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区位居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40位。 新会区委宣传部供图
新会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持续招大引强、完善配套、优化环境。
新会区地处大湾区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多条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交通要道在此汇聚。新会区委宣传部供图
江门双碳实验室是大湾区第一个双碳领域的粤港联合实验室。 新会区委宣传部供图
直连深中通道的中开高速在新会区内有6个出入口,图为三江镇出入口。
75年,新会巨变。
GDP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的3.2亿元,到1986年首次超过10亿元、2001年达到100亿元,再到2023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新会成为江门首个千亿强区……
回眸75年沧桑巨变,新会区坚持“工业立区、制造强区”不动摇,以改革为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实现了工业经济的强势崛起,更为未来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和强大动能。
当前,新会区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激发推动改革发展强大动力,积极抢抓“大桥经济”“双通道”历史机遇,朝着加快建设“一园三中心”,奋力打造“强区强镇富民兴村”的高质量发展标杆目标,勇毅前行。
文/图 冯瑶君 新会宣(署名除外)
A
实施“工业强区”战略
新型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会县办企业、乡镇集体企业逐渐增多,以手扶拖拉机为龙头代表的工农业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新会由农业为主转为实施“工业立市”战略,企业发展的活力被彻底激活,先后创办了全国一流的涤纶厂、锦纶厂、丙纶厂,逐渐形成了涤纶、锦纶、丙纶的“三纶”鼎立之势,一举成为当时全国有名的“纺织城”。
进入20世纪90年代,新会以“工业兴市、工业兴镇”为抓手,经济实现大发展,维达日用纸、双水型材箱角、中集集装箱、李锦记、松下、ABB、海螺水泥、华津钢铁、华冠钢铁等一大批企业崛起。
迈入2000年,特别是2010年前后,新会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借力中车、南洋船舶、航通等大型企业,在船舶制造、轨道交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下,先后拥有“中国不锈钢制品生产基地”“中国船舶拆解基地”“中国食品工业生产基地”等10个国家级产业基地。今年,新会成功入选广东省首批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是全市唯一入选县区;不锈钢产业集群入选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成为省内首个获得该称号的不锈钢基地。如今,新会三个高能级“万亩千亿”园区逐渐成型,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2+2+N”现代化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崛起。
潮起风正劲,奋楫勇争先。如今,新会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继续高歌猛进——
2023年,上榜广东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第十名、经济发展活力第四名、经济发展潜力第11名。连续两年入围“中国工业百强区”,获评广东省工业稳增长“优秀”等级,位居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40位。
2023年,全区市场主体总量突破36.8万户,市场份额占比位居全市第一。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61家。75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产值1479亿元,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42.6亿元,同比增长10.3%,对全区GDP增长贡献率达85%以上。
风雨兼程,砥砺奋进。新会区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创新动能不断增强,产业从“一柱擎天”到“一树繁花”。
今年1-8月,新会区成功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23个,计划投资额410.84亿元,全市排名第一,完成市下达的全年550亿元招商考核任务的74.7%,全市排名第二,其中,超10亿元项目8个,全市排名第一。
从引进项目金额来看,投资超10亿元项目8个,计划投资额131.7亿元,包括计划投资额30亿元的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江门校区、投资额25亿元的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三期建设项目、投资额20亿元的源林温泉度假区项目等。引进投资超亿元制造业项目100个,计划投资额282.36亿元,占全区引进项目计划投资额的68.73%。
B
立足资源禀赋招大引强
激发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
9月14日,时值金秋。恒申新材高性能聚酰胺差异化纤维智能制造项目(以下简称“恒申新材”)动工仪式在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举行。
恒申新材的前身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上市的锦纶6生产企业,扎根新会40年,一路成长为全国重点骨干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去年,全球锦纶6产业链最完善、综合竞争力最强的恒申集团,通过股份定增,取得恒申新材控制权。此次动工的是恒申新材首期项目,计划建设年产8万吨差别化锦纶6长丝生产线,与年产2万吨差别化锦纶66长丝生产线。据悉,该项目是近三年我市引进投资较大、规模较大的制造业项目之一。
近年来,新会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持续招大引强、完善配套、优化环境,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平台能级不断提升。投资超百亿元的中创新航项目产品顺利下线、产值不断攀升,爱能森、普乐等一批项目动工,科达利、华津等一批项目投产。
“重大项目”的背后,是新会区综合实力的强大支撑,也令诸多企业对新会区未来发展、在新会区持续加大投资信心倍增。
新会区地处大湾区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多条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交通要道在此交会。直连深中通道的中开高速在新会区内拥有6个出入口,经深中通道从深圳机场高速出入口到江门大鳌高速出入口全程仅68公里,最快只需35分钟。
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正位于新会城芯,运营广珠城际、江湛铁路和广珠铁路,开通直达香港列车,通达城市增至81个,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中开高速、银洲湖高速、江珠高速、中江高速、西部沿海高速等10条高速环绕贯穿全区,江门大道、国道G240等一批高快速路加快建设,基本形成“四纵四横”高快速路网。拥有国家一类口岸新会港、大广海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银洲湖65平方公里对外开放水域。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主体交工验收,通航能力提升至2万吨级别,获评省“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示范。目前,正高标准规划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5万吨级码头。
身处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新会区腹地广阔,土地开发强度只有12.7%。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新会片区面积达672平方公里,深江经济合作区范围及启动区选址基本明确,其中新会区面积约60平方公里。当前,新会区正集中力量建设北部新会智造产业园(含凤山湖园区、大泽园区)、南部银湖湾滨海新区【含珠西新材料集聚区、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海工装备产业园、金门工业园】、中部深江科技新城(含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江睦产业园),全力打造成为三大“万亩千亿”产业园。
