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圆桌沙龙上,江门市政协委员、学者、创业园管理者,纷纷建言献策。
2022年上半年、前三季度,江门GDP增速为何能连续保持全省第二?一份智库报告解码江门经济迸发活力的秘密。12月27日,作为第五届南都智库产品发布周系列活动之一,2022江门营商环境企业感知度报告发布会举行,发布了《2022江门营商环境企业感知度报告》以及“江门乡村文旅打卡点人气榜”两份智库产品,并邀请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举办圆桌沙龙探讨江门发展,解码高质量发展背后的城市营商环境竞争力。
南都智库产品解读江门
2022年上半年,江门市GDP增速为3.1%,位居全省第二;前三季度,江门市GDP增速为3.3%,保持全省第二,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江门经济发展迸发出的活力令各界瞩目。
数据驱动转型,智媒赋能治理。自2016年以来,南方都市报多次推出智库产品解读江门城市发展,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2022年,南都江门新闻部成立课题组,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围绕江门的营商环境和暖企惠企政策实施情况,展开为期两个多月的深调研。
“江门的营商环境建设成效如何?企业的感知度与满意度怎么样?还有哪些需要提升的地方?为了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南都课题组走进企业与园区,通过走访调研、案例分析与数据梳理,形成了江门营商环境企业感知度报告,希望能为各界提供决策参考。”南方都市报社党委委员、副主编刘岸然表示,时代在发展,南都也在求新求变。在智媒转型的实践与探索中,南都主动融入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链条,展现“新闻、研究、服务、参与”的多维角色。
27日上午,2022江门营商环境企业感知度报告发布会以“湾区发展·江门机遇”为主题,发布了《2022江门营商环境企业感知度报告》,还推出了“江门乡村文旅打卡点人气榜”两份智库产品,并邀请江门市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创业园区管理者,一同探讨江门发展。
江门各界点赞南都智库周
南都智库周江门分会场活动受到了江门各界广泛关注。
“南方都市报是中国都市类报纸的领军者、智媒转型的领跑者,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江门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在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等方面积极开展宣传报道,扩大江门侨乡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期待南都为江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继续出谋献策。”江门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市大湾区办主任胡其波为活动发来书面致辞。胡其波介绍,江门素有“中国侨都”美誉,530多万江门籍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遍布世界,是海外华侨华人观察广东乃至中国的重要窗口。改革开放以来,江门籍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纷纷回乡捐资助教、投资兴业。随着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国家战略向纵深推进,江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
“近年来,南方都市报积极转型,在智库、短视频等领域持续发力,产品不断出新、出彩,为宣传江门发挥了积极作用,多维度展现了江门良好的城市形象,展现了媒体的担当和格局。”江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高钢华表示,期待南都传播更多江门好声音,推出更多、更好的精品报道和全媒体产品,讲好江门故事,为江门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力量。
报告解读
江门营商环境排全省第六 人资服务、“小巨人”培育、税费扶持需加强
GDP增速展现蓬勃复苏动能,折射出江门城市营商环境竞争力显著增强。
南都智库产品《2022江门营商环境企业感知度报告》以文字+图表的形式,从江门营商环境的成果亮点、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三大方面,结合调查结果和采集案例,全面、深入剖析了江门营商环境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南方都市报江门新闻部组建专题调研组,于今年10月到12月中下旬,开展了深入调研。调研组既通过网络问卷形式面向江门全市开展了《2022江门营商环境政策感知度调查》,又通过电话一对一联系企业了解情况,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媒体代表等,深入镇街、园区、企业,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情况通报,进行实地走访,广泛了解企业经营现状和建议。
江门营商环境排名比去年上升3位
