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江门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江门市广播电视台
第913期:江门市科学技术协会

点击播放:第913期民生热线音频


科协.jpg

  直播时间:2024年10月25日11:00-12:00

  播出频率:江门电台FM100.2综合广播频率

  上线单位:江门市科协

  访谈嘉宾:江门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  朱金治

  江门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  颜自能

  江门市科协学会部部长、一级主任科员  梁雄坚

  江门市科协科普部部长  曹芃芃

  节目主持:邝杰岚

  主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事关长远、事关根本、事关全局的战略举措,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前不久,江门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召开,指出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江门市科协如何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广泛调动科协系统和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协系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朱金治:科协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科协的基本职责是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近年来,科协各级组织力量不断增强,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提升,面对新一轮改革新要求,科协系统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一是进一步加强党对科协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党建品牌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科协事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对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引领,引导科技工作者心怀“国之大者”,自觉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践行者和推动者。二是要进一步提升服务产业创新的能力。推动形成广泛联系科技工作者的组织体系,大力推进科技社团改革,提升学术交流质量,服务科技人才和产业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将推动海智基地、海智工作站建设,通过建立高水平智库,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同时进一步加强科技志愿服务,建立健全科技专家服务队伍,将“三下乡”变为“常在乡”。三是要进一步推动科普工作创新发展。进一步发挥好科普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升级优化科普活动联动平台、全域科普传播平台、科普公共服务平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平台等“四大科普平台”,提升科普服务能力,构建全领域、多样化的大科普工作格局。同时,助推科普传媒集团发展,加速构建科普产业体系,促进科普产业化、市场化,推动形成公益性科普事业与市场化科普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主持:近两年来,我市将科普工作列入民生实事、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健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机制。对于我市的科普宣传工作,市民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市民录音】

  市民:科普从生存角度来说,第一步是趋利避害,在这之后,从教育认知拓展的角度而言,也是认识世界的过程。我也经常带两个孩子去博物馆科技馆这类去看看。之前去过科技馆,也试过在新会万达里边看过一些科普的展品,当时我也感叹我们在科普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已经是推送到嘴边的程度,很到位了。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就是可以跟学校、工会多点合作。我了解到有科学科技类的包括发明创造的比赛,可以往这方面多点支持和扶持,如果有更多有权威性的比赛,能对孩子们的升学有一些助力,会起到更大的推动推广作用。

  主持:市科协在加强全市科普能力建设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和显著成效?

  颜自能:近年来,市科协通过凝聚合力、整合资源、优化供给等举措,加强全市科普能力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首先是凝聚科普工作合力。市、县两级都建立了由30多个部门组成的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级各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科普工作。市科协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办公室的作用,加强对科普工作的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科普活动,构建起全社会紧密协作的科普共同体,不仅高质量完成了民生实事和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也为构建良好的科普生态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次是整合全市科普资源。通过持续打造刚才朱书记提到的“四大科普平台”,在科普活动、科普传播、科普服务以及科技教育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平台的建设加速了科普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畅通了科普资源的共享渠道,提升了科普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再次是优化科普内容供给。先后打造了“江门科普”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江门日报科普专栏、江门电视台《科普一分钟》《科学向未来》广播及电视栏目,持续升级全国科普日、科普游、科普大讲堂、科普嘉年华、“三下乡”活动、社区科普大学、青少年科技教育等科普品牌。我市“全国科普日”活动已连续8年获得中国科协表扬;全民科学素质大赛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科普中国信息员建设工作在全省地市中唯一获得中国科协的表扬。

  主持:我们关注到“江门科普”微信公众号,其中有一项内容是“2024年10月江门科普活动推介”,向市民群众推介了10多项活动,精彩纷呈、丰富多元。江门科协是否每个月都有许多活动推介?为什么有这样的安排?

  曹芃芃:“江门科普”微信公众号是市科协的官方公众号,经过几年的持续努力,已成为权威科学知识和全市科普活动的发布窗口。我们每月会在公众号定期发布科普活动信息,这么做也是希望可以满足市民多样化的科普需求,吸引更多的市民关注和参与,营造一个热爱科学和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例如,我们每月精选如中微子实验室等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的科普自“游”行活动,关注“江门科普”微信公众号就能够及时获取报名资讯和参与活动。在这个月的26和27号,也就是明、后两天,即将有市民群众走进新会陈皮产业小镇和新会葵博园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研学体验活动。

  主持:说到科普研学体验,我们都知道在江门有一个深入地下700米,用于捕捉宇宙间幽灵粒子的国家大科学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大家对这个神秘机构都很好奇。下面我们现场电话连线中微子实验室的总工程师马骁妍了解一下。

  马总您好,听说中微子实验建设目前已进入收官阶段,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目前的进度和未来科研方向吗?

