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省委常委会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保护好管理好研究好“侨批”文物,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诚信观念和家国情怀。近年来,江门出台了《江门市侨批保护活化工作方案》,市委宣传部牵头抓总,全面启动五邑侨批保护活化工作,挖掘研究、保护管理、创新运用“侨批”文化资源成果显著。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期间强调,“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江门是侨批保护研究的前沿重镇,在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16万件侨批中,江门侨批文献有近5万件。如何保护好、运用好侨批文物一直是侨都江门不断探索突破的时代课题。
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兼副院长张应龙说:“侨批对于我们侨乡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加强了海外侨胞和国内侨属的联系,也拓宽了侨乡对外联系的渠道。”
学术研究是侨批价值凝炼与传播的基础。近年来,江门率先成立侨批文化保护活化研究中心,举办多场全国性侨批文化研讨会,开展侨批的跨国家、跨族裔比较研究,大力推进学术研究成果高质量转化。去年,江门在全国率先推出“侨批中的党史”系列研究及融媒体产品,讲述好百年党史中的华侨华人与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五邑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张国雄说:“把世界记忆遗产里面的埋藏在十几万封私人信件当中的‘侨’与共产党初心相连的精华挖掘出来了。我们能看到华侨和党是双向奔赴的,党的初心里包括了华侨的根本利益。”
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刘进说:“华侨支持为民主独立自由而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人,不遗余力地奉献金钱,投身拯救国家命运的伟大民族复兴事业,那一批批华侨书信写得非常动情。”
为了让华侨精神深深扎根侨乡大地,江门持续推动侨批文化、华侨历史进校园、进课堂。去年,由行业专家学者、本地高校师生合作探索、精心打磨的原创诵读剧《侨批·中国》登上舞台荧幕,江门侨批文化品牌得到进一步擦亮。
五邑大学学生、诵读剧《侨批·中国》演员麦瀚超说:“我阅读了大量的侨批,去体会侨批传递给我们的家国情怀,才能很好地呈现、塑造出来这个角色。”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专职编委、广东省作家协会兼职副主席陈志说:“用舞剧来向世界讲述江门的侨批故事,无论从江门的历史底蕴、文化特色,还是从传播价值来看,都是最合适的选择。”
近年来,江门不少民间藏家、手工艺人、文创从业者纷纷加入侨批保护活化行列,巧用各类技术手段让侨批文物活起来,走出深闺走进大众视野。去年,130多件侨批文物史料及民间收藏家藏品更是走进国家级、省级博物馆,向世界展示华侨文化蕴含的独特魅力。
陶瓷手工艺人王冀文说:“不少侨批信件因为年代久远,很多都已经开始腐烂了,一些字也已经模糊不清。坭兴陶能够以刀代笔,根据原先写的这些文字,模仿侨批的字体,让侨批能够永久保存。”
江门市博物馆宣教文创部主任张一知说:“市博物馆做了十几款的文创产品,让市民寓教于乐,一边玩一边动手,一边认识我们的侨乡历史。”
中国侨联顾问唐闻生说:“可能青年一代不一定知道侨批,我们通过展览的方式,把其中的一些故事写出来,演绎出来,年轻人会很感兴趣,对他们也是一种人生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