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侨,是刻在江门城市骨子里的基因,也是江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和优势所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坚持发挥华侨华人资源优势,深入推进“侨都赋能”工程,其中就包括了建设华侨华人公共法律服务国家平台。
风起于青萍之末,台筑于垒土之上。今年以来,江门全面贯彻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1+6+3”工作部署,加快涉外法律服务工作布局,建成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推进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建设,设立域外法律查明机构,以专业化的服务平台、国家级的试点机构、多元化的服务产品和全覆盖的服务网络,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奋力筑牢华侨华人公共法律服务国家平台基石。
目前华侨华人公共法律服务国家平台已初具规模。全市立体式布局8个涉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线上线下一体化建设涉侨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依托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孵化优质涉侨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推动五邑公证处成功入选全省仅有5家由司法部、外交部确定的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机构。从联系服务超530万名港澳台同胞和五邑籍侨胞到拥抱全球逾6000万名华侨华人,接续贡献江门的使命担当,跑出奋力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加速度。
文/图 林立竣 唐晖
A 建成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3、2、1,启动!”8月29日,随着倒数声最后一个声符落下,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正式揭牌并投入运营,这标志着华侨华人公共法律服务国家平台真正意义上从概念变成现实。而这,距离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并作出建设华侨华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工作安排仅有8个月时间。
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依托位于蓬江区广新路的江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而成,中心装修一新,设计理念先进,功能设施齐全,以更现代更舒适的服务环境和更多元化的法律服务内容,极大地提升了江门公共法律服务的软硬件水平。走进该中心,其中不仅有涉外法律服务专区,还引进布点全球89个国家的连锁律师事务所。
“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集法律宣传、咨询、培训、诉讼代理、公证、调解、司法鉴定等多种服务于一体,每周都有涉外律师现场接待群众,实现了涉侨公共法律服务一门办理。”中心负责人介绍。
数据显示,江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自去年11月建成至今年9月,共办理法律咨询1700余宗、法律援助案件513件;公证业务接受咨询200余人次,办理各类公证事项3799件,其中涉外公证1182件,受到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的好评。
为更好地推进离岸公共法律服务,市司法局还以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为引领,大力发展公共法律服务领域科技创新支撑技术,构建“云端”法律服务网络,提高法律服务智能化水平,开发出“江门智慧司法”公共法律服务微信小程序。
打开“江门智慧司法”小程序,里面包含华侨华人线上法律咨询服务、线上公证办理、线上诉讼代理、线上出国回国指南等服务事项,让远在万里重洋之外的华侨华人仅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即可获取江门提供的各项离岸公共法律服务。海外侨胞黄先生使用后表示:“我可以像使用微信那样,与律师沟通,咨询相关法律问题,相当便捷高效。”
运行2个多月以来,“江门智慧司法”小程序已办理远程视频公证3952件,接入处理各类咨询4221条,办理群众“申办+撮合”业务719件。
“今后,我们将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将各类涉侨公共法律服务从线下搬到线上,不断完善小程序功能,积极与其他涉侨部门加大合作力度,为华侨华人提供更高效、便捷、优质的法律服务。”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B 提供海外远程视频公证服务
“您好,我是广东省江门市五邑公证处公证员,今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公证程序规则》等有关规定,为您办理放弃继承权声明书公证,现将与本公证事项有关的法律事宜告知如下……”
一声亲切熟悉的乡音,一份跨越重洋的公证书,让远在新加坡的华侨梁女士解开多年心结。
今年5月,五邑公证处被确定为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机构。7月21日,在市司法局积极推动下,五邑公证处和中国驻新加坡使馆成功合作办理江门第一宗海外远程视频公证业务,为旅居新加坡的中国公民梁女士办理放弃继承权声明书公证。
一块压在心头多年的“大石”,终于落下。公证办理结束后,梁女士表示:“很感谢江门市委、市政府能够为我们这些在海外居住的中国公民提供海外远程视频公证服务,这个服务很方便,很好地解决了我们的问题。”
至此,江门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事业迈出历史性的一步。
一周之后,五邑公证处又成功帮助另一名华侨办理了第二宗海外远程视频公证,切实为因疫情、工作等原因影响,多年未能回国处理国内事务的海外华侨华人解了燃眉之急,把提升侨都维护华侨华人合法权益重要功能落到实处。
江门海外远程视频公证受到华侨华人热烈欢迎,好评如潮,得到包括新华社、中新社、中国侨网、环球网、凤凰网等主流媒体的聚焦关注报道,大大地提升了华侨华人对涉外公证服务的知晓率和首选度。我国驻新加坡使馆领侨处工作人员表示,使馆开展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工作的情况引起了中新两国媒体的持续关注,很多旅新侨胞在看到有关报道后,纷纷在使馆微信公众号留言称赞使馆为民办事解难题。
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江门市8家公证处共办理涉外公证17万余件,约占全市近三年公证办证总量的52%。这些涉外公证业务主要涉及出生、无犯罪记录、婚姻状况、委托等,主要用于出国定居、留学、谋职、探亲,公证文书使用地遍布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
