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江区扎实推进“益食堂”长者饭堂建设,用“小食堂”助力养老“大民生”。
每到中午,位于白沙街道象山社区的“益食堂”长者饭堂就饭香四溢,陆续有老人进出买饭就餐。大家三三两两围坐一桌,有说有笑。“天气虽然冷,但饭是热乎的”“太方便了,只需拿个勺子过来就行,吃饱后也不用收拾清洗餐盘”“这里白饭任装,管吃饱”……前来吃饭的老人对这家新开不久的“益食堂”长者饭堂都竖起了大拇指。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蓬江区扎实推进“益食堂”长者饭堂建设,用“小食堂”助力养老“大民生”。去年11月以来,蓬江区陆续新增启用6个长者饭堂服务站点,其中棠下镇1个、荷塘镇1个、杜阮镇1个、潮连街道1个、白沙街道2个,为300多名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日均用餐量超200餐次,让老人乐享“舌尖上的温暖”。截至目前,全区共有20个长者饭堂服务点,实现镇(街)全覆盖,2023年累计为老人提供助餐服务19.5万餐次。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刘淑君 通讯员 张雯
多方助力长者饭堂建设运营
“这里饭菜好吃不贵,每顿都是一肉、一荤、一菜、一汤,米饭和汤都任装,而且离家很近,走几步就到了。”家住象山社区的居民梁耀南今年70岁,得知象山社区有了长者饭堂服务站点后,天天拉着老伴过来一起吃饭。他告诉记者,只要满60周岁就能来饭堂吃饭,每顿8元;如果年满80周岁或存在孤寡、失独、失能、纯老家庭等情况,每顿只需6元。“比较经济实惠,而且饭菜每天不重样。”梁耀南说。
“各长者饭堂的菜由厨师现炒,低盐、低糖、低油,讲究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软烂易嚼。”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长者饭堂的运营模式是由政府搭台,慈善机构、企业资助,社区积极参与,社工机构负责运营,对60岁以上老人补贴2—8元/餐。
目前,蓬江区60岁以上老人10.96万人,80岁以上老人1.45万人,老龄人口占总人口20.36%,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日益旺盛。蓬江区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抓住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餐”需求,积极探索以“大配餐”服务为重点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扎实推进“益食堂”长者饭堂可持续发展。
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区民政局采取“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的办法,探索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慈善机构、家庭和个人等共同推进“大配餐”的合作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规模化经营、有效成本控制、科学定价和合理助餐补贴,促进助餐配餐服务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每年安排项目资金,对老年人就餐、长者饭堂运营等环节给予补贴;发动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等力量,设立专项基金,多方助力长者饭堂建设运营。自2018年设立至今,提供助餐服务近60万次,守护辖区老人的幸福“食”光。
打通老人助餐服务“最后一米”
“16份餐品准备完毕,请先锋送餐员取餐送往天福、育德、潮江路等各位长者家里。”外卖小哥龙伟、郭华收到这条特别的派单消息后,马上赶往环市街道石冲社区“益食堂”取餐。20分钟后,餐品完好无损地送至长者家中。
据了解,龙伟、郭华还是环市街道“骑行之家”党支部的骑行哨兵先锋队员。为解决部分老人因行动不便无法到长者饭堂服务站点就餐的问题,蓬江区以环市街道为试点,发挥各社区“骑行之家”党支部作用,开展“先锋送餐”行动,组织外卖骑手开展志愿送餐活动,通过“群众点单—社区派单—骑行之家接单—骑手送单”模式,将行动不便但有送餐需求的老人纳入送餐范围,打通老人助餐服务“最后一米”。其中,石冲社区已有16名行动不便的老人享受到“家门口”“点对点”的“先锋送餐”服务。
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蓬江区已建立起“区—镇(街)—村(社区)”联动机制,加大摸排力度,积极指导长者饭堂第三方运营机构对接各镇(街)、各村(社区),了解辖区老人实际需求,有的放矢提供多元化服务。截至目前,已帮助有就餐需求的老人录入信息超1000余次,其中有送餐服务需求的老人近300人。同时,将助餐服务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有机结合,2023年共服务老人近1500人次,解决老人居家遇到的问题200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