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至12日,新会两会胜利召开,新一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炉,备受关注。
“让城市升起烟火气、让家园留住旧时光、让群众满怀故乡情。”“打造居者幸福、行者向往的现代化新侨都,让城市之光闪耀新会。”“在推动会产业链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上实现新突破,让工业之光闪耀新会。”……
政府工作报告金句频出,会场内掌声雷动,体现出大家对新会发展的肯定与期盼。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热议政府工作报告。“精细”“平实”“指导性强”“重点突出”……这样的评价不绝于耳。大家都说,读懂了报告,也就明白了2024年新会要干什么,要怎么干!
美好蓝图已绘就,接下来,让我们从十个关键词出发,感受新会建设更高水平的“一园三中心”,努力打造“强区强镇富民兴村”的高质量发展标杆的决心与信心。
江门日报记者 钟珍玲 简家琳
1 深江合作
争当全市推进大湾区建设桥头堡
报告明确,新会要聚焦“一点两地”战略定位,争当全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桥头堡。全面推进深江合作是重要布局,下好全方位对接深圳的先手棋,新会区才能抢抓“大桥经济”“珠西都市圈一体化发展”黄金机遇。
新会区将以银湖湾滨海新区为主载体,高水平规划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争取上升为省级重大发展平台。推动“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生产”“深圳服务+江门制造”跨市战略组合布局落地。积极对接深圳南山区、宝安区,聚焦深圳上市公司外投项目、外溢科创型企业,力争全年引进深圳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支持企业在深圳等地建设“反向飞地”,探索以市场为主导的合作新模式。推动深圳机场江门候机楼首期工程建成投用,高标准规划深江经济合作区5万吨级码头。支持华津集团与深圳前海联合交易中心深度合作,建设大型金属产业园区和金属交易示范区。沿深江高速布局产业空间,充分发挥三江、睦洲、大鳌区位优势,找准产业定位,主动承接深圳外溢优质产业资源。大泽、司前、罗坑、双水等镇提升产城融合发展能级,增强园区竞争实力。
同时,全速融入“湾区一小时”交通圈,全力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全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尤其在对接湾区发展方面,将完善银湖湾滨海新区整体规划,推进澳门国际健康港、清洁能源装备配套项目落地,加快大健康智造港、梧桐科创园等载体建设,积极推动江门与澳门在科教、文旅等领域开展合作;谋划建设粤港新型工业化合作示范区,助力江门、香港共建港邑产业园;充分发挥南粤侨创基地、创新创业基地作用,引导侨界优质资源落户新会。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
2 工业振兴
加快构建“2+2+N”现代化产业体系
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推进“制造业当家”,开创大湾区西翼制造中心新局面,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展现新会作为江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生力军的新担当。
新会区将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产业链提升行动、科创赋能和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2+2+N”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规上工业企业超80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
将重点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支持中车、中集等龙头企业发展,加快欧能装备、鹏厦大族、芳源三期等项目进度,力促美达新材料年内动工,全面推进绿色建材产业提质增效;巩固提升现代轻工纺织、现代农业与食品两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重点推进七堡健康食品产业岛升级,完善产业配套,支持无限极、李锦记等优质健康食品企业增资扩产,打响中国食品工业生产基地区域品牌;大力培育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健康等若干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链,力争全产业链产值超100亿元,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强链延链补链。
同时,用好新会“高质量发展十条”,强化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让“新会制造”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力促2家企业集团今年产值超百亿元,3家超50亿元。全力支持企业做创新的主角,力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至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增加50家以上。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民营企业培育计划,推动红木家具、不锈钢、小冈香等传统产业发展,力争全年开展技术改造企业100家、新增“小升规”企业100家。
3 产业升级
落实“园区再造”工程 做优建强产业平台
报告提出,要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践中不断夯实基础、优化结构、增强动能。
新会区将着力推进“园区再造”工程,做优建强产业平台。集中资源打造三大“万亩千亿”产业园,北部新会智造产业园申报省特色产业园,力促凤山湖园区打造光储充一体化零碳示范园区,与鹤山携手谋划打造广东硅能源产业园;中部珠西科技新城与江门高新区联动发展,推动轨道交通、传感器、仪器仪表产业集聚发展;南部银湖湾滨海新区加快整合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园、新财富电镀基地、威立雅高科智谷,打造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地。实施低效用地及低效企业效益提升行动,全方位、大力度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扩面提质,高质量完成大鳌省级试点项目,推动崖门、双水、司前、三江、大泽5个项目落地实施。