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放眼新会,广袤大地上三个高能级“万亩千亿”园区逐渐成型,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2+2+N”现代化产业体系也逐步完善。可以预见,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新型产业集群正在新会大地的高质量发展浪潮中加速形成。
C
聚焦“双通道”新优势
做实深江合作大文章
科技引领发展,创新改变世界。作为全市科技创新的先行者,新会区至今已举办八届创新创业大赛,更是全市首个举办双创赛事的市(区)。
8年来,新会区创新创业大赛共吸引参赛项目超530个,其中获奖项目90个,累计发放扶持资金1900多万元,带动企业科研投入超过11亿元。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近年来,新会区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强化与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资源对接,系统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要素加速集聚。目前,全区共有省级创新平台1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登记626家,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32家,高新技术企业存量564家。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战略支撑。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
新会区历来是创新“热土”。无论是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还是科技创新,新会区始终以“创”为进、向“新”而行。
从1958年成功试制出广东省第一台手扶拖拉机,到1966年新会造船厂制造出第一艘30吨位的钢质拖轮“江电1号”(新会造船厂因此成为当时全省第一家造钢质船的县级厂、省内县级最大造船厂),到1986年县纤维母粒厂投产,填补了国内色母粒生产的空白,再到1988年农村电话网全面开通,成为全国第三个实现电话自动化的县……如今,江门双碳实验室成为大湾区第一个双碳领域的粤港联合实验室,中交四航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大江海两用半潜驳船“四航永兴”号交付使用,这些都是新会区不断创新进步的重要例证,也是新会区发展长盛不竭的动力源泉。
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新会区不断转变思路,从原来比拼优惠政策、搞“政策洼地”,向比拼营商环境、创“改革高地”转变,不断向善于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深圳对标看齐。
近年来,新会区先后出台“高质量发展十条”“葵乡人才十条”“科创十条”等政策,吸引越来越多专业人才参与企业的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大大提升了企业生产效能和经济效益。
今年,新会区深入贯彻落实江门市工业投资“180日攻坚”行动方案,相关部门组成服务专班,深入项目工地和企业生产一线走访调研,现场为项目建设排忧解难。同时,协助企业快速解决办证、用工、销售、融资等急难愁盼问题,打通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全面提升项目落地速度。
8月23日,“抢抓‘双通道’历史机遇 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会区招商引资集中签约活动在江门双碳实验室举行,43个项目现场签约,投资总额达289.51亿元。
在此次签约的43个项目中,来自珠江口东岸项目有13个,总投资额达79.5亿元。同时,签约项目类别多、范围广,不仅涵盖了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无人机、机器人等未来产业,还涉及文化旅游、零售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值得一提的是,43个签约项目中,8个新会本土企业增资扩产项目计划投资额达131.91亿元,占签约项目数量18.6%、投资总额45.56%,撑起了新会区招商引资的“半壁江山”。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选择新会的重要原因之一。”广东智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新富表示:“从积极上门拜访送政策到全程跟踪对接,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新会区相关部门的全方位贴心服务让我很感动!”
深圳某LED显示器制造公司负责人认为,新会区的土地资源充沛,解除了企业“项目等地”的焦虑。同时,通过代建“定制化”厂房,公司只需在厂房建成后搬入设备即可快速投入生产,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D
推进“百千万工程”攻坚行动
拓展城乡融合发展新空间
狠抓“产业发展”,围绕区镇一体、园镇融合抓好五大规划,高位推进“八镇联动”;狠抓“典型培育”,着力推进省级“1镇8村”和市级“3镇20村”典型培育工作;狠抓“社会共建”,深化实施“六个一百”共建行动,发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为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新会区始终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持续挖掘“百县千镇万村”的建设空间、资源空间、市场空间、承载力空间,从而畅通经济循环,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新会区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乡镇联城带村能级提升,一批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加速形成:双水镇、崖门镇、古井镇、司前镇上榜全国千强镇,大鳌镇入围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1镇8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村),5个村落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经验获省级推广,“‘小积分’激发乡村治理‘大活力’”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农村改革典型案例。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随着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建成通车,新会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将“百千万工程”细化成“十大行动”,明确任务目标和具体举措,创新实施“六个一百”共建行动,全区11个镇(街)按照“一镇一策”分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相关职能部门出台16个配套方案,“百千万工程”实现高位、高效、高质推进。
7月19日,新会区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会召开,印发《新会区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行动工作方案》,强调要以“一个月初见成效,三个月明显改变”为工作目标,以典型镇村为重点,以“三整治五提升”八大攻坚行动为抓手,通过百日攻坚,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美丽的镇村环境。一场如火如荼的“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行动,就这样在新会区11个镇(街、区)全面铺开,通过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强化各项措施,进一步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是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畅通经济循环的战略举措,是惠民富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内在要求。新会区正以坚定的步伐,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昂首走向区域协调、城乡融合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