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蓬江正不遗余力抢抓“大桥经济”重大历史机遇。图为蓬江产业园。
深圳科技园·江门园区。
最近有两个消息,让江门蓬江从政府到企业都高度关注:一是深中通道正式通车时间定于6月30日;二是黄茅海跨海通道的控制性重点工程黄茅海大桥6月19日顺利合龙,预计年底建成通车。
经深中通道,从深圳机场高速出入口到大鳌高速出入口,全程仅68公里,车程约35分钟,对进一步密切“圳”“蓬”牵手具有重要意义。黄茅海跨海通道连接江门和珠海,将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虎门大桥、南沙大桥共同组成粤港澳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成为世界级交通枢纽。
许多成功的案例已经证明,借助“大桥”“大湾”可以推动形成“大城”。“双通道”将江门蓬江与深圳、珠海、香港、澳门深度连接,让“蓬”友圈史无前例地扩大。
拥抱“双通道”,交“圳”心“蓬”友。抢抓“大桥经济”重大历史机遇,作为江门市中心城区,江门蓬江将大有可为、必有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文/图 邓少军
A 抢抓重大历史机遇叠加形成的向上向前之势
重大区域交通设施的建成往往带来巨大机遇。但能否抓住机遇,关键还得靠自己。
省委书记黄坤明强调,要聚焦发挥深中通道的关键作用,认真谋划做好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这篇文章。市委书记陈岸明也多次对抢抓“大桥经济”“黄金内湾”历史机遇作出了工作部署。
据分析,随着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陆续建成通车,江门蓬江的交通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往北,通过江门大道、广中江高速、规划的广佛江珠城际“北通道”连接广佛;往东,通过深中通道、深岑高速“中通道”连接中山、通往深圳,逐步实现“通勤深圳一小时”;往南,通过广佛江珠高速、银洲湖高速、黄茅海跨海通道“南通道”连接珠海、通往港澳,逐步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和“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
有观点认为,“双通道”的通车,势必能加快推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流动,将进一步彰显江门蓬江作为中心城区长期沉淀的商业消费优势、公共服务优势、行政资源优势。
机遇相互叠加,“双通道”的贯通,也让江门蓬江在承接深圳产业溢出、转移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据分析,江门蓬江极具生产生活成本竞争力,资源要素成本低、生活居住性价比高,辖区内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蓬江片区、滨江新区、科技创新、文商旅融合发展等产业平台加快建设,是企业“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战略组合布局的理想区域,未来将吸引更多来自深圳的研发团队和企业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省政府发布的《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规划》,其中有8处内容直接涉及江门蓬江,如明确支持江门蓬江重点打造激光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等。而随着总面积117平方公里的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蓬江片区加快规划建设,江门蓬江抢抓珠西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机遇也具备了充足条件。
面对机遇,江门蓬江乘势而上,提出要抢抓重大历史机遇叠加形成的向上向前之势,全力冲刺千亿GDP强区,为江门打造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广东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主战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落实到具体措施上,江门蓬江加快跨区域交通对接,提速“五纵五横两环两铁”立体化交通网络建设,畅通产城融合发展大动脉等;已完成9个高速出入口的颜值提升,并从沿线绿化美化、连接线景观提升等方面,打造路畅景美的城市窗口形象;强化科技引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对接深圳20个产业集群,尤其是网络与通信、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以大型产业集聚区蓬江片区为重点,打造一批可快速对接深圳资源的高质量产业空间,建强健康食品、智能家电两个省级特色产业园以及省级预制菜产业园。
同时,为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江门蓬江将学习深圳典型经验,依托蓬江产业会客厅,用好“一项目一专班”、并联审批、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等工作机制,提高“一窗通办”“一网通办”水平,打响“蓬江服务”品牌;学习“深圳品质”“深圳规划”,统筹宜居城乡建设,加强民生领域合作,办好民生实事;坚持“文旅活区”,结合“江门3.3精彩之旅”,串珠成链优化蓬江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好“蓬江优品”,加强面向深圳、港澳的宣传推广力度,吸引更多大湾区旅客入蓬旅游、留蓬消费。
B 园区、企业提前布局促对接
对于深中通道通车带来的机遇,江门蓬江的工业园区以及企业都非常看好。许多园区、企业提前布局,准备在对接深圳企业和业务方面大干一场,“打扫庭院”迎接“圳”朋友。
2016年底,深中通道主体工程开工。2017年,海目星在江门成立子公司,开始建设江门制造基地,成为深江合作较早的探路者之一。通过“深圳总部+江门基地”等合作模式实现快速发展,海目星子公司已经成长为蓬江乃至江门激光产业的链主企业。
海目星(江门)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聂水斌在谈及深中通道通车时认为,这意味着深圳和江门开启强强联合、强强互补的“双城时代”。
“深中通道的开通使深圳和江门企业顺利接轨,为我们高端智能产业链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合作空间,点燃‘人才’引擎,实现‘同城’生活。这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还能促进研发和生产紧密互动。以深中通道为枢纽线,科技、人才等要素在两地之间的流动将更加高效、畅通,更能汇聚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力。”聂水斌说。
“海目星(江门)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会紧抓‘大桥经济’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加强与深圳产业资源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汇聚更多人才资源,让‘流量’变‘留量’,共同助力江门高端智能装备产业链的发展。”聂水斌说。