为了促进产业升级,新会区将持续推进“链式招商”。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继续发挥29支招商队伍作用,完善招商图谱,紧盯珠三角核心城市、长三角、京津冀地区优质制造业项目,开展区域性精准招商、链式招商、以商引商。做好招商“后半篇文章”,紧盯开工率、投产率、达产率,把项目竣工投产、升规入统作为检验招商成效的重要标尺。积极布局海外招商,发动广大侨胞、旅外乡亲成为“招商合伙人”“城市代言人”,引入海外优质资金资源,共享湾区发展机遇。
4 强县促镇
加力提速奋进“百千万工程”
报告提出,新会要加力提速奋进“百千万工程”,打造“强区强镇富民兴村”高质量发展新标杆。新会区将以头号力度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按照优势塑造工程、结构调整工程、动力增强工程、价值实现工程抓紧抓实,努力把短板变为潜力板,全力打造大湾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中心。
新会区将全面推进强县促镇,编制四个发展区一体发展战略规划,推进“区镇一体、园镇融合”。着力提升县域综合实力,启动百亿经济强镇做大做强行动,把镇当县城干,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力争今年圭峰会城经济总量超500亿元,双水镇、崖门镇超80亿元。全面深化新宁协作、新台合作,持续推进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办好各类促消费活动,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为县域、镇域经济增添活力。将重点精心开展新会(深圳)文旅招商活动,进一步提高新会文旅在大湾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旅事业,提升市场化运作水平。结合各大节庆活动,以高品质旅游线路产品引客入新、留客在新,把“新会3.3精彩之旅”打造成为文旅新品牌。
新会将结合“百千万工程”实施,进一步强化镇街联城带村节点功能,把镇街打造成乡村治理中心、农村服务中心、乡村经济中心。坚持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培育各具特色的省级“1镇8村”和市级“3镇20村”典型镇村。每个镇街分别打造一个“百千万工程”示范带(片),集中力量打造1-2条典型村。还要加快农业强区建设,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实施强镇富民兴村“十大行动”,强化农村“三资”监督管理,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村“三块地”改革。
5 城市更新
打造居者幸福、行者向往的现代化新侨都
报告提出,要让城市升起烟火气、让家园留住旧时光、让群众满怀故乡情,打造居者幸福、行者向往的现代化新侨都。
新会区将深入推进新一轮城市更新。坚持历史文脉与现代城市共生共融,打造具有历史底蕴和人文气息的中心城区。注重城市美学,提升设计水平,把公共艺术融入建筑风格、景观设计,提升城市建设的品质和形象。力争冈州宾馆今年国庆节前开业,推进浐湾片区更新活化,盘活工业遗存。开展城区道路拥堵点治理,推动27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开工,持续提升旧城区生活品质。优化枢纽新城空间规划,统筹布局医疗、教育、文化、休闲等服务功能,围绕核心区,着力引入总部企业,配套发展现代金融、科技创新、电商物流、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江门农商行新总部大楼投入使用,做旺新汇大融城、万达广场商圈。开展断头路整治行动,织密江门站周边路网,明德二路、文达路6月底建成通车。深入开展环境卫生、公共秩序、不文明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质增效。
6 科技创新
大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报告中提到,要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调“激活创新第一动力”。
过去一年,新会区R&D经费投入超22.3亿元,增长12.4%,总量、增速均居全市第一,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科技支撑更加有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完善科技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确保R&D投入增长6%以上,推进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支持粤港碳中和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创建省实验室,发挥“双碳”基金作用,推动“双碳”领域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助力江门双碳实验室团队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取得新突破。积极创建省级高新区,加强与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合作,建设港邑“双碳”创新创业社区,力争打造国家级孵化载体。力促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达57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620家,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5家。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探索发展低空经济等新赛道。坚持以新提质,用科技改造现有生产力、催生新质生产力。
7 教育优先
构建高质量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教育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2023年,新会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首获省“优秀”等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教育、科技、人才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形成新会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构建高质量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是“新鲜出炉”的2024年度新会区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
