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区,台山市打造了多个商贸核心,夜晚的集市热闹非凡。 陈方欢 摄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傍晚,台城历史文化街区西门圩街灯渐次点亮,人潮开始涌动,音乐声、欢笑声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传来。这里正在举办2023年“非遗里的侨乡情”台山中秋月饼街暨中秋国庆游园活动。跃动的身影、忙碌的场景,展现市民消费的盎然生机,点燃县域经济的“烟火气”。
今年1-7月,台山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6.43亿元,同比增长4.7%,增长幅度在江门排名第二位。上扬数据的背后,是台山市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持续推动县域商业建设的成果。1月,台山市获评第一批国家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是江门唯一获评的县(市)。今年以来,台山市通过加快补齐农村商业设施短板,大力推动传统商贸、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融合发展,推动实现生产和消费连接更加紧密,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渠道更加畅通,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持续提升,有力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文/江门日报记者 陈素敏 通讯员 台宣
顶层设计 统筹领导县域商业建设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是统筹城乡经济、带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节点。
为下好台山县域商业建设这盘棋,台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县域商业建设进行系统性、规范性管理,确保工作开展科学规范。目前,台山市已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市领导为副组长,部门单位及镇(街)为成员的县域商业体系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台山市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工作方案》《台山市县域商业建设行动项目日常监督管理制度》等,统筹领导县域商业建设,确保政策落地、项目有序推进。
为突出特色定位,台山市先后颁布《关于印发台山市建立健全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整合推进三级商业体系、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农村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等,为县域商业建设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扩面提质
构建县乡村商贸消费网络
近年来,台山消费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持续优化、业态日益丰富。
在城区,台山市打造了多个商贸核心。其中,老城区以台山商业城、台西路步行街、天岭购物广场等为代表的老商圈,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街区,积极发展新型业态;东部新城区以舜德路及附近的昌大昌广场等为代表构成东部新商圈,打造年轻化商业业态;南部新城区以台山万达广场等为代表,配合城市南扩,崛起南部新商圈。
在乡镇,台山市着力发展乡镇商贸中心。全市打造17个设施完备的乡镇商贸中心,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一站式”购物需求。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台山市积极盘活乡镇、农村闲置资产,引入农民专业合作社、营销大户站点等资源,打通线上和线下营销上下游渠道。目前,台山市已设立3个名特优新农产品线上商城、23个邮政网点和277个村站点农产品线下实体综合销售服务网,并在行政村升级改造“前商超、后仓储”村级商业网点,建设1个村主题型站点、10个村标准型站点、266个村基础型站点,推动实现村村有网点、有服务,农产品运得出、消费品进得去,不断满足村民足不出村的消费需求。
整合资源
推动物流基础体系融合发展
消费的变化,与交通物流效率密切相关。台山市坚持通过“政府搭台、市场化运作”构建物流配送体系,持续推动商务、交通运输、农业、供销、邮政等部门合作,共同推动县乡村物流基础体系融合发展。台山市通过加快投入建设共配中心、仓配中心,升级改造村级商业和村级物流网点,打造“交邮”合作基础平台,形成覆盖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推动乡镇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目前,完成都斛、水步等21个镇级营业服务网点的升级改造,设置三合、斗山、深井、北陡、那扶“交邮”合作线路5条,加快建设县级共配中心和28个村级物流配送标准示范站点,有效推动县域渠道端和供应链双下沉,促进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城乡配送“中间一公里”、便民消费“最后一公里”三畅通。
值得关注的是,台山市围绕农产品上行冷链物流的薄弱环节,瞄准预制菜产业发展新赛道和对冷链物流的增量需求,着力打造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目前,台山市新增冷库库容12.5万吨以上,新增冷链仓储流通、农产品加工设备超6600台(套),提供冷藏、分拣、初加工、包装、展销、物流配送等综合“一站式”服务,切实增强农产品上行能力,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产品流通效率,确保城乡市场供应起到了良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