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社局印发了《大力推进“湾区人才”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以全面实施“湾区人才”工程为抓手,大力加强人力资源开发,进一步健全人才管理服务工作体制机制,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促进人才要素自由流动,促进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促进人才管理服务不断满足人才多样化的需求,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软硬社会环境。
《方案》提出,力争到2022年底,我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22.5万人,高层次人才总量达6000人,在站博士博士后达120人,届时我市人才环境不断改善,创新活力大幅增强。
加大大湾区人才集聚力
近年来,我市针对急需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缺乏的实际,不断拓宽引才渠道,扩大引才“半径”,积极参与区域人才竞争,大力引进聚集各类人才来江门工作和创新创业。
在引才方面,《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举措和任务。首先,建立灵活多样的引才方式。鼓励用人单位柔性引才,落实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医院自行组织公开招聘,开通引才“绿色通道”。
其次,实施博士、博士后人才汇聚计划。加强博士后项目培育和推荐,加快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和创新创业科研平台建设,持续大力引进国内外博士、博士后人才。
同时,大力引进留学归国人才。充分利用江门“第一侨乡”和侨胞人才多的双优势,加大大湾区人才集聚力,创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青年人才交流与发展论坛,创新“人才+项目+资本”对接引才模式,集聚世界青年人才到大湾区创新创业。搭建留学人员交流合作平台,打造海归人才朋友圈。鼓励和支持建立留学人员创业园、海归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和青年留学人员实习基地,定期开展留学归国人员创新创业项目资助评审并给予最高300万元资金扶持。
深化人才管理机制
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是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的“粘合剂”,也是人才快速成长、创造价值的“催化剂”。
对此,《方案》提出,我市将深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推广事业单位招聘面试采用无纸化智能面试系统,推动县级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改革,组织开展市直事业单位新聘用人员的岗前培训。
实施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牵引”工程。以培育高素质专技人才为目标,打造“专技人才职称大讲堂”、开展专技人才对接活动、实施职称改革行动、实施民营企业职称扩展专项行动、实施新兴产业专技人才培育行动、实施“抗疫”专技人才职称提升行动、实施乡村振兴专技人才培养行动、实施技能人才与专技人才贯通行动、实施人才政策兑现行动,推动产业人才建设。
此外,我市还将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行国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认定工作网上申报秒批,以并联审批方式部门联动高效做好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兑现落实服务管理工作。鼓励事业单位加大对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绩效工资分配倾斜力度,支持我市高校自主确定绩效工资总量、工资比例、分配方式等。
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
如今,人才如何“引得准”“用得好”“留得住”,成为各地开展人才工作面临的共性难题。事实上,人才只有像血液一样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之间正常流动,才能将新鲜的思想、知识、能量传递到社会的“神经末梢”,使社会永葆生机和活力。
如何让引进的人才在全市范围内顺畅有序流动?《方案》提出,首先将推动专技人才职业资格互认,引导各行业主管部门推进职业资格认可,推动港澳人才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便利执业,积极推进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拓展“一试多证”项目。
同时,完善人才跨体制间交流渠道。鼓励事业单位打破人才身份、单位类别和所有制限制,加强人才交流。支持和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离岗期间的科研人员保留原单位人事关系,与原单位其他在岗人员同等享有职称评审、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晋升、基本工资调整和参加社会保险等权利。
创新模式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建立完善人才服务平台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方案》提出,首先将加快湾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机构参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构建“一园多区”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体系。支持港澳高层次专技人才开展前沿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联合创新等服务。依托市港澳青年创业创新服务中心,为港澳青年在我市创新创业、实习就业、孵化融资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承办“众创杯”系列大赛,举办“乐业五邑”创业创新大赛及创客素质提升班和大讲堂活动,打造“乐业五邑”服务品牌,激发各类群体投身创新创业。
其次,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健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体系,创建省级标准的粤港澳大湾区人力资源产业园。举办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高峰论坛。组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重点企业紧缺人才对接招聘服务活动,构建“政府推动、专业机构参与、市场化配置”的人力资源服务新机制、新格局。大力发展高端人才寻访、国际猎头等新型服务业态,激励人才中介组织、猎头机构等为我市企事业单位举荐人才。此外,我市还将继续创新建设一站式高层次人才服务模式,包括开发江门市人才“安居乐业生态园”信息系统,实现网上办、马上办、无纸化申报服务;设立“大湾区国际人才服务窗口”,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为人才提供政策兑现、家属就业、安居保障等一站式服务;加快“智慧人社”建设,搭建覆盖面广、功能齐全、简易方便的网上服务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