侨之所盼,我必行之。目前海外远程视频公证已在全球65个使领馆落地试点。市司法局工作人员表示,比如五邑公证处,以服务全球逾6000万华侨华人为目标,接下来,将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加大海外远程视频公证业务培训力度,全面强化提升全市公证机构的软硬件设施,不断提升服务全球华侨华人的能力和水平。
与此同时,为积极响应江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港澳融合”工程战略部署,公证指引服务也正式进驻“江门—港澳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港澳同胞可在香港、澳门当地的跨境通办专区查询江门市公证服务事项,有效提升港澳居民办理内地公证事项便利度。
C 推行“一证即办+告知承诺制”办证模式
围绕“便捷高效”“智能精准”总体要求,今年以来,江门深入推进流程再造工作,依托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持续孵化多品类、高质量、对标国际化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今年1月,江门与华南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深圳国际仲裁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这个位于江海区创智城的中心建成后,将成为珠江西岸重要的商事争议解决枢纽节点,为海内外华侨华人提供高效便捷国际化的仲裁服务,助力江门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今年6月底,市司法局进一步规范和精简全市公证证明材料清单,积极推行“一证即办+告知承诺制”的办证模式。
据市司法局工作人员介绍,所谓“一证即办”是指在全市范围内,居民只需持真实、有效的身份证即可直接办理公证。目前,已纳入江门市“一证即办”公证事项清单的有生存公证、指纹公证、身份证公证、国籍公证、住所地公证等14项公证项目。
“一证即办”公证服务充分利用大数据核验功能,实现部门间的数据共享,有效提高公证机构核实出证的效率,实现3个工作日内办结项目,极大地缩短了群众办证周期。为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各公证机构还陆续开展“零接触、零距离”的线上公证业务办理服务。6月30日以来,各公证机构累计提供“一证即办”公证服务3987次,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今年8月,市司法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与深圳蓝海法律查明和商事调解中心签订域外法律查明合作框架协议,共同设立域外法律查明机构,提供域外法律查明、商事调解、法律数据信息等服务。此外,还积极探索涉外法律服务示范机构创建工作,加快培养复合型涉外法律人才,加大推进涉外经贸活动聘请江门市律师工作力度。
今年9月下旬,一场特别的颁证仪式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举行,穿着律师袍的澳门执业律师江雪梅接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正式成为首位在江门市执业的粤港澳大湾区律师。这是江门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法律服务融合发展方面取得的又一突破。
江雪梅表示:“能在江门市申请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执业律师,我感到非常激动和荣幸。以后,我将有机会代表当事人参与出庭应诉、参与跨境争议案件的诉讼、调解等程序。这是一次非常宝贵的机会,我将积极投入江门涉华侨华人法律服务工作,为大湾区规则衔接及法律服务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此外,我市还积极打造“法治大讲堂”在线普法宣传品牌、组织开展“法治政府面对面”专题访谈,作为华侨华人公共法律服务国家平台以及特色法律服务产品的宣传路径,吸引逾600万人次在线观看。
D 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
打开“江门司法”微信公众号点击“法治地图”,就能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小蓝点。目前,全市已建成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1402个,包括8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74个镇(街)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以及1320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实现了100%全覆盖,极大方便人民群众找到法律之“门”。
为了让群众在家就能享受到更贴心的公共法律服务,近年来,江门市建成了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加快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网上办”“指尖办”,让人民群众享受“抬头能见、拨号即通、扫码可得”的“全科医生”式公共法律服务。
作为中国侨都,侨是江门显著的特色,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海外侨胞回乡定居、参与投资创业、商贸往来等活动日益频繁,涉侨咨询、纠纷等也日益增多,涉侨司法工作面临新挑战。为此,早在2020年,市司法局就选取侨胞最多的台山市台城、端芬2个镇(街)作为试点,推动各县(市、区)建立涉侨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涉侨调解工作室63个,发展调解员约500名,其中台山市、开平市、鹤山市、恩平市已实现涉侨调解室全覆盖。
在涉侨调解室工作人员看来,华侨是涉侨纠纷多元化解的受益者,更是参与者、推动者。广泛吸纳归侨侨眷和各类专业人员开展多元解纷,深挖社会解纷潜力,是发展海外版“枫桥经验”的有效路径,是“发动和依靠群众”的生动实践。
与此同时,江门市还设立侨联法律顾问委员会服务站以及县(市、区)华侨华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形成上下联动、各具特色的全域涉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蓬江区创设涉外涉侨法律服务窗口;江海区建成侨联法律顾问委员会服务站;新会区设置涉侨公证服务专岗;台山市成立涉侨法律服务中心;开平市开设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综合服务专窗;鹤山市增设“涉侨法律服务”窗口;恩平市成立华侨华人法律服务中心。
在市司法局指导下,今年2月,市律师协会成立涉华侨华人法律服务专业委员会。通过搭建涉华侨华人法律服务领域合作供需对接平台,聚焦华侨华人归国、定居、退休养老、置业、维权和投资企业等方面的需求,研发全生命周期服务产品。市律师协会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知侨法护侨益”专题栏目,积极打造“律动侨都 法润江门”律师公益法律服务品牌项目,进一步提升华侨华人及侨眷进行法律咨询的便利度。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下一步,我们将以‘侨都赋能’工程为重要抓手,大力建设好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继续丰富提高涉侨公共法律服务事项和水平,心怀‘国之大者’,以‘侨’为桥,引领改革、推动发展。”市司法局工作人员表示。
