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去大厅办理水电燃气业务,疫情防控期间怎么预约?”近日,江门市民刘奶奶拨通了12345政府服务热线。电话的另一头,工作人员得知刘奶奶年事已高,马上帮她预约,并主动引导她办理好业务。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江门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特殊群体不懂线上办、窗口办事难、腿脚跑不动等痛点堵点,推出多项便民的“保姆式”服务,协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
为群众办实事,关键要突出一个“实”字。今年以来,江门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全面梳理五大领域100项民生实事和一大批“民生微实事”,形成工作清单和行动方案,由市四套班子领导挂帅上下联动、统筹推动落实。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数据显示,截至10月15日,江门市、县两级共推出民生实事和“民生微实事”4610项,已完成4354项,完成率94.45%。
农村集中供水 逾8万人受益
“水清了,饭香了,日子更甜了。”走进江门开平市赤水镇步栏村,村民李宇权十分感慨。“还记得今年3月中旬,村里刚通上自来水时,我喝上第一口自来水时的心情。按理来说,水是没有味道的,但喝下第一口后,我却感受到自来水的味道是甜的。”李宇权说。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实现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是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江门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全市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打通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为此,江门市迅速成立了全市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创新供水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推动各市区攻坚克难。“我们将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清单,并成立工作专班,以问题为导向,定期组织现场检查和技术指导,破解了长期以来村民的饮水安全问题。”江门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以鹤山市凤凰水务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长期担负双合镇近2万人口的供水任务,原本其取水水源点为宅梧镇的虹岭水库。“但虹岭水库同时负责宅梧镇和双合镇的供水,并兼有宅梧镇4000多亩农田的灌溉任务。”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上述两个镇用水量不断增加,虹岭水库的供水压力很大。遇到枯水年份时,当地居民生活供水水量难以保障。
“我们结合开平市镇海大型水库部分库区位于鹤山双合镇行政区域内的实际情况,协调开平、鹤山两地市政府和水利部门研究谋划,达成从开平市镇海水库调水到鹤山市双合镇的取水方案,并开展取水工程建设。”江门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5月,该工程进入试运行阶段,正式向双合镇全镇供水,解决了双合镇群众自来水水量保证率不足、水质不够理想等问题。
自来水流进百姓家,浇灌出百姓幸福生活之花。目前,台山市、开平市、鹤山市、恩平市已基本完成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工程建设或提质增效任务,各工程已进入试运行阶段。江门市共计完成覆盖集中供水或旧管网提质增效自然村478条,受益人口达8.24万人。恩平市中禾村村民张卫民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先泡一壶茶,“自从用上了自来水,泡的茶味道都正了,喝得也更安心了。”
农村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全覆盖
“住在这里很舒心,医生、护士每天都来巡房,看看我们有没有不舒服。”阳光正好,居住在江门台山市端芬镇卫生院医养融合中心的老人李福英,走出了房间,享受护工送来的午餐。“有什么需求,告诉护士,他们都会尽量满足我们。”
为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江门根据农村养老服务实际,实施乡镇卫生院与敬老院“两院一体”管理,由乡镇卫生院运营管理敬老院,形成以乡镇卫生院为主导,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共融发展的医养结合新模式,积极探索打造农村医养结合服务样板。
端芬镇卫生院院长许国斌介绍,目前,医养融合中心有45名老人入住,其中特困人员8人。中心以开展护理养老为主,中医科、内科医疗业务为辅,实行“医康护养”全面管理的模式,同时利用家庭医生上门探访体检,为全镇250多名特困老人居家养老开展服务。
此前,江门市印发了《江门市推进康养服务发展若干措施》,明确支持乡镇卫生院和敬老院“两院一体”发展,鼓励医疗机构探索盘活现有资源,承担更多医养结合工作,不断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
“两院一体”后,坚持“两个不变”,落实一体管理。敬老院公办和兜底性质不变,实现有意愿入住的特困人员100%集中供养;政策支持及经费来源不变,继续保持兜底保障服务。同时,医养资源整合优化后,敬老院在无须建设医务室、配备医务人员、购置医疗设备的情况下,实现医疗服务功能,既补齐了敬老院在医疗服务上的“短板”,也促进基层卫生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
“两院一体”的高效运作,便于结合老人需求在卫生院和敬老院之间及时切换,实现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
对急需医疗救治的入住老人,由医护人员及时将老人转往卫生院进行系统治疗,其治疗费用实现医保报销;病情稳定后再次转入敬老院(养老区)生活,持续给予康复护理和生活照料,有效打通了卫生院与敬老院之间的“围墙”。
以获得2020年“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的台山市端芬镇卫生院医养融合中心为例,医疗团队为院内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养护照料服务,如生活照料、健康评估、健康档案、查房巡视、保健教育等,在帮助老人实现老有所养的同时,实现老有良医。
截至今年8月,江门备案运营的60家农村敬老院通过不同方式配备了医疗服务,养老机构医养结合覆盖率100%,真正做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首推22项“跨境全省通办”服务
今年4月,“江门—澳门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在澳门揭牌启用,成为全国首个地级市政府设在境外的综合性政务服务专区。该专区启用后,澳门市民在“家门口”即可办理301项江门政务服务。
设立“江门—澳门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是江门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化政务服务改革的一个缩影。作为中国侨都,江门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优势,不断加大与港澳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合作力度,提高跨境政务服务事项便利度,抢抓“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
其中,江门在全省首推22项“跨境全省通办”服务,并联合澳门四大商业银行将人社服务点延伸到银行网点,江门人社澳门服务点增设到28个。为进一步扩大受众面,提升服务效能,江门又在香港挂牌设立“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香港服务点”,今后香港居民在“家门口”即可办理江门乃至广东省范围内高频人社业务。
对此,银湖湾健康港(澳门)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卓重贤颇有感触。他认为,对澳门企业来说,如何融入大湾区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江门这些年在便民、便企等领域推出的创新举措,给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
除了加快江港澳三地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合作,江门在政务服务“湾区通办”方面也取得了不少突破,营商环境明显提升。
以蓬江区为例,该区以各类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异地办事需求为导向,梳理多个领域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不断优化“多地联办”,打破“数据壁垒”,有效解决了异地办事“来回跑”“折返跑”的问题。“目前,蓬江区已实现与深圳市宝安区185个事项、佛山市顺德区150个事项、广州市天河区190个事项‘湾区通办’。”蓬江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不难发现,在持续的探索中,江门始终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办事“痛点”,推动全市政务服务改革不断走向纵深。接下来,江门还将深入推进“港澳融合”工程,强化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推进跨境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深化与港澳公共服务领域合作,引入港澳市场化国际化服务理念、服务标准,实施“清单式”管理为港澳资企业排忧解难,吸引更多港澳青年前来江门学习、就业、创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