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相亲与相爱,动身千里外心自成一脉……”近日,在“蓬友+”党群服务站(中天新地站)前的小广场,蓬江区环市街道怡康社区联合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江门分公司、江门市少儿拉丁舞团共同举办“龙腾生辉 闪耀蓬友”快闪活动,用动感十足的街头舞蹈,伴随《相亲相爱》歌声,向大家致以新春的美好祝福。
时间回溯到去年底,在江门市委组织部指导下,蓬江区在城市商圈里、居民家门口建成启用了4个“蓬友+”党群服务站,以延伸党群服务触角,更好地服务户外劳动者和周边居民。
建成以来,这些党群服务站运行得如何?记者走访发现,“蓬友+”党群服务站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春节期间也不打烊,持续开展系列暖心活动,吸引了很多新就业群体、周边居民前来参与打卡。
文/黎禹君 王乐怡 黄晓东 林长顺 陈艺锋
城市的温暖角落
大年初五14时许,送完手头上最后一单外卖,外卖小哥吴玉成在手机接单系统中点了“下线”。看着空了的水杯和仅剩不多的手机电量,他调转车头,朝环五邑华侨广场商圈驶去。
那里,有一个专门为新就业群体打造的“蓬友+”党群服务站。吴玉成到的时候,面积不大的服务站里,已有不少骑手在吃饭休息。
走进“蓬友+”党群服务站(中天新地站),记者看到,一角的书架上摆着书籍,旁边还有充电宝、饮水机,并配有座椅、空调、电视等硬件设施,不大的空间,让人感受到温暖的氛围。
像这样的“蓬友+”党群服务站,蓬江区已经启用了4个。
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不断严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深入实施“侨乡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工程”,开展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引领、传统领域党建巩固提升、“两企三新”党建攻坚等行动。
新的一年,江门做实做强党群服务中心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不断强化各级党群阵地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更多党员群众感受到“家”的温暖。
前段时间,面对寒潮,“蓬友+”党群服务站充分发挥位于城市商圈、人流量大的优势,开展系列冬日暖心活动,组织党员志愿者为周边工作的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交警协警、市政维修工等户外劳动者送上热茶,为城市增添温暖底色。
多元服务持续“圈粉”
近期,“蓬友+”党群服务站活动精彩纷呈、年味十足,舞蹈快闪、宫灯制作、舞狮送福……吸引了众多周边居民前来参与体验。
在“蓬友+”党群服务站(奥园广场站),一场“非遗宫灯”亲子活动人气满满。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宫灯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内涵,动手绘画、粘贴、拼接、组装框架,制作出一个个属于自己的作品。
阵地建设不能一建了之,管好用好才是关键。如何让党群服务站人气不断?答案是:靠多元服务,实力“圈粉”!
铺纸、蘸墨、起笔……近日,在“蓬友+”党群服务站(海逸城邦站),篁庄社区联合华诚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党支部开展“小小醒狮迎新春 妙笔挥毫送祝福”活动,邀请有“一技之长”的“双报到”党员志愿者挥毫泼墨,为附近的居民商户、来往的外卖小哥等写春联。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将福字和春联分发到大家手中。“社区每年都给我们送福字,感觉在这里工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来自广西的陈怡然接过大红的福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快递小哥章诚当天收获满满,乐得合不拢嘴,“今年是我在江门的第十年,这些活动让我找到了‘家’的温暖”。
自启用以来,“蓬友+”党群服务站还结合实际,链接各方资源力量,为新就业群体、居民群众提供各类技能培训。
比如,迎宾大道站链接位于石冲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蓬江区“零工市场”资源,在站内设置招聘栏发布和更新用工信息,打造“小社微工厂”,开展技能培训,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求职、岗前培训等服务。至今,“小社微工厂”已成功帮助15名妇女、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据统计,截至目前,“蓬友+”党群服务站已累计举办普法宣传、心理咨询、公益服务、技能培训、送温暖、粤唱粤有戏等活动30多场次,惠及群众上千人次。
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治理
今年以来,蓬江区坚持把党群服务站打造成为新就业群体的联系点,通过系列党群活动、暖“新”活动,扩大新就业群体与市民群众的互动接触面,鼓励引导新就业群体积极融入、参与城市基层治理。
源源不断的暖心服务,温暖了新就业群体的心,他们从社会治理的旁观者逐渐转变为参与者。
“16份餐品准备完毕,请先锋送餐员取餐送往天福、育德、潮江路等各位长者的家里。”近日,队员龙伟、郭华收到“骑行哨兵先锋队”送餐群内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往石冲社区长者食堂取餐。20分钟后,餐品完好无损地送至长者家中的餐桌上。
据介绍,每天11时和16时,志愿骑手都会停下手中订单,腾出时间赶到石冲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长者食堂领单取餐,再送到社区长者家中,并把上一顿饭使用的餐具收回来。“我们平时就在这附近送餐,顺路过来帮帮手,大家一起分头行动,也没有占用太多时间。”龙伟笑着说。
在蓬江区,“骑行哨兵先锋队”主动对接长者饭堂,为16名行动不便的长者提供“外卖送餐”服务,参与骑手约350人次;“骑行之家”党支部每月开展电动自行车义检义修活动,至今已举办活动12场次……
在党组织的关怀下,奔走在大街小巷的“城市小蜜蜂”不再是城市里“最熟悉的陌生人”,他们不仅感受到“家”的温暖,还融入社会治理中来,用实际行动守护着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