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形成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最需要中华儿女一起来想、一起来干。
就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提出,搭建高水平合作发展平台,引导和激励华侨来广东创新创业创造;凝聚侨心侨力侨智,更好助力广东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紧跟党中央,奋进新征程。作为“中国第一侨乡”“中国侨都”,心怀“国之大者”的江门有了更多的使命。市委、市政府提出心怀感恩,立足江门、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更好凝聚侨心侨力侨智,推动“中国侨都”赋能升级,打造新时代华侨华人经济文化合作示范区,在联系服务全球6000多万名华侨华人中体现“侨都”担当。
在新的历史机遇下,江门深入推进“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以侨为“桥”搭平台,共建共享“新侨都”,搭建起“侨梦苑”、珠西创谷等一批“侨创圆梦”基地、重要平台;出台《江门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主动拥抱RCEP机遇、携手港澳举办全球招商大会……
从珠江西岸到南海之滨,在9500多平方公里的创业热土上,越来越多的华侨华人与港澳台同胞选择到江门开启创业之旅,在更广阔的市场、持续优化的大湾区生活圈,打开了他们的新天地。
江门全力建设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国家平台,位于江海区金瓯路旁的火炬大厦也是侨胞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郭永乐 摄
搭建平台聚“侨力”
迎着第一道霞光,位于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北组团内的鹤山普洛斯物流园,开启了新一天的忙碌。一辆辆货车来回穿梭,工人忙着装卸货物,将来自全国各地的货物运往大湾区各个城市。与鹤山普洛斯物流园相距不远的珠西国际物流中心江门北站,集聚了江门市制造企业生产的小家电、厨房用品、玩具等商品,这些商品通过一个个集装箱,搭乘“江门号”中欧国际货运班列驶出国门,奔向欧洲。 同样在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北组团内,由工信部设立的中国—欧盟(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备受企业青睐。目前,这里已成功引入维龙物流、意大利柏拉蒂电子等欧洲知名企业,瑞士弗兰卡、俄罗斯泰美斯、意大利法罗力等也在我市设立了亚太地区研发生产总部。 北组团建设呈现一派火热景象,离不开江门“园区再造”工程的推进。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坚持产城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园区再造”工程,打造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打造绿色低碳、智慧高效、产业协同、宜业宜居的国际一流现代化产业集聚区。 近年来,江门大力搭建平台聚“侨力”。按规划,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分北、东、南三大组团。北组团对内协同广佛、对外主攻中欧合作,建设国家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东组团主攻深圳江门合作,建设“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深度分工合作示范区;南组团主攻与港澳、RCEP成员国合作,共建大湾区宜业宜居宜游的产业示范区。 在布局推动区域战略的同时,江门也推动重大科创平台加快建设。今年以来,江门中微子实验室、江门双碳实验室等项目加速推进,新谋划建设的广东(江门)硅能源产业园、安全应急产业园等11个特色产业园建设进展喜人。 立足侨都优势,汇聚发展力量。江门高标准建设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依托国家级平台,以高层次人才为支撑,以“孵化器+科技金融+创业创新基地”为核心,以国家级高新区——江门高新区为核心载体,搭建江门“侨梦苑”核心区综合服务中心、华侨华人创业创新基地等“两中心、六平台”载体,聚集产业集群和科技创新上的“侨资源”优势,提升对接华侨华人科创经贸合作功能。 华侨华人的发展平台正在不断完善提升,为响应华侨华人新生代新需求,助力港澳台侨资企业稳增长促发展,今年,市委统战部认定发布了包括珠西创谷(江门)科技、粤湾云谷智慧产业园、启迪之星(江门)孵化器、新会扬航电商科技产业园、大广海湾青创智谷、中欧创新中心等在内的首批11个“侨创圆梦”基地,为华侨华人和港澳台青年来江门创新创业、学习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江门加快建设中国(江门)“侨梦苑”等平台,图为“侨梦苑”展厅。
优化环境汇“侨智”
