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坎司法所联合多方力量,打造全省首个县级涉侨涉旅古镇联调工作站。
月山镇的“网格员+民警+驻村律师+村贤达士”矛盾纠纷调处队伍,塘口镇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赤坎镇的“人民调解+线上司法确认”数字化调处模式……近年来,开平市司法局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化实践,因势利导培树“禾美开平”调解品牌,进一步推动构建江门市“和谐社会 禾美五邑”调解品牌体系,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思路、新途径,大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在优秀传统文化、碉楼文化、侨乡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深度融合,为江门市争创全国一流水准的“枫桥经验”广东侨乡品牌提供“开平样板”。
文/江门日报记者 刘嘉猷
图/开平市司法局提供
因地制宜
打造特色调解品牌
开平市司法局注重将开平碉楼文化与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机结合,不断探索创新调解工作方法,形成具有开平特色的“禾美开平”调解品牌。
“调解品牌建设要因地制宜,在品牌培育过程中,我们要求全市司法所结合各自镇(街)的重点工作、传统文化、文旅发展及相关特色亮点等,研究确定辖区的‘禾美开平’调解品牌建设方向。”开平市司法局党组成员、政工办主任黎超华说。
“他不配合你的工作是有错在先,但是你出手伤人,那就更加不对。”日前,在一宗工人和村民因工钱产生矛盾纠纷的案件中,龙胜镇禾兴村委会党员冯绍忠语重心长地劝解工人。最终,双方均认识到自己的过错,握手言和。
龙胜镇依托“总有党员在身边”党建品牌,聚焦矛盾纠纷前端化解,创新“党建+调解”工作模式,汇聚基层党员力量,引导党员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主动做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龙胜实践。
背靠大沙河水库的黎雄村委会大塘面村,每逢节假日总是热闹非凡,随着游客的增多,诸如乱停车之类的小问题偶尔引起了争执和矛盾。“先喝杯茶冷静一下,有问题我们好好解决。”大沙镇黎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梁宇成在调解矛盾纠纷中,一边给群众倒茶,一边劝解道。据悉,大沙司法所结合大沙茶特色,创新打造“党群茶话调解室”,以一杯清茶拉近党群干群距离,以茶为媒搭建与群众沟通的渠道,了解群众诉求。
龙胜镇的“党建+调解”工作模式和大沙镇的“党群茶话调解室”是开平市“禾美侨乡”调解品牌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开平市司法局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聚焦矛盾纠纷化解,不断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新方法,走出了有时代特征、符合各镇(街)特色特点、满足群众需要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为让“禾美侨乡”调解品牌的调解经验模式更具有可复制性、可推广性,该局充分发挥专职人民调解员和网格员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坚持定期排查、专项排查、重点排查相结合,持续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发现各类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有效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法治开平和平安开平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精准施策
助力基层法治建设
面对“禾美侨乡”调解品牌培育的诸多挑战,开平市司法局多管齐下、精准施策,有针对性地提升基层法治队伍的法律认知水平,提高基层依法治理能力。
今年,该局与开平市委政法委、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及市公安局共同签署《联调共建协议》,标志着开平“枫桥式”多元解纷共治机制步入崭新的发展阶段,拓宽了多元解纷的合作网络。
其中,赤坎司法所携手辖区法庭、检察室与派出所,打造全省首个县级涉侨涉旅古镇联调工作站,构建“部门协同、资源互通、优势叠加、纠纷共调”的矛盾纠纷化解综合平台,专为华侨华人及中外游客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涉侨涉旅法律服务,特别强化了涉侨权益保护的合作机制,有效提升了“司法护侨”的服务效率与质量。
同时,赤坎司法所创新推出“人民调解+线上司法确认”的数字化调解模式,依托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粤公正”微信小程序,实现法官、调解员与当事人之间的即时线上互动,确保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迅速、便捷得到确认,极大程度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升矛盾纠纷解决效率。2021年至今,已有120多宗案件通过数字化调解模式实现定纷止争。
针对基层调解人员专业化水平不足的痛点,该局定期组织开展多种主题培训,并充分利用开平全市269个村(社区)的驻村律师和“法律明白人”法治队伍资源,创新“普法+调解+服务”模式,注重将矛盾纠纷调处过程变为群众学法明理的过程,既为群众调处矛盾纠纷,更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
接下来,开平市司法局将秉持“美景之下有人和,人和之后有司法”理念,继续总结提炼各司法所在“禾美开平”调解品牌培育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特色亮点,进一步提高“禾美开平”的社会影响力和知晓度,为群众提供精准、普惠、便捷的调解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