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民俗多姿多彩。开平市、台山市、新会区荣获“中国曲艺之乡”称号;水口镇(泮村灯会)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开平市(开平民歌)、新会区崖门镇(京梅村蔡李佛武术文化)、台山市斗山镇(浮石飘色)、台山市大江镇(传统家具)、台山市台城街道(广东音乐)、台山市海宴镇(东南亚风情舞)、开平市水口镇(泮村灯会)被评为“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台城街道、斗山镇、荷塘镇分获“广东音乐之乡”“飘色之乡”和“纱龙之乡”称号。目前,江门拥有8个国家级、26个省级、92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
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起源于明代,已有500多年历史,采用新会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茅草为主要材料,是以植物纤维创新制笔的杰出代表,创始人为明代理学家、教育家、诗人、书法家陈白沙(本名陈献章),至今仍被书法界推崇使用。
龙舞(荷塘纱龙):始于宋代,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以其制作工艺精湛、表演花式多样、表演技巧难度高以及普及性广而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蔡李佛拳:发明于清道光年间,是南拳优秀拳种之一,其套路繁多、内容丰富、风格独特、气势磅礴,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广东武术,弟子数以百万计,遍及五大洲。
新会葵艺:起源于东晋,它将编织、绣花、绘画和印花等工艺融汇一体,使葵艺加工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同治末年,由老画师陈晚创制的火画扇,于1952年被国家列为特种工艺品。
灯会(泮村灯会):起源于明朝,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仪式包括扎灯、送灯、起灯、舞灯和打灯,是综合了“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民风”等元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东音乐:“八音”是指用“金、石、土、草、丝、木、匏、竹”等八类材料制造的乐器所奏音乐的总称。台山八音班作为广东音乐的前身和创作、表演载体,已有300多年历史。最初的八音班,多是演奏佛教音乐和民间小调,人们称这些曲调为“广东音乐”。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台山浮石飘色):是一种民间文化造型艺术。每年农历三月三“北帝诞”,台山浮石村民就会抬着北帝塑像出游,并以飘色、舞龙、舞狮、高跷、八音锣鼓等助兴,热闹非凡。飘色由两个8至10岁的儿童扮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用“色柜”抬着出游。飘色人物左足立于一根桃枝上,右足摆动,身体凌空,若无凭依,令人惊奇。
中药炮制技艺(新会陈皮炮制技艺):是新会民间传承数百年的传统药材炮制技艺,包含采摘、开皮、反皮、翻皮、晒制、陈化等程序。新会陈皮药食同源,有“百年陈皮,千年人参”“粤菜的灵魂”等美誉,是广东十大南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