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我市因地处西江与其支流蓬江汇合处,江南的烟墩山和江北的蓬莱山对峙如江之门户,故名“江门”,环山面海,三江穿城,大陆海岸线长居全省第3,海岛岸线长约占全省1/6,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
湿地作为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人类生产生活同湿地有着密切联系。湿地,顾名思义就是富含水分、湿润的地方,指常年或季节性积水、地表湿润的区域,包括河流、湖泊、沼泽、滩涂、浅海区等自然湿地,也包括水稻田、池塘、水库等人工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同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对维护生态、粮食和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台山市镇海湾红树林(李驹荣摄)
我市湿地资源丰富,以沿海滩涂、红树林地、内陆滩涂为主,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湿地总面积17680.21公顷,其中红树林地1084.76公顷,全省占比均约10%,均位列全省第二、珠三角第一。我市滨临南海,易遭受台风侵袭,风暴潮灾害极大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和经济发展。红树林享有“护岸卫士、鸟类天堂、鱼虾粮仓”等美誉,是极为珍贵的湿地生态系统,能有效削减风浪与涌浪的波高、降低风暴潮高峰水位、减弱海面风速。作为江门最大的红树林分布区域,镇海湾红树林面积占比高达80.7%,有粤港澳大湾区保存最完整、连片面积最大的原生红树林,是我市重要的沿海天然绿色生态屏障,同时也孕育了美味的台山生蚝,助力台山沿海村落产业兴旺,2020年“台山蚝”获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白琵鹭、大白鹭、白鹭觅食、驻留(刘金成摄于新会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
我市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既是留鸟的家园,也是候鸟的重要驿站。文学巨匠巴金先生笔下的“鸟的天堂”原型——新会小鸟天堂湿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以独木古榕为核心的湿地生态系统,在省内乃至全国均具有很强的独特性。“独木成林”的古榕树小生境为成千上万的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周边纵横的河道水网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鱼虾食料,大量的鸟粪又成为古榕树的有机肥料,形成良性循环。新会小鸟天堂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得益于当地群众的世代守护,当地村民将爱鸟护树写进村规民约、载入族谱世代相传,形成鸟树相依、人鸟相处的和谐景象。2016年广东新会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开展试点建设以来,有效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质量,优化了城市人居环境,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游憩场所,提高了居民的获得感,以一棵树(小鸟天堂古榕树),与周边一故居(梁启超故居)、一块皮(新会陈皮)、一把扇(葵扇)、一战场(宋元崖门古战场)和一个村(南宋皇家村)等特色旅游资源串联,有效带动周边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就业人员,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新会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已于2021年顺利通过国家试点验收。2023年,新会小鸟天堂古榕树成功入选全国最美古树和古树群“双百”名单,新会小鸟天堂湿地成功入选广东省重要湿地名录。
广东新会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蔡兆权摄)
湿地为水鸟等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也为我们提供了生态、生产、生活功能,不仅为我们抵御风暴潮、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为我们提供食物、清洁水和就业机会,也承载着我们五邑儿女的记忆与乡愁。江门作为侨都,碉楼奇楼建筑多有西洋元素,但漫步于古村落感受100多年侨乡文化的魅力,我们还会发现“半月池塘村前开”这种古制建村部局。村庄前建的半月形池塘,古称“泮池”,寄寓了祖辈们“文脉昌盛”的美好愿望。池塘、稻田、碉楼群……2007年,“开平碉楼与村落”已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广东首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也是中国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
台山市横江村(彭伟宗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202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强调,“要守住湿地生态安全边界,为子孙后代留下大美湿地”“要增进湿地惠民全球福祉,发挥湿地功能,推进可持续发展”。我国首部系统、全面的湿地保护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已于2022年6月1日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湿地保护已走向法治化、制度化。下一步,我市将结合绿美生态建设和百千万工程部署,坚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突出原真性和完整性,有序推进湿地保护分级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台山镇海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着力打造台山镇海湾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大力推进湿地公园提质升级,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科普教育,增强湿地综合效益,增进生态民生福祉,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江门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