与海目星一样提前来到江门蓬江布局的深圳企业,还有稻兴集团。2021年,深圳稻兴集团准备进行产业转移,计划在包括江门在内的三个城市中选择一个作为产业转移城市,最终选择了落地江门蓬江。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考虑到深中通道开通后,深江两地距离拉近。稻兴集团在蓬江区棠下镇购置近7公顷土地,2022年基本建成稻兴光合制造中心。
稻兴产业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波说,得益于稻兴集团的提前布局,深中通道通车后,他们将成为第一拨受益者之一。“双通道”将让大湾区城市群在时空上连接得更加紧密,产业协同格局将会重塑。谁能抓住机会,准确布局,谁就有机会降本增效,提高产品竞争力。
对于深中通道开通带来的机遇,作为深江合作平台之一,深圳科技园·江门园区也期待满满。
据了解,深圳科技园·江门园区由深圳科技工业园(集团)有限公司与广东胡润企业集团联手打造,旨在依托深圳科技园的产业优势、以“深圳总部+江门基地”的园区联动模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集科技研发、技术创新等于一体的新型科技园区。
广东胡润企业集团副总经理黄凤娟介绍,深圳科技园·江门园区十分关注深中通道的开通,多次主动前往深圳招商。得益于对接深圳资源以及资金投入、税收等多方面的园区优势,目前已有多家深圳企业意向进驻园区。
其中,已落户深圳科技园·江门园区的广东保卫鹰无人机有限公司由深圳资源方与蓬江本土资本联合成立。据了解,该公司目前已经布置完毕,正准备投入运营。广东保卫鹰无人机有限公司总经理谭伟森表示,国内七八成的无人机企业都在深圳,深中通道开通后,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会进行产业转移,来江门最便利。
江门市首个启动的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试点项目蓬江(荷塘)万洋众创城也做好准备迎接“圳”朋友。荷塘万洋众创城科创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力予说,万洋众创城将抢抓深中通道开通的重大历史机遇,一方面做好园区企业的服务工作,围绕园区产业强链补链;另一方面将打造更多更好满足市场需求的生产空间,完善生活配套和商业配套等,让企业能引得进、留得下、活得好。
8年前,在香港科学园工作16年的马振富回到家乡江门从事创新创业基地的孵化工作,在江门蓬江成立珠西创谷(江门)科技园有限公司,如今已累计孵化企业319家。“深中通道的开通将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产业协同发展。”珠西创谷行政总裁马振富说,当前,江门正强化与深圳、香港的产业联动、创新协同,相信会吸引更多来自深圳或者香港的企业通过“香港总部+深圳基地+江门分园”“香港研发+江门生产”“深圳服务+江门制造”等新模式前来合作,为江门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他山之石
江苏南通借力“大桥经济”
跻身“万亿俱乐部”
借助“大桥经济”,两岸要素流动速度加快、集聚能力增强,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这在国内有许多成功的案例。比如,江苏省南通市依托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正式纳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经济总量在15年间连跨9个千亿级台阶,成功跻身“万亿俱乐部”。
强化顶层设计,注重超前谋划、快速对接。南通市与上海市谋划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通过参与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协同、发展南通港国际货运、发展南通机场航空货运、构建生活物资保障体系、建设企业总部南通基地,强化区域分工协作、功能互补,加快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支点。
推动科技创新,注重培引结合、需求导向。南通市加强科创企业、高端人才的引培和产学研跨江合作,推动“上海苏南孵化、南通转化”“上海苏南研发、南通制造”,目前已共建多个省级平台、基地。
深化产业合作,注重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南通市探索发展“基地+拓展区”“总部+协同中心”“飞地孵化”“离岸创新”等模式,与上海及苏南地区建有19个合作园区。南通40%以上的农副产品供应上海及周边地区,50%以上的企业在上海有合作关系,超过60%的货物通过上海口岸进出口。
优化营商环境,注重公平有序、服务企业。南通市对接上海、苏州拓展实施“一网通办”“跨省通办”、通关一体化等举措,深化投资贸易便利化;出台《南通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打造公共资源“不见面”交易的“南通样板”;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领域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与上海仁济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让南通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上海优质医疗资源。
加快文旅融合,注重挖掘禀赋、特色发展。南通市主动到长三角等地区的客源地城市开展各类旅游推广活动,推出各种门票优惠政策及出游便利,广泛宣传南通市“江、海、河、湖、洲、岛”兼备的城市特色等。
□专家声音
承接深圳资源外溢
打造江门科教创新中心
“蓬江区作为江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深江合作中有着独特的优势。”江门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五邑大学教授刘志坚认为,珠江口东西两岸交通便捷程度对江门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的陆续开通,不仅能有效降低江门到深圳等城市的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推动大湾区城市(区域)空间发展格局的重构。因此,无论江门还是蓬江均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
刘志坚认为,江门蓬江应发挥自身独特优势,以承接深圳资源外溢为重点,以打造江门科教创新中心为目标定位,深化与深圳的合作共建。比如,开展科技招商,重点招引深圳科研机构和科创金融等创新服务机构进驻江门,为全市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蓬江贡献;积极打造“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建设“研发—孵化器—加速器—前期产业化”等功能集成的以孵化器为中心、以人才公寓为支撑、以综合服务为保障的“科创综合体”,抢占产业链价值链高端,以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更多的经济成果;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都市型产业,与其他土地空间富裕地区的“生产制造基地”型产业错位发展;努力提升城市品质能级,活化包括启明里、长堤历史文化街区等在内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文旅以及其他现代服务业上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