  马骁妍:很高兴能在节目当中与大家进行交流。江门中微子实验室是在2013年立项,2015年在江门开平市金鸡镇启动建设,在地下700米建造10多层楼高的巨大探测器用来捕捉和研究中微子,预计在今年年底完成探测器安装后灌装液体,预计明年8月份可以正式开展探索工作。构成物质世界基本粒子有12种,基本粒子的意思是最小粒子不能再分了,比如原子可以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它就不能叫基本粒子。那么在12种基本粒子中,中微子占了3种,假如宇宙是一间大房子,那么盖成这个房子用的砖里面,每4块就有一块是中微子,所以说中微子数量特别多。但对于人类来说,中微子依然存在着很多未解之谜,我们实验是为了解开这些谜题,首要的科学目标是给这3种中微子称重,看谁轻谁重,测量3种中微子的质量顺序。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它科学目标,希望在未来30年里逐步实现。

  主持:中微子实验室除了承担科研重任外,还经常开展科普研学活动,同时也被评为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请介绍一下今后在科普教育方面有哪些计划?

  马骁妍:中微子是一种非常神秘的粒子,它蕴藏很多科学价值和探索空间,所以当地政府也计划建中微子科普馆,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公众了解到更多中微子的知识。聊到这个话题,就想到近期关于中微子的说法引发自媒体和视频热议,有些视频描述有点偏离,今天借此机会跟听众朋友们辟谣。刚刚我也说到中微子是数量最多的基本粒子,它的来源很多,如:太阳、地球和人体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大量的中微子,只不过它很难跟物质发生反应,所以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它能轻松穿过地球,来无影去无踪,这也是为什么把中微子比喻成幽灵粒子的原因。但大家不要因为这个比喻把它当作是幽灵,我们把探测器建在地下也是为了屏蔽其它信号干扰,从而获得更准确的实验结果。另外,中微子运动速度非常快,它接近光速,但不会超越光速,所以要靠中微子穿越时空是不能够实现的。

  主持:谢谢马总的介绍,也感谢马总和你们团队多年来的辛勤付出。马总今年还获得“侨都科技工作者”的荣誉,请问一下您有什么感想吗?

  马骁妍:非常荣幸能够获得“侨都科技工作者”的荣誉,也非常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肯定和支持。我是一个地道的北方人,也是因为中微子实验和广东江门结下了深厚的缘分,也让我有机会了解侨都的魅力所在。我希望通过实验、科普宣传能够让更多的江门人爱上科学,我是万千科技工作者的一个缩影,仍有很多科技工作者在自己的岗位上,用自己的方式为实现科技强国的梦想在努力着,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点。

  主持:谢谢马总,我们都很期待中微子实验室能早日建设,顺利开展科研任务,也希望有机会能去现场感受一下。最后感谢马总的电话连线。

  主持:2024年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主题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今年以来,在弘扬科学家精神、服务好科技工作者等方面,市科协推出了哪些举措?接下来有什么工作计划?

  梁雄坚:在今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市科协重点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建家交友、学习宣传和科技服务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一是走访慰问,联合科技部门发布了《致全市科技工作者的一封信》,市科协领导带队走访慰问企业、科研院所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传达传递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二是座谈交流,举办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座谈会,组织近30名来自各行业领域的科技专家代表进行交流座谈,围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等话题出谋划策。三是学习宣传,成功开展2024年江门市“侨都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选树了本地20名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先进事迹,并在江门日报等主流媒体和新媒体上进行刊登发布,广泛引发社会关注。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增强我市科技工作者的自豪感、获得感和认同感,更好地团结引导他们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

  接下来江门科协还将加大力度建好实体科技工作者之家,继续策划好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加强为全市科技工作者服务,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宣传推广好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和科技企业创新案例,明年还将开展全市优秀自然科学论文评选工作,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前来投稿。

  —————————————————————————

  【微信留言

  杨小姐:我平时也会看跟科普相关的内容,也关注了很多科普的博主,但感觉江门本地关于科普的宣传账号可以有更大的改善空间,建议可以更生动有趣一点,让老百姓都听得明白的语言来表达科普理论。

  颜自能:当前我们的宣传平台上的信息大多来源于科普中国等权威平台,我们在采纳和转载时,会尽量在不偏离原意的情况下,通过更接地气、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也是今后我们工作需要改进和优化的地方。

