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梅村一步一景,蔡李佛拳元素随处可见,武术气息扑面而来。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任晓盈
“‘念祖念宗维梓里,乡心乡侨建中楼’,横批‘侨念乡时乡念侨’。”在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功夫侨村——京梅村,蔡李佛广场旁的念乡楼门牌上刻着一副充满侨乡情谊的对联,充分展现出海外侨胞桑梓之情,令人不禁好奇这条乡村背后的侨乡情怀。
将京梅村侨乡侨情故事娓娓道来的,是蔡李佛第四代弟子陈俊近。他是土生土长的京梅村人,从小便以习武为荣,以练拳为傲,对京梅村的历史、从京梅村走出去的著名人物了然于胸。
蔡李佛弟子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根系京梅,拳繁五洲。
据了解,京梅村是蔡李佛拳的发源地,蔡李佛拳是中华武术文化最早向海外传播的代表性拳种之一。数百年来,京梅村走出了武术界的传奇人物——陈享,“忠勇尚武”的武术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京梅村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蔡李佛拳,如同一颗文化的“种子”,穿过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跨越山与海的距离,在全世界的武术爱好者心中生长繁茂。目前,全球共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蔡李佛功夫总会或联会,蔡李佛弟子门生已超过1000万人,遍布世界五大洲,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蔡李佛拳已成为新会区乃至江门市一张响亮的“国际名片”。
为进一步提高蔡李佛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京梅村近年开展了蔡李佛国际狮王争霸赛、蔡李佛国际武术交流、陈享公诞辰纪念等盛会,海外弟子多次回到京梅村寻根溯源,京梅村从而成为海外华侨华人交流切磋蔡李佛武术的平台基地。
侨胞用实际行动反哺家乡
出则兼济天下,归则惠及桑梓。
无数从京梅村走出去的侨胞,把浓浓家乡情怀与拳拳爱国心根植于心中,并用实际行动反哺家乡,为京梅村发展出力。
上世纪80年代,旅居新西兰数十年的侨胞陈中岳先生回到京梅村,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他心系家乡教育事业,不辞劳苦,在中央侨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最终成功捐助6万港元在京梅村兴建陈岳典中学。该校是改革开放后中国首家以海外侨胞命名的学校,当学校拔地而起时,乡亲们拍手叫好,学子们喜笑颜开。
陈岳典中学的兴建大大激发了众多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的捐赠热情——侨胞陈康护先生捐赠10万元在京梅岳典学校加建体育馆;侨胞陈觉吾先生于上世纪80年代独资捐建幼儿园,取其名为觉吾幼儿园;位于觉吾幼儿园旁边的念乡楼也是众多海外侨胞合资捐建,目前已经成为京梅村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另外,京梅村内的古建筑,如南楼、缘福陈公祠、太福陈公祠、康王庙等建筑的重修工程,也离不开广大侨胞及港澳台同胞的支持。
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心系京梅村,京梅村亦为他们服务,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形成党建带动侨建、侨建促进党建的新格局。
素有“崖海波澄”“凤朝虎跃”等美誉的京梅村,已先后获评中国十大美丽乡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江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江门市文明村镇等称号。展望未来,京梅村将以“侨”为“桥”,着力聚侨心、借侨智、引侨资,落实乡村振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