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江门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印发《江门市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图解链接:图解《江门市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
咨询方式:
联系科室:江门市应急管理局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科
系电话:0750-3279265
联系地址:江门市蓬江区农林东路23号
《江门市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
“十四五”时期是实施新的“两步走”战略、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是广东防震减灾工作针对新形势、满足新需求、适应新环境、应用新技术、实现创新发展和服务大局的重要时期。我市根据省、市政府的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坚持专项规划定位,编制出台了《江门市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的编制,是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举措。
一、《规划》编制背景
2018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指出,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总体还比较弱,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大事,也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必须抓紧抓实。明确提出了提高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九个坚持”原则及针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必须推动建设的“九项重点工程”
2019年10月25日,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十四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应急管理部召开。应急管理部副部长郑国光主持会议并讲话指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十四五”规划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体现机构改革和部门职能调整要求,坚持国家专项规划定位。该规划的编制,是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举措,是国家减灾委和各有关成员单位履职尽责的重要依据,意义十分重大。编制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十四五”规划,要注重与之前的规划有效衔接,体现规划的延续性、时代性、创新性;要与自然灾害防治九项重点工程有效衔接,体现中央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意见的精神;要与部门专项规划和地方专项规划有效衔接,推动建立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体系。
“十四五”时期,我市计划在多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阶段性成果,力争走在全省防震减灾体制机制改革前列,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保障。防震减灾工作作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必须一以贯之,抓实抓好,切实保障我市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特别是贯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总定位总目标的起步期,是防震减灾工作针对新形势、满足新需求、适应新环境、应用新技术、实现创新发展和服务大局的重要时期。
二、《规划》编制主要依据
《规划》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广东省防震减灾条例》《国家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纲要(2019-2035年)》《广东省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广东省地震局 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协同实施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试点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江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进行编制。
三、《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
为加强《规划》编制组织,自2020年初,开始对我市“十三五”期间防震减灾相关工作的整理、总结。在充分开展前期调研分析和加强与省地震局、各市(区)地震局衔接的基础上,于2020年10月形成《规划》初稿后不断调整修订形成《规划》的征求意见稿。2020年12月4日向各市区政府、市有关部门第一次征求意见,2020年12月9日至2021年1月7日,通过市政府网站和局网站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2021年2月24日,市应急管理局组织专家进行咨询论证和风险评估,并出具专家咨询论证和风险评估意见。不断修订完善后形成了《规划(局内审议稿)》,通过了局内法制审核和公平竞争审查。
四、《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划》共6章,分别是前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工作发展战略、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保障措施。内容共分三大板块:总论、分论及保障措施。
(1)总论
此部分包括前言、第一章、第二章。分析总结了江门市防震减灾事业工作取得的进展、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十四五”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设置了8个主要量化指标。
(2)分论
此部分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提出了5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并按照“目标指引任务、任务引导工程”的原则,明确我市“十四五”期间九项重点工程项目,包括立足现有工作基础,统筹考虑地下浅层三维结构探测项目、地震灾害风险调查与重点隐患排查项目、国家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广东子项目、重大工程地震安全监测和评估项目、民用建筑的减隔震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地震预警信息服务建设项目、“三网一员”工作体系建设项目、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及科普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项目。
(3)保障措施
此部分即第五章,从加强组织领导、贯彻法律法规、完善投入机制、注重人才培养、强化科技创新等5个方面,建立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五、《规划》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总体目标
综合未来5年社会经济发展和震情形式,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不断夯实防震减灾工作基础,构建“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地震基本业务、科技创新、社会治理”四大体系框架;加强防震减灾管理体制和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应用推广科技创新成果。改善城镇现有建筑和基础设施的抗震性能,加强新建工程的抗震设防;提高监测水平,尽可能地捕捉发生在我市及邻区微震信息,及时掌握地震动态,提供有价值的地震短临信息和地震预报分析意见。
到2025年,基本建成由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地震灾害风险防治、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构成的防震减灾现代化事业体系。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综合能力不断提高,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素质明显提升,地震灾害风险有效降低,地震服务业务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更加适应地震安全需求。
(二)基本原则
科学发展的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以减少地震灾害损失作为防震减灾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按照防、抗、救并重,以防为主的科学发展思路,促进经济和社会和谐协调发展。
可操作性的原则
“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工作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继承与发展并重相结合的原则,把规划的可操作性放在重要位置。
创新驱动的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引领改革发展。坚持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构建协同优化高效的防震减灾体制机制,不断激发事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不断完善防震减灾制度体系,推动防震减灾治理现代化。
共建共享的原则
“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把改善民生贯穿于防震减灾事业的始终,建立健全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体制机制,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富民、惠民、安民上来。
六、《规划》实施周期
本规划基准年为2021年,规划期为2021-2025年。