改革者说
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芶晓彤:
推动“中国侨都”赋能升级
今年以来,市司法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将建设华侨华人公共法律服务国家平台作为“侨都赋能”工程的一项重要使命扛在肩上,构建党组统领、上下联动、贯通有力的领导协调机制,形成司法行政部门牵头、外侨部门配合的协同工作格局。
如今,华侨华人公共法律服务国家平台已初见规模。江门是著名的中国侨都,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建设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是一项极具创新性和挑战性,需要司法行政部门与外侨部门通力协作,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
从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目标到现在,我们欣慰地看到,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从一个“百度”都搜不到的新概念,一步步变为现实。该中心服务门类齐全,为侨服务特色突出,从五邑公证处入选由司法部、外交部确定的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机构名单,盈科等国际化律师事务所入驻,到“江门智慧司法”小程序的开发应用、涉侨调解的开展,再到深江仲裁合作、域外法律查明合作以及澳门律师在江门执业,无不彰显出该中心的专业化和国际范。市司法局依托该中心设计孵化了多品类、独具开创性的公共法律服务“拳头产品”,在涉外公证、线上法律服务、域外法律查明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以线上、线下一体化贯通的设计理念,顺应了如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潮流,革新了公共法律服务的传统模式,回应了华侨华人的殷切期盼,真正实现了“离岸”二字的关键功能。
下一步,市司法局将持续围绕“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智能精准”总体要求,聚焦华侨华人法律服务需求,在丰富服务产品上动脑筋;聚焦增强服务实效,在便捷管用、精准触达上下功夫;聚焦国家平台知晓率、首选率、满意率,在扩大影响上再发力,致力于将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打造成维护华侨华人合法权益的高层次平台和展示江门法治建设成果的示范性窗口。同时,立足江门、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最大限度凝聚侨心侨智,推动“中国侨都”赋能升级。
五邑公证处主任郝炼:
改革创新促发展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深化公证体制改革的要求,五邑公证处自2019年9月1日起,整体转为合作制,成为江门首家合作制公证机构。改革以来,整体工作有序衔接、顺利过渡,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为我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贡献公证力量。今年5月,五邑公证处成为司法部和外交部确定的全国94家(广东5家)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机构之一,并在7月成功办理海外远程视频公证,切实解决海外中国公民“急难愁盼”问题,助力“侨都赋能”工程。
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夜间延时办证、“365天不打烊”证后免费代办等服务;推广在线公证服务,借助互联网实现部分公证业务全流程在线办理;主动下沉到行政服务中心、各社区、乡村基层进行核实取证,减轻群众负担、简化办事流程。
二是创新发展拓展优化服务。主动介入党委、政府重点项目和专项工作,大力拓展涉侨公证服务,尤其是海外远程视频公证服务,助力推动“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开展公证参与行政执法工作,有效防范行政执法争议,助推法治政府建设;加大力度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积极发挥公证服务职能,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扩大公证参与人民法院司法辅助事务试点范围,不断探索与法院的合作深度和广度;探索构建“检察+公证”模式,参与检察院检务辅助工作,提供专业化公证服务。
专家点评
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 院长刘进:
迈出坚实步伐 取得可喜成绩
“侨都赋能”工程是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重要内容,包括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华侨华人公共法律服务、全球侨务资讯政策研究和人才培养四大国家平台。市司法局承担建设华侨华人公共法律服务国家平台的主体责任,积极协同各方,实干巧干,工作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可喜成绩。
一是快马加鞭,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华侨华人公共法律服务国家平台的建设上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绩。二是敢闯敢试,从最初对“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概念十分陌生,到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创设特色鲜明、门类齐全的为侨服务项目,闯出一片新天地。三是以侨为本,我在今年5月到江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开展座谈调研,对依托该中心设立的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工作印象十分深刻,这一创新性项目极大地便利了海外侨胞解决房产、婚姻等法律问题。该中心成立至今,服务侨胞法律项目的数量已十分可观,亦可见其工作之实。四是“顶天立地”,推动五邑公证处成功入选全省仅有的5家由司法部、外交部确定的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机构,并联合我国驻外使领馆办理海外远程视频公证业务,这是直接借助国家平台服务侨胞的“顶天”之举。同时,该中心将法律服务点直接下沉到镇(街)、社区以及侨胞聚集的世界各城市,做足了“立地”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