自身华侨文化资源所做的很多行之有效的工作,比如“开平碉楼与村落”和“侨批档案”的成功申遗、升级打造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等,都有力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出去”。
围绕如何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他建议江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打出一套“组合拳”:一是以五邑大学为基地,推出包括仓东遗产教育基地在内的更多高质量华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果;二是以“五邑文化海外行”为品牌,在海外定期举办“五邑文化节”,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三是以打造标志性工程为抓手,如争创国家级侨乡文化生态保护区、打造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文化示范区等,从整体上整合提升资源,增强江门作为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展示地的内涵和形象;四是以侨为“桥”打造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共同体,实现立体化、智能化、多层次、多领域的传播,为中华文化走出去贡献江门方案、江门样本。
杨兴锋还就一些具体工作给出“金点子”,比如根据新时代侨情的变化,江门可引导华侨新生代等群体以专业、行业为背景组建新的社团,采取“走出去、请回来”等有力措施增强其根脉情结;江门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海丝申遗方面大有可为,应该充分挖掘资源、加大发力;对华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项目,要注重将华侨故事、华侨精神深度嵌入其中,总体上遵循“文化引领、政府支持、侨胞参与、企业运作”的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郑楚宣:
发挥社会团体作用 促进文化交流合作
“应该充分利用世界华侨华人力量,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郑楚宣表示,江门作为中国侨都,在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建议江门进一步采取措施,把华侨文化遗产包括碉楼等一些华侨的故居,以及其他的物质或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起来,然后讲好故事,向世界进行传播,“这些故事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不但能教育国内下一代青少年,也能教育华侨华人的子女”。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团体作用,“海外有许多由乡缘或血缘关系构成的华侨华人社会团体,江门本地也有很多与华侨华人保持联系的社会团体,二者可加强联系,在促进文化交流方面进行合作”。
此外,郑楚宣认为,家族谱、宗族谱也是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的一个重要载体,建议江门开展家族或宗族族谱梳理编写工作,“把海外的华侨华人纳入宗族族谱,有助提升他们的家国情怀,吸引他们关心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把岭南文化、中华文化更好传播出去,这对国家、对世界来说都是好事”。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宋德华:
深入挖掘白沙心学的历史内涵
“江门是岭南大儒陈白沙的故乡。陈白沙是广东唯一一位从祀孔庙的大儒,在岭南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价值。”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宋德华建议,江门要把陈白沙作为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并将这张名片擦得更亮,打造得更有影响力,要深入挖掘白沙心学的历史内涵并充分阐释其时代意义。
就历史内涵而言,宋德华认为,对白沙心学的研究,学界一直多有关注,在史料整理、学术论著等方面,出过不少优秀成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无论从广度、深度还是力度上,仍有加强的必要。白沙心学在认知的独特、内涵的丰富、思考的深入、思想的先行等方面,都有超越前人、引领当时、启迪后世之处。宋德华在一项研究计划中列了14个论题,分别为以道为体论、心道合一论、元气流变论、自然为宗论等。在他看来,每个论题都还可以更深入细致地探讨,可以有新的解读和发现。
就时代意义而言,宋德华认为,白沙先生开风气之先,居思想前沿,很有先进性。受陈白沙生活环境影响,白沙心学不免具有时代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但并不妨碍白沙心学具有显著的时代意义。
宋德华建议,学者可以对陈白沙文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或在报刊开设专栏等方式,让更多民众来了解白沙文化。“在传承白沙文化过程中,我们要密切联系当今中国的实际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实际,就白沙心学做更多了解钻研、发扬光大的工作。”宋德华说。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广东岭南诗书画研究院副秘书长刘倩:
讲好侨乡故事要走国际化传播路线
“江门是中国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侨乡,有许多重要的侨乡名片,如开平碉楼、侨批、赤坎华侨古镇等,它们在凝聚侨心侨力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广东岭南诗书画研究院副秘书长刘倩充分肯定了江门侨文化保护活化工作,她说:“江门的侨批活化工作令我印象深刻,‘侨批中的党史’研究项目产出产品丰富,诞生了内容新颖、脍炙人口的音乐诵读剧《侨批·中国》、舞剧《侨批·家国》。”
今年9月,暨南大学2023级新生训练营港澳台侨学生江门侨乡文化研学活动举办,2600多名暨大港澳台侨新生走进江门各县(市、区),探访侨乡发展、领略侨乡文化。“江门为港澳台侨学生准备了科普教育、非遗文化、科技创新、红色传承和乡村振兴5条研学线路,加深了他们对侨乡文化的理解,让他们领略华侨爱国爱家的优良传统、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是暨南大学和江门‘侨校+侨都’合作项目的重要实践。”刘倩说。
就如何继续讲好侨乡故事,刘倩建议,要走国际化传播路线,点亮江门的“世界名片”,通过游戏出海、寻根服务出海、文化出海、艺术出海、新媒体矩阵出海等新手段新方法做好国际传播;通过新媒体技术,助力博物馆文化传播,用“科技+文化”点亮江门的“世界名片”,如结合VR、AR等技术,对碉楼等历史建筑、族谱等文物作数字化转化和展陈,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线上寻根”服务;发掘本土故事,做好保育、传承和活化,如对陈白沙等“江门学派”的人物故事做好挖掘、传播。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五邑大学原副校长张国雄:
进一步发挥侨批文物的时代价值
“侨批申遗以来,侨批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工作成为广东侨文化遗产‘双创’样本。”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五邑大学原副校长张国雄表示,江门是侨批研究保护利用的重镇,在侨批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江门要进一步发挥侨批文物的时代价值,用文艺作品讲好侨批故事,挖掘侨批中的红色基因。
近年来,江门坚持深挖侨批文化,突显侨主题,通过创新表达,创造性地用舞台艺术再现华侨群体与家国命运交织的故事和历史,创新推出舞剧《侨批·家国》、诵读剧《侨批·中国》、歌曲《一纸情长》。“江门对侨批里的家国情怀进行创新性表达,让侨批文化融入时代、走进大众视野、走进老百姓中间,让侨批文化可亲可感。”张国雄表示,侨批题材的演艺形式面临持续性的瓶颈,江门可利用五邑大学舞蹈艺术人才资源,使剧目常年落地江门演出,实现持续性传播。
“在侨批研究领域,江门开创性将侨批和党史结合,创新推出‘侨批中的党史’,开辟了侨批研究的全新领域,这是非常好的创造性转化的成功案例。”张国雄表示,目前“侨批中的党史”研究主要以五邑地区的侨批资料为主,在潮汕地区、梅州以及福建厦门、泉州、漳州等城市,侨批中同样蕴藏着许多红色题材。就如何进一步促进侨批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张国雄表示,目前江门在“侨批中的党史”项目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可将项目上升成为广东省项目,对各地的侨批进行进一步挖掘、丰富。
此外,张国雄认为,除了现有的舞台剧形式以外,侨批还可以尝试以小说、电视剧、电影、歌曲等形式进行表达,让老百姓直观感受侨批这种文献性资源。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张茂盛 易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