  【微信留言

  李生:对于科学知识的普及,年轻人能在各种媒体上轻松获取,但对于老年人群体,他们所获取的渠道就很少。建议科协能定期在社区为长者普及科普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朱金治:提高科普素养的重点人群主要包括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我们也定期对长者开展关于医疗卫生、法律、老年人保健等300多次课程讲座,并主动联合江门电视台开办《科普一分钟》《科学向未来》广播及电视栏目。接下来,我们会组织科技工作者、全市30多个协会多走进社区,结合科普三下乡的活动,把科普的知识传达到群众身边。

  【微信留言

  张生:江门有很多科普基地,但小朋友能接触的机会并不多,希望未来在暑假、寒假以及周末假期能让小朋友有机会到双碳实验室、五邑大学实验室、中微子实验室等进行参观和体验。

  曹芃芃:在双减的政策下,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我们也非常鼓励青少年多去基地参与科普活动,这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也可以让他们爱上科学,从而提高科学素质。此外,“江门科普”微信公众号也会定期发布一些科普活动,如在今年7月份组织市民群众到中微子实验室进行参观。现在全市总共建有144家市级科普教育基地,我们鼓励这些基地能面向市民开展相关研学活动,这些活动信息也会在“江门科普”微信公众号进行发布,有意向的市民可在相关基地的官方网站或者社交媒体上获取活动信息。

  搭建科普公共服务平台,其中最重要是建设江门科普地图,这是线上电子公共平台,目前已完成基本功能的搭建,正在进行数据测试,打造更全面便捷的科普信息服务平台,让公众能够轻松获取基地活动的信息,并积极报名参加活动。我们也期待在地图推出以后,能进一步促进基地科普共享和利用,我们会尽快完成测试后上线,届时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在使用体验后向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微信留言

  何先生:面向大众的科普活动太少了,特别是和周边城市相比下,小朋友接触科普活动还是不够,家长是不介意支付合理的活动费用,科普活动在供给方面不够,要么就是名额受限,要不就是错过活动举办的时间。

  曹芃芃: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现代化科技场馆建设,并一直在推进江门市科技馆、中微子科普馆以及恩平航空馆等一系列科普场馆的建设。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江海区安全应急科普体验中心正式对外开放,同时,我们也积极引入一些资源,如今年江海区承办了中国科学的流动科技馆,分别走进江海区和恩平市一些广场,让市民朋友可以参与的活动。

  科普活动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公益类科普活动,由市科协或者市科技局等部门举办的,这类的活动一般是免费的,有时候可能会因为要增加一些趣味性、科学性就会适当收取费用,但是这些都是很基础的成本费用,且名额是非常有限。二是我们积极推动科普市场化的发展,像我们江门科普传媒集团以及市场上的一些旅行社等市场主体也会按照市场化的模式去开发一些研学路线,这些活动虽然收取一定费用,但会给市民朋友提供更多选择,也相对提供更全面的科普供给,且在活动中有更加丰富和专业的科普体验。建议市民朋友根据个人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科普活动进行参与。

  【微信留言

  朱先生:现时高考录取加强了物理和化学的内容和占比,对于低龄小朋友家长来说,更加希望政府能多举办科普活动,普及一下物理和化学的知识,家长会更加放心。

  梁雄坚:以往在中小学开展科普活动相对较多,也在探索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举办低龄幼儿科技、物理、化学方面的小科学家竞赛。此外,也跟幼儿园共建科普基地,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更多后备科学力量人才。

  主持: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离不开科普阵地建设,今年初,广东省科协、省科技厅公布了“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2024—2028年)”名单。江门双碳实验室、开平中微子研究中心、江门海关技术中心等我市10家单位上榜,我市新增数排名全省第三。目前我市有多少家官方认定的“科普教育基地”?近两年来,市科协是怎样开展科普教育基地的认定、管理和培育工作的呢?

  曹芃芃:近年来,市科协开展科普教育基地认定、管理和培育工作,共认定命名市级科普教育基地144个,推荐获评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45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个。这些科普教育基地包括科研院所、农业、工业和自然生态等各行业、各领域。同时,市科协高度重视科普教育基地的管理和培育工作,一是强化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建立科普示范点、县、市、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的培育机制,对基地实行年度考核,建立基地正向管理和激励机制。2023年,全市科普教育基地共开展科普活动1.3万场次,接待群众近900万人次。二是搭建科普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整合科普资源,上线“江门科普地图”,强化科普教育基地的对外服务。同时指导科普基地开展研学游活动,推动科普与教育、医疗和旅游的融合发展,近年来市科协示范性组织开展科普自“游”行活动42期,共有2000余名市民群众参与,带动在全市掀起科普研学热潮。

  主持:说到科普阵地,我们接下来连线省级和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台山市甫草林场的副场长谭仕俊,谭场长也是今年的“侨都科技工作者”。

  谭场长您好,近年来,甫草林场作为省、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开展了许多有意义的科普活动,首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近期开展了那些特色研学活动?