报告分析了2022年上半年、前三季度、前10个月,江门主要经济指标的总量和增速,并与广东经济排名靠前城市进行了比较。其中,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江门与深圳并列全省第二。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活力的“晴雨表”、评判营商环境的“度量衡”。报告指出,江门经济发展活力足,源于该市近年市场主体蓬勃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江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68.32万户,较2012年末的20万户增加了241.6%,总量位列全省第6。其中,2021年江门新增市场主体14.7万户,同比增长42.6%,新增量和增速都超过了惠州。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发展之基、活力之源。江门市场主体发展快,直接反映该市营商环境竞争力显著提升。2021年,广东省发展改革委首次对21个地级以上市开展营商环境建设评价,江门被评为“优秀”,排名全省第九。江门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市大湾区办主任胡其波表示,近年来江门市对标大湾区中心城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22年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居全省第六,比2021年上升3位。
报告提出优化营商环境三方面建议
报告指出,江门营商环境近年有了较为显著的改善和提升,但是仍有短板需要补足。受疫情影响,江门部分企业面临经营困难问题,惠企纾困政策难以兼顾全部市场主体。结合各方意见建议,报告就如何进一步优化江门营商环境,提出了三方面建议。
一是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服务。目前江门企业招工难题,既有普工的问题,也有技术工的问题,但比较而言,在招聘中高层次人才、技术工方面,仍然是大多数企业面临的人力资源难题。在问卷调查中,人力资源服务得票率高达35.5%,位列第一。江门市某科技公司建议,政府出面组织协调,招聘高技术人才,例如推动高校与企业通过合作实现双赢,合作形式可以多样,如高校组织企业开展校园招聘、企业作为高校的实习基地等。
二是加大力度扶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大力培育“小巨人”。调研发现,一些科技创新型企业因为规模不够大,在享受科技扶持政策措施方面,没有得到较大力度的扶持。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江门市共有15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实现了“重点小巨人”企业“零的突破”。同期数据显示,广东全省有效期内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67家,江门仅占全省的1.7%,而江门市场主体总量占比广东省为4.28%。因此,如何加大力度培育小巨人企业、细分行业隐形冠军企业,需要相关部门仔细考量。
三是进一步优化税费扶持政策。税费政策扶持是受访企业谈及的主要话题之一,希望政府出台一些更有力的税费扶持政策措施,扶持企业转型升级。
圆桌沙龙
优化营商环境,江门大有可为
江门经济增速为何展现蓬勃复苏动能?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抢抓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江门未来将迎来哪些利好?在“稳中求进 江门向前”圆桌沙龙上,江门市政协常委、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主席谢俊波,江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五邑大学教授刘志坚,珠西创谷(江门)科技产业园企业服务总监谭淑贞,围绕这些热点话题畅所欲言,建言献策。
建议高水平建设东部组团
刘志坚表示,江门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但是还有一个自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一直存在的短板,就是跟珠江口东岸城市的联系不够方便,制约了包括江门在内的珠江口西岸城市的发展,出现了珠江口东强西弱的经济格局。这个短板,要努力去改善它,这是大营商环境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使得江门跟东岸的要素往来更便捷,成本更低。
江门跟珠江口东岸城市,包括香港、深圳、东莞的产业合作,是未来江门高质量发展,或者说江门要在全省第7到第10,这4个排位的城市中脱颖而出的一个很重要的努力方向。深圳是一个经济高密度城市,产业集群有万亿级的趋势,江门可以承接溢出。
江门跟深圳或珠江口东岸城市的产业合作与共建,有三个方面很值得去探索。
一是高水平建设东部组团。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分为北组团、东组团和南组团,东组团主要是对接深港、珠江口东岸。加快东组团建设,主要是江门高新区以及新会区北部片区。比如说像三江睦州这些地方发展空间还是挺大的,通过东部组团这种载体的优化建设来承接深广的产业转移。二是完善“总部+基地”,或“研发+生产”的合作模式。深圳是总部,江门是基地,深圳是研发,江门是生产。三是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法制化程度,政府服务等。对于一些对成本要求比较高的中小企业,我们通过努力降低一般要素成本或者生产成本,来营优化营商环境;对于一些比较大型的企业或跨国企业,通过市场化法制化甚至是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改善,吸引他们来到江门、留在江门。
不能忽略产业工人
提高基层服务意识
谢俊波表示,江门跟港澳,有很强的优势互补。我们除了从港澳引进人才、产业之外,还要想办法引进他们的资金。港澳融资成本特别低,这一块希望江门政府加大力度。