硬件设施要配备好,软件服务也要跟得上。为了充分发挥“中国侨都”优势,提升城市吸引力,实现创新创业“引得来、留得住、做得好”的目标,江门不断刀刃向内推进“放管服”改革,全力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汇“侨智”。 如今在江门,开办企业实现了“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天办结、零成本”;在全省首推微信智能办照,企业群众办照最快只需5分钟;在全国率先上线商事登记“智能湾区通”,港澳投资者足不出港澳即可跨境办理江门营业执照;在全国率先推行银行STM智慧柜员机智能办照,率先推出商事登记政银渠道“31省通办”,目前全国1.4万个建设银行网点约5万台智慧柜员机均可办理江门营业执照。 江门通过营商环境涵养“源头活水”,让更多企业茁壮成长。 当前,江门正推动华侨华人投资全流程便利化、强化华侨华人投资要素市场化支撑。去年,江门先后启用“江门—澳门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和“江门—香港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成为全国首个在境外设立综合性政务服务专区的地级市,实现港澳企业群众“零出关”即可办理超400项江门政务服务、66项广东省任一城市服务事项。 “江门—澳门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 为进一步推动江门“侨乡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江门在全省率先开展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出台《江门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改革试点方案》,重点围绕投资便利化、强化要素支撑、激发市场活力三个方面提出15项改革举措和8项省级协调支持事项,有力提升“侨都”经贸合作和维护权益等功能,实现“中国侨都”赋能升级。 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工作居留许可“一窗受理、一并发证”;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有效期最长至5年;华侨回国定居和申请恢复(登记)户籍“一窗受理、并行审批、一并发证”;江门高技能人才激励政策、创新创业扶持政策等覆盖面扩大到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积极开展与国外、港澳台等机构的科技合作……一项项不断推出的便利化举措,让想回国干事创业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免除了后顾之忧。 在新西兰商学院院长黄伟雄看来,《江门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先行先试,搭建起了与华侨华人的贸易沟通桥梁,是开拓性的尝试,吸引华侨华人回国投资创业,为助力江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路线图”,重新构建江门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发展格局和定位。 在打通惠侨企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上,江门出台《江门“侨梦苑”核心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专项政策,重点从资金支持、投资补助、鼓励创新创业、加强金融服务、提供高效行政服务等五大方面内容对符合资格的侨资企业予以政策支持;批准设立1000万元规模的江门“侨梦苑”专项奖补资金,积极支持涉及“侨梦苑”的重大项目建设,对全市侨资企业和侨资项目进行奖补。 汇聚人才引“侨资” 好风凭借力。有了“侨创圆梦”基地的坚实基础,有了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再叠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港珠澳大桥开通,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设等各项利好,江门区位优势不断凸显,这里正成为华侨华人和港澳青年逐梦的热土。 在江门“侨梦苑”核心区的江门高新创智城内,方光明、甘荣娇等归侨一起创立了江门市方程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创办于2019年的大健康产业公司由海归博士、港澳同胞、海外归侨及国内顶尖互联网人才组建而成。 江门市方程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方光明、甘荣娇等归侨创立。 “为什么选择回到家乡创业?因为这既是一种情怀,也是我支持家乡发展的一个心愿。”方光明表示,他年少时就离开江门求学,成年后在海外工作,虽然在外拼搏多年,但对祖国对家乡的爱,始终植根于心中,如今有机会回报家乡,自然义不容辞。《江门“侨梦苑”核心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的出台给予了方光明等高层次人才极大的信心。 扎根江门多年的江门市江艺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梁暖也对江门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赞不绝口,“现在方便多了,商事登记‘智能湾区通’等智能商事服务,让港澳创业者足不出户,就能跨境办理江门营业执照”。 陈梁暖对江门的政策和区位优势如数家珍:企业“跨境融资+‘侨梦苑’奖补政策”模式可为公司降低跨境融资成本,融资利率下降约1%;中欧班列开通后,公司对沿线国家的出口运输成本降低约四成;港澳籍员工也能像当地市民一样,拿到驾照、参加医保…… 依托国字号平台优势,江门“侨梦苑”核心区六年来累计引进了德昌电机产业城项目、思摩尔新材料科技产业园项目等外资(侨资)项目33个,总投资约217.18亿元;依托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平台,孵化绿益粤(广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身之财健康科技(江门)有限公司等29家港澳企业,累计培育企业100多家。 人才是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江门充分发挥华侨华人战略资源优势,深入推进“侨都赋能”工程,加强海外华侨工作,建设好利用好华侨华人交流合作平台,广泛凝聚侨心、侨力、侨智,为华人华侨、港澳人才及资本到江门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多机遇和平台。 