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英。
□文/图 赵可义 黄恒莉 王睿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视学生为“宝贝”的她时刻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是学生贴心的守护者;作为一名市政协委员,她用心用情履职,发挥专家特长,在中医药教学、科研、科普这块阵地上,用实际行动诠释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她就是市政协委员、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科研规划部部长于海英。
“中医药教育工作与委员履职相辅相成、互相促进。”2022年,于海英成为一名市政协委员,她的视野从校园伸向更广阔的舞台,教育工作者与政协委员的双重身份,让她肩负起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持续为江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贡献着智慧与力量。
书信交流:
做学生“心心相印”的守护者
于海英曾在吉林、河南等地任教。2020年,作为我市引进的二级高层次人才,她在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开启了新的教学生涯。
于海英办公室的一个文件盒内,整整齐齐放着500多封书信,这些书信是学生写给“敬爱的于海英教授和十年后的自己”的。
每位新入校的学生,于海英都建议他们写这样一封信。她尝试用书信与学生谈心聊天,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当面说不出口的话,在信中可畅所欲言。写信主要是引导学生明确职业规划,让他们珍惜大学时光、不虚度光阴,为‘想成为的样子’而努力。”视学生为“手心中的宝贝”的于海英希望通过书信,与学生成为交心的朋友,做学生“心心相印”的守护者。
很多学生通过书信表达出对于海英教育方式的赞许,他们被其人格魅力所深深吸引,也从老师身上感受到了“暖暖的爱意”“责任心”与“正能量”。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选择用纸笔来述说自己的故事,我觉得很有趣、很温暖。”该学院大二学生李冰丽说,“这样的交流方式在我迷茫的时候带给我力量,我现在也会经常和于教授(于海英)说说心里话。”
对于教育理念与方式,于海英有自己的见解,“我最常用的上课方式是将案例巧妙融入课堂,‘浸润式’教学更能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她通过案例教学,增强学生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于教授的授课风格严谨生动,激发了学生们对生物化学课程学习的浓厚兴趣,为我树立了教学的标杆。”年轻同事吴丹在于海英身上看到了榜样的力量。“她是师德的楷模,拥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最可贵的是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深深感染了我。”另一位年轻教师唐丽也深受其影响。多年来,于海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养起一批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
凭借对学生炽热的爱、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丰富的知识积淀,任教27年以来,于海英教学质量考评年年优秀,深受师生爱戴与尊敬。省级优质课教师、市优秀教师、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她荣获的每一项荣誉都是对其教书育人、科研成效的褒奖。
建言献策:
做中医药强市建设的推动者
江门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名医名家辈出、医疗服务资源充足、产业品牌优势突出,现在正全力建设中医药强市。
“身为市政协委员,要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我要发挥中医药专家、政协委员双重身份优势,为建设中医药强市奉献绵薄之力。”于海英对政协委员的身份有清晰的认知。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承担着培养中医药应用型人才的主要任务。目前,医疗机构、医药企业也急需一些高层次人才。当前,“校企合作”是重要途径,但校企合作也一定程度存在着契合度不高、收益不明显等问题,对此,于海英提交相关提案,建议打造江门“校院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质量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让中医药职业教育人才从“能就业”走向“好就业”。
这一提案提交后,得到市卫生健康局等承办单位的积极回应,研究推动相关举措的落实。当前,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支持引导下,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与医疗机构、医药企业通过实施订单定向培养、现代学徒制,及举办特色专业方向班、共建实训基地等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持续优化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满足我市中医药人才的需求。
从事教育27年,于海英深知科普在中医药强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加大中医药文化保护传承和传播推广力度,要从娃娃抓起,希望通过科普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于海英认为。
今年初,于海英提交了提案《关于着力构建江门中医药科普教育体系,深入推进中医药科普产业发展,精心打造侨都科普品牌矩阵的建议》。“提案承办单位市科学技术协会态度真诚、执行力强,还登门拜访。我们围绕破除中医药科普教育体系构建所遇到的困境,商讨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和举措。”对此,于海英表示对提案办理很满意。
“今后,我将认真履行委员职责,深入开展调研,多倾听来自一线的声音,为推动中医药强市建设建诤言、献良策。”于海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