说到人才,不能忽略产业工人。江门甘化厂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备注:江门甘化厂是当时引进规模最大、我国首次通过与国外资本及技术合作建设成功的项目),当时留下了很多人才,那些工人在江门开枝散叶,他们后代已经成长为对江门有贡献的人。江门实施六大工程,其中一个是园区再造,除了节约用地,高质量发展,还要做好基础服务,让人才住得下来,留得下来。
政府服务,越到高层服务意识越强,但是越到基层,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就越不够高。企业第一个环节接触的是基层工作人员,如果服务意识不强,企业在他那个环节就给卡住了。当然这个也是个别,但是如果能够提高,江门的企业还能够有更大的发展。
营商环境优越
更好服务港澳台企业
谭淑贞表示,珠西创谷(江门)科技园累计孵化企业283家,其中港澳台企业70家,港澳台人才超过100人。为了更好地服务港澳台企业,今年重点成立了江港澳科技转移中心、江港企业发展中心。这两个中心主要是将港澳地区的科技创新和研发成果的转化在江门进行,商品化、市场化还有产业化。
江门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大家都是粤语交流,饮食文化上与港澳比较接近,更容易吸引到更多的港澳企业来发展。江门还是一个宜居宜家的城市,李锦记、美心等一批港澳企业选择在江门投资,加强了三地密切交流,提供了一个创新发展的环境。
香港是国际科创中心、国际化的港口和都市,在吸引人才、科研团队培养方面有优势,同时积累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在香港科研成果的转化成本比较高,而江门产业基础雄厚,人力成本比较低,营商环境很优越。江门大力推动的大广海湾经济区就达到了3240平方公里,而深圳还不到2000平方公里,在这方面江门优势大。
相关链接
江门营商环境优秀案例
珠西创谷(江门)科技园:江门市唯一获评省级“粤港澳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企业283家,是江门市科创孵化的一张名片。
环五邑华侨广场商圈:深度挖掘侨乡文化元素,擦亮“夜侨都”品牌,致力将“环五邑华侨广场商圈”打造成为本土潮流品牌的孵化器。
蓬江(荷塘)万洋众创城:江门市首个“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示范项目,搭建优质平台引入优质企业,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切实好处。
江海“人才强区”行动计划:2022年新增高层次人才144人、高技能人才502人,新增博士(后)20人。全区有效发明专利1256件,居全市之首。
鹤山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制度:特约监督员“持证上岗”,深入基层一线,为鹤山营商环境“揭短”“挑刺”,以有效监督助力鹤山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江门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新会分中心:不动产登记“十件实事”便民惠企,把“群众事”当自家事,敢破敢立,用真招实操化解民生愁盼。
杜阮镇:全市首创“智慧云远程办理服务”,帮助企业“云办理”各种业务,打通基层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棠下镇:积极拓展工业发展空间,坚持“实体为首”,以“冲天干劲”的精神,将暖企安商落到实处,助企业逆势增长。
大广海湾青创智谷:以侨为桥,聚侨引智,打造港澳及海外青年回乡观摩和创业就业的“侨英会馆”。
江门市潮资企业联谊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两地交流发展,获评全国“四好”商会。
江门乡村文旅打卡点人气榜前十名
棠下镇良溪村:良溪村被誉为“后珠玑巷”,建村至今已有888年的历史,村内仍保留着大量古建筑、古巷道。
鹤城镇五星村:地处鹤山市皂幕山东面的鹿湖山麓,空气清新,堪称“天然氧吧”,是具有岭南特色、客家风情的山水园林宜居村庄。
礼乐街道英南村:英南村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打造了七彩南堡、“南堡1980”等旅游项目,在广东省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棠下镇五洞村:著名的“网红”牛肉村,以“水甜、肉鲜、价低”闻名,村内聚集了20多家牛肉餐馆,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打卡品尝。
斗山镇浮月村:因拥有15幢富有特色的台山洋楼建筑群而闻名。被誉为台山市“花园式”第一侨村、台山市最美村落,并于2016年被认定为中国传统村落。
台城街道桂水村: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着力点,打造荷花花海,改善桂水景观,举办荷花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旅游打卡。
荷塘镇南村村:优美的水乡风情、田园风光,丰富的红色文旅资源,是广东省革命老区村,有廉访胡公祠、龙山防空洞、元山环形工事等多个红色革命遗址。
崖门镇京梅村:“功夫小镇”——崖门镇京梅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蔡李佛拳的发源地和武术界的传奇人物陈享的故乡。
棠下镇石头村:有着“龙舟之乡”的美誉,有建于乾隆期间的“接桥”,有广东省重点保护文物的“陈垣故居”,有具有岭南建筑特色的“陈氏宗祠”,吸引大批游人前来参观游玩。
塘口青年文创小镇:以塘口旧墟和古村落片区开发为主体,核心区范围约113亩,建设集文化交流、文化演艺、非遗与艺术培训、文创产品展示于一体的粤港澳青年文旅创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