新会区将聚焦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力争年内新增优质公办学位1400个、宿位2100个,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学位的需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工作,办好镇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和寄宿制学校“三所学校”。推动新会一中、广雅、尚雅、葵城等学校与四个“一体化发展区”结对共建,促进镇级学校教育提质。大力弘扬“启超家教家风”,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工程,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持续推进“强师兴教”工程,对接全国师范类重点院校,设立“三名”工作室50个,周期性培养本土骨干校长(园长)、教师、班主任不少于500名。着力建设大湾区国际职教城,推动广州华商学院、广东华文航空艺术职校动工建设。围绕新会产业优势,推进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加快与大湾区优质高校开展“产教研”合作。
8 人才倍增
重点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报告提出,要坚持教育、科技、人才、文化统筹推进,重点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新会区将视人才为珍宝,用好用活“葵乡人才十条”,打造“人才友好型城市”,让留新人才安心、暖心、舒心。实施“苗圃育才”培育工程,与高等院校合作共建平台载体。加大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力度,支持广州华立学院等打造创业创新基地。开展“新人汇聚”“引凤归巢”“大学生社会实践”等专项行动,吸引人才来新干事创业。打造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零工市场+就业驿站”。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服务人才机制,支持园区、企业建设人才公寓,提供上管老、下管小的暖心服务,打造乐业留人环境。坚持以侨引才,建立侨青人才数据库,加强大湾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交流,打造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
9 绿美新会
践行新发展理念 精心绘就生态蓝图
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绿美新会生态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样板。要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精心绘就“三山环绿城,两江汇碧海”绿美新会生态蓝图。
今年,新会区将全面开展县镇村绿化工作,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推进林相升级改造,深化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完善提升梅江农业生态园等4个城市公园,推动银湖湾滨海新区红树林湿地公园建设。擦亮“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品牌,持续开展“新会林小青”绿化志愿服务。
深化生态环境治理。全面落实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推进工业集聚区及周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深入推进“四源共治”,加快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开展海岸线保护整治修复三年行动,加快银洲湖海堤加固工程建设,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
提升生态综合效益。加快圭峰山、小鸟天堂等绿美生态示范点建设,打造沙堆莲花山樱花生态园、崖门富硒产业园等生态景点;出台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编制碳达峰专项行动方案,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优化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布局,推动储能电站项目建设。
10 民生福祉
建设宜居宜业美好新家园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新会把今年定为“民生服务提质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设宜居宜业美好新家园。
将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保障;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推进儿童友好县区建设;落实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全覆盖保障措施,充分发挥817个网格作用。
将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深化农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打造4个现代化中心健康城镇;加大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引育力度,全覆盖开展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培训;持续实施适龄女生HPV疫苗免费接种;推进省级健康县(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
将大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新会,做好发展和安全“双统筹”。保障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治理水平,加快应急指挥中心改造建设,完善应急救援和物资保障体系;加强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重大风险,持续排查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深入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创建圭峰会城“一社一品”基层治理品牌,深化镇街“枫桥式”综治中心示范点建设,全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推动基层警务融入智慧网格,建立健全“信访微治圈”工作机制,纵深推进社会矛盾多元解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