  谭仕俊:从2022年以来,甫草林场成功举办约有50多场科普教育活动,通过实践和理论的融合,以多元化户外探索、科普讲解等活动营造寓教于乐的自然学堂,这些活动不仅拓宽参与者的科学视野,也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也让环保理念深入言行。在今年暑假,我们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甫草林场自然风采夏令营的活动,带领学生“解密被子植物”探索之旅,也传授了油甘果茶的制作方法,让参与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加深他们对植物价值利用的理解。

  主持:听起来这些活动不仅有趣,还能让学生们学到很多知识点。您觉得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有哪些亮点表现?

  谭仕俊:通过这次夏令营活动,充分展现了他们一定的创造力和艺术天赋,也让他们更加珍惜和爱护自然。我们还有一场低碳生活的体验活动,学生也展现出强烈的环保意识,主动提出自己的一些环保建议,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品,提倡绿色出行等,这些建议不仅实用可行,也体现他们对环保事业的关注和贡献。

  主持:我们知道,科普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激发兴趣和培养责任感的过程,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对青少年产生了哪些的积极影响?

  谭仕俊: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使青少年更加亲近大自然,培养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其次通过森林探索、艺术创作、劳动实践等形式活动,也拓宽了他们的科学视野,从而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科学素养,也培养了一定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和成长,在了解生态保护的意义后,让青少年更加明白这份责任和使命担当,从而更加积极的为绿色地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主持:非常感谢谭场长的精彩分享。我们期待甫草林场的科普教育活动能够继续激发更多青少年对自然和科学的兴趣。最后感谢谭场长的电话连线。

  主持:科普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去年以来,在“百千万工程”的背景下,村企结对帮扶成为乡村振兴新的发力点。江门华佑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罗达全也在去年促成企业与棠下镇良溪村进行结对帮扶,打造研学项目。对于研学,罗达全跟我们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市民录音】

  罗达全:研学教育跟学校里的教育实际上形成了互补。目前我们正在做的是基于本地或者可以整合资源的一些工作,比如非遗,比如可以结合一些地方特色比如说岭南文化,可以让中小学生去体验这些岭南文化。又譬如我们的非遗和侨乡文化,其实需要更多人去传播,来研学就能提供这样的机会。但研学也有局限性,第一个参加的人要多一些,而且要花时间在这当中,学一堂课一两个小时是可以的但是并不够,只能作为入门,这就需要看下一步怎么完善。第二个,研学在内的很多体验,收入并不高,接下来就要看如何包装,提高附加值,还有很多这样的研学项目等待形成产业。

  主持:在“大桥经济”的东风下,市科协今年如何加强与其他大湾区城市的联动发展,推动科学知识的普及、科技合作与交流?

  梁雄坚:在“大桥经济”的推动下,市科协发挥好江门区位优势,加强与大湾区城市的互动和沟通联系,首先,今年参加省科协海智计划工作交流会,对接澳门工程师学会、发明学会和香港科技协进会等专家进行座谈交流,多次与省级学会交流探索大湾区工程师资格互认试点工作落地,加强与广深莞佛等地科协和科技社团的紧密来往合作,共享“科创中国”资源,今后将在共同举办科技研讨会、创新论坛和科技展览等加强联动。

  其次,注重加强与大湾区城市科普联动。邀请港澳青少年和大学生到江门进行研学教育、组织队伍参加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无人机科创嘉年华、开展流动科技馆省内巡展等,通过组织科普讲座、科学展览、科技竞赛等,加强大湾区城市间的科普资源共享,共同提升公众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

  主持: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回顾这75年来的发展历程,面对新征程,节目最后,有什么话想说?

  朱金治: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辉煌成就,实现科技强国、民族复兴需要一代代科技人的接续奋斗。科协作为党委、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将用心用情服务好科技工作者,为他们施展才华、推动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环境;坚持科普为民,建设有深度、有温度的民生工程,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侨乡高质量发展。最后也祝“民生热线”栏目越办越好,祝广大市民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美满,谢谢大家!

米乐m6app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