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江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粤府函〔2023〕197号),江门市成为广东省首批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城市之一。《江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是江门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对全域全要素空间资源布局进行长远谋划和统筹安排,为实施国家和省重大空间战略要求、推动新时代侨都宜业宜居宜游城市建设、承载“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重要使命提供空间保障,支撑江门市高质量发展。
在江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中,江门始终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立足江门市资源本底和空间特色,更加注重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协同和陆海统筹发展、更加突出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更加强调空间资源利用提质增效、更加聚焦中国侨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宜居城市建设、更加着重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划定“三区三线”,科学布局农业、生态、城镇空间,在严守粮食安全底线、生态保护红线的前提下,落实省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充分体现“制造业当家”、“绿美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各项要求,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空间,整体谋划江门市国土空间发展新格局。
一、高位顶层设计,推动规划编制工作有序开展
党委、政府全面领导规划编制工作。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工作部署,高质量推进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江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江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发挥政府主体责任,印发《江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构建以自然资源局牵头,属地政府、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打通横向协同、竖向传导的渠道,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推进。
市领导高度关注,统筹推进规划编制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分管市领导靠前指挥,统筹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组织研究市级规划主要内容、三条控制线划定、建设用地规模分解等重大问题,先后主持召开了15次会议,指导并协调规划编制过程中的难点、堵点,极大程度保障各项工作按节点推进。
二、强化各界协同,以“一盘棋”思想统筹全域空间
协同政府部门,绘制“潜力江门、生态江门、幸福江门”的蓝图。规划统筹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先后三次书面征求市级30余个部门及属地政府意见,就规划重点问题组织召开座谈会19次专题研究协调,深入衔接江门市及各部门“十四五”规划和专项规划近40项,协调370多个重大建设项目,充分摸清基层在城乡建设、民生保障、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诉求。发挥市级总体规划对下层级总体规划的引导作用,按照层层传导、上下贯通的要求,指导下层级规划编制,确保各级规划协调一致,统筹全域“一盘棋”发展。
联动社会各界,编制“根植于民、服务于民、惠及于民”的规划。落实“人民城市”“开门编规划”的理念,先后与老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委员、房地产业和工商业代表、基层代表、文教旅单位等代表围绕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联系、空间结构、规划实施等方面交流意见和建议,既描绘了面向远景的美好蓝图,又解读了涉及社会民生的实施保障,将美好的规划愿景转化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现实图景,让市民充理解规划、参与规划、遵守规划、监督规划,共同绘就江门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
三、落实规划管控,高标准统筹资源要素保障
强化战略引领,编制“能用”的规划。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为牵引,抓住“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战略机遇,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强化江门市作为中国侨都、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珠江西岸先进制造业强市、珠西综合交通枢纽、高品质滨海国际旅游城市等主要职能,统筹安排全域全要素空间资源布局,支撑江门市建设成为珠江西岸新增长极、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
统筹开发保护,编制“管用”的规划。立足资源本底与发展现状,深入开展“双评价”、生态修复等六项专题研究,全面摸清家底,支撑规划编制;统筹开发与保护,构建“一心两带三轴线”“三山两江一海湾”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引导全域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按照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序划定“三区三线”,优化农业、生态、城镇、海洋四大空间;划定工业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城市“四线”等,强化产业发展空间保障,盘活历史文化资源,维育城市蓝绿空间;提升基础设施支撑水平,统筹地上和地下、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系统布局,构建集约高效、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统筹安排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与修复,不断提升绿美生态建设水平。将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引导和空间管控功能落实落细,各大建设项目的要素保障有了更坚实的依托。
加强空间治理,编制“好用”的规划。以“一主四副多极点”城市空间发展架构统领城市近期建设,科学制定交通设施、产城融合、生态治理、农业提质、海洋经济、基础设施等近期建设计划;构建规划传导机制,科学引导下层次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编制,提升对国土空间全体系、全流程、全维度、全周期的治理水平;建设空间规划“一张图”,将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纳入“一张图”管理,切实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
四、突出江门特色,筑牢高质量发展坚实支撑
坚持制造业当家。规划落实“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战略,着力打造产业发展高质量平台,在“三区三线”划定过程中,重点做好大型产业集聚区、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国家、省级开发区的用地保障。加大工业用地保障,科学划定工业用地控制线275平方公里,保障产业发展空间,确保至2035年全市城镇开发边界内工业用地面积占比不低于30%。推进大型产业集聚区等重点平台存量用地的更新改造,以“工改工”为主攻方向推动现有园区提质增效。
推动实施“百千万工程”。规划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推动形成“城市主中心—县级中心城市—重点镇—一般镇”四级城镇体系结构,引导城镇体系逐步优化。以台山、开平、鹤山、恩平四个县域副中心为核心引领,以鹤山-新会产业组团、广海湾海洋经济组团、银湖湾滨海新区组团等重点平台促进小城镇组团式发展,以特色镇建设破解镇村空心化难题,增强城镇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规划推动侨乡精美村庄建设,划分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等村庄类型,分类引导村庄优化,保障乡村振
兴合理空间需求。
彰显侨乡滨海城市特色。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构建了以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为核心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彰显魅力侨都地域风貌特色,挖掘江门深厚、多元、包容、特征鲜明的历史文化底蕴,以侨乡文化引领城镇、乡村、海洋、田园、山林等地域风貌;发挥侨乡资源优势,规划推动“侨梦苑”、五邑会馆等一批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建设。落实“海洋强省”战略,谋划临港先进制造、海洋新型产业、滨海高端旅游、“蓝色粮仓”等海洋产业发展平台,引导海域、海岛、岸线保护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