在这当中,市委统战部主动作为、积极行动,加强与港澳台同胞、华侨华人的对接联系,宣传江门最新的人才政策,助力港澳台同胞和华侨华人建立情感联系,引导他们前来江门、扎根江门,实现梦想。越来越多的港澳台同胞和华侨华人响应号召,选择回到江门施展才华。 澳门青年、江门顺兴吸塑厂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林碧芸就是这样一位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青年。她把一家塑料包装公司,由单一运作模式转化成集团式经营,带领公司实现全面升级。“依托江门市良好的商业氛围,我父辈在这里创业成功,我有责任回来,完成公司的转型升级,继续将企业做大做强。”林碧芸说。 林碧芸表示,江门地方政府高效实干的工作作风增强了企业持续在江门增资扩产的信心。如今,林碧芸在江门共投资了4家工厂,带领集团立足家乡,稳健发展。她表示,因对家乡江门有着深厚的情谊,她经常在港澳地区和海外宣扬江门的暖侨政策,让更多青年企业家到五邑投资、经营。 发展共赢在侨都 “90后”香港青年罗伟特在今年获评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在分享会上,他讲起5年前在学校天台违规“种菜”被勒令搬迁的经历。如今,他的创业梦想在江门落地生根,罗伟特、谭慧敏和梁立锋三个香港青年一同创办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鱼菜共生”项目,每年能生产500吨蔬菜供港销售,项目在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全国第一。 三位香港青年被江门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所吸引,大学毕业后来到江门创业,在鱼菜共生领域持续深挖、创新。 江门是农业大市,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米袋子”和“菜篮子”,农业发展成就显著。广袤的农村大地为华侨华人和港澳青年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澳门室内设计师黎正文也在江门尝到创新创业的甜头,中西合璧的世遗碉楼文化给他创作带来了更多灵感,让他的产品呈现出更多的惊喜。最近他和朋友正在将3个60年代所建的旧粮仓与碾米厂进行活化利用。“基于开平天下粮仓这个大IP,我们将结合侨乡元素深度挖掘乡镇的历史文化,结合碉楼元素重现一个米业的传奇故事,结合江门、澳门两地创意文化规划出一个沉浸式剧场类文化项目。”黎正文说。 江门是全国重点侨乡、侨务资源大市。在这片有着丰富“侨元素”的土地上,众多港澳青年创客正背靠祖国,融入侨乡,发挥江门“侨”的资源与优势,努力成就他们的“黄金时代”。 作为大湾区的“潜力股”,前景无限的江门是成就一方事业的新沃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到,“支持江门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拓展在金融、旅游、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海洋经济、职业教育、生命健康等领域合作”“加快江门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形成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地以及面向港澳居民和世界华侨华人的引资引智创业创新平台”。这赋予江门多项战略定位,赋予在江门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更多的可能。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认为,“江门未来极具想象力”。这种想象力源于江门为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提供了更多的创业便利、更多的技术、数据、平台、创新设施的供给,以及创业的生态和场景。 当前,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有条件有能力的江门正吸引越来越多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积极投身祖国和家乡建设。五邑大地上,港资、澳资、侨资企业占外资企业总数超过八成,累计在江门兴办企业8700多家,总投资达920亿元,涌现出李锦记、美心集团、维达纸业、雅图仕等知名企业。 未来,江门还将用好侨资源,深入推进“侨都赋能”工程,以建设新时代华侨华人经济文化合作示范区为奋进目标,以搭建大广海湾经济区、银湖湾滨海新区面向港澳和世界华侨华人的引资引智合作发展平台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与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合作平台联动发展的国家平台,推动侨都经济再出发。其中,深化与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清华广东启迪公司合作,积极推动大广海湾RCEP经济合作区规划建设;加快建设国家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拓宽我市工业产品的内外销渠道,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提升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推动珠西创谷、青创智谷等创新创业平台提质升级,打造项目对接、签约落地、创业培训、项目支持等全链条、一站式、精细化综合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